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说《三侠五义》问世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至今《遇皇后》、《打龙袍》仍然是演出频繁的京剧保留剧目。故事内容大体为宋真宗的李刘二妃争宠,李宸妃生下一子,被刘妃用剥了皮的狸猫换下,谎称李宸妃生下一个妖怪,于是李宸妃被逐,流落民间,由包拯访到,后来迎妃还宫。真相大明后,刘后自尽。仁宗皇帝多年来没有照顾生母,有不孝的罪过,于是用打龙袍的办法代替对皇帝的惩罚。这故事纯粹是胡编乱造的,那么历史的真相又如何呢?
原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姓郭,虽然为真宗生了几个龙种,但都不幸短命死了。当郭后也死了以后,宋真宗面临着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的苦恼。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姓刘,她本是个孤苦的女孩,15岁时跟随银匠蜀人龚美来到汴京,她不但容貌美丽,还很会敲小鼓,因而受到当时还是王子的赵恒的喜爱,被纳入到王宫中。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很古板,为这事给宋太宗打小报告,太宗于是命令赵恒把这个善敲小鼓的美女赶出去,赵恒不得已,就把她安置在王宫指使张耆家。
到了赵恒即位为真宗皇帝时,大权在手,不怕谁打小报告了,就把刘小姐正式迎进皇宫,封为美人。由于她没有宗亲,干脆让龚美作她的哥哥,改姓刘。在大中祥符年间,刘美人晋升为修仪,刘修仪自己没有本事生儿子,但若没有儿子就当不了皇后,请神拜仙,终归无用,后来想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办法,暗中授意宫女李侍儿,让她每天给皇帝叠被铺床,抱衾送枕。这一天宋真宗突然觉得李侍儿好妩媚,竟要她侍寝当夕。谁知春风一度,竟怀下龙种。真宗甚是欢喜,既而果产一子,就是赵祯——后日的仁宗皇帝。李侍儿生子有功,立刻被封为才人。刘修仪把赵祯当作自己的儿子,并且同真宗的另一宠妃杨氏商量好,两个人共同养育这个宝贝龙子,一面秘密嘱咐手下的心腹太监宫女,只说皇子是自己所生,不得泄漏到宫外去,一面悄悄请求真宗立她为皇后。真宗本对刘氏宠爱得很,当然言听计从,遂先册封刘氏为德妃,杨氏也被册封为淑妃。
然而真宗想立刘德妃为皇后这件事,遭到了大臣的激烈反对,认为她家庭出身不合格,应该立一个名门淑女为后。宋真宗不管三七二十一,力排众议,刘德妃终于被立为皇后。她本来就很聪明,又读过许多书史,对朝廷发生的事情,能从头到尾记忆得清清楚楚。宋真宗退朝,批阅天下封奏,多至半夜,刘皇后大都参与决策。后来宋真宗长期患病居宫中,国家大事多由刘后裁决。
真宗驾崩后,遗诏尊刘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全权处理,这也不用细说。而即位为皇帝的赵祯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秘密,把刘后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由于刘太后实际掌握着生杀大权,谁也不敢揭露这一秘密。
且说这个仁宗赵祯的生母李才人后来又被晋升为婉仪,刘后并没有加害她,对她还很照顾。仁宗即位后,又晋升为顺容,从守永定陵。刘太后还派遣刘美、张怀德寻访她的亲属,寻到了她的弟弟李用和,让他当了官。仁宗当皇帝的第11个年头,即明道元年,李才人病得很严重,在病中刘太后又把她进位为宸妃,她在46岁时死去。按过去的老规矩,对李宸妃,刘太后想用宫人的葬礼,丞相吕夷简奏告说,这样不行,葬礼一定要从厚。刘太后于是同皇帝一起入内,过一会儿她自己又出来了,独坐帘下,召见吕夷简问:“一个宫人死了,你说三道四,想干什么?”吕夷简说:“臣待罪充当宰相,事无内外,都应该当个好参谋。”太后愤怒地说:“你这个丞相想离间我母子吗?”吕夷简从容对答说:“陛下如果不为刘氏家族着想,臣不敢说什么。如果还想为刘氏家族着想,那么对丧礼必须加厚。”太后一下子就明白了,立刻说:“这个宫人,就是李宸妃,应该怎么办?”吕夷简于是建议用一品的葬礼,停椁在洪福院中。吕夷简又特别交代内都知罗崇勋:“请对太后说,对李宸妃必须用皇后的服饰殡殓,用水银实棺,以后可别埋怨吕夷简没有提醒过你们。”
刘太后刚一死,燕王(可能是所谓“八贤王”的原型)就对仁宗说:“陛下乃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后来死得不明不白。”仁宗听说后自然哀恸万分,好几天没有心思上朝,并颁下哀痛诏以自责,追封宸妃为壮懿皇太后。当仁宗来到洪福院祭告,打开梓棺,哭着察看时,见李宸妃脸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并以水银养之,所以尸身不坏。仁宗叹口气说:“人言怎么可以完全相信啊!”于是把刘太后的殡葬加厚,陪葬永定陵,对刘氏家族也一如既往地对待。
这就是所谓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像,刘皇后最多也就是隐瞒了谁是仁宗生母的这一事实,但她并没有迫害过李宸妃。而一个小宫女能一步一步晋升,最后得到宸妃封号,而且能亲眼目睹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了皇帝,自然是心满意足,死也瞑目。李宸妃一生没有揭穿这个秘密,说明她很善良,也知道感恩图报,毕竟如果当年没有刘皇后给她创造接近皇帝的机会,她一生也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宫女,别说什么名份,连小命都在别人的掌握之中。在皇宫中,杀死一个小宫女还不是同踩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听到过儿子叫过自己一声“妈”,这是值得同情的。恐怕也就因为有这一遗憾,才有人把这事演绎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