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3||
四川人爱喝茶,茶馆也自然的多,与广东人喝早茶不同的是,四川人那种喝茶比较纯粹一点,一杯盖碗茶,一支老烟杆,围上一桌打打牌。巴适的市井文化蕴藏在这城市化的都市里,谆朴的民风扑面而来...
要说保留得原计原味的四川老茶馆已不多见了,在距离成都西南边约20公里的双流县彭镇,仅存不多而且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彭镇老茶馆就藏身于此。它缺少门牌号码,也没有醒目广告招牌,要是你没有目的性的前去,往往都会越门而过,但是,只要你到了这杨柳河上的人民桥,那你就是找对了地方。
彭镇历史悠久,俗称彭家场,始建于明代,素有"水陆要冲"之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出现了彭端淑、刘沅等一批文化名人。现在的彭镇老茶馆不但是这里乡邻们原生态生活的休闲场所,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摇篮。几年前,有摄影爱好者发掘了这里而红遍摄影界。现在,几乎天天都有挎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去寻找定格历史的记忆印象...
严格来讲,老茶馆的名字叫观音阁茶馆,在彭镇众多的茶室当中,此家在摄友中鼎鼎有名,所以一般都是直接称它为彭镇老茶馆了。这茶馆的建筑,原来是一座庙宇,文革期间被收为公有,成了一处茶馆。
老人们一进茶馆,毫不例外的都叫伙记要上一杯盖碗茶
老茶馆里,文革时期的手绘壁画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模样,进到里面,经历过文革时期的那一代人,立刻就会勾起对那个红色年代的种种回忆。
而当我走进这个闻名已久的老茶馆,淳朴的民风朴面而来,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们浮躁的身影,更多的是人们周而始复的一种清闲平淡的生活方式。
茶客们每天清晨六点多钟就逐渐聚到这里来,在这里泡上一块钱 一杯的盖碗茶(老乡喝茶一块钱一杯,外来人员则十块钱一杯)。细细的品味,屋顶洒下的几缕阳光,将茶室照得明暗有致。
老茶馆里,简单却不失特色,盖碗.铜壶和土灶。加上一些竹靠椅、小方桌摆在发黑的泥土地上,它在等候着每一位茶客的到来。
在这里,茶客往往一呆就半天,要上一杯盖碗茶,细细的品茗,一杯喝没了又一杯。只要一声吆喝,伙记立马是有求必应,煲水,换煤,每个茶壶都冒着缕缕白烟,忙得不可开交。
店家好不容易忙完了一拨,趁隙找个地方坐下来小歇一会儿。脸上虽然有点疲倦,但坐在熙来攘往的老熟人之中,看到茶客们海阔天空地聊得正欢,他们的心里也是甜丝丝的。
这只小猫,也许就是它们的镇店之宝,牠为这里充满久远年代的味道带来一些活泼调皮的气息。
只是小憩一会儿,“加水啦...”,随着茶客的一声吆喝,滚烫的茶水就立刻给您续上。
看着店家在不歇手地忙碌,我忍不住给他们各来了张特写,画面上,虽略显疲惫但充满了欢乐!
老茶馆更是彭镇乡邻们休憩、散心解闷的好去处,这里有的是一种自在、平静和悠闲。水蒸气、烟草味,打牌声 ,这都是这些老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老人们都很淳朴,面对着我们的镜头一点都不反感,有些人还特意整理一下自已的衣领,任人随便拍摄 。不过店家告诉我,有些老人年纪都八、九十岁了,眼晴不太好,告诫我不要开闪光灯,鉴于此,我则自觉地把那傅助对焦的小红灯也关了,尽量地把ISO调高,只希望不要给这些老人带来干扰,让他们静静地享受一份宁静与安详。
这个老人家估计住得离茶馆比较远,还骑上自行车过来,腰板硬着了。
就是这位老大爷,都九十多岁了,就不愿意窝在家里喝茶,每天风雨不改地来到这里。大门傍边固定的位置,大家伙都因为敬重他而自觉地留给了他。
他的镜头感特好,我毫不吝惜地给他多拍了两张。
这一位,似乎是在静静地思考着人生。
要是你不喜欢呆在室内喝茶的话,也可以选择托上一只鸟笼,坐在室外去品茗逗鸟,悠闲时光也一样是巴适得很。
在镇上,除了这家观音阁茶馆之外,还有几家别的茶馆,不过,比起这里,则冷清得多了。
茶到浓时方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茶馆是一段记忆的切片,细细咀嚼,历史就在这杯盏间定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