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重求思考 //www.sinovision.net/?5671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历史需考证的 6——黄帝密都青要山

已有 356 次阅读2023-4-6 01:41 分享到微信

历史需考证的 6——黄帝密都青要山



1、
“要”字形就像是夕阳时,女性索取收获。
要的各个意思都是代表地位很高的行为
要人,指居高位、有权势的显要人物;十分重要的人士。
有索取索拿、希望或想、请求、重大值得重视的、纲要、应该、必须、将要、如果等意。
有所倚仗而强求:~求。~挟。
古同“腰”。
古同“邀”,中途拦截。

就如青要山密都的管理者是女性,从山海经看,帝俊的妻子羲和也是女性,地位很高。西王母的名号,地位超过羲和,是否黄帝时期,西部各部落首领必须娶西王母部族的女子为妻。



事实证明,在昆仑附近,帝都附近,都有一些古遗址分布。后世都有洞窟。这应该是夏朝大破坏以来,包括各时期戎狄还有封建社会的各种迷信用途的破坏。



2、
《山海经·中次三经》里记载: ?(古神字)武罗司之
————————————————
青要山当地传说武罗是女子。
武说明是有军队的。
羲是帝的妻子,有戈字旁。
娥也是女性可以持有武器。而且是社会地位很高的女性。
《史记》中称伏牺,这应该是伏羲正确的名称。庖牺、包牺、伏戏,宓羲、亦称牺皇、皇羲。伏羲的羲是父系社会抹杀女性历史。

这些帝都的管理人员,是女的还是男的?是女儿还是妻子?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说自己是帝的女儿。

据说在这里黄帝炎帝蚩尤讲和了。也许是蚩尤的一部分投降了。



3、
《左传》是怎么记载的要人?


新安青要山——中华远古第一都
张友仁 郅振璞
2018年08月10日09:17 |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据《左传》记载:上古时代,青要山里确实生活着一个叫“要人”的部落。历年新安考古证实,畛河两岸散布的几十个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应该就是他们生活的遗迹,证明经夏、商以至周代“要人”还生活在这里。东周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王子朝在王城(今洛阳)作乱,“要人”还卷进了这场宫廷内的“王权之争”,这是有案可稽的。



参考
青要山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曹村乡,距新安县40公里,距洛阳市66公里。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东起黄北岭,西到西大塬,和渑池接境。

有山民在山中捡拾许多属于仰韶文化的彩陶制品,建了座小博物馆。
一定要先看博物馆,注意彩陶发现的地点。博物馆是否有分布图。

分为城崖地、始祖山、畛湖、龙潭沟、袁山、漏明崖五区。区内峰峦迭翠,深谷清幽,怪石嶙峋,碧水长流,更有珍禽异兽出没于山间.被国家定为‘娃娃鱼”保护区,数十处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人类祖先的生活遗迹随处可见。


参考
深入挖掘“帝之密都”-- 打造青要山和合文化品牌
来源:河南炎黄文化网    责任编辑:炎黄总编
发表时间:2019-10-09
青要山的美景遗迹中与“帝都“”和合”紧密相联的有很多,青要山东段主峰有始祖山,始祖山东侧旧有龙泉庙,据传庙中不仅有黄帝大殿,还有羲皇祠、娲皇祠、九龙碑等建筑物。这里是黄帝带领家族成员祭祀伏羲、女娲等先君之主的族祠宗庙(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原庙址完全淹没于水下)。在左近的荆紫山上,有敬奉上天的祭坛;“双龙峡”是因黄帝的两条御龙栖居于此而得名;“城崖地”的武罗宫是掌管密都政务和人间婚姻的东方爱神武罗女神的首府;城崖地村西的青女峰是传说中的降霜仙子——青女演化的,“冰清阁”是武罗女神特意给为人间消灾去病的吴洁仙子建造的。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是和合塬石阵,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肇造地。其左有双龙峡,右有联珠峡,山塬顶上原有一座庙堂建筑,称为和合宫,宫内祀奉黄帝、炎帝、蚩尤为神。


参考
新安青要山——中华远古第一都
2018-08-10 14:16
看到这个文章标题,你一定会感到惊愕!
说到中华第一都,人们首先会想到我国七大古都排行最早的的河南安阳,那是有文物可证的殷商都城;或者更早一些的,也是经考古证明了的夏商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还有河南的禹州、山西的夏县,也都是传说中的夏朝国都。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新安会有中华第一都。今天,打开我们最古老的典籍《山海经》,便不言而喻。
巍巍青要蜿蜒中原(张学仁摄)
《山海经·中次三经》里记载: “(敖岸山)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鴐,野鹤一类)鸟;南望墠[shàn]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芦。?(古神字)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yào],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流传了几千年,而且还被历代专家所关注,认定这里所说的“帝”,是指轩辕黄帝,这座曾经是“帝之密都”的青要山,就在今天河南省洛阳西侧新安县。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是《山海经》,在其《西次三经》中还说 “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怎么能说青要山是中华第一都呢?
众所周知,昆仑山历来被认为是“龙脉之祖”“万神之乡”“万山之宗”的人间最高峰,在此设“下都”,其“上都”一定是在天上。所以这位在昆仑山设下都的“帝”应当是天庭的上帝,而不是人间的黄帝。原始宗教意义上的“下都”自不能和我们人间老祖宗黄帝的“密都”相提并论。
一、怎么理解《山海经》这段经文?
细读《山海经》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说青要山的地理位置和物产:青要山位于敖岸山(即今新安县的荆紫山)东10里的地方。站在青要山上,往北可以看到黄河弯曲的河道,那里有很多野鹤飞翔;往南可以看到大河里一个叫“墠渚”的小沙洲,那是治水英雄大禹父亲鲧因为治水失误被舜帝处死后所化的黄熊,那里有很多蜗牛和细腰蜂。可以看出,青要山是一座横卧在黄河转弯地带的南岸、与荆紫山比肩而立的山脉,近处有飞翔的野鹤,还盛产美食蜗牛和蜂蜜。
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青要山东段主峰始祖山(南石山——史曰青要山)西距荆紫山(即敖岸山)大约5公里。站在始祖山上北望,正是黄河流向由东西转向南北的河曲之处,转过弯来有一条被称为“八里胡同”的大峡谷,当地群众又称它为“老鹳街”,因为峡谷内的崖壁上到处都是老鹳(一种野鹤)窝。它们经常群起翱翔,在八里胡同上空遮天蔽日,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一大景观。另外,在黄河岸边的崖壁上,如今还生存有很多个头比家养蜜蜂较小的山蜂,当地群众叫它“土蜂”。它们筑巢在崖壁的石缝中,土蜂蜜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特产。这些都印证了《山海经》的记载。
紧接下文,还有一句话:“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畛水是新安县的域内河,发源于曹村乡的西大塬(青要山的西段主峰),东流北折,流程约40余公里,在今始祖山东山脚下注入黄河,也正合《山海经》所记。在新安境内,发源于西大塬的还有另一条河叫青河,它在荆紫山(敖岸山)与始祖山之间的河谷口注入黄河。如果要更准确地为青要山定位,那就是:西起西大塬,东至始祖山,处于青河与畛河两水之间、绵亘40多公里的山系就是青要山。
第二层意思是说,青要山这座黄帝密都的“市长”,是一位叫武罗的女神。
她虽然被称为神,却长着一副人的面孔,身上有金钱豹一样的纹饰(也可能是身着一条豹皮短裙),细细的腰身,白白的牙齿,耳朵上坠着金属耳环,说话的声音就像玉石碰撞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她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又精明能干。这可以从她的名字上看得出来:“武罗”,就是说她擅长于用“罗”这种工具,或者说武器。罗,就是丝织网罗。张开来是一张网,可以网猎、扑鱼和盛物品;捋起来是一条练,可以抽打、捆绑和掷远。在远古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年代,它既是得力的生产工具,也是作战用武的厉害武器。享有“武罗”的英名,可见她本领的高强和威望的显耀。无疑她是一位以用网罗见长的女英雄。
第三层意思是说,青要山是个特别适宜女性生活的地方。
青要山在畛水流域,水是人类宜居的首要条件。况且,畛河滩上有一种鸟叫“鴢”,女人吃了有益于生育;有一种草叫荀草,方方的茎,黄黄的花,赤红色的果实,用水煎服可以“美人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养颜草。可以看出,青要山是一个充满女性色彩的温柔之乡。我国神话专家袁珂先生就盛赞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儿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黄帝密都的记载,目前仅见于《山海经》,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更为珍贵。因为《山海经》这部典籍,一向被称为我国最古老的有关地理知识的奇书。书上说当时天下有山5370座,绵延32028公里。我们统计了一下,书中列条点名介绍的有14条山系446座山(包括山系名称),过百字(不计标点)的山仅有27座,而青要山就是其中之一,足见这座“密都”在当时“天下”的地位和影响。新安有幸拥有这份遗产,实在难得,弥足珍贵。
二、什么是“密都”?
所谓“密都”,历来有“秘密之都”“陪都”“行宫”等多种揣猜之说,都没有说明确切的涵义。其实细读《山海经》经文就可以得出答案。“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直解就是:青要山实际上是黄帝的不公开的都城。细品言外之意可以有二:一是黄帝建国初期,政权尚不稳固,首都不能公开;二是国家另有行政首都,青要山是一座不公开的、其地位与首都同等重要的都城。
《左传·鲁庄公二十八(-666)年》有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说明远古时候敬奉先君之主的宗庙曾经是国家都城的标志,青要山既是黄帝之“都”(密都也是都),就应该有黄帝敬奉先君之主的家祠宗庙。
《左传·鲁成公十三(-578)年》又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在远古时代,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这两件事。作战是为了开拓和守卫本氏族的生存空间;而祭祀则是通过敬天祭祖的形式,达到上承天运(顺应天意,古人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反映)、前承祖训(接受先辈长期斗争积累下的实践经验),使族人团结一心争取战争胜利的目的。可见祭祀对国家政权的重要,宗庙被视为国都标志的原因也在于此。
《吕氏春秋》有云:“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宗庙之失,天下之失。”可见在古代宗庙就是国家社稷(天下)的象征,保护宗庙就是保护国家社稷;没有了宗庙,也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因此,国家宗庙所在之都应该是保密的。青要山既是黄帝家族宗庙所在之地,《山海经》称其为“密都”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青要山东段主峰始祖山(青要山)之西约5公里,有荆紫山(即《山海经》所说之敖岸山)孤峰独秀,其势若擎天一柱,现存碑刻证明其古名为天坛山。“天坛”是历代帝王祭天的场所,与始祖山祭祖两相结合,黄帝祭祀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就完备了。所以,天坛山与青要山并肩而立,又成为“青要山实惟帝之密都”的有力佐证。
经查访青要山地情,其东段主峰始祖山东侧旧有龙泉庙(现已被小浪底水库淹没),据传庙中不仅有黄帝大殿,还有羲皇祠、娲皇祠、九龙碑等建筑物,说明龙泉庙不仅是后人专祀黄帝的庙宇,早在黄帝时代,这里已经是黄帝带领家族成员祭祀伏羲、女娲等先君之主的族祠家庙。其后黄帝后人承袭家庙建置,增设祭祀黄帝的轩辕大殿,形成了以龙文化为标志的始祖庙群——龙泉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泉是流的本源。始祖山龙泉庙的存在,传递了一条清晰的信息:青要山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远古先祖祭祀祖宗的地方。此后代代相因,成为我华夏民族根文化的重要标志,直到明朝末年被李自成的闯王大军烧毁。后来有佛门弟子访山北之摩崖佛窟,藉龙泉庙旧址修建寺院,寺庙合一,所以后人又称龙泉庙为龙泉寺。抗日战争期间,因国民党河防守军在寺庙中修有河防碉堡,遭日军隔岸炮轰,寺庙被彻底摧毁。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原庙址完全被淹没水下。
《山海经》的记载,确立了河南新安青要山在民族发展史上“根”文化的重要地位。华夏文化,根在河洛;河洛文化,根在密都。密都青要山,就是黄帝与群臣为治国安邦,通过敬天祭祖的形式,上奉天运,前承祖训,德修内功,凝心聚力,立根固本,自强不息的神圣之都。即便是黄帝建国后另有行政首都,青要山作为国家最高层通过祭祀形式,统一思想,决策国家大事的密都,其地位之重要也决不亚于行政首都。
三、黄帝为什么定青要山为密都?武罗又为什么会成为主管密都的女神?
我们从山民中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和历代沿袭下来的地名信息中寻求了答案。青要山东段主峰始祖山,位于新安黄河段的南岸,俗名青要山、南石山,海拔810米,高崖挺峻,洞窟连连,是世纪之交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最大半岛,因山上有敬奉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始祖庙而得名。其东隔畛水湾与鹰嘴山相望;其西隔青河湾与莲花寨、荆紫山、岱嵋寨比肩并立,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为北国所少见。
当地有民谣:“走塔不见塔,见塔不走塔,七十二座无影塔;见洞不进洞,洞洞住妖精,七十二洞赤牛精。”民谣前三句说的“七十二座无影塔”是指始祖山北麓山腰大道下面,濒临黄河水面的断崖上有一座北魏石窟,石窟两侧的石壁上雕刻有许许多多小佛塔,文物专家判定,那是当年黄河漕运船商在山下河湾处躲避洪水时向佛祖求愿的作品,现已被库水淹没;民谣的后三句就与当地民间传说的“赤牛精”有关。
熟悉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生活着炎帝、黄帝和蚩尤等多个庞大的部落群。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后,黄帝先在阪泉战败炎帝,接着两家联合又在涿鹿与蚩尤大战。
据古籍记载:蚩尤本是东夷部族的首领,是一位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铜头铁颅,鬓发如刺,可以吃铁吞石的人物;其部下也都是以砂石为食,头上长角,毛发如刺,凶悍无比的汉子。双方经过惨烈的大战,最后蚩尤战败被杀。据说这蚩尤共有兄弟九九八十一人(应该是部落联盟中的81个部落首领),涿鹿大战中有九人战死,还剩下八九七十二人,带领残部撤退到青要山,欲据险复仇。
始祖山北麓山腰大道上面排列着许多大小不同的山体溶洞,民谣所说“七十二洞赤牛精”,应当就是指的蚩尤七十二弟兄。当地土语“牛[oú]”“尤”读音相近,因此把“蚩尤”误读作“赤牛[oú]”。据此推断,当年蚩尤人在涿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战败后就退守在这里,炎、黄二帝追兵到此,两下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最终,炎黄二帝得到青要山土著居民“要人”的帮助,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据《左传》记载:上古时代,青要山里确实生活着一个叫“要人”的部落。历年新安考古证实,畛河两岸散布的几十个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应该就是他们生活的遗迹,证明经夏、商以至周代“要人”还生活在这里。东周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王子朝在王城(今洛阳)作乱,“要人”还卷进了这场宫廷内的“王权之争”,这是有案可稽的。
据说,当年炎黄大军与蚩尤人在青要山对峙的时候,“要人”部落里有个叫“罗姑”的姑娘带领族人,帮助炎黄二帝收服了蚩尤人。
罗姑就是后来的武罗女神,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还善用有一条神通广大的罗纱练,上能飞天捕鸟,下能入水捞鱼,还能缆木抛石,降妖伏魔。她一旦作起法来,这罗纱练便会腾空飞舞,在天宇间回环飘荡,致使天旋地转,香风弥空,直叫人心醉神迷,魂飞胆慑。更为神奇的是,这罗纱练上飘出的香风,专能济柔克刚,柔顺善良的人遇到它,会随风漫天飘游,坦然自如;而桀骜不驯的人触到它,则会骨酥肉瘫,颓然仆地,失去自控能力,束手就擒。
罗姑看到自己美丽的家乡两军对垒,即将陷进空前的兵灾劫难,就去找黄帝, 请求罢战,再不要杀人流血。黄帝对她说:“谁愿意打打杀杀呢!只是那蚩尤人恃勇为乱,死不降服,仗怎么能停下来。”罗姑说:“只要你们不杀降服的人,我可以去收服那些蚩尤人。”黄帝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这天双方对阵,大战骤起,只见罗姑祭起她那红色的罗纱练,施展“以柔克刚”之术,霎时间香风四起,天旋地转,黄帝的人马往来自如;而那些蚩尤人则一个个软瘫倒地,束手就擒,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战后,黄帝信守诺言,就把那些战俘全部交给了罗姑,由她处理。
青要山西段主峰西大塬(畛水发源地),海拔1384米,为豫西最高峰。这里山高林密,水源丰富,保存着完好的天然植被,是多种鸟兽自由生活的王国。
其东侧山下有一个古朴的小山村,名曰“城崖地”。因其四周峰衔峦接,环山为城,所以才有这么一个说山像城、说城又是山的美丽名字。旧时这里世代与外界隔绝,如世外桃源,人们以耕织为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加上山区林丰树密,气候特异,土壤肥沃,保墒能力好,丰收年景自不必说,即使山外大旱绝收,这山里面往往还能有几成收获。这里就是古“要人”居地的西阜。
城崖地村东有一条大峡谷叫“葫芦套”,全长约5公里,是畛水出山的咽喉。清代诗人吕履恒曾以“乱石惊涛一线路,群峰东走如飞仙”诗句来歌咏它的险与幽。峡谷内两山夹峙,沟深峡窄,畛水如线,潭泊与瀑布相间,犹如大大小小的葫芦连缀在曲曲弯弯的秧藤上,所以才有了“葫芦套”的名字,现在人们又叫它“联珠峡”。据说罗姑把战败的蚩尤人关进了“葫芦套”里,这些桀骜不驯的汉子,一个个暴跳如雷,在滑溜溜的鹅卵石上一跤跟着一跤摔,最后不得不躺在乱石堆中挣扎嚎叫,直到精疲力尽才不得不安静下来。
葫芦套深处,崖陡沟窄,沟底有一串三个圆形水潭, 依次名叫“净身潭”、“洗心潭”、“益智潭”,当地俗名叫“煮人锅”。传说这里就是当年罗姑和平改造蚩尤人的地方。
据说,当那些筋疲力尽的蚩尤人软瘫在葫芦套里安静下来以后,罗姑先把他们放进“净身潭”里。因为潭水温度比较高,那些蚩尤人心里紧张,感到浑身发烫,还以为是上锅煮他们,在水里翻腾嚎叫;罗姑任他们一直折腾了九天九夜,奇迹发生了:蚩尤人的铜头铁额软化了,浑身上下也变成了血肉之躯,头上的角也没有了,毛发也变得柔顺了。
接着,罗姑把他们溜进“洗心潭”,又经过九天九夜的熏蒸洗浴,这些剽悍的汉子性情变得又温顺又善良;最后,他们又在“益智潭”里浸泡了九天九夜,一个个变得又聪明又灵巧,人人都会养蚕缫丝种桑麻,有了自己谋生的本领。罗姑引着这群改头换面、英气十足的男子汉去拜见黄帝,黄帝大喜,和炎帝一道与这些蚩尤人的兄弟们歃血为盟,成为亲如一家的兄弟。
“煮人锅”的形象故事,隐含着这样一个段历史事实:就是罗姑对蚩尤战俘温情相待,耐心教育,帮他们洗心革面,自力更生,最后与炎、黄家族融和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进程。
城崖地村东面有一座高山,叫“和合塬”,与村西的西大塬比肩相望,巍峨而凝重,山南便是罗姑和平改造蚩尤人的葫芦套。和合塬山顶上原有一座庙堂叫“和合宫”,内祀黄帝、炎帝、蚩尤为神,惜已不存,但当地民众还习惯地称它为“宫上”。和合塬偏东的高地上如今还有一方气势壮观的巨石群,方正肃穆,颇见威严,据传这就是三位祖先歃血为盟、永结友好的“鸣誓台”。
这正是:炎黄蚩尤百战和,中华民族三条根。三位祖先通过连年战争,最后在青要山罢战言和,在和合塬上缔约结盟,促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第一次大团结、大融合。和合文化之光从这里点燃,青要山和合塬成为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圣地。
和合塬结盟之后,炎、黄二帝与蚩尤人划分了各自的就食区域,炎帝和蚩尤人相继南迁,黄帝留在中原地带,彼此相安。黄帝主政中原后把青要山定为“密都”,在濒临黄河的东段主峰(始祖山)上立祠建庙,拜祭先祖;并在左近的荆紫山上设立祭坛,敬奉上天。每逢国家大事,黄帝就要与群臣在这里敬天祭祖,会议决策。
为了表彰罗姑的功劳,黄帝封她为武罗女神,在和合塬下的城崖地为她开府建殿,委任她主司密都事务,并掌管人间的和平与婚姻。从此,罗姑便常驻青要山城崖地的武罗宫中,不仅当上了青要山的山神,还成了闪烁着和平与仁爱之光的东方爱神。
城崖地村东,葫芦套峡谷入口处原有一座 “城隍庙”,当地人也叫它“罗姑庙”,敬奉的就是武罗女神。据村民传说,这座庙宇在光绪年间被一场大火烧毁,民国年间曾经修葺,每逢年节,常有社火闹春,成为这山区十里八乡的盛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庙址上的断砖、条石、琉璃残瓦还俯拾皆是。因为近年修建畛湖才全部没于湖底


参考
探秘“黄帝密都”青要山
2017-11-07 17:30
《山海经·中次三经·中山经》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方圆数十公里。山中谷幽岩奇,涧水潺潺;西大塬古树挺立,人迹罕至,畛水发源于此;东大塬草茂林密,四面来风,或徐或疾;城崖地状若堂奥,一壑方入,堪比桃花之源;青女峰高耸云际,为降霜仙子冰清之所;和合塬盟石成阵,引发思古怀祖畅想。游人至此,无不为其风光之美所赞叹。
近代考古大家、历史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说:《山海经》讲到“帝”的计有32处,“帝所往来的地方虽然相当的多,可是他们最喜欢往来的地方却只有有限的几个。”
‘帝之密都’,或者是说它是群帝秘密往来的地方。
和合塬为旧有地名,传说在经历了阪泉、涿鹿大战后,黄帝、炎帝及东方部族的新首领蚩尤,曾在此塬盟石阵合符结盟,罢兵修好。
塬上有宫上村,村旁过去有黄帝宫,宫上村由此得名。景区联珠峡、双龙峡至今还流传着武罗施仁行义、感化战俘的美好传说。这些故事虽不见于经
从区位看,此地正位于我国古代河洛文明的核心区内,山外不远的地方,就是渑池县仰韶村,这里的考古发现被称之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所反映的历史正是我国炎黄时代的这段历史。有山民在山中捡拾许多属于仰韶文化的彩陶制品,建了座小博物馆,这些山中遗物,更直接证明着青要山与黄帝时代历史的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