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今天笔者将与网友赏读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代表诗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在少小时,便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宋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他在中年进入四川,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八个多月戎马生活。之后,陆游被弹劾罢官,晚年退隐家乡山阴故居镜湖之滨长达十二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今存九千多首),《诉衷情》便是其中之一。而今我们赏读它,或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作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由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名气甚大,知之者众,理解差异,赏析不同,所以笔者谨以愚拙悟性将此诗译成白话文,与网友切磋共赏。
【白话译文】
回首当年,我单枪匹马驰骋万里,奔赴边境戍守梁州,为了建功立业,寻求建功立业并获得封侯机会。可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却只能出现在梦中。而且当美梦醒来,竟然自问身在何处?唯见我曾穿过的貂皮裘服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显得破旧不堪。如今,那些来自西北的入侵者胡人尚未消灭,而我已年岁渐老,鬓发早就变白犹如秋霜,却只能任由忧国忧民眼泪枉然流淌。有谁能料到我这一生,心始终在西北前线抗敌,但人却老死在沧洲!
【赏析】
从总体上看,诗人回忆这段生活,真实地揭示出了英雄末路时的悲哀与绝望。词的开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昔年壮志凌云,单枪匹马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其中的那一个“觅”字,显示出作者当年那种自信、雄心及其坚定执着、不懈地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则形成空间的强烈对比,表现出卓荦不凡之英雄气概。
而词中的“关河梦断何处”与“尘暗旧貂裘”两句,则是作者笔锋一转描写现实,即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悲叹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那种豪雄意气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并经常入梦。这是因为作者强烈报国愿望受到太多压抑,使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词中的“旧貂裘”,则是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旧物,而它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即作者见貂裘,睹物伤情,从而引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显然,“旧貂裘”是全词灵感的媒体。尤其词中那个“空”字,实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是对君臣尽皆醉、偏安东南一隅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词中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则声调短促而又步步紧逼,道尽作者平生不得志。也就是说放眼西北,神州沉沦,残虏未灭;回首人生,流年虚度,两鬓如霜;沉思往事,雄心虽在但其壮志难酬。尤其是在“未”、“先”、“空”这三个字的承接比照当中,流露出的沉痛情感便越显深沉。
词的最后“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三句,显然是作者在总结一生与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可倒置为“谁料此生”。也就是说作者未曾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之中纠结难解。
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两句作为结束语,显示其先扬后抑格调并形成一大转折:作者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雄鹰,然而却被折断翅膀落到地上,只能在痛苦中呻吟。
综而概之,应当说陆游这《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词,既饱含人生秋意,又在“身老沧洲”的感叹中蕴含着更多的历史内容。所以,我们从他的阑干老泪中可读出对祖国炽热的感情,远比一般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倍显动人,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