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李树身狼头长啸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549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浅析

已有 609 次阅读2021-2-7 03:45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今天,笔者将与网友共同赏读世代民间万众赞颂的“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爱国英雄——南宋岳飞的著名豪放词作品《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据史书考证,此词作于公元1136年至公元1137年之间,也正是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之时。其时有多个忠义之人遭罢和受迫害,致使大好的抗金形势即将付诸东流。《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这阕词的内容,就是岳飞在这种极度悲愤慨背景下的内心写照。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笔者白话译文】

昨夜,难耐秋寒的蟋蟀哀鸣声,将我从在遥若千里杀敌的梦中惊醒,此刻已是三更时分。心事重重难以入眠,干脆起床,独自绕着台阶慢步踽行。四周寂无人声,帘外唯见天空一轮朦胧淡月。
一心为国建功,名留青史,却壮志难酬早白头。想必家乡山上松竹已长老大了,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我归程。欲将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少,纵将琴弦弹断,又有谁听呢?

【笔者浅析】

此阕《小重山》上片着重于描写景物。开篇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这话,是表达岳飞在昨天的秋夜里,听到因难耐寒冷的蟋蟀一直在悲鸣不停,顿时将他从金戈铁马、抗击金兵的梦境中惊醒,此时已是深夜三更天,即约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了。词中的“寒蛩”,即点明此时已是深秋季节。目睹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岳飞忧国忧民,彻夜难眠。听到那深秋之寒夜的蟋蟀又在不停地哀呜,于是他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便愈加沉重起来,感到收复中原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词中的“千里”,暗喻岳飞在睡梦中也未忘收复中原的爱国壮志;也通过这一词汇表达出了岳飞日夜牵挂的,全都是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
岳飞的“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应是指他从梦中惊醒之后,因梦境里战斗犹酣,使他愈加忧国忧民而无睡意,便独自起床围着台阶前后左右地徘徊。人们熟睡,静悄悄,唯见天上那轮明月洒下的凄清冷光。而这样的表达,说明岳飞此时正处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之中。

运用“独自”这个词汇,则写出了岳飞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尤其因心事无法向人诉说,才会使他感到苦闷之深。

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景象,则是用来收束上片,旨在使其能够更加映衬出他所不能成眠的孤独感原因。其文字简洁有力,于朴素中彰显文彩风扬,便愈是展现出英雄岳飞内在的真性情,以及他所面对复杂局面的艰巨性。
词的下片,明显是在描写收复失地而受阻,却还得不到朝廷的理解,显露出他的郁闷心事。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梭,光阴流逝,家乡长久沦陷,显然归期遥迢无望。

这讲的是岳飞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师,取回故国版图,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了,他的头发都等白了,仍然未能得以实现其伟大抱负,并重返故乡。所以,每当岳飞想至此,便义愤填膺,忧心如焚。

“阻归程”句,则并非是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无比愤懑与痛加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的时候,岳飞当然不便明言,只能用这种含蓄的暗喻表现手法,反弹琵琶式的弦外之音来痛陈谏言。
词的最后三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引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历史典故,表达岳飞此时处境孤危并缺少指引,从而心情深感寂寞。

此典故,讲的是名传千古的春秋时代的俞伯牙善鼓琴,而唯有钟子期,才能从琴声中体会到他所诉说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是一个多么感人至深的优美传说故事啊。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浅析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