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留学生的父亲发表的长微博痛斥女儿将自己为她存的300万积蓄在加拿大和男友挥霍无度,还把自己和全家人拉黑。报道一出引起华人群体一片哗然。
18岁女孩偷了卡,将300万转走,不去学校,每天吃喝玩乐买奢侈品,在微博和朋友圈高调炫耀。像她这样如此极端的或许不常见,但是相比数十年前揣着数十美元来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来说,现在留学生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年底有报道说,一个中国留学生几乎可以养活一个美国人。“即使在中部地区,一个留学生一年的开支也要4万美元,如果在东西岸,生活费更要翻倍”一名资深留学老师说。中国学生联合国开发总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美国人均收入为4.3017万美元,也就是说,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一年的花销与美国人均年收入相当……中国留学生是真的很有钱吗?首先,出国读书意味着消费物价环境的改变,但人的需求和渴望是种本能。经济学上会区分Needs和Wants, needs是需求是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的; wants是渴求,不是必须的但会给你带来快乐。同样的,留学生购物欲望的本质是因为满足了某种痛点。获得优越感。这一点在买高档汽车上尤为明显,预算在2-6万美金之间在美国就可以买到宝马奔驰了,而在国内并不能实现。因此这种赚差价的购物体验满足了出国的优越感。排遣负面情绪。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娱乐方式单一,生活单调,又缺少家人朋友的陪伴,主要娱乐方式就是进城买买买。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也让购物成为出口。神经学研究表明,在购物过程中,人脑会释放多巴胺,一种让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获得认同。身处在全新的环境中,很难一下子融入,加上留学生们所在的年纪,从外在形象上做出改变,从而找到同类,获取认可,是很多留学生的选择。然而过度放纵自己的消费行为,却可以毁了你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等。不得不说,拿着家长的钱去过度消费,一部分的源头来自于家长的错误观念。你手中的学费,究竟该怎么用?一股脑地放进银行?还是判断汇率择机换汇?别忘了,留学生们最怕的两件事:1.学费又涨了。2.人民币汇率又跌了。然而从今年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从6.25贬值到6.72,前几天一度暴跌至6.95。只看数据,很难直观的感觉到影响,换个角度看:根据US News显示,哈佛大学2017-18年度的学费为48,949美元,外加生活费等如果一年8万美元,那么:7月2日,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62,8万美金相当于52.96万人民币;7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81,8万美金相当于54.48万人民币;8月16日,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95,8万美金相当于55.6万人民币,留学生们分分钟丢掉几个iphone X。再看通货膨胀率。今年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成本比去年5月上涨了2.0%,原来的100块的东西现在要多花2块才能买到。再看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即使是1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也仅为1.5%,根本就跑不过CPI。 所以钱放进银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相比起把学费生活费存进银行来说,学会理财是留学生的一个重要技能,理财,可以说是另一种非常智慧的消费了。一开始学习理财的人,都会被复利的魅力震惊。假设你有1万美元本金,每年12%的收益率,1年后收益是多少?答案是:1200美元!这就是利用复利,“躺着就把钱挣了”。学习理财,还是要趁早。更关键的还是要选出收益稳定、收益率高,不存在“跑路”风险的产品,要知道,把钱白白放在银行通货膨胀率就会让你的财产贬值不少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