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调研报告样本小,未必具代表性,部分调研成果也不符合常理。最关键的是,认识中国词汇未必等同于肯定或认同这些词汇代表的概念。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外文局)新发布的报告表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经济类词汇走进了英语圈国家的话语体系,并以此论证中国智慧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各方面的影响力在扩大。
不过分析指出,调研报告的样本小,未必具代表性,部分调研成果也不符合常理。最关键的是,认识中国词汇未必等同于肯定或认同这些词汇代表的概念。
外文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中共中央所属事业单位,是承担中共和国家书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
外文局下属的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昨天首次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表示外国人对中国话语的接触和理解大幅提升。央视《新闻联播》昨天报道调研成果时表示,拼音和汉字“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新现象。
海外认知度最高的100个中国词汇,榜首是“少林”。报告列出海外认知度最高的100个中国词汇,榜首是“少林”。根据报告调研,“中国梦”“一带一路”“十三五”“中国故事”“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中国声音”等中共十八大以来产生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皆上榜。报告表示,这说明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已具有以往不曾有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也将以更加原汁原味的方式走进他国的话语体系。”
报告指出,“元”“人民币”等经济类词汇上榜,彰显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新闻联播》画面显示,白领洋人在会议室里学习“人民币”“资金”等词汇,并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人民币”成了海外金融圈的必修中文词。
报告表示,以汉语拼音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中文词不断增加,过去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词现在开始被汉语拼音替代。
比如饺子,外国人过去用英语称为“dumpling”,现在直接称为“jiaozi”。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也收录了“jiaozi”。
报告以两种方式调研中国话语的海外认知度。一是对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八个英语圈国家共1260人进行问卷调查。二是统计300多个中国话语词条在这八国英语主流媒体网络的报道量。
有分析指出,报告每个国家平均只调查150多人,样本之少可能欠缺代表性。
排行榜结果也令人感到意外和缺乏说服力。例如“嫦娥”(火箭探月工程)排名21,比排名27的“谢谢”还靠前。很难想象一般外国人对“嫦娥”的认知度,会高于“谢谢”。报告以“嫦娥”“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上榜来论证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符合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中国是“世界科技话语创新的引领者”。
有分析指出,单凭外国人认识中国词汇就假设外国人因此认同或肯定这些词汇所象征的中国成就,逻辑上的跳跃太大,容易让外界以为,这是要借外界的肯定来提升自我良好感觉。
与春晚有异曲同工之效今年央视春节晚会的压轴节目,是由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的洋人以中文演唱《我爱你中国》,这与外文局的报告似乎有异曲同工之效。
无论如何,不争的客观事实是,随着关注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中国话语在国际上的传播也越来越广。
《汉字的诱惑》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陈楠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历史上随着佛教传入、西方工业文明的突飞猛进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强大,许多佛教词汇、英语法语德语词汇及日本词汇,都成了中国词汇。现在随着中国强盛,中国文化与新事物顺理成章进入西方语汇。这是中国强大发展开放的象征。”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