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辉山兰狐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74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界大报社论聚焦美国会山骚乱

已有 885 次阅读2021-1-9 23:54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震惊。各大报社纷纷发表相关社论,对该事件表达观点,并争论应该如何追究特朗普的责任。

日本《每日新闻》:这是民主大国的历史污点

日本《每日新闻》1月8日发表社论称,这是民主大国的历史污点。全文摘编如下:

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暴乱席卷美国国会大厦。

游行队伍冲破阻隔闯入大厦,警察为镇压暴乱分子四处发射催泪弹,议员带着防护面罩慌忙跑入安全区,暴徒占领会场后肆意妄为……

这一幕就发生在正式确认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当选次任美国总统的会议上。现场暴徒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他们坚称总统选举中存在不正当行为,企图以暴力手段妨碍会议进程。

虽然事态在增派警员后得到控制,但丧生枪下的几条性命再也无法挽回。

企图以暴力手段阻止权力在民主制度下的有序过渡,这在美国历史上闻所未闻。对于“世界民主大国”之典范的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污点。

虽然这一切都可归咎于暴徒,但一直在背后煽风点火的正是特朗普。这场暴乱的实际原因在于,社交媒体煽动起的愤怒因失控而升级成暴力冲突。特朗普自然罪不可赦。

美国媒体称,多位政界高官因抗议此事件发表辞职声明,还有数位内阁成员表示将基于宪法讨论给予现任总统免职处分,这在此前也十分罕见。

应当一同被押上审判台的不只是特朗普,还有那些支持他空口无凭宣称选举舞弊的共和党议员。

在佐治亚州的参议院席位决选中,民主党成功获得两个席位。共和党继在众议院失去优势后再度丧失主导权,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美国前总统和各党派人士称,此次暴乱让人感觉仿佛身处第三世界。无比令人痛心的是,这正是当下美国的现实。

许多同盟国对此也颇为惊讶。英国首相约翰逊怒斥这是耻辱。

特朗普政权给美国政治和社会留下了一道难以修复的裂痕。

美国《华尔街日报》:特朗普最好默默离开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7日发表题为《特朗普的最后几天》的社论,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一度被暴民占领,但国会还是在同一天批准了选举人团的投票结果,确认拜登当选。

但如何对待周三的不光彩事件以及特朗普总统任期余下的13天,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党派敌意,但特朗普周三的行动确实引发了无法随意忽视的宪法问题。

简要总结一下,行政机构领导人周三煽动民众向立法机构游行。其明确目标是要求国会和副总统彭斯拒绝足够多的州选举人票,以阻止拜登在选举人团投票中获胜。一些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占领了国会大厦,而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让他们离开。

这是对有关选举后权力交接的宪法程序的攻击。这也是宣誓要维护美国法律的行政机构对立法机构的攻击。这不仅仅是拒绝承认失败。在我们看来,它跨越了特朗普以前从未跨越过的宪法界线。这是可被弹劾的。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现在发起弹劾或根据宪法第25修正案强制特朗普离职是否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后一种做法似乎不明智,除非特朗普威胁采取其他鲁莽或违宪的行动。周三之后,他承诺将协助权力“有序过渡”。如果内阁中的一个小集团将他革职,就带有权力中央发生政变的意味,让特朗普有更多理由扮演政治受害者。

弹劾的优点是透明并且在政治上负责。如果参议院中有足够多的票数可以定罪,那么此举看起来也没有强烈的党派色彩。

但在任期如此接近尾声的阶段发起弹劾并非易事,还会引发怨恨。这将进一步激怒特朗普的支持者,而且无助于拜登执政,更不用说弥合党派分歧了。这将为周三骚乱的余烬提供新的政治燃料。

如果特朗普希望避免第二次被弹劾,最好的办法就是承担个人责任并辞职。这将是最干净的解决办法,因为它将立即把总统职责转交给彭斯。它还将使特朗普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就像尼克松那样。

我们知道特朗普不大可能行此善举。无论如何,他作为严肃政治人物的生涯很可能在本周结束。他让共和党人失去众议院和白宫,现在又失去参议院。更糟糕的是,他在选举结果以及国会和彭斯有能力推翻选举结果这两件事上对忠于他的支持者说谎,从而背叛他们。他一直拒绝接受民主的基本契约,那就是无论输赢都接受结果。

对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来说,他默默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英国《金融时报》:必须追究特朗普的责任

英国《金融时报》1月7日发表社论认为,必须追究特朗普对冲击国会的责任。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头号强国、最古老的“民主国家”周三失去了对本国首都的控制。美国的机构以前也受到过攻击,然而,从来都不是在自己总统的怂恿下。

人们很容易将周三的事件视为特朗普煽动性政治生涯的巅峰。尽管特朗普周四作出“有序过渡”的迟到承诺,但距他的总统任期还有两周,情况可能还会恶化。

要避免这种结局取决于国会和特朗普政府的其他成员,尤其是共和党。本周初听起来还非同寻常的选择方案,现在成了华盛顿的讨论中普遍认可的选择。一是行使宪法第25修正案,该修正案允许将“不能胜任的”总统免职。

另一个办法是完成一年前未完成的行动。特朗普因据称请求外国干预2020年大选而遭到弹劾,但随后在参议院被认定无罪。许多民主党议员现在认为,应该就特朗普在周三的骚乱中的角色再度对他进行弹劾。

弹劾的好处是阻止特朗普再次竞选总统。

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保证秩序。两者都会增加极右翼分子毫无根据的被剥夺感。要点燃他们的怒火,特朗普甚至不需要一间正式的办公室。

特朗普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正变得越来越危险,而不是危险性降低。仅仅等着他离任远远不够。在现有的不完美选项中,最不坏的是启动弹劾程序。即使失败,也会发出一种道德信号。

美国《华盛顿邮报》:要治愈美国道阻且长

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7日发表社论认为,要治愈美国,不仅要批判特朗普,还要批判他的妖魔化政治。全文摘编如下:

在参议员詹姆斯·兰克福德挑战亚利桑那州选举人团投票的演讲被一群闯入国会的特朗普支持者打断后几个小时,这位共和党人周三晚带着一个受欢迎的、完全不同的信息再次回到会场。“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他说,“我们在许多事情上意见不一,我们在这个房间里有过很多激烈的争论。但我们畅所欲言,我们彼此尊重——即便在意见不一致的问题上。那个人,那个人,还有那个人都不是我的敌人。他们都是我的同胞。”

很遗憾,要用如此可怕的事才能提醒像兰克福德这样的共和党人我们民主制度基本且珍贵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因他们支持总统对输掉的选举发表虚假言论而被破坏。但是,我们也希望,这一事件可以让他们清醒,远离特朗普煽动——而非治愈——美国人分歧的有毒政治。这不仅需要批判特朗普本人,还要批判其虚假和妖魔化的政治。

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周三晚对特朗普煽动和纵容暴力活动的谴责是令人痛心疾首和鼓舞人心的。

特朗普即将到来的离任不会消除对我们民主的破坏,这种破坏在周三对国会大厦的暴力攻击中达到顶点。

在竞选期间,以及自赢得大选以来,拜登一再宣称要服务于所有美国人民,而不仅仅是那些投票支持他的人。这将是一个受欢迎的变化,但是,弥合过去四年的分歧将是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拜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而要付诸实践,他必须本着真正的公民和合作精神跨越分歧。

美国《纽约时报》:谎言不会停止,暴力必须终结

美国《纽约时报》1月7日发表社论称,国家眼下的最紧迫问题是,如何熬过特朗普时代的剩余时间而不给国家造成进一步不可弥补的伤害。总统权力的交接不应再让更多美国人丧命。全文摘编如下:

当前局势变幻莫测、令人不安。现任总统煽动成千上万追随者攻击表面上由他领导的政府,这会带来什么?连如何称呼目前发生的事件也意见不一:未遂政变?暴动?还是国内恐怖活动?

关于袭击到底如何得以发生,这个国家免不了一番深刻反思和事实调查。

极端分子闯入国会之举震惊世界。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整个国家似乎都要疯了。

虽然时日无多,但特朗普依然是总统。他继续搞破坏的可能性很大。

毫无疑问,特朗普对国会大厦的此次骚乱负有责任。但是,一味迁就他的共和党官员也难辞其咎。他们对民主的侵犯不应被遗忘。

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和其他身居要职的美国人是否愿意最终反抗总统的背信弃义。特朗普的谎言不会停止。然而,暴力必须终结。

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把特朗普赶下台,弹劾不行就援引宪法第25修正案。据说副总统彭斯反对这样做。但他和内阁成员有责任认真考虑这一点。本周发生的事件无比生动地说明,一旦政府领导人不把公众利益置于政治之上会发生什么。

或者可以确定,刑事起诉是比较恰当的手段。特朗普最近几天的所作所为很可能触犯关于暴动或煽动暴动的法律。

再过不到两周,美国就将正式甩掉鞋上的特朗普总统烂泥。但总统和他的支持者已经表明,他们乐于在他下台前搅个天翻地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该是我国领导人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那些纵容他、帮助他把国家推向悬崖边缘的人。

安全、和平的权力交接应该是所有美国人的头等大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