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棒子(朝鲜语:가오리빵즈/고려봉자)是华人对朝鲜民族的贬称。在唐朝时,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高丽、新罗、百济,其中新罗同唐朝关系好,而高丽同唐朝冲突不断,于是唐朝不断地讨伐高丽,直到灭国。这样一来,自然对高丽有一种厌恶感。棒子的称呼早在清代就已出现,把高丽和棒子连起来,贬称部分朝鲜人却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1945年)广泛流行的。由于日本派遣很多朝鲜人到中国为战争服务,使得中国民众对其恨之入骨,“高丽棒子”这一蔑称便大范围流传开来。
有人说“高丽棒子”一语来自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的杂役。古代朝鲜为中国的属国,必须定期派使团向中国皇帝朝拜、进贡,贡使队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书状官)、军官、译官、医官和杂役等组成。史学家罗继祖指出“棒子”原为朝鲜人对私生子的称呼,由于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团中充当杂役,由此“棒子”一词传入中国。
另外,棒子一词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土语,带轻蔑之意,也不独与“高丽”连用。据《清史稿》记载,有东北少数民族土著被称为“葛兰棒子”,此外文献证实清代民间还存在“山东棒子”、“陕棒子”、“穷棒子”等称谓,“高丽棒子”只是其中一种罢了。该词在清代才出现,这不但是朝鲜使团仆役在明代表现良好却在清代表现恶劣,而可能是明清易代后的明朝遗民(尤其是朝鲜使团经过的辽东、直隶地区的人)对朝鲜人产生了厌恶感(如朝鲜降清、在松锦大战中助清攻明、不用剃发易服等 ),故将口语中蔑称某种人群的“棒子”一词用于朝鲜人身上,称之为“高丽棒子”,成为朝鲜仆役的称谓“房子”或“帮子”的汉语译名。
由于时间的流逝,“棒子”一词的其他连用逐渐淡化,唯独“高丽棒子”一词使用至今,这是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大量朝鲜人协助日本侵略者在华作恶的缘故。中国建国后,各民族平等,在东北居住着很多朝鲜族人,他们同其他华人相处融洽,所以“高丽棒子”的称呼便逐渐在口语中消失了。抗美援朝后,对朝鲜国也不贬称为“高丽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