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时代的思索――杜洪毅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567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思考人生――一?平凡人超越平凡的生命哲?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策展人兼“批评”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已有 1066 次阅读2018-4-7 04:39 分享到微信

策展人兼“批评”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杜洪毅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策展人做起了“批评”家的生意,或者说“批评”家干起了策展人的投机买卖。当这两种职业标识集于一人之身时,所谓“批评”文章的功能便向广告软文靠拢了。

在当前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中,策展人本身扮演着向公众推广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角色,这与其它行业的市场营销人员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职业身份决定了策展人不可能去批评自己的推广对象,谁又见过哪个推销员公开说自己卖的产品不好呢?可令人费解的是,现实中不少策展人不仅可以公开写“批评”文章,更有以“批评”家之名成为权倾一方的“学术”话语霸主。

当然,策展人之所以可成为“批评”家,决不是靠吹吹牛皮就能上位的。他们通常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倒腾起术语词汇来足可让底气欠缺的人惊悚不安。当然,既然顶着“批评”家之名头,他们也不会忘记借艺术之口来痛骂社会、攻击现行体制诸多弊端。其中能写出愤世嫉俗的文章者也大有人在,读之让人无不称奇叫绝,不明就里的人被其制服得五体投地。不过,对于他们所要推广的艺术家和作品,虽然仍以“批评”的名义进行解读,但除用尽吹捧之能事外,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批评痕迹。

相对于不温不火的“批评”一词,笔者更喜欢用批判代之。所谓艺术之批判,是指评论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审视,去发现艺术界和艺术创作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以锐利的辞章撰写成文来评判。对于被批判的对象,肯定会心存不快的。但批判目的不在于进行人身攻击,而是通过提出、揭示问题根源,来启示、引导被批判对象做出极积性的回应,从而达到促成文明进步之共同目标。

当然,并非所有的艺术评论都要从批判的立场出发,有时候也需提出些建设性意见。即使要公开赞扬,也并非不可。但若要批判,就该理直气壮地批判,要颂扬,就当大大方方地颂扬。可在策展人所主导的艺术“批评”界,把遮遮掩掩的赞扬弄成所谓“批评”早已成为常态。最极端的例子是,某“批评”家写起文章来引经据典,术语堆砌得既玄奥又莫名其妙,可是,该策展人兼“批评”家除替艺术家吹捧外,居然没写过一篇独立评论。

其实,策展人兼做“批评”家正应了那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老话。那些在街头摆摊卖菜的阿婆,绝对会说自家种的菜比别家的好。策展人所写的“批评”文章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所以,无论此类“批评”家的名头有多大,只要是还做着策展人的生意,就应该像欣赏广告语一样“拜读”其“大作”,千万不要被他们肆意的吹捧文章唬住了

2018年2月27日发表于《书法报·书画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