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势力最盛时已占据一半以上的江山,饮马长江,蒙古各部也虎视眈眈,准备策应,王辅臣雄踞西北兰州、郑经乘势攻略福建等地,康熙真到了最绝望的时候了。
不过,吴大帅到了长江边就停滞不前了,此时的他,已然是强弩之末,大厦将倾,前途如此渺茫,让他心灰意冷。
此时吴三桂已经60多了,儿子死了,只剩下孙子,如果他真的要做皇帝,那也没几年做头了,而等他一蹬腿,他那年幼的孙子根本没有能力搞定他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将领。
反清复明的旗号也越打越没人信服,如果真的要反清复明,那就请朱家子孙出来做皇帝吧,可朱家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吴三桂亲手用弓弦绞杀的,在之后,朱家子孙基本都被吴三桂等人杀得精光,就算找到了一个两个,这个新上台的皇帝该如何追究吴三桂的弑君之罪?对吴三桂来说,饮马长江,不过是趁兵锋最盛的时候,向朝廷再要挟一下,再谈个好价钱,再不济也要弄个世代世守云南,给吴家子孙留个后路。但此时的康熙已经日趋强硬,不仅要坚决撤藩,还要彻底消灭三番的势力。康熙撤藩,吴三桂造反,一场不得不发的冲突。吴三桂、耿精忠等人为清廷打天下,作为回报,获得了世代镇守边疆的特权,并成为清廷少有的异性亲王,位高权重。
三番基本上拥兵自重,不仅财税自主,朝廷每年还要用一半的赋税来供养他们的军队,时间一久,朝廷也是压力山大。如果吴三桂等人知趣一些,主动为朝廷减负,甚至还能向中央交点财税,或者再稍微收缩一下势力范围,低调一点,兴许还能混个土司一样世代镇守云南没什么大问题。清廷的主要防御方向还是传统的北方,毕竟涉及到京师安全,而清廷的财税主要来自江南等富裕地区,对于西南地区,只要听话,天高皇帝远,皇帝也懒得搭理你。
不过吴三桂显然年纪大了,耐心不足了,为了试探朝廷,他三番五次向康熙要钱要粮,软硬兼施,这康熙渐渐也受不了了,索性直接撤藩。这吴三桂在长江边动作一停缓,内部立刻开始分裂,而康熙乘机各个击破、分化瓦解吴三桂阵营。吴三桂心里有着他的小九九,寻思着清廷主动来求和,他要捞取一个好筹码:我都打到长江了,你康熙来服个软,给个世守云南的承诺,给我个台阶,我就撤兵。吴三桂等啊等啊,一直没等来,但南方的各地官员们倒是开始生疑了:你吴三桂这是要干嘛?康熙立刻各个击破,他宣布:各地官员凡投降清军的,不予追究,如果立了功,朝廷继续任用,于是,整个南方官员集团顷刻间分崩离析,吴三桂内部先垮掉了。随后康熙集结兵力主攻吴三桂,吴三桂迅速面临四面楚歌。不过,虽然形势不好,但他还是过了一把皇帝瘾,1678年三月初一,吴三桂在衡州称帝,过了8天病死了。吴三桂一死,南方迅速崩溃,吴军不得不南撤,最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昆明苦撑三年,最终清军兵临城下,他自杀身亡。吴三桂的造反,从伦理道德来说就是造反,本身就是内部严重不合,不管你打再多的胜仗,只要颓势一出现,迅速就会在内部崩溃,吴三桂起兵缺乏足够的舆论基础和法理基础,更无年轻时候的果敢决断,垂垂老矣,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