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不承认人文教训恶果的
2019·7·16发表 被屏蔽
从蚩尤开始的一次次失败灭亡,历史上的一次次灾难,现在难道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吗?
笔者发表有关历史人文造成的灾难教训,有硬着头皮反对的。结果,越来越多的材料恰恰证明了。而且所谓的反对材料竟然十分搞笑,是完完全全真真确确的是欲盖弥彰。
古代,考秀才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考大学都难。在清朝,旗人的少,是因为旗籍有福利待遇,除非特殊理由,入旗籍比现在考公务员都难的难。
以18世纪的清代领土结构而言,汉人社会的地域在国家版图中不过1/3而已。
历史上,大规模天灾人祸的死亡。最后的人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而且据说基因都很一致,其实不说也明白了。因为任何地域时间长了都会出现基因有一些不同,相同太近的原因还用说吗,恰恰反而证明了。现在的基因找罪犯,只要找到血缘近似的就能顺藤摸瓜了。
汉朝能打匈奴是用了西北人——霍去病卫青窦宪,明朝只能维持控制长城线,郑和是回族,明朝皇帝被蒙古军俘虏。
元朝灭亡前后,很多人是当不起别族了,因为有的族是不吃猪肉的。
论我国清真寺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回族研究》2012年02期
明代中国伊斯兰教传播迅速广泛 多地修建清真寺
2015年02月15日 14:13 来源:淮海晚报
明朝是回族人建立的吗?十大回回保明王: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2016年5月23日
建国前,凤阳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只有回族。盱眙县以汉族为主,人数比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
韩毅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487384500
漫谈各地“回回营” (2011-10-30 21:26:38)
“回回营”之称大概始于宋元时期,明代最为普遍,是继隋唐时期胡伺、蕃坊之后,国内汉人对回族将士营地或聚集地的主要称谓之一,当时蒙古人用老蒙语称回族人为“沙力土”,是由最初对回族人的“撒尔塔兀勒”之称演化而来,对回族兵团的营地叫“沙日尔图”,即回回营。除“回回营”外,还有“回回屯”、“回回寨”、“回回凹”、“回回村”等叫法。清代以后,有的曾以回回命名的聚居地和村落称谓逐渐被简化,或者改为与周边地名类似的称谓。
当今有迹可寻的回回营,以华北(包括京津)、山东、河南地区数量最多,其次是宁夏、东北、云南、安徽等地。北方的回回营地多由江苏、安徽一带的明代回族军队,由回族开国元勋(如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率军“燕王扫北”时所形成,以及朱棣为确保兵源和财源补充,从各地成批调遣到到北方一带实行军屯或民屯的回族人。宁夏、云南等地回回营(寨)部分是由元代回回军驻地形成。但这不是绝对,随着史上各地回族因经商、征战、屯居、逃难等频繁的往来迁移,最初的格局已打乱。通常的规律是,每个回回营周边都会由若干个回族聚居区或村庄。
如北京有新华门外东安福胡同回回营、宣武门内马石桥回回营、还有德胜门回回营、西直门回回营、地安门回回营、朝阳区的常营回回营,通州回回营……。河北地区有从新乐彭家庄(民间称西大营)始向东直到黄骅一代,分布着大量回回营,并辐射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回族村庄,统称“一溜十三营”,现主要有:西大营、怀德营、平家营、勉家营、前所营、平家营、高碑店回回营、梁家营、陈村营、大礼营、辛中营(即现在的本斋村)、伊指挥营、廊坊回回营、兴隆宫镇回回营、香椿营、火头营……,再往北数直到天津、唐山和山海关一线也有不少回回营分布。
山东有有七十二连营、阳信六营等等。
山西长治有三道营……
河南有不少回回凹、回回寨,开封回回营、兰考县葡萄架回回营、潢州回回营、邓州三里桥铁家营。
宁夏有头营、二营、三营、七营……。
辽宁有沈阳回回营、开原回回营……。
吉林有扶余西南营子回回营子,还有西北营子、东北营子等。
云南省昆明市回回营、呈贡回回营、纳家营……
广州历史上曾分设大东营、小东营、西营、竹筒四营,俗称“回回营”,分别驻防在广州城内外。今天的小东营街就是昔日小东营的旧址。肇庆城东北角也曾设回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