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的日本之行已经顺利结束了。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0日傍晚同来访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安倍预祝下月中旬在马尼拉召开的东盟峰会取得成功,并承诺日本将会向菲律宾提供支援。路透社称,根据两国首脑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日本将在包括重建马拉维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菲律宾帮助。日本还将在其他基础设施领域向菲律宾提供帮助,并为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地铁建设提供6,000亿日元(约合52.6亿美元)的贷款。
西方媒体为中国“捏了一把汗”
对此,很多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的观察者们会感到疑惑:中国对菲律宾和日本的走近,究竟怎么看?
在笔者看来,西方观察者们有这样的困惑,是不难理解的。首先,毕竟中日关系冷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自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以后,中日关系一路走低。在安倍内阁时代,中日关系很难看到转机。如今安倍即将开启他的第四任期,然而几乎所有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都不看好,中日关系能在这个时期取得任何突破。
类似地,中菲关系在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中跌入历史的谷底。此后,菲律宾总统易主,杜特尔特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务实外交的举措,中菲关系取得大幅恢复。然而,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南海问题并未得到最终解决,只是暂时被搁置、冷处理了。随着美国的加强介入,以及其他地区和全球性因素的变化,中菲关系仍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所以说,从逻辑上讲,中国似乎不会乐见安倍与杜特尔特的靠拢。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中国大度乐见邻居们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已经闭幕。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中,习近平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修订后的党章,无不揭示出中国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段中内政外交的变化与走势。
明眼人都应该注意到,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共领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区域安全、全球安全的格外强调。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如果我们紧扣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紧紧扣住“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精神来理解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变革,以及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变化,那就不难看到中国有着远超过“拉拢一派打另一派”的地缘乃至全球抱负,那就是构建习近平所多次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它的前身,或者说“初级阶段”,就是囊括日本、菲律宾在内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面对西方媒体和友人的“关心”、“关切”时所做的回答了——中国乐见包括日本、菲律宾在内的邻国们,相互交好,永久和睦,在经贸合作、地区安全等诸多问题上友好协商、求同存异。中国没有“冷战思维”,不认为别的国家之间走的近了些,就必然会和中国疏远,甚至会形成对中国的威胁。中国从来不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周边友邻之间的交往看成某种“我之所得必为你之所失”的“零和博弈”。复兴路上的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去化敌为友、铸剑为犁,和曾经的对手在达成双方都能接受条件的前提下向前看。
当然,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所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次菲律宾总统的明智之举。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关于日菲首脑会谈内容,在会谈中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日菲双方就基于国际法和平解决纷争的重要性达成一致,同时还确认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日美菲三国的携手合作。但路透社也承认,尽管日菲首脑围绕中国进军海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存在明显的“温度差”。路透社称,对中国进军海洋表示警惕的日本试图强化和菲律宾的合作,但自去年6月杜特尔特就任菲总统以后,菲方就不再针对中国了。
在报道中,我们看到,杜特尔特明确对世界媒体讲:安倍主动提出向菲律宾提供导弹,“但我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我们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意味着地球的毁灭。实际上,我告诉安倍,我们不需要导弹”。
对此,我想中国是欣慰的。我们由衷地赞赏杜特尔特总统得体而富有建设性的举措——在加强与日本经贸往来与合作的同时,婉拒了日本提供导弹的建议。
在中方看来,这是对菲律宾本国安全,乃至亚洲、世界和平富有建设性的表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杜特尔特总统的领导下,菲律宾将与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亚太邻国处理好双边和多边关系,在经贸与安全等诸多领域全面推动互利合作。同时,这种合作不以任何第三方的损失为代价,因而是可持续的,也是富有政治远见和历史使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