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货物快递、餐饮外卖、共享单车等多样经营业态或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医疗卫生领域中,居家养老、术后护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山东、福建、陕西等地正兴起“共享护士”服务模式,搭乘“互联网+”快车飞速发展。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较大。特别是中医的康复保健作用明显,使得具备中医、中药背景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人手资源紧张。
一些行动不便患病住院者或年老体弱者,在术后康复和居家养老方面一直对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寄有希望。对专业人员上门提供诸如打针输液、吃药喂药、吸痰导尿等用药指导和临床服务,尤其对能通过中医理疗如推拿、按摩等传统技法缓解症状、帮助康复的护理服务更为渴望。
笔者接触过一位瘫痪多年的患者,家庭因病致贫,也没有专业护理人员照顾该患者。该户结对帮扶人通过“共享护士”方式联系到一名中医护士,每天上门为患者提供用药与饮食指导,并进行全身的推拿、按摩理疗,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出现了患者能下地走动,饮食自理的奇迹,很大程度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从提供服务者的角度讲,只要在开展执业服务上有政策允许的空间和条件,就可以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发挥个人所长,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护理。
借助“互联网+”思维,第三方从中搭建供需服务平台,通过网上预约,促成需求用户与平台签约者的有效对接,从线上到线下,完成交易。
可以说,“共享护士”平台,是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范例,使得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与此同时,在飞速发展的“共享护士”平台背后,我们也应理性看待现存问题。由于医疗康复与养老护理所要求的安全保障程度不同于其他服务领域。离开正规管理场所和诊疗环境从事医疗专业服务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技术、方法或成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如何保证服务过程的严谨、规范,有效对抗安全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表现在国家和行业层面,目前尚处于相关制度规章不健全,行业监管存在空档、盲区的初始阶段;在具体操作环节,不仅从业者进入这个市场没有太多的约束和过高的门槛,而且实际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激励约束机制加以引导。
因此,要让“共享护士”这种便利化服务不断完善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护理工作者应具备基本资格条件与技术水平,能自觉遵守职业规范、行业规定及相关约定,并努力做到服务至上,口碑为王。要深知自律胜于他律,加强行为自控,树立良好形象尤为重要。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他人不能提供的专业化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充分认可与信任。
其次,互联网管理部门在平台建设之初,应对平台准入人员进行严格把控,在资质条件、从业要求、服务承诺等方面制定严格审查办法与程序规定,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处措施。要求网约平台通过签约承诺的方式,对接单从业者的服务内容、操作标准及行为方式进行规范要求与细致规定,对出现违规违约行为,采取扣减报酬、取消接单、列入黑名单等措施进行严格约束。
再次,为保障从业者出行安全,平台提供方要尽可能考虑为从业者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加快政策措施落地过程中,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实际运行中平台及医患双方真诚互信、服务本身的质量安全等问题。
最后,卫生主管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应从加强资质管理、服务安全、职业发展、道德教育等方面做出规定。加强服务过程安全管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方便及时处置突发情况,保证服务对象护理安全。
同时对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情况,甚至矛盾纠纷,成立专门调解处理机构。
行业主管与相关部门应从法制建设的层面加强规范引导,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与制度规章,保证服务模式能够在法治思想和法制原则的引领下有序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