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重求思考 //www.sinovision.net/?5671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0-10-16E

热度 1已有 723 次阅读2020-10-16 01:35 分享到微信







必须建立全面的古遗址年代表格,什么年代都有什么古遗址,都有哪些进步。这样就能分清楚上古时期的人类发展路线和历史变迁,特别是社会发展史和生产发展史。搞清楚华胥、女娲、燧人氏、伏羲、太昊、神农氏、炎黄、蚩尤。还能大体找一找上古时期的部落氏族。





######################################################################################





大体推测



华胥公元前7500年之前,女娲公元前5500年之前,燧人氏公元前5000年之前,伏羲-太昊公元前3400年之前,神农氏公元前3400-公元前2800年,炎帝公元前3000-公元前2700。有熊氏黄帝公元前2850-2750年,轩辕黄帝公元前2750-2650年,少昊公元前2650-2550年,颛顼公元前2550-2450年,帝俊公元前2450-2350年,帝喾公元前2350-2250,帝挚尧舜禹公元前2250-2070年。




####################################################################################




三皇五帝的正本清源 2018-12-08 11:58

首先,盘古是长江流域以南的神话传说。长江流域南方在新仙女木事件期间也保留了一些人类,这些地方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是艰苦的,生产活动主要依靠男性。盘古传说,最有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期间,人类顽强生存下来的历史反映。

皇和帝是纪念上古时期建立功勋的祖先,华胥女娲燧人氏冠以皇的称号,伏羲神农炎黄被冠以帝的称号。皇与帝一开始是有区别的,历史地位是不同的。帝是父系社会时期出现的,象形字义是高大的幡子。
夏商周是没有皇与帝的称号的,这是他们敬仰祖先。到了秦始皇,极其恶性膨胀,把皇帝的称号集于一身,后来的王朝也利令智昏妄自尊大的延续。

从各个典籍记载的三皇五帝,可以发现,刻意回避和抹杀母系社会的历史事实。


真正的三皇

天皇,只能是华胥氏。在颛顼以前,低海拔地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胥的象形字义,就是在高山上迁徙和生产生活,这就是后人感怀祖先战天斗地的丰功伟绩,神化和尊称为天皇。

人皇,只能是女娲。女娲时代,为人类的生存能力建立了伟大功勋,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就是女娲影响力的一个例证。

地皇,只能是燧人氏。燧人氏发明的燧石取火,对人类的活动能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燧人氏时代大范围的考察研究天文地理,开始出现自然科学、哲学、历法。


真正的五帝

伏羲-太昊
神农氏——推动农业和医药学
炎帝
黄帝
轩辕


2020-8-19
华胥时期,已经人口扩散到东西伯利亚和西亚。女娲的中皇山就已经位于新疆。

女娲时期通过一系列进步,人口增长的的更多更快了,交流也更多了。

南方很多少数民族,也有祖先女娲伏羲的传说。山海经记载里,还有女娲嫡系部族。

女娲晚期出现了燧人氏,是男性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增强,火的便携使用,促进人们交流,这就是东亚的人们来到 小亚细亚并且扩散到两河流域和中东近东,也同时促进了高加索人种的交流。

火的方便使用,特别是极大增强了男性的活动,父系社会开始萌芽。

燧人氏与河西走廊的母系社会融合为弇兹氏,应该是从焉支山至少到乌鲁木齐一带。这里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天文观测。并且推动了人们向蒙古大草原发展。

《穆天子传》卷三:“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这个弇山在博格达峰天池附近。

内地南方更快的进入父系社会,这在内地南方的考古遗址中就有表现。伏羲后期是太昊时期,现在看来,太昊到神农氏期间,因为父系社会的进一步强化,出现了不同的势力集团,此起彼伏的强大,这就是一些古史记载有很多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庄子·胠箧》所说的“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神农氏兴起后,稳定了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还算是原始社会,没有激烈的战争冲突。而且,伏牺氏是女娲之后,轩辕氏是神农氏以后,轩辕黄帝时期,延续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传统,天下大体也相安无事。

在少昊晚期和颛顼初期,又出现大乱,一些诸侯野心膨胀。传说中的祝融共工之类的战乱,是这一时期的。而且,炎帝黄帝后裔都有祝融共工,颛顼重新设置。舜时期,还有共工的职位,但是被舜流放,禹时消灭了共工。祝融的职位在帝喾时已经取消,交给了商族祖先管理,叫火正。


######################################################################################






华胥




陕西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到蓝田华胥镇直线距离100公里。其遗址旷野点分布密度之稠密、出土文物规格之高,在国内外绝无仅有。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跨越了距今80万至5万年左右漫长的历史阶段,它对研究世界旧石器一系列重要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地位应与世界著名的肯尼亚东非大裂谷、法国阿舍利、南非旧石器遗址并肩,应与国内著名的河北泥和湾盆地、广西百色旧石器遗址齐名。洛南盆地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新仙女木事件期间,一些古人类在华胥一带躲过灾难。黄色人种出自华胥,然后有女娲,燧人氏,伏羲,神农氏,炎黄。炎帝族与神农氏融合,又与黄帝族融合。


华胥陵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冢。华胥氏是黄色人种的祖先。陕西省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五十公里,因境内南山盛产美玉,故名。中华民族喜欢玉石,是有原因的。红山文化黄帝族就很喜欢玉石。



华胥的影响,有甘肃庆阳四川阆中。事实上,女娲燧人氏伏羲,都是风姓,都是源自华胥。



这应该是华胥向甘肃散播的重要路线

在华池境内同时有反映华夏文明源头的华胥氏玄天圣母殿民俗传承遗址,有显示华胥氏凤图腾、鵹鸟图腾的古文化遗址,有显示华胥氏母系氏族部落延伸发展的古地名遗址。有合水老城镇葫芦城、段家集乡华胥沟、肖咀乡胥妵(tǒu)山、梅家寨子九天圣母庙、宁县盘克镇华胥沟民俗传承遗址,有东华池、西华池地名遗址。盘克镇有伏羲画八卦的卧龙台古遗址,有盘古村,有盘古生母元盇(hé)圣母庙、有伏羲天帝庙。段家集华胥庙传承的昊天上帝牌位,是神话天帝、上帝、玉帝最早的原型。
华胥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祖名,华池因华胥氏而得名。传说华胥氏生于华池太阳坡(今华池县城壕镇定汉社区),后人称为华阳宫。华胥氏是一个时代,也是华夏族最早的原始部落名称。第一代华胥氏约出生于公元前8200年{应该更早},她代表了旧石器晚期的弇兹氏时代。华胥氏从东华池到西华池虽然有较多的文化遗存,但是名称最为直接、突出的当属华池玄圣山。华夏文明就始祖文化而言,甘肃陇东的庆阳、平凉、天水是其核心。
华池县城南山颠的玄圣宫是非常明确的华胥氏文化遗址。

华家岭是甘肃华夏文化的高地,是华夏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地理的文化坐标。中国的泰山在山东,西泰山在河南;华山在陕西,华家岭是事实上的西华山,《山海经》西山经之“太华山”在何处?华家岭的文化史实,具备了高于华山的“太华山”,因为华山的文化史实,是对华家岭华夏初始文明脉络的延伸,是对华家岭华胥氏文化的承接。




新仙女木事件后,人类北上重新来到旧石器旧地
距离吉县柿子滩不远·龙王辿遗址位于宜川县壶口镇龙王辿村
呼和浩特市东郊33公里处,大窑村南山坡
乌兰察布,这里有3处旧石器时代石器打造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庙子沟文化遗址 
老虎山文化遗址
园子沟文化遗址
这些完全说明蒙古人种自华胥北上,红山文化为什么有女娲文化,黄帝为什么与炎帝联合。



还有来到河北、浙江、广西。
湖北、湖南、福建、山东可能是环境还不行,距今9000年后才扩散到。





##################################################################################





注意一个明摆着的实际情况
古人类迁徙,不可能是少数人进行,必须是有规模集体行动。即使现代人,独自或少数人进行越野,也是难以生存的。如果脱离水源更是不可能。为什么伍子胥必须走昭关,因为不走这里不行。
新仙女木事件后,人类的天敌种类和数量极大的减少,人类食物充足,营养丰富,瘟疫在当时几乎难以出现,因此人口大量增加。融合物种遇到没有天敌的新环境都是这样。从古人类的活动迹象可以发现,大体上是方圆5公里以上为一个部落的领地。人类快速扩散,特别是东亚,人类的狩猎规模已经迫使动物不再群居,除了小群的狼和野猪,动物都化整为零了。人类的这个习惯一直到颛顼才逐渐减少,所以颛顼之前的袭号现象更多。

人口增加,每个血亲氏族就会离开部落自成一体。但是,人类已经知道近亲通婚的危害,因此保持着互相的联系和交流。而且人们自发的认识到,人多力量大,而且更加促进生产生活。在种植技能的水平提升后,有规模的聚居就越来越大了。





###################################################################################





女娲




华胥氏女娲是中华先祖的传说,所以上古八大姓都是女字旁的姓氏,都是华胥女娲的分支。西王母部族,其实是上古社会形态的遗存。


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抟黄土做人”。这一方面说明女娲是中华先祖。一方面说明女娲时期已经来到比较低的丘陵地带,把泥巴运用到生产生活。这与距今八千年前的上古人类遗址大量出现相符合。



红山文化的黄帝族,明显是“上古女娲补天”传说的继承。
记者到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采访,惊喜地获知这里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在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站复制的女神头像,她面部为朱红色,两颧突起,圆额头,扁鼻梁,尖下巴,是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现代华北人的脸型接近。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
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女娲“抟黄土做人”有惊人的相似。有专家据此推测,女神庙可能就是当时对女娲的一种回忆、崇拜,而古代传说中最高统治者的祭祀方式——“郊”“燎”“火帝”也可能在此举行。
在距离牛河梁女神庙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竟全部是人工夯筑起来的小土山,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径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内石圈直径为60米,外石圈直径约为100米。夯土层次分明,估计总土方量在数十万立方米以上。当初发现这座“金字塔”时,山上到处散布着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之”字纹彩陶片以及冶铜坩埚片。而“金字塔”顶部是炼铜遗址,有1500个炼红铜的坩埚,每一坩埚约有1尺多高,锅口约有30厘米,像现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目前学者们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有关。牛河梁大金字塔顶炼红铜的遗址,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考古工作者发掘一座积石冢的中心大墓里出土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头部两侧有两个大玉环,胸前佩带着双龙相交的勾云形班次佩,头的上部有玉箍,腕部有镯。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死者双手各握一玉龟,一雌一雄,相配成对。另据专家考证,辽宁、吉林两省一带农村的民俗现在仍很流行龟崇拜,男女青年结婚时,房顶上都要贴一幅四龟相交的大团花式图案剪纸。在另一座积石冢里,考古人员发现死者的胸部也佩置一碧绿色玉龟。奇怪的是,这两座积石冢中出土的玉龟均无头无尾无足,浑然一体。联想到古籍记载中女娲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的神话传说,这个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与神话传说相契合。



华胥出女娲,甘肃山西都很多传说。山西更多,这里应该是北上河套蒙古高原东北西伯利亚的起源地。
山西的女娲补天泥土造人,还没有伏羲,火灾和洪灾被拟人化为神。祝融共工是后来父系社会的事情,是女性收拾残局,被混淆了。山西上古时期的自然灾害,母系社会战天斗地。女娲也影响到红山文化,从山西省发展过去的。
河南贾湖遗址出现骨笛,史料记载女娲做笙簧。甘肃有女娲。河北也有。



南庄头遗址和磁山遗址早期,还属于华胥散播。磁山中期以后,应该属于女娲时代。

红山文化也是这样。牛河梁遗址很明显是女娲文化的影响。

磁山文化出现胡桃,这是来自东北野核桃还是伊犁野核桃,需要考证。



舞阳遗址-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



河南邵原镇被授予“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称号
2006年11月21日12:45 新华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河南邵原镇授牌“中国女娲神话之乡”。邵原镇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济源市豫晋交界处,境内已发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多处遗址。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在这里流传甚广。由于这种一地多神话的特点,邵原也被专家称为“神话连续剧”,其中以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在此流传最为集中、影响最大。



河南也有女娲时期到龙山文化的连续性遗址


小山口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北约一千米处。包括了女娲-燧人氏-伏羲-太昊-神农氏-蚩尤-炎黄。早期还是渔猎为主,向采摘、种植、养殖、定居转变。



这是女娲到达日照的记载
《竹书纪年》: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大汶口文化以女娲伏羲基础发展而来,是伏羲-太昊时期的分支,大汶口文化西面的淮阳县就是太昊的一个行政中心。



从考古发掘应该是这样:
贾湖遗址是女娲时代,女娲向东发展,至少在安徽池州一带已经成为有效管辖范围。双墩遗址达到的水平一定是继承了女娲时代。
正如湖南的炎陵舜陵,已经是炎帝的有效管辖范围。
比如,高青县所以出现齐国高等级祭祀遗迹和墓葬,因为这里是早期齐国的有效管辖范围。



2020-4-16
华胥的人们扩展,在甘肃的人们回到西安一带,开始大扩展形成女娲时代。贾湖遗址和裴李岗文化是女娲繁荣期。女娲形成的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在8000年前已经很成熟。注意,最早的文字雏形,天文地理的一些理念,一些社会学理念,是女娲时期发端的。


裴李岗文化早中期是女娲。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在距今 8500年 ~ 7000年。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八千多年的贾湖遗址发现了骨制“规矩”{选摘}
原标题:姬英明:八千多年的贾湖遗址发现了骨制“规矩”
“中华文明在八千多年前,就是能观测星象变化的智慧文明;中华民族的易道思想,就是源启于长久的仰望星空!贾湖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至7500年的‘骨制叉型器’和‘骨制板’,就是最好的证据!我推测那就是先祖‘伏羲女娲’们,用来观测星象变化的‘规’和‘矩’。”近日在考察完河南漯河贾湖遗址后姬英明激动地说。
据韩建业教授介绍,贾湖遗址近圆形,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裴李岗文化或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房址几十座、墓葬数百座,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头向以西居多,有随葬成组龟甲、叉形器、骨板、骨笛等特殊物品的墓葬二三十多座,龟甲一般有的是八个一组。有这些特殊随葬品的墓一般较大,随葬品较丰富。

贾湖遗址是一处非常特殊的遗址,尤其是有明显“卜筮”意味的内装石子的龟甲和叉型器、骨板等,非常引人注意。该遗址共发现有寓意深远的契刻文17例,分别刻在龟甲、骨器、陶器上,其出现年代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4000多年,也略早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一期的陶文年代。···与周汉时代文字结构基本相同,有些契刻符文的形状与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文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的文明之一。

“关于伏羲女娲的民间传承,现在西南苗彝地区都有大量存在。关于伏羲女娲鼎制规矩的传说,到周汉时期有大量经书记载,但最能说服所有人、包括疑古者的,是近些年从甘肃新疆湖北等地出土的上百幅汉代丝帛‘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距今2000多年,还能有这么巨大数量的汉代精美‘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存在,说明伏羲女娲这个传说在周汉以前,华族群体就已有无法想象的共祖认同了!但最客观的还是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制观星规’和带有刻度的‘骨制骨矩’,和现代出土的汉代‘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有无可挑剔的相同之处。”姬英明激动地说。



大地湾遗址博物馆的文物,女娲洞等周边遗迹,这里是女娲的重要地点。



华胥镇也有女娲传说。应该是女娲回到西安,开始大扩展,距今一万年。


潼关古城女娲山景区


骊山也有女娲传说




平利县女娲山景区
陕西南部的平利县城西北15千米,景区面积6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5%。专家考证此山是女娲圣母的治所,有女娲墓、女娲庙、玉皇宫、火神庙、舍利塔群、武皇太子坟等古遗迹尚存。女娲山自然风光秀美,“女娲云海、女娲日出、中皇晴雪、松林听涛”等生态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安康市范围内的一座始母圣山和文化名山。



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位于宝丰镇境内,距十堰市180公里。女娲山风景区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米,女娲祭坛建在主峰,其它诸峰仰首相望。是《康熙字典》以及《中国神话辞典》中指认的女娲抟土造人之地。主要景点有女娲祭坛、双龙洞、打席场(女娲抟土造人处)。女娲祭坛按先天八卦图建成,女娲像高16米,在国内属最高。恢复建成女娲庙和“女娲炼石天真”古碑。
清《康熙字典》在"娲"字条中解释道:"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并引证《史记·五帝本记》曰:"女娲炼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五代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写道:"今房陵上庸界内有伏羲女娲庙存焉,传为抟土造人之所"。



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女娲乃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位于涉县清漳河畔、中皇山峭壁上的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是我国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祀奉女娲的古建筑群,人称"活楼吊庙"。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隶属河北省邯郸市。







注意
东陵,古地域名。
在今安徽贵池、青阳等市县间以九华山为主体的沿江低山丘陵地带。《尚书·禹贡》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指此。
陵阳———古地域名。指东陵之阳,即今安徽九华山东南麓,包括今青阳、石台青通河、陵阳河、青弋江上游及其以北贵池、铜陵间沿江地带。《楚辞·九章·哀郢》: “凌 (陵) 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屈原在此定居“九年而不复”。
古邑名。战国楚邑。即今安徽省青阳县东南陵阳。

为什么叫东陵?埋葬的是谁?
最有可能是女娲。女娲向东发展,所以在这里的墓葬被称为东陵。因为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出现,所以抹杀历史记忆。

高庙文化遗址,位于湖南西部洪江市(原黔阳县)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岩里村。早期应该也是女娲时代遗址。
注意,发掘的部落首领夫妻墓是距今5700年前,已经是中晚期,有别有用心的鼓吹这是七八千年的。

关于女娲的活动范围,一位学者在研究《山海经》后得出结论,书中有提到女娲安葬在广栗山,也就是如今的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通甸乡黄木村南侧的山上。


注意,伏羲的东陵在湖南幕阜山(幕阜山景区)




龙的观念是女娲燧人氏时代,人们交流互动的结果。
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阜新查海地区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早期重要文化遗址。经过7次科学严谨地发掘,出土一条近20米长的石脉,在全国引起轰动。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及考古专家郭大顺等人认为,这是中国年代最早的龙的形象,张忠培为其取名“石堆塑龙”,从此,查海遗址石塑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浮雕龙纹陶片:夹砂褐陶质,外表红褐色,内里黑褐色,残片长10厘米左右。龙的形象浮雕于器物表面,其一是龙的尾部,向上蜷曲,另一件是盘蜷的龙身。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查海遗址出土,距今8000多年,原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龟在女娲时期被认为是相映天圆地方的动物,伏羲时期继承了把龟作为认识自然界的工具。到了后来就被篡改为装神弄鬼的占卜了。

查海遗址已经有成熟的龙形象,伏羲太昊时还是继承龙的形象,《海外东经》记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句芒是太昊时期。但是,既得利益的出现,为了愚弄弱化大众,就背离和篡改了。黄帝是云的形象,少昊是鸟的形象,舜禹夏已经鼓捣蛇形象了。
郯子说———“黄帝氏以云纪···炎帝氏以火纪···大皞氏(伏羲-太昊)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颛顼平定天下后,首领的位置又归于少昊系。少昊到挚(据说是尧的哥哥)是鸟的形象。舜禹夏开始成了鼓捣蛇形象了。
玛雅人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库库尔坎在玛雅文化中是带羽蛇神的意思,被誉为是太阳的化身,即太阳神。在库库尔坎金字塔的东面一座宏伟的四层金字塔上,被称为勇士庙,庙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圆形的石柱,名为“千柱群”,这些石柱过去曾支撑着巨大的宫殿。它的入口处是一个用巨大石头雕成的仰卧人形像,古玛雅人称它“恰克莫尔”神像,它的后面是两个张着大嘴的羽蛇神。玛雅人在库库尔坎神庙朝北的台阶上,精心雕刻了一条带羽毛的蛇,蛇头张口吐舌,形象逼真,蛇身却藏在阶梯的断面上,只有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下午,太阳冉冉西坠,北墙的光照部分,棱角渐次分明,那些笔直的线条也从上到下,交成了波浪形,仿佛一条飞动的巨蟒自天而降,逶迤游走,似飞似腾,这情景往往使玛雅人激动得如痴如狂。

山海经时期,应该与各大洲还有一些联系,传播了一些既得利益鼓捣蛇的把戏。






######################################################################################






燧人氏





燧人氏在女娲之后,伏羲之前。被尊为三皇之首也是不正确的,皇应该是来自女性,比如娥皇,帝才是来自男性。

燧人氏在女娲之后,伏羲之前。姓源自母系社会,氏是父系社会出现的。燧人氏反映了是男性以更好的体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这为父系社会的到来形成基础。

燧人氏发明了便携式取火技能,可以在母系社会时期到更远的地方走婚。男性的体力更强一些,也担负了认识自然界的责任。燧人氏已经在合黎山、湟中拉脊山、六盘山建立了稳定成熟的天文观测。燧人氏是男性走婚时代,而且源自河南一带,所以没有确切的传序历史记忆。

女娲伏羲是华胥后代,燧人氏是女娲中后期的走婚男性更多的担负起生产力和社会实践。燧人氏兴起是以女娲时代为基础的,也为伏羲时代的到了奠定了基础。


注意,燧人氏的社会活动实践是男性为主导的,燧人氏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提升了男性的地位。燧人氏到伏羲中早期,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

南方盘古传说范围的古人,也是较早的以男性为主导,这是因为依靠男性体力的作用更多。

燧人氏时期的商丘水患较少,自然条件好。

燧人氏南下到长江流域,与先前到达的人们,形成了有巢氏。

燧人氏与合黎山的弇兹氏融合。燧人弇兹氏发明编织结绳,织皮卉服。



合黎山。据传,合黎山即是古代的昆仑山,为上古神话传说中神话人物生活的仙境。有史料说明,合黎山是上古燧人氏观测星象,拜祭上天的三大处所之一(另两处分别为湟中拉脊山、六盘山)。合黎山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境内河西走廊中部,海拔1380—2278米。

《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盾拔-扌]。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易纬通卦验》:“遂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宜,法北斗,其刻曰‘苍渠通灵,苍牙通灵’”;“撢度出表,挺后名知,命陈效睹”。

可以确定,燧人氏是在酒泉北的高台县合黎山进行天文观测。

历史上合黎山林木丛生,覆盖面广。《甘州府志》载,合黎山生奇林木箭,是汉匈奴偶佘王所居地。诸侯做穹庐及车,皆仰此木材。到了现代,均为童山秃岭。

认为合黎山是上古昆仑山是不正确的,合黎山属于昆仑悬圃。

有两处合黎山,直线距离约123.5公里
合黎山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合黎山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这个李刚说了一个很重要的,还算是干点好事}
华胥氏作为中华民族“元典母亲”,还可以从姓氏学的角度进行证明。从姓氏的起源讲,人类最早的社会制度是母系氏族社会,故而人类最早发生的是以女性为标志的“姓”。“姓”从“女”从“生”,正说明“姓”是母系氏族社会不同氏族的标志。只是后来以男性酋长为代表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兴起,才出现了“氏”的不同氏族的社会群体,才有了以“氏”为血统的父系制血缘大家庭。《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不同的觉罗氏可以通婚,一直没有想明白,现在可以有解释了。

姒(sì)姓,中国汉族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姒姓,与姬姓、姜姓长期通婚,姒氏、有蟜氏、有崇氏(鲧)、夏侯氏、有莘氏、杞氏等国(部落)以及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均为姒姓。
这是证明存在通婚关系,并不是黄帝炎帝的祖先,

姒,上古八大姓之一。出自姒姓的国家主要有夏朝、褒国、缯国、越国等。

注意————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注意————燧人氏是最早的氏。神农氏时期开始普遍的出现氏。



《穆天子传》卷三:天子遂驱,升于弇山〔弇山,弇兹山,日入所也〕,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铭题之〕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言是西王母所君也〕。

弇兹氏应该是弇兹部落,还是母系社会,在焉支山。
焉支山,甘肃名山,又称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大黄山、青松山、瑞兽山,现代地理常标注为大黄山。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是走廊南北(祁连山和龙首山)山间的独立山体。位于山丹县、永昌县交界。东经101度10分,至101度40分,北纬38度15分至38度00分。北至老军乡、陈户乡,西北部为花寨子乡,西南至大马营乡,南至山丹军马场,东在永昌县红山窑乡境内。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永昌县志谓:东西长约36公里,南北宽约21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主峰毛帽山(磨磨山顶、百花岭)高3978米。主峰距山丹县城40公里,离金昌县城56.3公里。一般海拔2919米。
焉支山中水草丰美,自古为天然优良牧场。是主要水源涵养林地。山区林场建有焉支山森林公园。焉支山地势险要,异峰突起,为古今军事要地。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南麓的大马营滩、大河坝滩,自汉朝以来为历代官马场。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即此山。
————————————————————————
焉支山西北距离东大山-合黎山72-80公里。
有史料说明,合黎山是上古燧人氏观测星象,拜祭上天的三大处所之一(另两处分别为湟中拉脊山、六盘山)。

燧人氏通婚弇兹部落。然后进入伏羲时代。






######################################################################################






伏羲-太昊




汉代《遁甲开山图》云:“女娲氏殁,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袭庖犠氏之号。一千陆佰年”。
——————————————————————————————
这是可信的
伏羲在女娲之后,中间应该有燧人氏。燧人氏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也小一些,而且首先出现在河南商丘。主要原因是燧人氏的科学精神,与父系社会出现的思想意识形态对立,所以燧人氏的影响被抹杀了许多。
祭祀是从女娲时代开始的,是为了感恩祖先,为了祈求自然界的保佑。到了父系社会越来越用来愚弄大众,维系既得利益。燧人氏的影响就被破坏了。




握登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握登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
这个记载说的颠三倒四,但是透露了一些上古时期真实的记忆。
确实有一个燧人氏时期。模糊了女娲。明确了华胥是伏羲的祖先。伏羲兴起在天水,当时的名号是握登。




伏羲的东陵在湖南幕阜山(幕阜山景区)
幕阜城实乃幕浮山(mùhúshān):浮通“瓠”( hú),是葫芦的意思,因洪水滔天独露出于水面故名,古称天岳山。系罗霄山脉。
其主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南江镇东面,海拔159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东接江西修水县,北临湖北通城县,西南踞湖南,距长沙160公里,岳阳90公里,武汉240公里。
天岳幕阜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北宋《幕阜山记》:“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山。”张赞昭《楚陵述略》“平江之天岳,即《禹贡》东陵。其下有皇坛,乃伏羲氏之陵。”《清同治·平江县志》:“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道书曰‘二十五洞天’”。



茅盾先生在1928年发表的《中国神话初探》一文中说:“伏羲是中国可靠古籍所载的一个最早的皇帝。据《易系辞》一文的‘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这一段文字而观,伏羲显然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始祖。”
伏羲时代是父系社会巩固的时代,太昊时期开始出现既得利益。




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总称为“六瑞”,被《周礼》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玉璜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一直是女性的象征,并仅限于个人饰件体现其社会地位的象征性。步入良渚时期后,琮、璧和钺开始超越个人饰件的范畴,成为重要的社会权力象征,标志社会复杂化进程加速,社会成员的地位、等级和财富分化明显加剧。当象征男性权力的琮和璧开始流行,璜作为女性的象征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表明女性地位已退居于男性之下。
太昊是伏羲东进与红山文化南下形成的,从玉璜的分布,可以发现太昊时期,中华大地的统一与繁荣发达。



仰韶文化是伏羲时期和太昊时期。

庙底沟文化距今6000至5500年,是伏羲晚期和太昊时期延续到神农氏早期。


这篇文章很重要
【考古发现】庙底沟文化的崛起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半坡文化时期规模较大的聚落多在2—5万平方米,发展到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大聚落规模达十几万平方米,有些遗址甚至超过百万平方米,如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潼关南寨子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还有咸阳尹家村130万、华县泉护村93.5万、夏县辕村90万、灵宝北阳平90万、汾阳峪道河68万、扶风案板、高陵马南达60万、灵宝西约40万、渑池笃忠约30万、陕县庙底沟约24万平方米。
环壕一直是关中地区史前聚落的主要防御设施,发展到庙底沟文化时期,环壕的规格、体量、环绕面积都有了巨幅增加。如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了庙底沟文化唯一完整的环壕,周长达1945米,壕宽10—15米、深3—4.5米,环绕面积24.5万平方米。
特大型房址的发现,是庙底沟文化聚落高度发展的另一表现。
礼制
埋葬
祭祀



庙底沟文化,正式名为“庙底沟类型”,是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庙底沟类型存在的时间长达1000年,以豫、陕、晋三省为中心,分布在东至泰岱,西至湟水,北至河套,南至淮汉,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


侯寨遗址一期应该是伏羲时代,二期是太昊时代。


龙虬庄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龙虬庄文化应该是伏羲-太昊-神农氏-蚩尤-炎黄-尧舜的年代。大汶口文化是龙虬庄文化的衍生。



伏羲画卦台有两个,传说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甘肃天水,传说是羲皇故里,河南淮阳,传说是伏羲部落东迁的所在。
卦台山,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天水市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距天水市约15余公里。
八卦台位于淮阳坐落在城北一里的龙湖中。


伏羲台,位于河北省新乐市区北郊2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之东隅,伏羲台、金水河、葫芦头、剌孩草是伏羲时代留下的遗物和遗迹。帝喾时期开始在伏羲台上祭祀人祖伏羲氏,据史料记载:“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



伏羲时代向东发展,太昊可能是红山文化南下与伏羲的融合。凌家滩古文化与红山文化有联系的迹象,也与良渚遗址有联系的迹象,这证明一直存在互相联系交流。

近人对于太昊最权威的考论是前辈学者闻一多所著《太昊伏羲考》 ,闻一多此文前半部分从传世文献中搜集了大量龙蛇记载,加上当时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砖石,证明太昊伏羲为龙图腾;后半部采集了近50则西南少数民族关于太昊伏羲女娲在洪水过后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故事和民俗资料,并加以语音训诂,证明太昊伏羲是南方苗蛮各族的祖先神。
——————————————————
这解释了凌家滩出现的八卦图形。解释了西水坡遗址的龙塑。

流传至今的历史资料,庄子的文献才出现伏羲传说,史记对伏羲没有立传。燧人氏伏羲时代,传说被抹杀的太多。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位于河南省淮阳县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的太昊陵,即太昊伏羲氏的陵庙。可能只是鼎盛期的大首领所在地。



安徽在伏羲-太昊时期是核心控制区域。双墩遗址应该是伏羲后期,凌家滩遗址是太昊时期。
转帖
史前考古的突出成果决定了安徽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历年来黄河流域都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但随着各地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深入,使我们对文明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华文明并不仅有单一的源头,而是有多个源头,呈现出一种“满天星斗”的局面。
近年来安徽史前考古成果斐然,令人耳目一新。1979年潜山薛家岗、含山大城墩等遗址相继大规模发掘,揭开了安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史前遗址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出土遗迹、遗物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有些甚至在全国也具有代表性。其中,双墩的刻符是迄今为止史前时期最为复杂和完整的刻画符合;凌家滩发达的玉石器工业全国少见,所出土的玉龙号称中华第一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龙。玉人则首次完整展示了原始人的外貌。





凌家滩遗址的历史存续时间,是太昊时期,这里应该是一处行政中心。伏羲从西北向内地南方发展,融合了红山文化的南下,形成了太昊时期。所以能在这里发现与伏羲八卦有关和红山文化相似的文物。

注意,这样的先进古遗址,不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凌家滩遗址证明了,在当时这里已经是重要的行政中心,已经是属于成熟稳固的控制区域。

凌家滩遗址的废弃,包括高等级墓葬受到的破坏———被后来的墓葬破坏。可能是神农氏取代太昊期间,出现了某些暴力方式。

转帖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已经有约6000年历史,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所表现出的文化证明它具有深厚的城市内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
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这一惊人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人们过去所作的估计。凌家滩古城展现出的失落久远的灿烂文明,将使中华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

凌家滩遗址遗存丰富,考古证明,这里规模实力极大,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很发达。凌家滩遗址的石钻本身的设计包含了机械、力学、几何的基本原理,螺丝纹的钻头是独创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注意,这里出现了螺丝纹的钻头}

玉鹰是凌家滩遗址独有的。

玉人为浮雕,第一次展示出了原始人类完整的形体风采,长方脸、浓眉大眼、双眼皮、蒜头鼻、大耳、大嘴,它的体形和五官表现出蒙古人种所特有的特征,头上戴的圆冠和腰部饰有斜条纹的腰带表明当时已有了很发达的纺织技术,玉人上唇留有八字胡,说明当时已有了剃须工具,玉人的出现表明社会由原先对动物和自然的崇拜已转向了对人的崇拜,表明社会观念已出现了转变。另外,玉人两臂弯曲,五指张开放在胸前,臂上饰满了玉环,这说明此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知道佩戴首饰来装饰自己了。 

玉版 玉龟腹上的洛书玉版正面为长方形,反面略内凹,两短边各对钻5个圆孔,一长边对钻9个圆孔,另一长边在两端对钻2个圆孔。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圈外雕一大椭圆形,两圆以直线平分为八等分(每等分雕刻一圭形纹),在椭圆外沿圈边对着长方形玉版的四角各雕刻一圭形纹饰。这块玉版上雕刻的纹饰,反映了5000年前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哲学思想,即圆中心的八角星纹应代表太阳,小圆圈外、大圆圈之内的八个圭形纹饰应是表示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方,大圆圈外四角的四个圭形纹饰应是表示四维。四维和八方,可能就是《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的所谓四维已定,八卦相望。按照凌家滩遗址的年代推测,玉版应该是三皇时代的原始八卦图。

石钻,是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工具制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石钻的设计和制造,体现了凌家滩先民聪明智慧和先进的技术,石钻本身的设计包涵了机械、力学、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其中,螺丝纹的钻头这独创的设计,其学术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在凌家滩这个新石器时代的圣地中还有很多珍贵文物,考古专家们将继续在这里发掘,可望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城市元素。中国著名史前建筑研究专家杨鸿勋教授认为,这里发现的巨石建筑和红陶土块建筑是两个非常深奥的课题。

有巢氏大约生于蒙昧时代,他率领原始人走出洞穴,构木为巢,被后人尊为中华第一人文圣祖。有学者认为有巢氏的生籍在山东省境内,也有人认为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凌家滩遗址发现之后,一些学者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所得到的信息,提出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测出凌家滩遗址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仅占遗址总面积的1800,神秘而丰富的凌家滩遗址仅仅才露出它冰山一角。然而出土的文物数量,多达1900多件,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震撼海内外。它透露出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西水坡遗址也属于太昊时期
冯时教授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线索。在这个45号墓蚌虎的腹部下边有一堆散乱的蚌壳,但是在这个墓的其他位置没有任何零乱的蚌壳。联想到曾候乙墓漆箱盖的虎腹部下边也有一个类似于火型的图象,这两个线索说明西水坡45号墓的图形和曾候乙墓漆箱盖的图形,它们所反映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不大可能有第二种解释,因此学者们确定它应该是一个星图。那么,蚌塑龙、虎与北斗摆放在一起,也就直接决定了龙虎图像的星象意义。

古墓群的殉人位置摆放再现了《尚书·尧典》所谓的“分至四神”,意味着中国的早期星象在6000年前已形成体系。在西水坡45号墓墓主的周围,除去摆放的蚌塑龙、虎星象之外,还有三具殉人。三具殉人摆放的位置也很特别,他们分置于东、西、北三处,特意斜置,形成一定角度。经过骨架鉴定,他们都属于12至16岁的男女少年,而且他们的头部有刀砍的痕迹,均属非正常死亡。西水坡遗址已经出现人殉。

这应该是燧人氏留下的天文地理观念,在太昊时期的反映。

仰韶文化早期的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西水坡遗址已经是伏羲中后期,45号墓主可能是一个天文季节时辰的专业工作者,社会地位很高,并不是首领。





句芒[gōu máng],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辅佐东方上帝青帝太皞。 
《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竭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皞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眸、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相传,在春秋时期,对太昊的祭祀就很成规模了,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

伏羲向东形成太昊时期,在神农氏之前。这个时期的影响在东面越过朝鲜半岛,在南方到达马来西亚。

马来人种,是早期人类学家对中南半岛南部与南太平洋群岛人种的一种划分,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马来人种常被用来形容南岛民族。最初由德国科学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提出,认为是棕色人种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台湾、日本南九州、复活节岛、马达加斯加。
上古的太昊就是南岛语系居民的始祖之一。凌纯声先生主张波利尼西亚人的海神Taaroa即太昊。大汶口文化居民的体质与波利尼西亚人相似。《淮南子》说东方一万二千里是太昊、句芒治理的地域,应该是有历史的影子。




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5500年。这是太昊后期扩展到福建。昙石山文化出现贫富差距、一夫一妻、私有制,这是太昊的影响。
除标志性的昙石山遗址外,还有闽侯庄边山、溪头遗址和福清东张下层等遗址作为补充,充分反映了福建新石器时代末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也充实了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部分,被考古界确认为“昙石山文化”,是闽江流域古文化的摇篮,也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因此,昙石山文化还是闽台两岸血脉相连的见证。


而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也证明了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发现于台北县八里乡的大坌坑文化遗址,距今在5000-6500年间。当时的人们居住在海边台地或山坡上,从事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活动,其石器为打制与磨制,陶器以粗绳纹为特征(故也称绳纹文化),与昙石山下层文化相一致。




2020-4-24
上古时期,东亚人类的地形不仅仅是森林,在扩散中,人们会走过森林、草原,山海经就有四个大荒。所以,东亚人类很重视星辰方位。燧人氏时期就已经开始详细的观测天文地理了。西水坡遗址应该是太昊时期,因为掌握丰富可靠的星辰观测知识,所以东亚的人类会远一些航海,会比较准确的辨别方位和地理,大范围的安排各部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直到黄帝时期的东亚中亚还有专门观测太阳月亮星辰的部族。这些知识和神话影响到了西亚欧洲非洲。
注意,如何组织社会,就是东亚传播给白种人的,后来白种人兴起。
高加索人种所在的欧洲都是森林,人们就近取材的烧烤食物,因为寒冷一些生殖也少一些。火的作用很多,人们更重视火光,对天文星辰是比较缺乏了解的。日耳曼占领古罗马后,接触到了比较先进的欧洲、非洲、西亚的知识,包括天文星辰导航。维京人与日耳曼是同族,后来也接触了先进的星辰知识,极大促进了航海水平。




从现代科学严谨性出发,古代中国与美洲之间是否有人员交往的问题,因缺少确凿可信的史料和文物证据,仍处于悬疑状态。学界无法论证一种持续性海上交往的可能性,也无法否定一种偶然性交往的可能。但各方考古专家从未停止在太平洋两岸文化遗址中寻找答案的努力。
在浙江河姆渡、山东大汶口、大洋洲波利尼西亚、南美厄瓜多尔等地,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一种形制非常相似的“有段石锛”。专家们至今仍在讨论,这种石器时代人类工具的高度相似性,是否在暗示远古时期某种跨越太平洋的人类活动。
在中国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西跑马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人员先后发现2粒和4粒炭化花生种子,经测定距今都达到4700年以上。目前,全球植物学主流观点认为花生原产于南美洲,而这6粒古代花生种子的出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文明交流的可能性增加了一条新路径。
在拉美与中国学界还讨论过许多细化的文明相似性话题,例如,中国商代文化中的虎形象与墨西哥奥尔梅克以及秘鲁查文文化中崇拜的虎形有相似之处;墨西哥西海岸发现的古代文字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此前据信原产美洲的钩纹皮蠹虫……




世界许多地方存在支石墓
据安徽省文物研究所披露,凌家滩古文化遗址为迄今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唯一一处有巨石遗存的遗址,其建筑年代早于英国巨石阵约1000年。




大汶口文化以女娲伏羲基础发展而来,是太昊时期的分支,大汶口文化西面的淮阳县就是太昊的一个行政中心。






2020-5-25
《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竭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皞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眸、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
这个记载是可信的。
黄帝时期继承了伏羲-太昊的范围,更派遣大批部族探寻天下,走遍七大洲四大洋。山海经记载了非洲、南极洲、北冰洋、北美洲、南美洲的动植物。阿伊努人的祖先可能是一些咸海里海的高加索人种,接受黄帝调遣加入从北海道到太平洋的海洋探寻队伍。
可能担心派遣的人们不再保持忠诚,一些先进的技术人才没有派遣。所以,太平洋土著和印第安人比较落后。

太平洋群岛土著祖先是福建人?
2003年11月06日11:11 海峡都市报
专家假想的南岛语族扩散图
黄瓜山遗址的石锛
现在在南太平洋部分岛屿上,当地土著仍在使用石锛之类的生产工具,而台湾澎湖地区则有个大规模的石器制造场,福建的许多史前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的石锛。这引起了外国考古专家的兴趣:因为经过民族学方面的考察,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原住民都声称自己的祖先来自“北方的一个大岛屿”。有关权威专家研究表明,这些属于南岛语族居民的起源应该“位于中国台湾、澎湖群岛和东南沿海一带”。
既然三地的史前文化具有类似的地方,南岛语族的起源是不是可以由中国台湾进一步推到包括福建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呢?从2001年开始,中美专家共同努力以考证一个观点——太平洋群岛土著祖先是福建人?

专家考证
南岛语族根源寻到了台湾
南岛语族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大语系。包括1000到1200多种语言,其主要分布地区东至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跨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北到台湾岛,南到新西兰,主要居住地区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等地,属于南岛语系的人口约有2.7亿人。
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这个课题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兴趣,各种假设和推论纷纷出炉。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专家提出了这些被称为“南岛语族”的人们,其源流应该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去寻找,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他们纷纷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已经把其根源寻到了台湾岛。

历史假想
南岛语族迁徙
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贝尔伍德(PeterBellwood)设想,南岛语族由台湾分几个阶段向东、南、西扩散:在6000年前,南岛民族通过简单的舟楫工具来到了台湾,定居并且开始生产生活,由于木器加工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一些发展。他们生产出可以对抗海洋上风浪的船只,继续远航。首先他们的足迹来到了菲律宾北部,让他们的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随后,他们踏上了现在的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并且适应了采集狩猎的生存方式。随着航海术不断改进,这些南岛语族的先民不断发现新的岛屿。他们向西到达马达加斯加岛,向东扩至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扩散过程中,他们融合甚至取代了当地的居民。

追根溯源
南岛语族文化与闽有相似之处
按贝尔伍德的设想,在6000年前,南岛民族通过简单的舟楫工具来到了台湾,而距今7000年前,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社会形态,先民定居在村落中,养殖牲畜,制陶、磨制石器,种植稻米。这些东亚新石器早期文化是否全部属于南岛语族,尚难确定,但是许多东南亚岛屿区以及大洋洲考古文化中的典型器物类型却与在中国大陆发现的文物惊人地类似。因此贝尔伍德认为长江下游可能是远古南岛民族的原乡。
根据研究,南岛语族的文化与台湾、福建有着相似或相近之处。现在在南太平洋部分岛屿上,当地土著仍在使用石锛之类的生产工具,而台湾澎湖地区则有个大规模的石器制造场,福建的许多史前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的石锛。
参与研究的福建博物院考古队副研究员范雪春对记者说,福建的植被丰富,而石锛被国际考古学界公认为是木工加工工具,可以用来加工制作舟楫之类的交通工具,为出海远航提供了条件。因此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白瑞·罗莱(BarryRolett)更是明确地指出,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民从人种、语言发音到使用的石器都与闽南地区相似,很可能是当时生活在沿海的福建原住民在那里的后裔。

闽台渊源福建曾是南岛语族发祥地?
从2001年开始,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和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的考古专家就开始与福建的考古学者联手合作,希望能将南岛语族的发祥地推至中国大陆沿海地区,而之所以选择福建,是因为福建和台湾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显示,两地的文化交流有着很深的渊源,文化遗迹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次考察的重点就是我省东南沿海史前时代的区域交流模式和航海术发展状况。
研究证明,由于气候原因,史前台湾海峡曾发生过3次比较大的海岸线变化。距今11万年前,台湾海峡的海平面比现在低130~140米,台湾岛和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在7万年前,台湾和大陆有部分连接,虽然有浅海相隔,但是简单的舟楫还是可以通过的。3万年前末次冰期时候,台湾和大陆仍有一定的连接,还可以方便通过。大陆和台湾岛真正分离是从1万年前开始,但是即使在距今5000~6000年前,海平面最高的时候,两岸的史前文化交流依然十分密切,但是具体通过什么方式交流,这就牵涉到航海术,也就是南岛语族的扩散问题。
范雪春告诉记者,我省已经确定了宁德霞浦黄瓜山遗址、漳州东山大帽山遗址、福州平潭壳丘头遗址、闽侯昙石山遗址和庄边山遗址等几个重点史前遗迹作为研究点,并把重点放在福建与台湾的历史文化交流上,以此来推论福建史前文化向太平洋岛屿传播的历史。
他举例说,在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和台湾的长滨遗址都发现了采用“锐棱砸击法”制造的石器。万寿岩遗址距今三四万年,长滨遗址距今5000~8000年,时间差距如此之大,却能有相同的制作技术,其中应该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由于当时地理条件与现在不同,福建地区的人可以很方便地前往台湾岛,并由此再往更远处迁移。“而经过考证,历史上台湾高山族土著使用过的石器至今仍被太平洋岛屿上的人们所使用。比如现在玻利尼西亚群岛上还在使用的石锛,在我省就曾多次发现过。”
去年年底,白瑞·罗莱等人来到比较典型的霞浦黄瓜山遗址和漳州东山大帽山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共同参与研究。黄瓜山遗址作为衔接昙石山文化的史前遗址,在这次考古中,学者们发掘了距今40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量文化遗物,包括贝壳类、陶器类、石制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装饰用的玉器等。尤其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专家们发现他们与台湾同时期的史前文化遗址——大坌坑遗址、凤鼻头遗址出土的工具十分相似,特别是陶器和石器非常接近,两地在同个时间段的遗址具有相似的面貌和文化内涵,这就说明两地的史前文化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交流。黄瓜山遗址是福建沿海中保存比较好的文化遗址,在时间、地域上与南岛语族起源有密切关系。如果黄瓜山遗址的发掘、分析能最终证明南岛语族的起源及在各岛之间的传播手段,这又为“南岛语族起源于东南沿海”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另外,在台湾澎湖群岛曾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史前石器制造场,制造石器的材料都是玄武岩。经测试,这与漳州东山大帽山遗址发现的石器材料成分比较接近,但是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文明中断谜团有待进一步发掘
在现在部分属于南岛语族的太平洋岛屿,土著只使用石器而没有陶器,为什么更为先进的制陶工艺没有进一步向更远的地方传播?这种先进文明的传播因为什么没有继续延续下去?他们与最初的发源地的联系,是不是只是因为地域的局限而最后割断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如何拥有如此卓越的航海技术,在条件如此简陋的情况下,却能顶风破浪航海远洋而不迷失方向?这都是考古学者关心的问题。







######################################################################################







王玉哲教授在《上古史纲》中说:“图腾的痕迹,是原始社会单位,系存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名称而区分,作为本族的族徽,相信其本身与该项同名之动植物有亲密的关系,或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那种动植物转变而来的,这就是图腾。”
——————————————————————————
图腾是最初人类的精神依托。后来人们能力提高,不再精神依托图腾,而是把祖先神化,是激励人们战天斗地人定胜天。


华胥女娲伏羲的图腾是风,也是作为姓氏。

黄帝最初的图腾可能是熊。





###################################################################################





古代宗教巫术祭祀,很早就出现恶果


北福地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高村乡神石庄村毗邻中易水北岸台地上,处于太行山、衡山、燕山三山交界处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地带。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连续三次对北福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三个阶段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其年代与磁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的年代大体相当,距今大约8000年,在地域上填补了此二支文化之间的空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房址、灰坑,还发现了祭祀场遗址。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特别是发现了大量刻陶假面具,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作品,这就为研究原始宗教或巫术提供了重要新资料。北福地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北方、中原、山东三大文化区之间的交界地带,文化地理区位关键,是研究三系统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重要地域。此外,遗址属于史前村落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文化生存发展环境人地关系研究的较好个案标本。


西水坡遗址第一至四期文化遗存的年代。通过碳十四测定,并经树轮校正可知,第二期文化遗存距今大约6500~6300年,即公元前4500~前4300年。至于第一、三、四期文化遗存,因缺乏碳十四测年数据,只能参考其它相关遗址的年代数据。西水坡第一期文化遗存的红顶钵、釜、支脚等器物与北福地二期文化遗存[]存在明显的源流关系,北福地二期文化遗存是源,西水坡第一期文化遗存是流(后文将详细论述)。已知北福地二期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4700年,因此,西水坡第一期文化遗存的年代当不早于公元前4700年,大致在公元前4700~前4500年。第三期、四期文化遗存的年代,参照安阳后岗[]等遗址的相关数据,约在公元前4300~前3900年。综之,西水坡第一至四期文化遗存的年代距今约6700~5900年,即公元前4700~前3900年。

西水坡遗址第一至四期文化遗存的器物组合和特征与安阳后岗、正定南杨庄[]、磁县界段营[]、下潘汪[]等遗址同类器物相近,且又彼此相邻、年代相当,因此,它们属于同一支考古学文化的范畴,也即后岗一期文化[]



第一期文化时期,西水坡遗址发现的遗迹较少,仅位于遗址的北部,发现有少量的房址、窑址、灰坑和墓葬,而墓葬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无随葬品。这说明一期时,西水坡聚落才初步形成,规模较小,内部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分区,人们之间地位平等。

第二、三期文化时期,西水坡遗址开始出现壕沟、龙虎蚌壳图案,墓葬仍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但已出现少量二次葬、多人合葬、曲肢葬、俯身葬、灰坑葬、瓮棺葬等,然而所有墓葬均无随葬品。这说明这一时期,西水坡聚落规模急剧膨胀,人口不断增加,聚落构成可能已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区,人群构成则可能有不同的氏族生活在一起,但人们之间并没有显示出贫富差距的迹象。

第四期文化时期,西水坡遗址的遗迹骤然减少,仅发现少量的灰坑、墓葬、瓮棺葬。墓葬还是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也有一些二次葬、灰坑葬、多人合葬等,但并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四期时,可能因某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西水坡聚落开始急剧萎缩,但其内部人群构成还是较为复杂,人们之间的地位并没有出现贫富差距。

综之,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文化遗存,西水坡聚落的规模经历了由小到大再减小的过程,聚落内部结构和人群构成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社会成员之间并没有出现贫富差距的迹象。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形态仍然维系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状况,但同一个聚落里有不同的氏族生活在一起。



西水坡遗址,印证剡子说的伏羲以龙为官名。




伏羲的八卦之类应该是伏羲中后期才开始出现的




人类思维现象在睡梦中的出现,使人产生了“灵”与“魂”的概念。人体之外有魂,物体之外有灵,产生了万物有灵的思想概念。
——————————————————————
这个有道理






######################################################################################






神农氏




太昊之后就是神农氏时代。神农氏从山西南下湖北后发展起来,继承了伏羲-太昊时代的文明成果。神农氏应该是西阴文化为基础,取代了太昊,成为天下共主。屈家岭遗址和良渚文化早期,都是神农氏时代。
神农氏后期,私有制和既得利益的发展,为了缓和内部矛盾和掠夺的需要,对外形成了各部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矛盾。

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伏羲太昊神农氏。神农氏向南到达屈家岭随州。

屈家岭文化因1954-1957年 发现于湖北屈家岭(当时属于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位于荆州地区京山县,今属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 而得名,存续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

还发现了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属于中原龙山文化早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900~前2800年左右。这是炎帝与神农氏结盟。


内地在太昊时期父系社会定型。神农氏时期出现了既得利益阶级社会。



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
石家河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最北处可扩展至黄河南岸的郑洛地区。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 ,年代距今约4800~4200年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6500年即开始有人类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 ,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




后土祠———西黄河岸边的庙前村后土祠。蒲州古城北偏东黄河边直线距离55公里。



烈山氏之子柱建都石庄遗址。向北至少达到庙前村后土祠。






######################################################################################






炎帝



炎帝族来自岐山宝鸡一带。以火为部族名称,是燧人氏文明在西部发展的结果。



炎帝是对中华上古社会有重大影响。

炎帝从宝鸡向东发展,与神农氏结盟融合。炎帝姜姓,神农氏是烈山氏,不能混为一谈。


考古遗址证明
在宝鸡市区和岐山、扶风等地,曾陆续出土了一批刘家文化陶鬲。经考古专家考证,为姜戎文化,与甘肃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一脉相承。

据文物普查显示,宝鸡渭河流域有700余处旧、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仅市区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有距今8000-4000年的先民遗址80余处。从已发掘的关(官)桃(道)园、北首岭、福临堡和石嘴头等遗址看,其序列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宝鸡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民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情况。而且,宝鸡又有得天独厚、适合远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正好说明宝鸡地区“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居住”(徐旭生语),生息着一个较大的原始先民群。
据测,关桃园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里除了发现大量的陶器之外,还发现了数十件骨耜。这是在黄河流

炎帝
域的第一次发现。骨耜的出土,说明宝鸡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至迟可以推进到8000年以前。美国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曾在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后说,这里正是仰韶文化的集中区,拥有适应于新石器革命的自然条件,宝鸡地区应是新石器革命最理想的地区。关桃园遗址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张光直先生的论断,同时,也印证了历史学家陈连开先生的预言:“随着时间推进,有理由期待,在宝鸡秦川地区还可能有更惊人的发现,来说明这一地区是中国旱地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由此可见,宝鸡地区的仰韶文化(姜炎文化)是在关桃园等前仰韶文化(老官台文化,亦称“前姜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姜炎文化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炎帝陵  河南省商丘市炎帝陵  湖南株洲炎陵县炎帝陵


山西晋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西望羊头山,巍然挺拔,南眺丹河谷地,云蒸霞蔚。晋长二级公路,由南而北,像一条美丽的玉带,系在陵区之内。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
境内与炎帝神农氏有关的遗址遗迹众多,羊头山上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遗迹是炎帝生产生活过的地方,以炎帝行宫、神农庙、炎帝陵等为代表的陵、庙、祠、宫、城等30余座,记载有关炎帝事迹的碑碣100余通,与炎帝相关的村名地名、民间风俗、故事传说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庞大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


朱囊氏不太可能是炎帝。

朱襄氏为伏羲时诸侯。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暤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荣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左氏曰:“太暤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是也。神农氏始为耒耜,教民稼穑,感上党牛头山生嘉禾,一本八穗,帝异之,作穗书。————这个应该准确




可能是炎帝发展到商丘,这个时候蚩尤来了。



应该是这样,神农氏是天下共主,发展到山西高平。炎帝发展扩张,与神农氏合并。炎帝继承的伏羲成果应该是最多的。黄帝一统天下,一定会让炎帝神农氏离开故地。炎帝神农氏,一定对黄帝有很多隐藏,比如对地理气机的认识。
黄帝族,在西北遇到歧伯这样的养生。炎帝神农氏来到南方,发展了草药。





######################################################################################





黄帝-有熊氏




沈阳  北镇  义县  北票  赤峰———是红山文化发展到黄帝族时代核心地方。

红山文化曾经影响到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的女神庙,上古八大姓,都是来自华胥女娲。司马迁记载,五帝都来自黄帝族。不是司马迁的编造,而是司马迁根据事实进行了记录。
楚帛书有帝允一词。所记载的神话与黄河流域的神话根本不同。但承认是颛顼的后代,屈原离骚的第一句。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五帝本纪说明,有熊氏时期的黄帝与各方都有联系。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
庄子:“伏羲黄帝不得友”;司马迁:“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这说明事实上充斥阶级斗争和利益斗争。 

阿伽门农在战争胜利后,顺利回到家乡,然而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对于阿伽门农在出征时因得罪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而以长女伊菲革涅亚献祭之事怀恨在心,便与情人埃癸斯托斯一起谋害了他。

奥德修斯回到故土伊塔卡,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他妻子、挥霍他家财的求婚者,阖家团圆。奥德修斯的事迹在荷马史诗中有详细描述。奥德修斯的身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在对自己私有财产的维护和对妻子忠贞的试探中展现了狡猾和阴险。


罗马王政时代
罗马王政时代是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罗马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一般称呼这个时期的罗马为罗马王国,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其正式名称不是后来熟知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而是简单的“罗马”。
对王国的历史几乎没有确定,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存活下来,而在共和国和帝国期间写的关于它的历史主要基于传说。
罗马城的起源
一切古代民族和国家起源的历史都难免和神话传说混在一起。罗马城的起源也不例外。


罗马共和国 (古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拉丁文:SENATVS POPVLVSQVE ROMANVS)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高傲者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私有制产生后,天下大乱。那些能够建立良好秩序的,能够吸引人们,所以强大起来。那些不行的,就被推翻。完颜  成吉思汗  努尔哈赤,就是其他部落的兵民也都拥护了。

《金史》记载的完颜女真的历史,印证了这个古代阶级社会历史现象。姑里甸兵原来的首领失败,被完颜女真取代。黄帝时期应该也是这样。

“是时,诸部不肯用条教”———蚩尤就是这个情况。

“而跋黑以属尊,蓄异谋,不可制。诸部不肯受约束,相继为变”———黄帝开始也是这样,一败再败,但是最终胜利。这也是历史趋势,人心向背。


2020-4-16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涿鹿之战,
黄帝是大规模养殖猪的,不是圈养是放养。有多少猪是地位财富的象征,因为原始社会后期的首领掌握了剩余产品的控制管理。
鹿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肉食品重要来源,上古时期东亚的人们通过鹿的伴随来到欧洲。
涿鹿是猪和鹿的养殖重地,当然也是政治经济重地。蚩尤以为黄帝败退到平谷区,就想攻击涿鹿打败黄帝,结果受到炎黄的伏击。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朦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安邑镇在运城盐湖北侧。山西省中条山下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蚩尤村(有的讹称为"池牛村")。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解州盐泽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这个阪泉在盐湖以北,阪泉之战最大可能是运城一带。

炎黄争夺盐池,后来蚩尤占领了这个地方,然后炎黄联军又在这里把蚩尤部署的力量打败。解州镇在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置解县,《解县志》记载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因为炎黄联军也在这里打败蚩尤的军队,所以与历史记忆串联混淆了。



延庆区张山营镇有两个村庄,分别叫上阪泉和下阪泉。它们在过去原本是一个村庄,叫做阪泉村。这个位置可能是炎帝的部队驻营地,所以叫坂泉是因为来自运城坂泉一带。




位于北京平谷区山东庄村西侧庙山上的黄帝庙和庙北渔子山上的黄帝陵,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两处有熊黄帝活动地域。
平谷是自古人类繁衍生息的洞天福地,这里有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有以上宅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平谷于西汉高祖十二年三月初置县,在西汉时期更创建了山东庄黄帝陵下的黄帝庙。2005年8月在金海湖畔召开“北京平谷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的学术论文80余篇,汇成《北京平谷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涿鹿镇政府南偏西5.5公里是保岱镇,保岱村在保岱镇西南7公里。保岱村西北2公里是窑子头村。窑子头村西北是黄帝合符处。协阳山谷之北,即今涿鹿县辉耀乡岔道的协阳古道北端。黄帝把合符地选在釜山,是因为釜山象一口倒扣的锅,居高临下,可观四路古道,可看八方来员,可受众人敬崇。直到今天,釜山上仍留有:合符台、合符石、丹墀地和文化层及文物。“山上确如所记有数座殿堂庙宇遗址,从采集和试掘的文物推断当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所以,直到尧舜还重视这一带。






涿鹿之战的推测【注意 是涿鹿 不是逐鹿】
涿鹿之战是在涿鹿县矾山镇。有史料记载。坂泉之战的地点在延庆区张山营镇的两个村庄,上阪泉和下阪泉。它们在过去原本是一个村庄,叫阪泉村。认为这里是阪泉之战的战场。
笔者推测还有可能是,阪泉之战是运城一带,炎黄为了争夺盐湖。阪泉之战后,炎黄和解并且结盟。蚩尤争夺盐湖,炎帝败退,被黄帝安置在今延庆区张山营镇的阪泉村。这个位置所以叫阪泉是因为来自运城阪泉一带。蚩尤以为黄帝在平谷区一带,在进攻时被黄帝从涿鹿侧击打败。
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旅游景区南侧的上七旗村,据说也是阪泉,这里还有炎帝庙。可能是炎帝率军来到这里参战的驻营地。


还有一种说法,涿鹿古城东南一里余有黑龙池,即古之阪泉(今已正名为阪泉)。这里可能是炎帝在涿鹿之战的指挥部位置。


涿鹿之战后,从山西到山东全面消灭蚩尤主力。在河南的战争也很激烈,时间不短。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自黄帝画野置监,唐、虞分州建牧·····”。黄帝时代已经划分区域,设立监督。到了尧舜,已经出现州的区域划分。这是社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云,高高在上,有风雨雷电,所以适合做官名。黄帝时代的人感觉到云中孕育着风雷雨雪,冷暖祸福,由敬畏而崇拜,故黄帝族五个管理职位以云为名。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黄帝)百官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监察各方诸国。各方诸国和顺,在祭祀天地神灵的封禅大典中,参加黄帝主持盛典的非常多。黄帝获得了宝鼎,推算日辰历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人民。)

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蒙古语和日语发音相似,都是敬语多尊重人,日本的绳纹人是东北过去的。都是黄帝族到东胡的语言一脉相承。所以,日语与蒙古语有一些相似。





黄帝在东北方向也有重要部署

井沟子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双井店乡敖包吐村井沟子自然村北约 400m 处,其年代初步判断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前后。墓葬人骨所拥有的北亚蒙古人种性状与鲜卑、契丹颇为一致,而且井沟子遗存所反映出的游牧文化气息,符合历史文献对“东胡”地域的记载。

井沟子西梁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井沟子(西拉木伦河北支)西侧的山坡上。2003年进行发掘。其年代大体相当于兴隆洼文化晚期。遗址还分布着红山文化遗存。

鲜卑来自东胡,鲜卑自称黄帝族后裔,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黄帝族证明来自红山文化。
沈阳承德来到北京






######################################################################################




黄帝名号的一些考证

2020-7-25

1、
黄帝的黄来自黄土高原,是有熊黄帝向西发展,在陕北建立了强大的政治经济,从岐山乾县礼泉县到高柏山再到府谷遗址,形成了黄帝阶段,因为就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雍之治一样,上升时期的影响力,形成了最著名的称号。轩辕阶段是黄帝向西发展。昆仑帝阶段是轩辕黄帝继续向西发展。颛顼之后,河西走廊到里海的各昆仑行宫的影响又持续一些时间。帝喾前后,主要是神木石峁遗址。


从神木石峁遗址向南,靖边县、米脂县、子洲县、子长县、安塞区是黄帝活动密集地。黄帝时期,有能力勘探天下统一天下,因为有强大的生产规模人力物力。

秦汉唐,陕西的经济活动是强大的,所以也是扩展到西域的基础,黄帝应该也是这样。可以说,华胥以来都是这样,新仙女木事件之前也是这样。从山西陕西甘肃的旧石器遗址的繁荣看也是这样。



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一个古墓中,发现了20多片鸵鸟蛋壳和鳄鱼骨。鸵鸟生活在非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提供了一个榆林地区史前遗址分布及数量的大致状况。在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的榆林地区共调查确认了820处史前遗址,其中125处属于仰韶遗址,695处属于龙山遗址 ,龙山遗址的数量是仰韶遗址近6倍。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榆林地区发现遗址13881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达4446处,占已知古代遗址总数的32%左右。根据目前考古调查及发掘情况来说,榆林地区相当于半坡及庙底沟时期的遗址数量非常稀少,至今还没有正式发掘一处。是故,暂且认为榆林地区调查发现的大部分所谓“新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在仰韶晚期及龙山时期,这与环境考古学研究认为的“全新世最适宜期出现在5000-4100aBP期间”结论不谋而合 。

如果再将该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遗址数量与新石器晚期以后遗址的数量做一比较,其数量悬殊更加显而易见。二普发现的商周(西周)时期的遗址数量约40余处,三普数量有显著增加,总数约136处。相较于仰韶晚期及龙山时期遗址数量来说,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遗址数量锐减,其总数不足新石器遗址总数的三十分之一。从这一统计所反映的趋势来看,公元前3000年以来的千余年之间,榆林地区遗址数量达到了峰值,人口急剧膨胀;至公元前1800年之后的千余年间,遗址数量大幅减少,人口密度减少,该地区进入了文化衰落期。本文讨论的时间区间为公元前3000-前1800年之间。


同样如此,从唐朝后期到清朝末年陕西甘肃的破落,一个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不合理破坏资源环境,一个是封建社会下坡路。加上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了丝绸之路。



2、
清水县的黄帝故里———是黄帝向西发展进入轩辕阶段。距今4700年,涿鹿之战后一百多年。在这里出现一位轩辕大首领。

有熊黄帝时期已经占领甘肃,大地湾遗址就是有熊黄帝终止的。陕北的政治经济强大后向西发展。在清水县诞生一个大首领,可能是轩辕阶段著名的一位。

传黄帝3岁时就随母走出深谷,迁居到今清水县城以北向阳山坡轩口窑村头的两口旧窑洞——轩辕窑(民间惯称轩口窑,即黄帝母子两口人栖居之窑)里面生活。
轩辕窑,亦称轩口窑,位于清水县城北2公里处上邽乡李崖村,相传为轩辕母携帝栖居之所。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有齐家文化陶片遗存。 

轩辕谷,亦称三皇谷,俗名三皇沟,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白河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三皇谷景区也得到大规模开发。2003年7月,三皇谷被正式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是清水县继温泉省级森林公园之后的又一处省级森林公园。
清水县是“轩辕故里”,文献中屡有记载。史称“有娇氏以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晋.郭璞《水经》载:“帝生于天水轩辕谷。”《甘肃通志》载:“轩辕谷隘,清水县东七十里,黄帝诞此。”《直隶秦州新志》载:“帝生于轩辕之丘,名日轩辕,今清水县有轩辕谷。”《甘肃省志考异》中载:“轩辕谷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帝生处也。”清水古称上邽,又属天水郡管辖。故史料中所说的天水轩辕谷,实际上就是清水轩辕谷。各种县志亦均有记载,“轩辕谷,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

其谷地处关山腹地,越关山而进入陇县、宝鸡,北靠清水盘龙山,南有元龙镇。谷中有丘,溪水注入通关河。这是否与《水经注》“水出南轩辕溪,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清水东南入渭”有联系。同时,从轩辕丘所处的位置来看,西临大地湾不足二百里,东距炎帝诞生地峪家村也不过几百里。在“三皇谷”以西之白沙乡有山,名日西陵山。有人认为西陵即先零,西陵氏即指清水先零羌。在同一地区又有桑园,桑 园峡,是古代养蚕的地方。轩辕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嫘祖又是养蚕的创始人。在清水县城有地名轩口窑,该村有古洞,传为轩辕母携帝栖身之所。


《史记》:“黄帝居轩辕之丘。”《水经》:“黄帝生于上邽轩辕谷”,《水经注》:“轩辕黄帝生于上邽东七十里轩辕谷”。
生于谷而居于丘,谷子是沿着山间河谷的低地种植生产,也是人口密集区。丘,高高在上,是首领所在。

永清堡遗址位于位于清水县永清镇西关山城源之北缘、清水县城一中校址(原国立十中),座南朝北,俯瞰全城,占地约3.5平方公里,堡下盛压古文化遗址,地下文化层厚约1-3米,有大量灰坑、灰层、窑穴及房址,距今5500年左右至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3、
礼记·祭法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禘.-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有虞氏的始祖庙祭祀黄帝,郊祭帝喾,以颛顼为直系先祖,以尧为宗。夏后氏的始祖庙祭祀黄帝,郊祭鲧,以颛顼为直系先祖,以禹为宗。殷人的始祖庙祭祀帝喾,郊祭冥,以契为直系先祖,以汤为宗。周人的始祖庙祭祀帝喾,郊祭稷,以文王为直系先祖,以武王为宗。

尧舜商周都是帝喾的后裔,帝喾时期还保持着强大。神木石峁遗址应该是帝喾都城。禹夏可能不是帝喾直系后裔,所以出现破坏神木石峁遗址、陶寺遗址和昆仑到帝喾的遗迹。


4、
注意
姬周族先人曾经生活在陕北。周弃是舜时期的人,担任稷官。不窋在夏朝太康时期逃到陕北。应该大体位于今榆林到朔州。从历史记载看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已经出现边缘化。

而神木石峁遗址大约在夏朝少康以后衰落。可能是夏朝为了自己偏安一隅的名誉合法性,开始大肆破坏黄帝以来到尧舜时的遗址。夏朝中期,气候进一步恶化,夏朝也把周边的黄帝时期遗迹破坏,加剧了周边的落后。

夏朝拆昆仑和陶寺,商朝拆二里头和夏朝城市,倒腾到郑州商城,所以郑州商城遗址很大,是周朝都不曾达到的。商朝的青铜原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夏朝。这样的破坏,严重的毁坏了古代遗址文物。






#######################################################################################





从山海经和各方面资料看,轩辕黄帝在少昊之前。应该是这样,轩辕黄帝之后是昊天上帝阶段,然后是少昊阶段。颛顼之后,大首领位置被帝俊接任,颛顼之后到帝俊早期,应该是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帝阶段,范围还包括中亚,帝俊阶段后期到帝鸿开始收缩。


可能是这样———有熊氏——轩辕——昊天上帝——少昊——颛顼——昆仑帝——帝俊———帝鸿——帝喾。

轩辕黄帝接触了车轮技术,天下更加大一统。继续向西发展来到里海波斯湾,这就是昊天上帝阶段,这个时期,从东往西有多处昆仑丘墟玄圃。在少昊晚期出现混乱,颛顼拨乱反正,然后是昆仑帝和帝俊时代。当中央政权退缩后,受到影响的白种人后来发展起来向东。这就是阿拉伯人古波斯人外表的改变,印度雅利安人的由来。也在中亚和新疆一带形成早期的图兰人种。在中亚西亚新疆的白种人,被商朝时期的蒙古人种所征服,这就是现在图兰人种。

欧洲的古希腊和法国南部是欧洲早期人类所在地,是非洲人和近东人与一些白种人共同形成。欧洲中部北部东部,是高加索白种人进入的,形成各地不同的族群,如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等。蒙古人种也很早进入欧洲。一万年前的蒙古人种已经来到芬兰湾波罗的海。



昆仑阶段的黄帝 2020-5-25
山海经记载表明黄帝和昆仑帝不是一个阶段,有战蚩尤的情节应该是有熊阶段,因为记载了轩辕国轩辕丘表明也不是昆仑帝阶段,和少昊、帝俊很明确有区别。
这个帝是哪个阶段的?有几位?青要山是帝的密都,从王屋山到吐鲁番都有昆仑丘,还有史料记载青海宁夏也有黄帝所在的昆仑。山海经记载的主要是河西走廊的昆仑帝。而山海经和现有史料都没有记载有熊黄帝、轩辕黄帝、少昊、颛顼、帝俊在昆仑丘。
穆天子传的周穆王所到黄帝宫,与山海经记载的民乐县境昆仑丘是一致的。所以昆仑帝应该是黄帝时代的一个阶段。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昆仑和昆仑之丘有区别,昆仑是高山,丘是帝宫所在之处的小山或高地。
青要山有黄帝建立的密都,应该是黄帝的重要密营。




######################################################################################




周穆王所到黄帝宫是山丹县过会台遗址

2020-7-25


穆天子传
乙丑,天子西济于河。□爰有温谷乐都,河宗氏之所游居。
——————————————————
温谷乐都应该是今贺兰暖泉工业区,就在黄河西侧,位于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境内,东临黄河水,西依贺兰山。早在4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北羌、荤粥等民族在此聚居生活。为汉代设置的廉县城所在。这里水源充足,水质好,有温泉涌出,“暖泉”因此得名。其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曾是宁夏河西地区的军事要塞,也是沿贺兰山东麓的交通、商贸中心。





穆天子传
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孳木□华畏雪,天子于是取孳木华之实,。曰:“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所谓县圃。”
·········曰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以诏后世。
————————————————————————
先王-昆仑黄帝。县圃-昆仑悬圃
舂山———山丹县西北33公里的东大山,也属于悬圃的一部分。

昆仑和昆仑之丘有区别,昆仑是高山,丘是帝宫。

昆仑之墟与昆仑悬圃的区别是,昆仑山昆仑丘和悬圃都在昆仑墟的范围之内。海内西经的昆仑墟具体应该是祁连山团结峰东西各八十公里。西王母是黄帝的女儿,可以在昆仑墟安居活动。




穆天子传
天子□昆仑,以守黄帝之宫,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宝。天子乃□之人□吾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吾乃膜拜而受。天子又与之黄牛二六,以三十□人于昆仑丘。
————————————————————
这个□吾应该是山海经记载管理昆仑的陆吾的后人。因为他们守护黄帝昆仑行宫的功劳,周穆王做了赏赐。山海经记载管理昆仑丘的是陆吾,而且权力很大,还管理着九个部门和黄帝狩猎的事宜。




《山海经·西山经》的槐江之山以南的昆仑,是山丹县的过会台遗址。也是《穆天子传》记载的周穆王所到的黄帝宫。

山海经记载昆仑丘是几层环绕的。过会台遗址周边断崖是外围塌毁形成的。

过会台遗址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楼庄村二社东侧约1公里的焉支山西麓山峦丘陵之顶,四周皆为沟壑,海拔约2300米。整体为黄土山丘,顶部为不规则平台,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东南高,西北低,占地面积87500平方米。地表散落有夹砂红陶片残块和石器,周边断崖有堆积丰富的文化层,厚3—5米,夹有红陶片、兽骨、木炭、石器、彩陶片。这一文化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原始环境保存良好。古时的面积应该超过现在。
这一遗址所在的平台被当地群众称为“过会台”,曾是古代社会的一处交易场所。因此,文物普查人员将这一文化遗址定名为“过会台文化遗址”。

这应该就是周穆王所到的黄帝昆仑丘。昆仑时期的建筑器物已经在后来居民一次次的更换,3900年前,这里开始衰落。一千年后的周穆王来到这里时,已经荒废。夏朝时人们迁移到北部32公里的四坝滩遗址。

黄帝时期,水量和动植物远超现在。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也焉,而北流注于[氵幼]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鷂木之有若,北望诸[囱此],槐鬼离仑居之,鹰[儃鸟-亻]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
槐江之山———阿拉善右旗东6.5公里也有一个东大山,再东南22公里是白山子。到过会台遗址80公里,比较符合山海经四百里。从这里过山丹县到张掖是平圃-悬圃。穆天子传的舂山是山丹县西北的东大山,也是悬圃的一部分。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向南望看到祁连山脉的冰雪之光。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古时张掖到临泽县的湖泊相连众多。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有穷鬼,这是当时的装神弄鬼,有穷作为禁卫军驻扎昆仑悬圃东部。山海经记载的有穷氏历来在黄帝东面。
重点记载有穷的部署,还有神,如果让这个神见到就会有兵士来打击。注意,管理昆仑帝都的是神,很可能是帝的亲属。而有穷氏是禁卫军,虽然很近,但仍然是鬼。尸是比鬼更低的,装神装鬼装尸是不是因为地位级别?

有穷的穷应该是穹,随时调动随时搭帐篷的弓矢部队。古代汉语称蒙古包为穹庐。

后羿废仲康后专权不得人心,屈原的诗记载了有穷向西进军嵩山夏族时被挫败。有穷氏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衰败,没有了黄帝时期的英姿勃发。寒浞对有穷的打击,把有穷流放到安徽霍丘县西南一带,让他们只能做苦工平民。穷人的穷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苍穹的来历,可能是有穷氏给帝看守仓库,帝在哪里都会被有穷氏护驾,所以成了天的代名词。




《山海经·西山经》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
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秦汉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

平圃,意思是平坦的园圃;玄圃。出处《穆天子传》。《穆天子传》﹑《淮南子.墬形训》作"县圃"。《山海经·西次三经》: “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郭璞注“即玄圃 也”。


黄帝时期把黄帝和臣属神化。悬圃应该是黄帝行宫附近的牧猎之地,这样的行宫称之为昆仑丘,牧猎之地称之为悬圃、玄圃、县圃、平圃,古代资料的字有时候通用。县的来历,可能与悬圃有关。

把黄帝神化为天神,所在之处即玄圃。清代的毕沅认为是甘肃张掖县北的鸡山,其实这只是悬圃的范围之内。帝俊时期的后稷在今临泽一带种植粮食,所以在张掖到临泽是重要的食邑。

黄帝在交通要道安置自己的行宫和牧猎禁地,也阻碍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交流,也成了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黄帝在为什么去黄山
黄帝不可能生活在山上,及时在山上也不可持续。来到黄山应该有这样的原因:清剿蚩尤残余势力,勘探江山地理,采药,狩猎,好的木材,找矿。正好就近砍伐树木进行冶炼。注意,这里并没有黄帝陵。
山海经夸张各个山有矿产宝物,其实就是这个愿望的反映。从山海经可以发现,首先是寻找玉矿和金属矿。






《帝王世纪》:或言(黄帝)寿三百岁,葬于上郡阳周之乔山。

这不是涿鹿的桥山,应该是轩辕黄帝时期传承有熊黄帝的地名。


现在的黄陵县的黄帝陵桥山,不是最早的黄帝陵桥山。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陕西黄陵黄帝陵从唐朝唐代宗后就一直是国家祭祖场所。《册府元龟》记载,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从之”。宋代为保护、祭祀方便就迁黄帝庙到桥山东麓。所以黄陵黄帝陵为祭祀陵不是原葬陵早就成为定论。

据现在考证轩辕黄帝的桥山可能是
子长县高柏山
靖边县高家沟镇王坟湾
安塞县王家湾乡王家湾村南的高龙山村或附近的雀山



《史记》: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东边到达渤海,登上丸山和东岳泰山;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与诸侯在釜山合符;而建都于涿鹿山广平山下的平地。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所;环绕着军队构营以自卫。)
①丸山(山东省临朐县境)
②空桐(甘肃省平凉市西,属六盘山)
③熊山(湖南益阳境)





《史记新注》: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传说中的姬、姜两族生活的区域(湟、渭流域)内,陆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先民活动的大量遗址、遗物。著名的如:甘肃秦安大地湾(距今六、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距今六千年)、宝鸡北首领(距今六千年)、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四、五千年)、广河齐家(距今三、四千年)、陕西西安客省庄(距今四千年)。在上述地区还发现了距今四千年前后的原始铜器。说明了这个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传说中的炎、黄时期应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体相当新石器时代的龙山前期。在姬姓建立的周王朝统治的数百年间,人们纷纷把古代的蚕桑、衣裳、医药、井臼、舟车、弓矢、宫室、文字、历法等重大发明全都归属于黄帝及其大臣。然而,考古发现还告诉我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距今七千年的先民遗物中,就有人工栽培的水稻、纺轮和木桨,说明长江流域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业、纺织、舟楫等并非姬姓黄帝一族的发明。不仅如此,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距今五至六千年)、龙山文化(距今四千年),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屈家岭文化(距今四、五千年),长城外大、小凌河的红山文化(距今六、七千年),都有着与黄河中上游大体相同的发展进程,也有种种发明,共同创造着中华古代文明。

后世托名黄帝而传世了很多著作,如医药等《黄帝内经》、讲帝王治国之道的《黄帝四经》(《黄帝书》即《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黄帝阴符经》、《十六神历》,《黄帝兵法》、《黄帝夏氏占兵气》六卷、《黄帝十八阵图》二卷、《黄帝问玄女之诀》等等。

《国语·晋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①姬水(今陕甘的渭、湟之间)

②姜水(经岐山、扶风、武功入渭之岐水)

考古工作者在传说中的姬、姜两族生活的区域(湟、渭流域)内,陆续发现了黄河中上游的产生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河南的裴李岗文化,新石器时代出现在河南、陕西、山西的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先民活动的大量遗址、遗物。著名的如:陕甘地区的秦安大地湾(距今六、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距今六千年)、宝鸡北首领(距今六千年)、河北地区的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四、五千年)、广河齐家(距今三、四千年)、陕西西安客省庄(距今四千年)。在上述地区还发现了距今四千年前后的原始铜器。说明了这个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传说中的炎、黄时期应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体相当新石器时代的龙山前期。





######################################################################################





蚩尤



蚩尤考证
2017-03-01 18:09
2019-12·16修改
中华上古时期的文明遗址如满天星斗,恰恰是人们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的结果。这样广阔的发展,不是一个地方所能实现的。新仙女木事件后,黄色人种基本上是华胥族群发展起来的。早在女娲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中央政权的雏形。

通过现在考古学的成果,可以确定,伏羲-太昊时期的文明大发展,人口大增长,是蚩尤九黎族兴旺的根本原因。据传说记载,九黎族蚩尤有很多神奇兵器。炎帝族落荒而逃,黄帝族九牛二虎才能战胜,这样的能力水平,是不会太落后的。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湘中娄底市新化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西南140公里就是高庙遗址。大熊山是蚩尤祖山,至今留有蚩尤屋场、蚩尤谷和春姬峡(春姬系蚩尤妻)遗址。大熊山还是黄帝临幸地,《史记》有“黄帝登湘熊”的记载,现有蚩尤谷、春姬峡、大熊峰、九龙峰、川岩江五大旅游景区。

根据现在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传说相印证,蚩尤九黎族的主要起源地,从浙江安徽到湖南西部的高庙遗址,向北延伸到河南河北山东。
红山文化与伏羲结合,出现了太昊。神农氏继承了太昊基础,向南发展出了屈家岭文化。蚩尤继承太昊神农氏在南方的基础,发展起来然后北上。

蚩尤没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急于扩张,结果战线拉长,还死打硬拼。蚩尤战败后,一些余部退到湖南西部,因为这里是祖先故乡。



司马迁《史记》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据考证,“熊湘”即指大熊山。南宋祝穆名著《方舆胜揽》亦称“山川熊山,己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该山古寺遗址发现有“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当地民间盛传,黄帝南巡,大熊山引导至此,故名熊山。这里是蚩尤故里,苗瑶族的发祥地。
大熊山应该是因有熊氏黄帝得名。黄帝在这里举行象征性仪式。



蚩尤应该是黄帝对蚩尤的贬称。

黍与黎的象形字分析,很明显有着密切的关系。黎城文博馆的隋代《重营九级浮图碑》,记载黎城一带是“炎帝获嘉禾之地”。黎民是把蚩尤人奴隶用来农业生产。

重黎可能是管理蚩尤九黎奴隶,进行手工业和建筑开矿修路的管理部门。



黄帝族炎帝族还受到母系社会影响,女字旁姓氏。蚩尤没有。


从目前考古发掘成果来看,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种种迹象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产生并不断强化。在发掘区北部发现了6 座被毁大墓,非常有意思。这6 座大墓,每座都是一椁一棺的形制,从墓葬形制和陪葬品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应该很高。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考古人员发现,墓葬中墓主人的腿骨、头骨有被破坏的现象,而且陪葬的陶器、玉器也多被砸,破坏痕迹明显。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判断,6 座大墓是在入葬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被破坏,因此很可能是当时聚落的“高层权力斗争”的结果。


新沂,江苏省北部,苏、鲁两省交界处,北接山东郯城县。
花厅遗址位于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西麓,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为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
1952~1989年先后四次发掘,已清理墓葬78座,墓葬大多为长方形墓坑,其中有大墓10座,墓中有用婴幼儿和少年人殉葬的、随葬品有多达上百件的,以陶器和玉器为主。陶器多具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
大墓中用婴幼儿和少年人殉葬,说明当时部落首领人物死后使用人殉已成为通行的礼俗。而小墓的墓坑窄小,有的墓仅有1件随葬品,与大墓形成鲜明对比,又反映出当时贫富对立已很严重。



章丘焦家遗址表明既得利益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和加剧。花厅遗址表明出现了私有制战争。
焦家遗址首先出现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乱象内讧,蚩尤乘机北上占领了晋冀鲁豫。花厅遗址可推测蚩尤北上的时间。大汶口文化在花厅遗址时间段是蚩尤文化,这一阶段古遗址表明出现了战争和社会矛盾。
蚩尤占领晋冀豫的时间段不长,因为炎帝在坂泉之战失败,蚩尤乘机侵吞炎帝的范围。


大汶口文化是女娲伏羲发展而来的。从大汶口文化在距今4500年才消失,可以看出,在此之前还有大汶口文化的奴隶和各方面残余。所以,出现黄帝接受内地的假与伪的情况,所以出现九黎乱德的局面。颛顼彻底的终结了。


湖南大熊山到江苏新沂市花厅遗址,是蚩尤向北发展路线图。大墩子遗址和花厅遗址是蚩尤北上的产物。


蚩尤带领南方人向北征服晋冀鲁豫苏,形成蚩尤集团。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

大墩子遗址,位于位于苏鲁边境,属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下层为青莲岗期,中层为刘林期,上层为花厅期。

将军崖石刻向西偏北110公里是大墩子遗址。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蚩尤氏﹞头有角,与 轩辕 鬭,以角觝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汉造角觝戏,盖其遗制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向不用牛头。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 昼见,龟足蛇首,疫其里人,遂立祠。”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安邑镇接近盐湖,坂泉之战可能是运城一带。

阪泉的位置最可能是
今山西省运城县南———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解州盐泽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炎黄争夺盐池, 后来蚩尤占领了这个地方,然后又在这里蚩尤被打败。



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镇。今据《汉地理志》,其墓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现今山东汶上县南旺镇)
有关专家根据资料记载,对蚩尤冢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考古勘探,证实汶上乃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有史料载“战于黄河下游泗,济蜀流充斥的平陆之野”(泗,即泗河;济,即济水;平陆,即现今山东汶上县)。蚩尤被杀,被分埋葬于汶上、巨野等地(蚩尤四冢之说),其首级葬于阚里(现即汶上县南旺镇)。

旧时,寿张县(包括今台前县)境内有两处蚩尤冢。一处位于今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处,本地人称蚩尤坟,修筑年代不详。

阚城,地名又称“致密城”或“殷密城”,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古城池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北宋晚期毁陷于地震和黄滥。致密城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汶上县南旺湖区,经调查,这里是上古蚩尤部落活动的中心地。



史记记载,秦汉还有祭祀蚩尤的,这是为了祈祷军事行动的胜利。蚩尤在古代传说是很能打胜仗的,并不是认同蚩尤是祖先。





######################################################################################





黄帝并不是短时间消灭蚩尤的。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新郑、新密、长葛一带。既是女娲伏羲的重要活动地点,也是有熊黄帝所关注的,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史记》载黄帝曾登此山: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始祖山主峰是风后岭,黄帝把风后分封于此。风姓来自华胥,女娲伏羲的风姓也是来自华胥。{华阳故城别名卸花城,古华国的国都,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华阳故城就在禹州、新郑、新密、长葛的中心地带。恰恰证明这是黄帝初期的风后,风姓的首领在这里,因此沿用华的地理名称。




有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这是黄帝来到这里时的一个政治中心。少典是少典,不是有熊氏。




可参考
《黄帝文化与具茨山文化圈》尹全海 张新斌 -中州学刊2010年第05期



新郑为黄帝故里“轩辕丘”与“有熊之墟”之所在。

《集解》:“皇甫谧曰: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名,又以为号”。
《帝王世纪》:“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郑西南部因外应力作用与流水侵蚀而形成了峰谷相间的低山区,属嵩山山脉东段,“主要位于巩县、荥阳和密县境内……山势比较低缓,海拔400—900米,大部分相对高度500—600米,属深低山类型”。在新郑、新密、禹州三县(市)交界处,属于嵩山余脉的具茨山,又称大隗山,为这一组山系的代表性山脉,其主峰风后岭(今称始祖山)。





编造少典从帝喾后期就开始了。所谓少典是炎黄的老爸呀起源呀,明摆着胡编乱造。黄帝消灭蚩尤的时候是有熊氏,在河南一带活动过,然后向西北进军。在河南时期应该存在通婚现象。


百度百科  阿兹特克人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就没有使用过轮式车辆,有趣的是,他们却制作了大量的有四个轮子的动物泥塑。
阿兹特克人的方方面面对证黄帝时代传说。



有熊黄帝族战胜蚩尤,在河南掌握青铜器,与少典联姻,在河南建立城市。


注意
有熊国、少典、有蟜氏、附宝——————不能混为一团。这是几千年来一直被各种企图弄得乱七八糟莫衷一是自相矛盾。


很有可能,一位黄帝出生在河南,与少典氏有血缘关系。


《竹书纪年》卷上:“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

《山海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虫,是为螯虫,实惟蜜蜂之庐。”




百度百科
少典,也称有蟜氏,《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其嫡子为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主要活动于今中原一带。
————————————————————————
这个———少典,也称有蟜氏,明摆着语无伦次。
与附宝的百度百科完全矛盾
到底是父亲,还是母亲?
少典和有蟜氏是一回事还是夫妻双方?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夏、商时期的地图上这样标明:有熊氏地域内有两大地貌特点:南有颍水,北有人隗山,《汉书·地理志》记载:河南郡有大隗山,盖压禹、密、新三县也。”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实地踏勘,在他写的《水经注》里确切地说:“大隗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禹州市地名志》记述的非常详细:具茨山就在禹州北部,苌庄乡北部的荟萃山起头,蜿蜒东南行,在浅井乡北边的大鸿寨山分为两 支:一支经无梁镇延续出境,在新郑、长葛两县交界处消失;一支由无梁镇南部,经朱阁乡、郭连乡进入许昌县。上古时候没有我们今天的省、市、县、乡的区域概念,所以《中国历史地图集》只能凭借山、水、丘,壑等自然地貌作界线,标明有熊国的地域范围南有颍水,北有大院隗山。可见有熊部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今禹州市北部大隗山以南、颍水以北、荟萃山以东、古城,郭连以西这大约7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说,原始社会时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所以,关于黄帝的出生有好几种说法。最通常的说法是:包羲太昊伏羲氏娶有蟜氏女,登少典妃位,名附宝。
————————————————————————
公孙、少典、有蟜氏的事实真相被后来所编造歪曲



最通常的说法是:包羲太昊伏羲氏娶有蟜氏女,登少典妃位,名附宝。
——————————————————
这个说法还有些可信。少典氏和有蟜氏是中原大的部族,炎黄与之通婚。







河南


在新郑、新密、禹州三县(市)交界处,属于嵩山余脉的具茨山,又称大隗山,为这一组山系的代表性山脉,其主峰风后岭(今称始祖山),海拔高度则达793米。

河南新郑市的始祖山景区,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始祖山,又名南石山,原名风后岭或风后顶,是具茨山系的主峰。其实这应该是女娲伏羲时期的遗迹,黄帝族继续继承。风姓是女娲伏羲,风后,夏后都是王的意思。为什么是后,因为不是第一代。

《山海经》有专门的“大騩山”的记载。如《中山经》有:“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又,“凡苦山之首,自休與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这段文献前后所述及的浮戏山、少室山、太室山等均在今新密附近,反映大騩(隗)山的方位,与具茨山是吻合的。《山海经》“中次一十一山经”亦载:“又东五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石。”《元和郡县图志》第五云:“大隗山,在县东南五十里,本具茨山,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故亦谓之大隗山,潩水源出于此。”《路史》又载:“大隗氏见于南密记谓大隗氏之居,即具茨也,或曰泰隗。昔者黄帝访泰隗于具茨。”因此,具茨山之所以称之为“大隗山”,就是因为这里曾是黄帝时期重要氏族“大隗氏”之居地,大隗君为黄盖童子,黄帝登具茨见大隗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神芝图》”。

可参考
《黄帝文化与具茨山文化圈》《新密的历史和文化·上篇(中共新密市委党校 张怀洲) 》



黄帝宫   
黄帝宫,又名云岩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曾是轩辕黄帝建宫筑殿、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图的地方。
曾是轩辕黄帝建宫筑殿 。相传黄帝初战蚩尤失利后,退居此地,潜心养志。用风后、力牧为相,研兵习武,整饬兵马,至今还有养马庄、仓五村、拜将台、宫殿、轩辕门、讲武门等古建筑遗迹。
一处古文化遗址位于黄帝宫宫殿区北部一百多米处,距今有4700年左右的历史。”
此前文物工作者先后在黄帝宫内的三座古城堡上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遗物,对其中一座古堡上的文化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了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骨器、石器等一批文物。又在黄帝宫北部西马庄村发现了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古文化遗址,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物。这几处遗址密布于黄帝宫周围与武定河沿岸,总面积在数百万平方米以上,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中原活动提供了实物和考古学依据。



新密
三皇之世初为伏羲女娲之故里,后为炎帝所伐之补遂。
五帝之初为黄帝之都轩辕丘,帝喾时期为祝融氏之墟,五帝尧之后为郐国之都城所在地。

河南省新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带、大隗具茨环列为屏,溱洧两岸古文化遗址密布,莪沟北岗裴岗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多年历史。在全市范围内发现有裴李岗文化遗址12处、仰韶文化遗址11处、龙山文化遗址11处,其他还有二里头和二里岗等文化遗址多处。特别是溱洧二水交汇处的中心区域内,有黄帝古都轩辕丘;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城;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这些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共有11处,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古都群。



古城寨遗址
新密古城寨遗址就是黄帝古都轩辕丘。位于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村溱水东岸,城址面积17万平方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城内中心位置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和廊庑式建筑,2000年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城寨遗址与新寨遗址一起,被国家启动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定为四个重点研究项目。

轩辕丘----黄帝建都遗址。轩辕丘在新密、新郑两市交界新密一侧。《史记》记载,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大清一统志》记载,“轩辕之丘在新郑西北故城25里。”但在新郑境内,考古专家经过长期苦苦找寻都没找到,200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考古发掘,发现大樊庄村古城寨城址是仰韶至龙山文化城址,经专家论证,有专家认为,从地望和文献记载看,这里就是黄帝故都轩辕丘。

在城区内外发掘得出来的文化遗存,有仰韶晚期的,有龙山早、中、晚期的,还有其他文化遗存,但以龙山早、中期为主,距今约4000至5000年,正好和黄帝文化的年代相对应,




河南省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华阳汉属密县,今属新郑。古时新郑附近最多薮泽,水草丰盛,禽兽众多,适合于游猎。

新郑附近有华城和华阳亭。古书上往往说豫州有华山,豫州即当于河南省,所说的华山,在洛水东边,大概就是现在的嵩山。在登封、禹、密数县间,古人称做华,这里又是夏朝的兴起地。
这是因为从华胥到黄帝时的风后,都有部族在这一带生产生活。夏朝为了合法性,就与华胥历史套近乎,贬低炎黄曾经的广阔范围和很多重要地点。所以,华的地名保留下来。夏的名称就是为了与胥近似。


对华阳故城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城南有丰富的商代二里岗期、龙山文化遗存,城东及东北部为西周时期遗存,城壕上层还出土有仰韶时期遗物。这些重要收获,不仅填补了华阳故城遗址以往无新石器文化及商周时期文化遗存的空白,并且对研究商周时期华族华国历史及古代战争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河南新郑市的始祖山景区,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始祖山,又名南石山,原名风后岭或风后顶,是具茨山系的主峰。其实这应该是女娲伏羲时期的遗迹,黄帝族继续继承。风姓是女娲伏羲,风后,夏后都是王的意思。为什么是后,因为不是第一代。





######################################################################################





《竹书纪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
————————————————————
应该有800年。记载尧舜的在位时间都超过40年



淇县黄帝坟,河北清河县黄帝坟,正宁县五顷原黄帝冢。北京平谷山东庄黄帝庙陵。黄帝不是一个。



《礼记·祭法·正义》和《春秋命历序》:“炎帝八世,五百二十年”。
———————————————————————————————
炎帝的传承被颛顼终结。炎帝应该起始于公元前3250年。后期与神农氏结盟,本来想取代神农氏,被黄帝战胜。



炎帝子孙————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颛顼与炎帝族群曾经大打出手。
夸父渴死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是大规模水利用于战争。
这也导致后来尧舜让禹族从四川来搞水利,共工-应该是颛顼族自己重新的共工,被流放的远远的。这个新共工应该是想大显身手,引起尧舜的警惕。




######################################################################################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吕墟
为西陵古部落废墟,一说在今河南西平县吕店乡,今称嫘祖镇。
另有传说十二处,如湖北黄岗说、浠水说、宜昌说;四川盐亭说、叠溪说;河南开封说、荥阳说;陕西白水说;山西夏县说;江苏吴江说;山东费县说和浙江杭州说等等,是蚕神嫘祖的故乡。

西陵亭
《声类》释:“墟,故所居也。”即古人居住过的遗址。由此可见,“吕墟”应为当地人对“西陵氏”部落遗址的“俗称”。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

西平故城在师灵,师灵镇西6.5公里就是嫘祖镇董桥村,董桥遗址位于嫘祖镇董桥村东南缓坡岗地。
这就对上了号。
《水经注·潕水》载:“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可见,西汉时期的“西平县”本名西陵县。这里位于汝水沿岸,西距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约35公里,正是远古时代女娲、伏羲氏居住的地方。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镇
位于西平县西部,距离县城35公里处,东靠师灵镇、杨庄乡,西临舞阳县辛安乡,南与芦庙乡相连,西南与出山镇、舞钢市枣林镇毗邻,北与舞阳县吴城镇接壤。是漯河、舞阳、平顶山三县、市交汇处。嫘祖镇原名吕店乡,2016年3月26日,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西平县撤销吕店乡设立嫘祖镇的批复》(豫民行批〔2016〕4号),撤销西平县吕店乡建立嫘祖建制镇。


董桥遗址
位于嫘祖镇董桥村东南缓坡岗地上,南临西草河。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6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高出河床地约5米,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东周文化及汉代文化等不同时期文化遗物。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讨会、中国姓氏研究所、河南省炎黄文化研讨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云集西平县,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蚕神嫘祖故里地望、嫘祖文化及嫘祖文化产业开发等进行了学术探讨。 专家最终认定:西平县吕店乡的董桥遗址就是嫘祖故里。2007年6月“中国嫘祖文化之乡”顺利通过了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嫘祖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箰焉。

《纲鉴易知录》:西陵氏之女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后世祀为先蚕。
①江水:长江  ②若水:雅砻江  ③高阳:颛顼  ④有圣箰焉:有大德于民



西阴村嫘祖庙  西陵是河南西平县还是山西省夏县西阴? 也可能是西阴文化,这里的各方面客观条件更充分。



嫫母
《帝王世纪》:黄帝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累祖(嫘祖),次妃方雷氏曰女节,次曰彤鱼氏,次曰嫫母。

《帝王世纪》: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帝王世纪》:嫫母,黄帝时极丑女也,锤额顣頞,形粗色黑(即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今之魌头是其遗像,而但有德,黄帝纳之,使训后宫。

①相传嫫母为中原之南的苗族后裔(倭傀)。

——————————————————————————————
嫘祖嫫母的这些传说之处,应该是重要活动地点。



《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今河南省襄城县南)铜,铸鼎於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南)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陕西省蓝田县西),其弓曰乌号。”

①《史记新注》: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下面铸鼎。宝鼎铸成后,有条龙垂着长须,从天而降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大臣们和后宫嫔妃跟着骑上龙的有七十多人,龙就飞上天了。剩下的小官员们不能骑上龙,就都抓住龙的胡须。龙的胡须被揪掉了,落了下来,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仰望着黄帝飞上天去了,就抱着他的弓和龙的胡须号哭。所以后代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鼎湖,把那个弓叫作乌号。



黄帝姬水————这是黄帝族向西进军,先是在河南灵宝掌握青铜器,然后向西进军。

《国语·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

“姬水”地望在何处?历代史书无明确记载。一般学者认为,是指从今麟游流出而南流入渭河的漆水河(在今武功县境内,历史上属宝鸡市管辖)。“姬”“漆”谐音。何光岳先生在《炎黄源流史》一书中认为:“黄帝轩辕氏的居地为姬水,以姬为姓。姬与岐同音,即今陕西岐山县南横水河(实际是指今横水与雍水相汇于岐山而形成的湋(沮)水,俗名称“后河”。湋水东南流经扶风、武功而入漆水河——引者注)。而神农氏所居的姜水则在今宝鸡南七里的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城南有姜水。相传神农氏妃有蟜氏曾居住于此。则姬水、姜水相邻,正合炎黄双胞族之说。”
当然,我们说宝鸡为黄帝东迁的“第一个”居住地,还有其他史料作依据。《史记》载,周人始祖弃曾被封于其母姜嫄的封地“邰”。邰在漆水河之畔。所以,古漆水为周人的发源地。这里分布有众多的郑家坡类型的先周文化。我们知道,黄帝为姬姓,周人亦为姬姓。传说周人为黄帝的后裔。那么,后裔居始祖之居地也在情理之中。《水经·渭水注》载:“应劭曰:‘县氏陈山。’姚睦曰:‘黄帝都陈,言在此。’”“陈山”即“陈仓山”。传说黄帝的臣子岐伯为药圣,当年岐伯生活的岐阳村仍在。经专家考证这里确为岐伯“尝味草木,宣荣疗疾”之地。传说黄帝的另一个臣子大鸿也“葬雍”。“雍”为今凤翔地区。《史记·封禅书》记载的秦灵公设“上畤”祭黄帝的“吴山之阳”,也距漆水河不远。从地缘关系看,黄帝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即黄帝见广成子的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市)亦距宝鸡不远。《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宝鸡距桥山(今黄陵县)仅有二三百公里的路程。所以,刘起釪先生在《姬姜与氐羌的渊源关系》一文中说:“黄帝族在未向中原发展以前的居住活动地区,就在东起渭水北境,自陕西中部,西迄甘肃之境的地域。”这种“黄帝族发祥于渭北黄土高原”(张岂之语)的观点可以说已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2020-10-17A
下一篇: 2020-10-16D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