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年轻的时候,对于无线电的爱好,几乎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开始是缘于一台矿石收音机。记得是在1962年年底,我刚从工厂下放回到家乡农村。我的一个还在县城读高中的堂兄将一台不知从那儿得到的矿石收音机送给了我。原因是我之前有一台灵敏度很高的耳机正好能与那个收音机配套。那时候半导体已经问世,市场也出现了半导体收音机,传统的电子管收音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半导体,其实它的正式的名称叫晶体管,因为它的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具有单向通电功能,可以用来代替电子管将天线捕捉到的无线电波进行检波、放大。矿石收音机中的那块矿石也有单向通电功能,可以用它代替半导体二极管检波,它的局限性是没有放大信号的功能,因此,矿石收音机只能接受到微弱的信号,需要戴一副灵敏度很高的耳机才能收听到电台广播。另外,矿石收音机还必须要有一根很长的接受天线,否则是没法捕捉到空中无线电信号的。记得我用的天线是一根不到20米长的多股绞合铜线,令人感到十分神奇的是,当天线高高地架设在屋顶上空时,耳机中就响起清淅的声音。因为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用电池,信号也未经放大,音质特别好。就是晚上的收听效果不是很好。白天能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本地的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到了晚上就会发生串台的现象,有时候,帝、修、反的对华广播都能收听得到,声音最大的是美国之音,后来听说其发射装置设在日本的冲绳。不过虽然音量较大,但总是被我们国家的干扰电波搅合得听不清在说什么。
后来,玩了一段时间矿石收音机后,觉得不过瘾,就开始尝试着组装半导体收音机。那时候,城里的中、小学校中有许多青、少年无线电爱好者,书店里可以买到这方面的书,市面上有不少专门经营无线电元。器件的商店,国营的五金公司也开设了无线电元、器件专柜。价格倒也不算太贵,那种像小鞭炮一般大的电阻、电容每个只有角把钱,最贵是就是晶体管了,一个用于放大信号的三极管要三至五元,用于检波的二极管也要一元多。我装成的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是最简单的单管机,就是在矿石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信号放大的装置,同时用半导体二极管替代了矿石。使用时用一节1.5V电池,虽然仍旧要用耳机收听,但音量与音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收到的电台也多了,晚上能收听到周边省份的广播。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从当时的一份叫“无线电爱好者”的杂志中得知:有一种叫“单管来复再生式”的改良线路能将单管机的声音得到进一步放大,进而可以摘掉耳机,直接利用扬声器发声。所谓“来复再生”就是将经过放大的信号再回送到三极管子的输入端,让信号重复放大,达到一管两用的目的。经过按图改装后,我终于有了一台正规的半导体收音机。后来又逐步地将单管收成两管、三管,并在机内装上了磁性天线,不用室外天线也能收听得到好几家广播电台的声音。
用三只三级管加上其它原件组装起来的收音机,其性能与市面上买的成品并没有多大差别,就是原、器件之间的焊接不好,常常发生自动关机的现象。碰到这种情况通常总是用手拍几下使其重新发声。就是那时人们常说的:“摇表,甩笔,拍收音机”,这句话的意思是手表走停了摇一摇就会重新转,钢笔不来水了就要甩一甩,收音机不响了拍它一下就行了。话虽如此说,不过也有时候无论怎样拍也不响。此时就必须拆开来用电表检查,到底是哪个接点接触不良造成断路的。那时,我是一个道地的人民公社社员,白天要上工干很重的农活,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有时间玩无线电。有的时候,在煤油灯下一直鼓捣到深夜,天天乐此不疲。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能是那时的日子过得太单调了,有一点爱好,动动脑子会暂时忘却生活中的艰辛与贫苦。
组装收音机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那时还没通电,没法使用电烙铁,我用的焊接工具是自制的,用一根铁丝绑住一小块紫铜片,在罩子灯上加热。因为烙铁太小,蓄积的热量有限,必须先将焊锡切割成麦子大小的碎粒,焊的时候,一颗锡粒正好完成一个连接点。最难的是烙铁的温度不能准确控制,温度低了不能将锡粒充分溶化,影响焊接质量,温度过高又会击穿十分娇气的半导体三极管。三极管是收音机中的“心脏”,报废了一只三极管可不是件小事,虽然也只有三、四元钱,但在当时干一天重活的工分钱只有几角钱。
还有,每次到县城购买元、器件也是一桩十分辛苦的事。离我们庄子最近的一座县城也有十七、八公里远。又全都是田间小路,途中还要经过五、六处渡口,还有两处渡口没有专门摆渡的人,要等到有船经过那里才能过得去。有时候为了能买到几角钱的电阻。电容也要跑一趟。有一次身上只带了二两粮票,中午在街上只吃了一碗一角二分钱的光面。记得那一碗面汤汤水水的只有一大筷子面。走回来时天已全黑了。
算起来,我的爱好无线电的岁月前后约有六七年时间,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的最低谷,无线电曾为我带来许多的乐趣,有一句歇后语说:“黄梅树下弹琴——苦中作乐”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在此期间我组装过台式。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后来还组装了一台比香烟盒子还要小一些的袖珍机,那个收音机可以放在中山装的上袋里,下田干农活时都带在身上,利用一个微型耳塞收听,有点类似现在的MP3。当时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想能组装一台微型收、发报机,那时,国际上的有关部门还特地为无线电爱好者划定了业余电台的频道范围,世界上已经有不少无线电爱好者成功地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不过,要想玩到那种境界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那只是我的一个梦想而已。
后来我一不小心踏入了“仕途”,又常得以“升迁”,终因“政务繁忙”慢慢地放弃了对无线电的爱好。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可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