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杜洪毅/文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仅以强劲的资本实力让洋人刮目相看,即便是一直为西方人主导的国际艺术收藏领域,近年来也不乏东方人的身影。实力雄厚的中国资本大鳄兼艺术品买家们,再也不能满足相对狭小国内市场,纷纷闯出国门,不惜耗费巨资与西方藏家一比高下。然而,当众藏家高价从境外拍场抱回艺术珍品时,却又不断遭到国内评论家和媒体的质疑。
除藏家们的热捧外,近些年来,国内艺术机构还不断引入西方大师作品展,让国人不用走出国门就能享受到西方文化盛宴。然而,这一场场的文化狂欢,就如一幕幕闹剧,又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质疑。如近两年爆棚的梵高展、莫奈展,虽然主办方赚得盆钵俱满,却根本没能让观众领略大师原作的风釆;前段时间被媒体大肆热炒的毕加索展,后却被质疑为充斥印刷品、艺术家扔进废纸篓的残次品大杂烩;而最近中央美术学院好不容易弄了个基弗展,却遭到艺术家本人隔空叫停,虽在主办方坚持下展览如期举行,却引来不少关于法律与伦理上的争议。
无论是中国藏家以天价买回西方大师作品,还是国内机构引入的大师展览,喧哗的背后,让人看到的是一场场金钱与利益的博弈,与艺术的本质相去甚远。这时,我们会不由得质问,难道这不断兴起的西方艺术热,仅仅是由金钱魔力推动的吗?不可否认,在一个以商业精神为基本普世价值的世界里,杰出的艺术品因其高度的稀缺性与独特性,一旦进入市场必然会体现出非常高的商品价值。但若将这些珍贵艺术作品当成纯粹的利益博取工具或借其高额成交价来装点门面,是否会丢失掉更多宝贵的东西呢?
我们知道,像梵高、莫奈、毕加索这些西方大师的作品近些年之所以会一路追高,是因为他们的创作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文明进程都产生不小的推动,其作品内容早已成为今天无处不在的文化符号。然而,除少数从事艺术创作或行业相关工作者外,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之所以熟悉这些西方大师的名字,是因为媒体多次报道其不断翻新的作品成交价。大家所关心的是,这些作品能卖出多少钱,而非其本质上的文化内涵。这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艺术品收藏已完全变成投资获利手段,其他的一切反而被忽略。若长期以这样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去看待艺术,将对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生态造成怎么样的影响呢?
当然,在完全自由的商业社会中,任何涉及金钱的公平买卖,必然会有人从中获利。艺术品虽然远不同于普通商品或投资工具,出于公正原则,只要可以合法流通,就必须允许投资人从中获得利益。但艺术作品不同于股票、地产、金融产品的是,它不仅仅是可能用于交易的投资工具,其买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过程,且市场价值是与艺术品承载的文化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绝不可忽视的是,当我们引进西方艺术展、收藏西方大师作品,本质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过程,从长远意义上讲,其文化价值将远远大于金钱上收益,故作品质量比当下利益更值得关注。
退一步讲,收藏家、投资人若想在国际艺术市场中获得更多利益,也必须重视所收藏的作品或投资对象是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位对艺术史、文明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其作品必然比普通艺术家更有价值。另外,除了艺术家已有的文化影响、作品现有的文化渗透力外,收藏或引进西方艺术作品还要考虑其在未来的影响力。如,你买回的某件作品,未来是否能对中国艺术与文化产生影响?是否会形成新的文化符号?引进的某场西方艺术展,是否能对国内艺术、国民文化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有文化责任心、有使命感的藏家或投资人,绝对会比纯粹以赚钱为目标的炒家更容易获得丰厚回报。因此,无论你出于什么目的参与国际艺术市场,自身文化建设及自我文化责任感的树立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要发展自身民族文化,要想让当代民族艺术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外来文化、西方艺术交流互动。中国人参与国际艺术市场,远不止是简单的商业行为,那么,当下留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思考呢?
(本文为中国美术报编缉约稿,发表于2017年1月2日新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