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公历2021年6月14日,农历辛丑年乙未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在笔者年纪幼小时,每逢这个节日,心中的幸福指数都会暴涨。
首先表现为,当年身体瘦小的笔者,居然能够头顶炎炎烈日,在家乡的那条母亲河——釜溪河两岸的石栏杆边,奋力并机警地钻进大人们用拥挤砌成的人墙缝隙,浑身汗如雨下地站在了前排,然后学着大人们模样儿,也挥舞起自己的小拳头,朝着河中正在划着龙船的竟赛水手们,漫无目标地高声呼喊:“嘿着,嘿着......加油,加油”。
其次,是跟随着母亲,把从山上拔回的植物——菖蒲和艾叶,挂在门的两边。母亲满脸严肃地教诲我:“这两样东西,能驱病、防蚊、辟邪。”
接下来,就是美滋滋地吃那种一年仅能吃到一次的粽子。因家境贫寒,粽子是母亲用酒(糯)米蒸成的饭粒,再把饭粒用棕树叶包裹成团又蒸,旨在取其棕树叶的绿色和气味儿。
把蒸好的粽子端上桌面,我小心翼翼地剥开棕树叶,用筷子将粽子夹成小砣砣儿,再蘸上当时对于我家来说是稀有的白砂糖,犹如吃山珍海味。所以,每年入夏后就盼着端午节快快到来吧。
青少年时期的笔者,已经饱读过了唐诗宋词,因而对描写端午节的古典诗词十分熟悉。相对而言,笔者比较喜欢苏轼(东坡)的《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此词,动中有静,动静相交;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且一句“凭吊祭江诵君赋”,读罢令人悲上心头潸然泪下。
应当说,中国人庆祝端午节的主要形式,一是吃粽子(早从春秋时期开始),二是划龙船(龙舟竞渡比赛)。而端午节纪念屈原一事,是在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后,封建统治者生拉活扯上的。
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其历史真相应是:屈原是当时统治集团中权力斗争的失败者,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给他加上“爱国”的桂冠,其真实目的则是倡导对君王、朝庭的奴才愚忠思想。
笔者曾于2011年5月21日,在多家知名网络自媒体平台发表无韵律歪诗《屈子反吟》铭志。
网络图
狼头长啸李树身
无韵六言-屈子反吟
狼头天生傲骨,何堪死生祸福?
宁可战死沙场,不学屈子投江!
201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