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辉山兰狐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74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唐代的科举制度

已有 722 次阅读2019-3-11 20:28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小说《镜花缘》中描述的科举制度不是唐代的,而是清代的。小说一开始就叙述了唐敖科场的失利,“话说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岭南循州海丰郡河源县”。“谁知唐敖前去赴试,虽然连捷中了探花,不意有位言官,上了一本,言‘唐敖于宏道年间,曾在长安同徐敬业、骆宾王、魏思温、薛仲璋等,结拜异姓弟兄。后来徐、骆诸人谋为不轨,唐敖虽不在内,但昔日既与叛逆结盟,究非安分之辈。今名登黄榜,将来出仕,恐不免结党营私。请旨谪为庶人,以为结交匪类者戒。’本章上去,武后密访,唐敖并无劣迹,因此施恩,仍旧降为秀才。”这里的“探花”、“秀才”都是明清的称呼,同唐代的意义不同。
     小说主要突出了女科,看作者李汝珍是如何介绍女子科举程序的,“考试先由州县考取,造册送郡,郡考中式,始与部试,部试中式,始与殿试。其应试各女童,先于圣历二年,在本籍呈递年貌、履历,及家世清白切结。以是年八月县考,郡考以十月为期,均在内衙出题考试。仍令女亲属一二人伴其出入。其承值各书役,悉今回避。”事实上,唐代科举的程序与小说描述的大不相同。按唐制,首先,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不一定经过县、州(郡)的层层选拔,“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见《新唐书》)。经州县选拔的只是其中一种人员来源,而且州县的选拔程序没有考试一说。科举考试的科目也不像明清,只有进士一种,而有多种学科,“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见《新唐书》)。可见唐朝选拔人才,是多方面的,不但有文史科,而且有理工科,明算就是现在的数学专业,属于唐代的理工科。在初唐上述各科中,秀才科排第一,秀才科比进士科优越,这从及第后授予的官职中,也可以看出来,按《新唐书》:“凡秀才,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第,从八品下。明经,上上第,从八品下;上中第,正九品上;上下第,正九品下;中上第,从九品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第一等秀才能当正八品上的官员,而第一等进士只能当从九品上的小官,还不及最末等的秀才(从八品下)。到了中唐后,取消了秀才科,才使得进士科变得尊贵,成为当官的第一捷径。
      由如上介绍可知,秀才是科举的一个科目,比进士的资格还要优越得多。在唐代,唐敖不可能未被科举考录取就被人称呼为秀才。唐敖由进士(明清的探花指一甲第三名进士)变为秀才,不过是改了科目,谈不到被“贬”,只能说得到了鼓励。只有明清,由探花变为秀才,才等同于“开除公职”。秀才科在高宗永徽二年已被叫停了,所以在武则天执政时,没有秀才科了,但其他科还存在。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既不叫举人,也不叫秀才,通称呼为“试选人”。在《镜花缘》“第六十四回 赌石砚舅甥斗趣 猜灯谜姊妹陶情”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官员卞滨与妹夫孟谟都属于考官,为了回避,只好割爱,让自己家的女孩不当试选人。这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按唐朝的制度,官员的子女不需要经过基层选拔,可以直接参加京城的科举考试,名正言顺,何需回避?按唐代制度,相当于当代省部级官员的子女可以进入“国子学”,而司局级以上的官员子女可进入“太学”,县团级以上官员的子女可参加“四门学”。按《新唐书》,试选人可分为六类,都“隶属于国子监”,除上述三类外,还有律学、书学、算学,可见那时的“国子监”是包含文理的多专业学校(比当代的重点国立大学还高档)。下面择引《新唐书》对初唐试选人资格的介绍:“凡学六,皆隶于国子监: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太学,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四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酒统焉。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由此可见,除了官员子弟外,在“四门学”中,有八百个“庶人之俊异者”名额,而律学、书学、算学都从小官家庭和百姓中选拔生徒,“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在基层选拔中,是按州、县的等级确定选拔数量的,这也相对合理,因为通常这种等级取决于人口数量,唐代下县的人口有的才几千人,有20个名额不算少,例如下州扶州同昌郡,辖四个县,总人口14258人,平均每县不到3565人。
     唐朝当官的门路很多,连“尚药童”都可以当官。按《新唐书》记载:“唐取人之路盖多矣,方其盛时,著于令者,纳课品子万人,诸馆及州县学六万三千七十人,太史历生三十六人,天文生百五十人,太医药童、针咒诸生二百一十一人,太卜卜筮三十人,千牛备身八十人,备身左右二百五十六人,进马十六人,斋郎八百六十二人,诸卫三卫监门直长三万九千四百六十二人,诸屯主、副千九百八人,诸折冲府录事、府、史一千七百八十二人,校尉三千五百六十四人,执仗、执乘每府三十二人,亲事、帐内万人,集贤院御书手百人,史馆典书、楷书四十一人,尚药童三十人,诸台、省、寺、监、军、卫、坊、府之胥史六千余人。凡此者,皆入官之门户,而诸司主录已成官及州县佐史未叙者,不在焉。”
     在《镜花缘》第十六回中,一个国外老头对唐敖等人说:“敝处向遵天朝之例,也以诗赋取士。”在介绍女科考试时,也明确提出试题的范围,“自郡、县以至殿试,俱列士子之例,试以诗赋,以归体制”,李汝珍杜撰的这种试题范围虽然同明清的八股文划清了界限,但也没有回归到唐代的科举考试“体制”上,至少在武则天及其以前,唐代科举考试的题目都相当广泛,决不是写诗写得好就能考中的。对此,下面将详细介绍。
     按《新唐书》,各科的考试范围及合格标准如下:“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亦为四等。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三道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策通二者,及第。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员。凡三传科,《左氏传》问大义五十条,《公羊》、《谷梁传》三十条,策皆三道,义通七以上、策通二以上为第,白身视五经,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凡史科,每史问大义百条、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上为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视五经、三传,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三史皆通者,奖擢之。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凡算学,录大义本条为问答,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然后为通。试《九章》三条、《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试《缀术》、《辑古》,录大义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详明术理,无注者合数造术,不失义理,然后为通。《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落经者,虽通六,不第。”
     由上可见。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重在应用,比明清专考八股文的制度合理。其中“童子科”的设置很有意思,简直是古代版的“奥林匹克知识竞赛”,而且还有当官的奖励,不光是一种荣誉。
     辉山兰狐在本文最后再狐说几句,唐代没有殿试取三甲的制度,虽然中唐以后有探花郎的说法,但这一称呼不是正式的科举制度,所以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没有记载,而且其含义同明清也大不相同,明清的探花指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在唐代探花只是一种戏称,不是官方正式规定的称号。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可见,唐敖在武则天时代考取探花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连探花的名称都还没有。
     明清时代编写的小说,不论是哪朝哪代,多半都把明代或清代的科举制度搬到小说中,创造了许多状元及第,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故事,《镜花缘》的作者也没有逃脱这种俗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