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去掉成语“涂脂抹粉”中的贬义,则就是指妇女对面孔的涂饰,涂脂重点是对面孔皮肤进行保护,而抹粉就主要是对皮肤进行装饰了。以皮肤白洁为美,大概是世界上除黑种人、棕种人之外,所有人种的共同审美观。
至少在战国时代,中国妇女就开始使用妆粉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一种是铅粉。“粉”字是个形声字,以“米”作为意符,那可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因为妆粉最初就是以米为原料制作的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北魏时出现的《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说明那时米粉还在广泛应用。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把米汁盛在一个圆形的粉钵中,让汁液中的粉颗粒沉淀,把沉淀物捞出,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然后放在太阳光下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然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米粉。米粉的优点是制作容易,成本低廉,也很环保,但想来在使用中一定有点问题,比如,出汗后,米粉可能同汗水融合,降低化妆效果,若胶体形态的米粉在面孔上过多,形成京剧曹操式样的白面孔,那可就一点美感也没有了。
另一种古代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物,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白铅而成,取其精华,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所谓铅粉,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这种化合物很白洁,化学稳定性也好,所以近代成为主要的白色颜料。中国古代所用的“铅华”,不是纯净的碱式碳酸铅,因为在其中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多种化学元素。近代化学工业的产品表明,氧化锌是比碱式碳酸铅更白的化合物,所以在“铅华”中含有锌,想来有增白的作用。最初用在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那样子涂在脸上,大概真同曹操的花脸妆差不多,必须改进。自汉代以后,铅粉就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辉山兰狐推测,之所以铅华取代米粉,主要还是同汗水结合的关系,米粉同汗水能形成胶体状态,而铅华虽也能同水调和成糊状,但那是机械混合,不能形成胶体,涂在面孔上的粉,当然以受汗水的影响越小越好,从这点看,用铅华取代米粉应该是必然选择。
铅华作为美女的化妆必备物是进了诗歌的,宋代赵长卿写有词牌《鹧鸪天》,词中写道:“洗尽铅华不著妆。一般真色自生香。飘飘何处凌波女,故故相迎马上郎。”“洗尽铅华”四字后来成为了成语,女演员常把“洗净铅华”四字当成退出江湖不从事演艺活动的同义词。
脂粉二字常用作美女的称呼,这是因为,单纯用粉妆面常常带来白而无活气的副作用,所以化妆时常常是同红色的胭脂并用。首先在化妆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其次,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传统京剧中的旦角面部化妆也用“三白”法。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在青年女性上,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大概即指这种妆式;还有一种方式是,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当然这种涂粉方式的技术最专业最复杂,大概不能在民间普及。
铅华的最大缺点是不环保,因为铅是一种有毒成分,对身体有害,所以当代的化妆用粉,都禁止含有铅、锌等成分,难道古代人就不懂得铅的毒害作用么?辉山兰狐狐想的结果是,铅华中的铅对人体的损害比较轻微,短期内看不出来,加之古代人平均寿命短,还没有等铅的毒害作用表现出来,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健康甚至被夺去了生命,所以铅华的毒害作用也就算不了什么了,以至于在典籍中都没有记载铅华影响女性健康的议论和实例。
除上述普通米粉外,还有一种特殊香米粉,用粟米制作,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此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其他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妆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放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所以呀,要把“涂脂抹粉”四个字说清楚,还真不容易,上述狐说也说得不清楚,还夹杂许多狐猜测在内,若能起到给读者提点对古代粉妆的兴趣和线索的作用,那就很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