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汉语热”中的“冷”思考
作者 马玮
摘要:
本文从两个看似不合拍的现象开始,介绍了什么叫汉语国际化的概念,以及如何度量汉语国际化程度的方法;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电脑国民待遇”以及这个概念对汉语对外教学所意味的含义,并介绍了汉语国际化的环境构成要素、以及这些构成要素对于孔子学院建设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解决满眼生字的、正在学用汉语的外国人如何与电脑进行汉语文字交互这个问题才是解决互联网时代在汉语国际化方面实现平等电脑国民待遇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电脑国民待遇 汉语国际化 汉语动态学习 环境构成要素 孔子学院
前不久,媒体都在大事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秀”其外孙女说中文的视频。没过几天,媒体又以《美国总统孙女的“劲敌”来了!这普通话发音,简直让人震惊》 = 1 \* GB3 ①为标题播报了报道了美国投资家罗杰斯两个女儿说中文的视频。这两天,网上又报道了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号召英国人不要学习法语、德语、而应该把汉语视作第一外语进行学习的新闻 = 2 \* GB3 ②。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汉语热”似乎正扑面而来。
而在另一个方面,在华人占多数的国家新加坡,笔者读到了新加坡宏文学校前校长胡清河于2017年8月份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学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让会馆再负起教育使命》 = 3 \* GB3 ③。在这篇文章当中,胡清河老先生所表达的忧虑,其本质上应该是新加坡把华文教育当作该国语言“配角”定位所带来的华文教育当中“学、用”之间巨大“落差”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用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例子也可对此现象加以理解:每天在学校学习英语,但在一个以中文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交流语言的汉语环境里,又没有经常使用英语的机会,怎么可能不“学用脱节”呢?!在这个方面,新加坡今天中文应用的局面与新加坡双语教育国策意欲实现的目标之间应该说还是有着一个不小的差距的!
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来,欧美政要与社会精英对待未来汉语在国际交往当中的地位之预见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华语应用日渐减少的局面之间似乎存在着汉语应用的一个巨大“温差”。这种“温差”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要想改变这种温差,使汉语成为一种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则完全取决于中国科学技术应用和经济发展在国际上是否能够全面处于优势地位这个因素了。
二、什么叫作汉语的国际化?或者说汉语国际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度量是什么?
所谓汉语国际化,显然是比照目前英语在国际上的使用情况而言的。即指汉语被当作国际间交流的一种优先被选用的语言。汉语的这种应用情形我们就称之为汉语被国际化了,或者说,汉语已经实现国际化了。
作为对外汉语普及推广的一种努力,国家在世界各国创建孔子学院,就肩负着实现汉语国际化的重要责任。那么相对应的,这种投资努力就应该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这种绩效评价体系中一个很基本的考察就应该是汉语国际化程度的度量数据。有鉴于此,我们就有必要考虑一下如何进行汉语国际化的度量了。
根据上述汉语国际化的概念定义,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汉语国际化的目标分解成两阶段的小目标、逐次地渐进实现。这两个阶段的小目标分别是:
第一个阶段:汉语被国际人士优先选作为跟汉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
第二个阶段:汉语作为国际间任意两个母语不相同人士进行交流时被优先选择使用的一种语言。
但是,上述两种目标之实现很难加以实际地数据采集和核实。因此,我们怎么样才能够从宏观上或者说从统计学意义上确定汉语已经大致实现了上述两个阶段性目标了呢?
首先,对于上述第一个阶段目标的度量尚且好办。我们一般可以通过针对具有国际交往经历的中国人进行抽样调查,这样即可得到大致的统计判定。但是,对于上述第二阶段即没有中国人参与的、亦即两个非中国人且彼此母语又不相同的外国人之间是否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这个统计数据的获得则要困难地多。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于汉语国际化这个领域的一个梦想,又该如何从数据上加以衡量评估呢?事实上,这种评估也是可以被统计数据所表达度量的。
例如,我们可以考察国际上各个学科主要期刊或网站优先选择使用中文作为论文发表语言的统计数据。也就是说,各学科国际主流期刊或网站是否选用中文作为其论文使用语言,这就足可以视作是上述第二阶段汉语国际化目标实现的最有力特征——因为这些学术精英们的论文选用语言一定是跨国交流中最通用的一种语言。所以,国际上各个学科主流期刊或网站优先选用中文作为论文发表语言的统计数据就可以被看作是汉语国际化第二阶段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度量。这种度量数据对于汉语国际化的程度应该更有说服力。
如果国际上各个学科的主要刊物或网站都在优先选择使用中文进行论文发表时,汉语国际化这个目标就实现了。
三、什么叫“电脑国民待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脑国民待遇问题意味着什么?
所谓“电脑国民待遇”,从望文生义的角度上说,就是指“电脑面前人人平等”。当然,这种平等是以人们文化程度相近、智力水平相近、学习应用电脑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的主观意愿相近为前提的一种说法。但是,对于世界上不同语系的人们来说,从电脑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天开始,就从来没有过平等的“电脑国民待遇”。
例如,在现实世界里面,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当电脑遇到汉语时,就出现了“中文电脑”这个名词概念了,意思是指用户使用汉语作为与电脑交互的语言。为此,电脑国民待遇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因添加了民族语言这个因素而得到了丰富,并使平等“电脑国民待遇”的愿望之实现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参见下表所示)。
电脑国民待遇概念(内涵与外延)所派生出来的电脑在民族语言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列表
显然,由于上表中电脑国民待遇对于中国人所派生出来的母语编程等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畴,所以笔者在此暂且不论。但从微软总裁史密斯也呼吁美国政府重视“电脑从娃娃抓起” = 4 \* GB3 ④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在“电脑国民待遇”这个起跑线上是否平等来说却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可是,目前在这个方面却普遍存在着因为“外强我弱”而带来的“有没有信心解决”与“要不要解决”以及如何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战略战术的问题。当然,在本文当中我们只讨论一下“电脑国民待遇”这个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
根据我们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 = 5 \* GB3 ⑤第二版第一册的分析研究发现,就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而言,基本上在学习汉语第一年上半年的前三个月,就基本上可以学完了汉语拼音和有关汉字书写顺序的教学内容、甚至还能够掌握一些最常见到的汉语偏旁部首。但是,对于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成年人而言,在掌握了这些有关汉语的基本知识之后,他们却仍然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电脑及其电子词典自主高效地迅速扩大汉语词汇量。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延续古老的汉语学习节奏,至少得花上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足够的汉语词汇量。
造成上述电脑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初期几个月里面没有“用武之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这些外国人而言,他们也没有或无法享受到平等的中文“电脑国民待遇”。即,对于这个阶段的这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而言,汉语对于他们此时而言可谓“满眼生字”,根本无法“随时随地”地把一个陌生汉字方便高效地输入进电子字典进行查询和学习。
插图:传统低效率的汉语生字自主学习方法
对于这些外国人、尤其是针对学习汉语的西语人士,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技能特征,这就是这些人基本上都能够熟悉键盘到了可以“盲打(typing without looking at the keyboard)”的地步。但是,目前这种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方式则使得他们的此项技能优势被大大地打了折扣,更不要说因为多音字而打错字的概率极高进而耽误工作效率的问题了。
那么,如果在学习汉语的最初几个月,让这些人通过逐个手写输入生字的方式进行汉语电子字典的查询学习,则必然会因为输入效率的问题而大大降低了他们愿意使用手写输入方式扩大汉语词汇量的人数比例。这就是为什么在手写输入工具早已经很成熟的今天,那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依然需要在汉语词汇量的积累方面耗费两三年学习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与一个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学习德语或法语之高效短时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实可谓“天壤之别”啊!因为他们在初步学习掌握了德语或法语的字母和语言规则之后就可以开始利用电脑及其电子字典自主地学习德语或法语不无关系!而在汉语学习方面,即使是使用电脑光盘教学软件,如果软件只教授了500个汉字,那么超出这500个汉字范围的任何一个陌生汉字,对于这些身边没有熟悉汉语的人士可供请教的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那都是一件很难解决的“识字难题”——因为他们无法像学习德语或法语那样把这个陌生汉字输入进电子字典加以学习和掌握,而只能采用老办法,就是拿出一本厚厚的纸质字典进行查字学习了。事实上,即使是作为一个中文手机用户,笔者自己就很不喜欢手写输入这种速度奇慢的输入方式。
由此可见,上述所言中西文之间在学习初期的这种学习进度方面的天壤之别,就是“电脑国民待遇”概念之于对外汉语教学所意味着的最为主要的一个涵义。这个涵义所揭示的,就是在汉语对外教学当中,目前尚无法像英语人士学习掌握德语法语那样在语言学习的最初几个月里借助于电脑或智能终端进行高意愿的、高效自主的“汉语动态学习”。
在这里,所谓“汉语动态学习”就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遇到生字时都可以像英语人士学习德语法语的初期那样,借助于标配电脑或智能终端就能够便捷地查询电子字典进行汉语学习,而无需麻烦地借助额外设备的配置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其中的“高意愿”则是指这种学习方式(基于汉字输入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不会因为应用上很麻烦而降低其应用这种方式进行生字查询学习的频率、进而不得不导致这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又回到传统上至少学习汉语两三年才能达到相应汉语能力水平的老路上去。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所谓借助于电脑“便捷地查询电子字典”,是指以简单、易学、高效、规范为特征的汉字键盘输入方法为工具手段来解决所欲查询之汉语生字的输入问题。其中:
l 所谓“简单”,就是指编码规则不要太复杂;
l 所谓“易学”,就是指以学习汉语初期几个月外国人所掌握的汉语知识为基础而迎合汉语学习的规律、使其易于掌握;
l 所谓“高效”就是指重码率要尽可能地低,要适合外国人熟悉键盘到了“盲打(typing without looking at a keyboard)”程度的技能优势,这就意味着必须基于西文键盘的主体工作区来做文章,而不能主要基于数字键和功能键来提供解决方案;
l 所谓“规范”就是指既要符合汉字书写的笔顺、不能搅乱了外国人对于汉字书写的理解,又要迎合外国人对于西文键盘(工作区)的理解而不能立足于数字键和功能键来进行输入法方案的设计(与上面所谓“盲打”是“一体两面”的问题属性)。
此外,“电脑国民待遇”概念之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涵,还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必须注意汉字书写笔顺与汉字偏旁部首讲解之间的“系统性对接”这个问题,藉此避免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例如,在有关“国”字的偏旁部首讲解当中,有个别对外汉语教科书指出这个汉字中有“口”这个部首。但是,依照汉字书写顺序的规则,这个“国”字当中就没有“口”这个部首了。显然,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如果在汉语对外教学当中越多,就给今后一些对于外国人来说简单易学的汉字编码的普及推广增加的困扰也就越多。至少,减少这种彼此矛盾的说法应该是大家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地方。这样就可以提高汉字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了,从而为今后解决中文“电脑国民待遇”问题打下夯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化的条件或环境构成要素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在经济与科技方面取代美国今天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2、解决外国人平等中文“电脑国民待遇”的问题。
如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中国人只是解决了汉语国际化之环境构成的上述第一个要素而没有很好地解决上述第二个要素的话,那么汉语国际化比之于英语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因为“电脑国民待遇”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被大打了折扣,真正的汉语国际化就依然是个“梦想”罢了。即使是国家高瞻远瞩地实施了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这个宏大的规划,其本质上也无法逃脱这么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孔子学院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这个基本特征同时在客观上也就表明了这种高瞻远瞩的汉语世界推广之规划,是无法自立于上述有关中文“电脑国民待遇”之平等问题的解决的。
换句话说,前文所言的汉语国际化之第二个环境构成要素,就是促使汉语国际化程度至少与英语国际化程度相比肩的一个重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没有这个扎实的物质条件做基础,任何增加孔子学院建设数量的规划都属于主观努力(即更偏重于投资拉动)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一位西语人士学习另外一种西语而言,其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将会受到极大的折扣。
五、一个很实际的思考:孔子学院的数量规模建设与汉语国际化的环境“适配”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到了“孔子学院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这么一个命题。在前述汉语国际化的两个环境构成要素没有成形、成熟之前,就必然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配”的问题。即:
l 如果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建设速度过快,则必然会造成像新加坡华文教育一样的“学用汉语相脱节”的现象,并进而带来孔子学院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因为在汉语还远未达到国际化通用语言这个程度的情况下,日常应用汉语的国际化场合不会太多这个缘故;
l 反之,如果孔子学院或诸如此类的汉语推广中心之建设速度过慢,则不但无法适应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失去很多潜在的贸易机会(——想象一下世界各地中小企业主都能够自主使用汉语与中国中小微企业主进行交流沟通谈生意将会是一幅怎样的令人激动的画面吧),也会因文化方面的交流沟通不足带来“硬对抗”的风险(——再想象一下卡通片《猫和老鼠》对抗的语言文化因素吧)。
此外,孔子学院在布局全球建设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一个很现实的长期困难,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之于双语师资供给不足这个短板问题。这个问题也必须借助于中文“电脑国民待遇”平等问题的解决来得到缓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汉语热”高潮真正到来之时,以比较少的双语师资力量就能够应付各国学习汉语人数激增的那样一种局面。否则,就很难解决届时师生数量不匹配的难题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汉语国际化之第二个环境构成要素即中文“电脑国民待遇”的平等问题,那么也可促使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能够像母语英语的人士学习德语、法语那样,在掌握汉语基本知识的初期就能够快速达到自主地进行“汉语动态学习”的程度。这无疑是对届时各地孔子学院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压力的一种巨大的释放,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由于针对课堂词汇量教学的工作量将会被大大地降低,教学资源(时间与师资)就可以更多地倾向于听说训练了;
2、 同等教学培养能力目标情况下,就有条件缩短学习者在校学习时间了,藉此可以用有限的教师资源招收更多的汉语学习者,这样既可以扩大培训受益面,又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师资源的价值利用率;
3、 真正意义上地解决了过去汉语网络教学中的“单向”授课缺陷、尤其是解决了学习初期学生满眼生字的情况下“汉语互动”成份几乎为“零”的这么一个问题,而以强有力的汉语文字输入为物质技术手段来辅助和支撑双向的、“汉语互动”成份含量更高的网络教学,并藉此为汉语对外网络互动教学当中尽可能早地实现“汉语互动”教学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实际上,在目前的网络汉语教学当中,不得不说,在初学汉语的早期阶段,这种网络教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主要是以学生母语为主来展开汉语教学。而外国人平等中文“电脑国民待遇”问题在汉字输入方面地越早解决,就越能够更早地把这种以学习者母语为主的网络互动教学转化为以汉语(文字辅助)为主的互动教学。
总之,外国人自主地进行“汉语动态学习”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就在技术层面上为孔子学院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与汉语国际化的环境“适配”、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六、结论:“电脑国民待遇”要求之于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化目标意味着什么?
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势不可挡。而贸易全球化当中的电子商务活动就目前而言都是以文字在线或离线(邮件)交流为主要沟通方式的。这就凸显了汉语国际化之于分布在中国各个乡镇区县的中小微企业主不假借翻译而直接跟外国中小微企业主进行沟通的重要性了。
通过本文前述我们已知,实现汉语国际化的物质条件之一就是要设法解决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中文“电脑国民待遇”平等这个问题。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化目标之实现的一个首要问题。
具体来说,平等“电脑国民待遇”这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要像首先解决电脑最初在中国普及时广大中国用户所遭遇到的“文字处理待遇”严重不平等的问题那样,首先要解决能够熟练进行“盲打(typing without looking at a keyboard )”的学用汉语的外国人利用电脑进行自主“汉语动态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要优先解决学用汉语的外国人如何在学习的初期就能够把不认识的汉字高效便捷地输入进电脑或电子字典以便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词汇量这个问题、而不用假借额外增加辅助硬件设备(如手写板)来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鉴于中国取代美国在世界上的科技和经济地位尚需时日,这就给了我们在解决中文“电脑国民待遇”平等这个问题方面提供了未雨绸缪的时间。我们只有把上述汉语国际化的两个环境构成要素进行协同发展、促使两者同步解决,才能够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质量地落实到汉语对外教学的终极目标上——即让汉语的国际化这个梦想成为“中国梦”在国际上梦想成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关于这一点,所有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无论是顶层设计人员还是广大一线的教师们都应该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注释:
= 1 \* GB3 ①、搜狐网报道《美国总统孙女的“劲敌”来了!这普通话发音,简直让人震惊》,网址:http://www.sohu.com/a/206666561_594274(2017-11-26)。
= 2 \* GB3 ②、环球网报道《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呼吁:别再学法语德语,改学中文》,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9/11214263.html(2017-09-05)。
= 3 \* GB3 ③、胡清河(2017)《让会馆再负起教育使命》,http://www.sces.org.sg/(2017-8-31)。
= 4 \* GB3 ④、环球网报道《微软总裁史密斯:计算机科学是当代的太空竞赛》,http://w.huanqiu.com/r/MV8wXzkxMTU5MzVfNjI1XzE0Njc1MTM5MDA=(2016-07-03)
= 5 \* GB3 ⑤、刘珣(2010)《新实用汉语课本》丛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作者马玮,本科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杭州大学(现被并入浙江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早年在军校任教,转业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一直从事IT行业的工作,是国内思考互联网背景下实现汉语国际化目标过程当中的“电脑国民待遇”问题的第一人,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外国人“汉语动态学习”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创办华夏嬴政文化传播工作室并兼自由撰稿人。
身份证号码:320107196406210836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西花园巴黎城26栋2单元604室。
联系方式:手机15189807759;邮箱:1084572394@qq.com。
Title of the Article: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blems of Chinese Languag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National Treatment of Computer" in The Internet Era
Abstract: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language’s internationalization (shorten for CLI)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the national treatment of computer. It also discusses the goal of CLI and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CLI. Based on the two concepts and the goal of CLI, the author studies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bo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TCSOL(i.e.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t las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developing a solution to input a Chinese character into a computer for a foreigner of being learning Chinese who is eyeful of new word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realizing the equal national treatment of computer on the aspect of CLI in the Internet Era.
Keywords:
National treatment of computer, Chinese language’s internationalization, dynamic Chinese-learning,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environment,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Author Name: Ma Wei
About the author:
Mr. Ma Wei graduated from Wuhan Navy Engineering Institue for his BS degree, and obtained his MD from Hangzhou University(now incorporated into Zhejiang University). His early career was in a military school as a teacher, and then started from the army’s retirement, the author has been engaging in IT career.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in the world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treatment of computer during the realizing process of CLI in the Internet Era. Mr. Ma Wei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 solution for a foreigner to dynamically learn Chinese language for many years. Not long ago, he established an institute named Huaxia Ying Zhe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Workroom. In addition, he also works as a freelance writer.
Contact:
Address:Room604, Unit 2, 26 Building, Paris City, Baijiahu West Garden,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PRC;.
Mobile:15189807759;
Email:10845723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