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公平公道公正 //www.sinovision.net/?56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个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公平公道公正的社会,如果没有这些如何能走向民主与自由,这也是人民的悲凉,也是社会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秘书回忆习仲勋 生活简朴家教严格

已有 1027 次阅读2011-1-6 09:34 分享到微信

文章来源《秘书工作》2005年第11期作者:张志功,系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原副主任、正局级干部

    岁月易逝,不知不觉间习仲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回顾我在他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我先后两次给习仲勋同志当过长达20年的秘书。第一次是从1950年3月开始,我从共青团西北工委调到中共中央西北局,为习仲勋同志当秘书,一直工作到1964年。在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由于党内的极“左”路线和康生等人的陷害,习仲勋同志被无辜戴上了“反党分子”的帽子,随后下放到河南洛阳,我则全家下放到山东济南。从此我们天各一方,分开了14年。第二次是1978年4月,习仲勋同志复出担任广东省委书记,重又把我调到他身边当秘书,直到1984年5月。我内心一直深深感激老首长对我的莫大信任和关怀。我的成长与他的言传身教、亲切关怀是分不开的。

    习仲勋同志21岁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36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主持西北5省党政全面工作;46岁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同志表现了坚定的信念,超人的胆识和杰出的才干,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习仲勋同志都有过很高的评价,毛主席曾在许多场合表扬过他,建国前给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建国初又说他“炉火纯青”。

    习仲勋同志是我的首长,是我心目中的好书记,又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的几个孩子从小就亲切地叫我张叔叔,长大工作了,也依然叫我叔叔,亲如家人。关于习仲勋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披肝沥胆、日夜辛劳的许多往事,在一些回忆和纪念文章中讲得比较多,我就不重复了,这里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着重讲一讲习仲勋同志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保持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感人故事。

心系群众保持本色

     习仲勋同志反对搞形式主义。不管是出国访问,还是下基层调查研究,他总是轻车简从,不带警卫员,也不带医生和护士,只带必要的工作人员。我每次跟他出差,都是身兼数职,既是秘书,又是警卫和勤务员。

    1958年秋,他到陕西省基层视察工作,并代表国务院到蒲城等地看望下放劳动锻炼的机关干部。地方干部组织群众及小学生打着彩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他发现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们的做法,要求他们把欢迎的人群立即解散。这件事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1978年秋天,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在广州开完干部会以后,随即到粤东地区搞调查研究。当到了一个调研所在地时,当地的县委书记、县长一班人就远远地在边境迎接,离开时,县委原班人马又远送出境,这好像是早已有的一种礼仪,大家习以为常,但习仲勋同志却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脱离群众,影响很坏,坚决制止了这种做法。在广东任职3年期间,习仲勋同志无论开会、下乡,还是参加外事活动,坐的一直都是一辆小面包车,机关给他配备了豪华进口小轿车,他坚决不坐。他艰苦朴素的作风,给广东的广大干部作出了榜样。

    习仲勋同志初到广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当时“文革”结束才一年多,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稳定局势;又要狠抓工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还要筹划改革开放。干部、群众知道他曾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后来任省委书记的杨尚昆同志也在中央工作过,因此对他们二人期望值很高,当地老百姓戏说他们“吨位重”。我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群众来信,有提建议的,有反映问题的,也有表扬鼓励的。

   1979年初,有一封群众来信指名批评习仲勋同志是“习以为常”,意思是他初来时劲头很大,后来雷声大,雨点小,政绩不突出。这封信要不要送习仲勋同志看呢?我犹豫了,最后觉得还是给他看一下好。他看了信,对我说人家批评得好,并说这种来自群众的批评和建议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应当鼓励这种敢于提意见的风气。不多日,习仲勋同志竟在一次大会上说到了这封信,表扬了写信人敢于进言的精神,他说批评对他是个鞭策,提醒他戒骄戒躁,更好地工作。作为省委第一把手敢于这样开诚布公地作自我批评,他的心胸可想而知。

    保持本色,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是习仲勋同志的突出特点。他的出国次数不能算少,但是他一直坚持带头不买任何免税商品,不仅大件不买,小件也不买。他坚决反对崇洋媚外,说国人一定要自尊、自重、自爱,要长志气。有些产品我们现在没有的,或者质量不如人家的好,要承认自己落后,更要自强不息,奋斗十年二十年也就赶上去了。1979年11月,习仲勋同志率广东省友好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返回时途经香港参观访问。按当时政策规定,每人可免税带一大件家用电器如彩电、电冰箱等,因为价格比内地便宜很多,那时出国人员都竞相采购。但是习仲勋同志在香港定了一条纪律,明确要求大家回去时不买不带任何大件家用电器,同志们都自觉遵守,以至从香港乘火车到广州车站下车时,迎接的同志及铁路工作人员发现我们代表团13个人竟然没有带一件大件家电时,都很惊讶。

    他当“官”几十年,从不谋私利,也不讲私人情面,不给任何人、任何地方批钱批物。一次,他的家乡“父母官”进京找他要物资。习仲勋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是没有答应批给物资的请求。看着他们失望的眼神,习仲勋同志向他们说明了不能批的理由。当听了习仲勋同志的解释之后,来要物资的同志感觉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都表示要改变“等、靠、要”的思想。

生活俭朴廉洁自律

    像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习仲勋同志非常注意廉洁自律,坚决反对搞特殊化。他的一言一行,都很注意政治影响。他对自己、对亲属、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他注意节约,绝不铺张浪费。他的住宅已经很破旧了,但就是不让维修,家具、沙发、地毯陈旧了,也不让更新。

    习仲勋同志的生活十分俭朴,穿衣吃饭概不讲究。有几套毛料中山装只在会见外宾和参加重大政治活动时穿,平时就穿布衣布鞋。衣服破了,补了再穿,舍不得扔掉。平常吃饭主要是面食素菜,鱼虾很少上桌。饭菜只求可口,不太注意营养搭配,完全按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招待来客也一样。

   习仲勋同志是北方人,到广东工作后,他很不适应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到了夏天,热得大汗淋漓。那时省委只有常委会议室有空调机,他的办公室及住处只有风扇,酷热难熬。澳门知名爱国人士、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见此情景,心有不忍,就主动给广东省委送来了3台空调机,指名给习书记一台。省委接待处通知我去取回后,我以为习书记定能收下马先生的馈赠,谁知他坚决不同意接受,认为作为省委书记他不能搞特殊化,叫我原封不动地把空调机送回了省委接待处。

    习仲勋同志不仅自己节俭,也不许家人大手大脚花钱。可以说,他们全家平均月开支,以50年代大多数中央领导同志家庭的消费水平来比是偏低的。我当时帮他管账,领工资及日常开支都经我手,孩子们看电影、坐公共汽车用几毛钱,买一根冰棍花5分钱也向我要。我对他们花钱抠得也比较紧,有时甚至有点过于苛刻。每一笔支出,哪怕是几分钱,我都要记账。月终,我把当月的收支流水账单送给习仲勋同志过目。孩子们都怕自己用多了钱被爸爸批评,小小年纪就懂得自觉约束自己,自小养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习仲勋同志的女儿桥桥穿旧了的衣服及鞋子,就传给近平和远平两个弟弟穿。弟弟嫌姐姐的鞋是花的,害羞不愿意穿,习仲勋同志就让用墨水把鞋面染黑了穿。时代不同了,拿现在的眼光看是过于抠门,但它确实体现了一种精神,蕴含着一种美德。至今他们姐弟几个聚在一起见我时,还常常津津有味地回忆起这些童年往事。正是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环境的熏陶,锻炼和造就了他们,才使他们在“文革”时虽然被打成“黑帮”子弟,并分别到陕西农村插队或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当战士,但都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和磨难,现在他们都成了某一方面的人才。

    习仲勋同志对夫人齐心同志要求也很严。齐心同志很自觉、自爱,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在工作上也不甘于落后。她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离家很远,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来去都乘公共汽车。

生活多彩风趣盎然

    纵观习仲勋同志几十年的革命历程,既有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之日,又有风和日丽、碧波粼粼之时;既有兵变失败的惨痛,又有打仗获胜的喜悦;既有风云突变、身陷冤狱的困惑和屈辱,又有不畏艰难险阻,铁骨铮铮、坚贞不屈的大无畏气概;既有历经坎坷磨难、阅尽人间沧桑的怅惘,又有投身革命,建功立业的欣慰。他的一生,就像一头秦川老黄牛那样,一天也没有轻闲过,一天也没有停止耕耘。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习仲勋同志还是一个很懂得生活,又善于生活的人。他风趣幽默,毫不古板,还有许多业余爱好。

    他喜欢跳交谊舞。作为健身,每周六晚活动一次,有益于身心健康,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那时文娱活动比较单调,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电影和电视剧,电视几十个频道任你选看。所以那时许多中央领导人都经常相约参加舞会,一来休脑强身,二来借此机会相聚,海阔天空畅谈,还能和群众直接接触,了解许多社会情况。

    50年代,由于习仲勋同志主管中央宣传部和政务院文教委的工作,看文艺演出的机会较多,对京剧及豫、越、粤等地方剧都产生了兴趣,对家乡戏秦腔情有独钟,和戏曲界很多演员特别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常香玉等都很熟悉。他和周总理同著名剧作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曹禺是好朋友,同北京人艺及人艺的几位主要演员也很友好,常有往来,人艺一旦有新戏演出,必然邀请他们两位,他也乐于观看。

    习仲勋同志比较注意锻炼身体。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就难以做好工作,生活也不幸福。他家住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有段时间中央改革警卫制度,撤走了警卫,我就跟他上下班。为了锻炼,从住地到中南海办公,来回途经北海公园,便顺道走进去,边走边看,步行半小时,走得他满头大汗却感到浑身轻爽。下放洛阳期间,他也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徒步走几十里路。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在交道口住宅院内有一小块空地,一有时间,他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劳动,种了许多品种的蔬菜,一年下来还真收获不少,乐在其

习仲勋同志自参加革命之日起,几十年来,与老一辈革命家、与众多战友一起,忠心耿耿,并肩战斗,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退居二线以后,他仍同以前一样,继续执著地关注国家大事,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批阅文件,处理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习仲勋同志已是耄耋之年。经中央同意,他主要是在深圳休息,那里是他领头开创的特区。我每年都要去看望他一次,为他祝寿。他的住处挂了历届中央领导人和他的合影,还有不少名人字画和鲜花布满房间,十分温馨。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亲笔书写的寿联挂在墙上:室有芝兰春自韵,君如松柏翠常青。对习老而言,此情此景,十分贴切。饭后我俩促膝畅谈,从回顾他当年革命的故事,到谈论国际国内形势,又关心问及我个人的生活、家庭情况等,说长道短,亲为父兄。笑谈中,我静静地注视着老人,他长者般的慈祥和蔼常令我感怀不已。想当年,他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英雄气概,何等潇洒,又何等的威武!步入政坛,独当一面,辅佐总理,处理国家大事,指点江山,又是何等的游刃有余!

关爱部属别样情怀

    习仲勋同志对身边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和爱护,但他不因他们在自己身边工作就特意给以照顾和提拔,更不允许他们搞特殊化,而是让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为人民服务。几个工作人员先后离开他时,大多被分配到边远贫困地区,有两个警卫员,杨荫华去了西藏,卫焕新去了内蒙古,还有几位同志下放到陕、甘两省。

   1979年,习仲勋同志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除兼任广东省省长外,同时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此时,我参加工作已经有30年了,由于各种原因,还只是一个科长。军区其他领导可能认为我的级别同职务不相适应,为了便于联络工作,想给我在军区某部门安排一个职务。请示习仲勋同志,他表示不妥,没有答应。他就是这样,毫无私心,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对秘书一向高标准、严要求,从不封官许愿。由于我了解他的作风和品质,所以对他的决定我也很理解,至今无怨无悔。给习仲勋同志做秘书工作的同志前后有20多位,数我的时间最长。我对他忠心耿耿,非常尊重,乐于为他服务,他对我也很信任,用起来顺手。常说“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这是一句抽象的话。怎么忠?具体到我个人身上,那就是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绝大部分时间是给习仲勋同志做秘书,为他服务是我一生的光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习仲勋同志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所以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也都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秘书工作无小事”,特别是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当秘书,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他交代的工作,我一定要努力办好,不然就是失职。那时比较落后,科学还没有发达到办公自动化,一切全靠手工操作,效率低自不待言。打电话是手拨的,我脑子里要记好多单位、好多同志的电话号码,习仲勋同志要找谁,我立马接通。我的工作岗位不允许我有任何一点松懈和马虎,神经总是高度紧张。他去作报告,我事先准备好了讲话稿,明明记着装在文件袋里,但还是不放心,还要再检查一遍。我在工作中,有时难免因没有领会他的意图而出些差错,往往受到他极其严厉的批评,但都是中肯的善意的肺腑之言。

    严格的要求往往包含着深切的关爱,我的同事们都知道,也都经历过。由此总结经验,我才不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1979年冬,江苏省亚明先生等几位书画名家应邀到广州做客作画,由省委出面接待。闲暇时我也有一点欣赏字画的雅兴,那时我若是求一张名人字画,应该是很方便的,但我考虑到自己是书记的秘书而没有启齿。可以说,在习仲勋同志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能自觉地时时处处严以律己,低调做人

    习老去世已3年多了,我常常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觉得他离开我们越久,就越感到他的亲切和伟大,我敬仰他,怀念他,他永远是我学习的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