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求索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97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新提法 别紧张!

已有 843 次阅读2018-1-22 22:42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两岸未来的第三条路追求“一国良制”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04:21 PM 

(文:童清峰、萧锋/来源:亚洲周刊)

亚洲周刊采访北京、上海、厦门等地台商,都对当前两岸关系忧心忡忡,期盼两岸未来的第三条路,拒绝台独与武统,超越一国一制与一国两制,追求一国“良”制,以中国人的认同,建设一个中国的良好制度,吸纳台湾自由、法治与人权的经验,与中国改革派结合,也与中国的创新与后发优势结合,不仅反映约两百万台商意愿,也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瞄准中华民族美丽的未来。

今年是蒋经国去世三十周年,民众不会忘记他在去世前开放两岸交流,让台湾不少民众在两岸中断往来几十年后,可以前往大陆探亲。台湾最新民调显示这位在七八十年代带领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领袖,依然是台湾民望最高的领袖,超过随后的李登辉、陈水扁与马英九,更不要说胜过今天民望越来越低的蔡英文。

台湾的民意最近出现几个重要的逆转,在国家认同方面,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数目创出历史新高,打破了过去“当台湾人就不能当中国人”的局限性。同时,对习近平的“好感度”也上升到五十一度,胜过对蔡英文的四十七度。

根据《天下》杂志最新国族认同调查,百分之三十四点一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同时也是中国人,占比也是历年新高。自认是“台湾人”比例虽仍过半(56.4%),但却是近五年新低。

同时,在当前台湾经济低迷、高新科技严重滞后之际,越来越多台湾新一代希望到中国大陆工作,而北京方面也推出不少优惠政策,对台湾的人才形成磁吸作用。事实上,估计台湾目前有约两百万台商与家属在中国大陆生活,他们不少都是经常穿梭于两岸之间,也对两岸的未来极为关切。他们大部分的想法,就是必须告别战争,谋求和平,同时要将两岸一加一之和须大于二,创造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世,而不是让两岸在战争的硝烟中互相损害。

亚洲周刊台湾特派员近日走访北京、上海和厦门的台商和台青,发现两岸未来与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他们热切地期待家乡更好。多数台商并不认为“武统”有可能性,但他们一口咬定,“台湾独立,一定打”。台独、武统互为因果,最近民调显示支持台独比率大幅下滑,民众恐惧战祸不难理解,当大陆军力更强大,会再进一步压缩台独市场。一旦台湾不搞台独,武统就没有藉口。

两岸的第一条路--一国一制

但武统的结果,就是“一国一制”,这是台湾目前面对的危局。民进党的“去中国化”路线,一步一步走向台独,最后只有触发北京使用武力,实现“武统”,让两岸成为“一国一制”,让宝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的一个省。 民进党政府瞄准台独,期望美国和日本支持,但残酷的现实是,美日不会因为台湾而与中国大陆决一死战,而哪怕是战争,也不可能改变台湾的命运,两岸血战,最后只有让台湾进入“一国一制”。

两岸的第二条路--一国两制

在武力统一的阴影下,台湾从李敖到“白狼”张安乐等不少意见领袖都认为,两岸的未来如果能够和平统一,就是一国两制,也就是香港模式,在台湾飘扬五星红旗之后,就让台湾保持自己的一些制度的特色,保持一定的自治,让台湾进入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的轨道之内,改变当前台湾经济低迷、待遇长期低落的郁闷局面。这在台湾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但在民意的维度上,还不是多数派。大部分民意都是倾向维持现状,但不可否认,反对台独的人数是越来越多。

两岸的第三条路--一国良制

也就是在第一条路与第二条路之外,一条新的路向正在不少台商与台湾民众心中升起--台湾朝野需要主动出击,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在中华民国的体制下,争取与中国大陆统一,但争取在自由、法治、人权方面,获得保障,并且关注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台湾近二十多年以来的改革挂鈎,也与大陆的创新及后发优势结合,不仅求台湾的发展,也追求中华民族拥有良好的制度,追求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这才是两岸关系的终极理想,打破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博弈与算计,从一个更长远与宏观的角度,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崛起,更有一个柔软的心与坚硬的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赢得世界的掌声。

一国两制,其实也是在大陆的百万台商认为将来要面对的现实,认为总比一国一制好。 他们都深知台湾走上台独之路,最后都会面对武力统一的命运。他们不少人认为一国两制是可以接受、但不见得满意的结果,但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两岸的发展,如果可以蜕变为“一国良制”,不仅是一个大陆“吞并”台湾的过程,而是两岸互补,也可以刺激中国大陆打破在法治与人权方面滞后的局面。

追求一国良制,因为这几年中国大陆的突飞猛进,让台湾很多民众与广大的台商,都打了一剂强心针,觉得习近平励精图治,可以海纳百川,广纳睿言,让两岸的结合,可以改变中国的体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仅是靠财大气粗,也不是靠船坚砲利,而是可以拥有结合软实力与锐实力(Sharp Power)的全新政治力量,让中华民族的復兴,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传奇。

两岸经贸互惠互利。三十年来,两岸贸易额增长一百二十多倍,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以二零一七年为例,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九百八十八亿美元,如果没有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台湾对外贸易将处于逆差状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表示,经济关係将两岸经济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台商过去对“经济中国”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力,有目共睹,甚至连前国家主席胡锦涛都多次公开表示肯定。台商以外销为主,多年来为大陆创造外汇,增加就业机会。根据统计,台商对大陆GDP贡献约佔百分之二点六至百分之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第三条路似乎是势之所趋。对两岸经济整合与共治做过深入研究的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周育仁表示,在“一中各表”基础上,双方首先应签订停战协议与和平协议,将台海划为非军事区。其次,双方应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消除关税与非关税障碍。第三步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允许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移动。第四步则是建立“两岸经济联盟”,采取一致的外汇、财政与货币等政策。最后是建立“中华联盟”,采行统一货币,并设立两岸议会协调相关政策,两岸经济共治至此得以实现。

台商大英矿业集团主席邬竣元经常带着外国朋友到上海浦东陆家嘴黄浦江边的“三件套摩天楼”参观:首先是楼高四百九十二米的环球金融中心,接着是楼高四百二十点五米的金茂大厦,以及完工后高六百三十二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他说,“站在三栋大楼的中央抬头一看,就知道什么叫NEW CHINA”。

“速度在改变中国,包括经济的速度,人想要进步的速度”。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史迪威说,大陆不断在变化,“假设每年有百分之十五的变化,三年下来就几乎就要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大陆鼓励创新,运用新科技一再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这个国家,例如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与美分庭抗礼。

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移动支付,颠覆传统消费方式,其低成本和便利性,让消费者受益,带动消费经济蓬勃发展,出门不带钱包几乎成了大陆全民运动,很多台胞反映现在大陆生活比在台湾方便多了。

台湾业者很早就有移动支付的概念,早期电子商务发展其实领先大陆,但自己错失良机,“因为台湾政治决定一切”。“华夏五六”营运长杨秉杰说,关键在蓝绿互扯后腿,第三方支付不批下来。没有第三方支付这个工具,电子商务自然跟不上。

台湾蓝绿都抱持这种“把你搞倒,我才有机会执政”的手段,让台湾陷入恶性循环。过去三十年,台湾蓝绿交替执政,结果不但没有让台湾向上提升,反而日趋沉沦,经济差,民众叫苦连天,普遍低薪、薪资停滞,造就出“薪贫”阶级,实质薪资倒退了十六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劳工月薪低于新台币(以下单位同)三万元(约一千美元),蔡英文政府拿不出对策,只能“奖励”企业加薪。

相形之下,原本低薪、被台湾瞧不起的大陆正迎头赶上,在最低工资连续十四年大幅调涨之下,去年第三季北京平均薪资人民币九千九百元(约新台币四点六万元,约一千五百美元),已超过台北的新台币四点三五万元。

不仅如此,台湾原本傲视对岸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地位也遭到挑战,自二零零七年遭广东省超越后,就像扶不起的阿斗,江苏、山东、浙江、河南随后也纷纷迎头赶上,超越了台湾。

厦门台商、东骏佳得环保科技总经理黄诗妤还记得当年她和先生到厦门投资时,桃园机场捷运才正要开始动工,二十年过去,直到去年三月,这条全长仅五十三点零九公里的捷运始正式通车。但比桃机较晚起步的中国大陆高铁,在短短十二年内,已经盖出总里程达二万多公里的高铁路网。两岸之间此消彼长,落差越来越大。

长期低薪、高房价,加上政治的纷扰,让台湾人越来越茫然。去年年度代表字-“茫”,道尽了台湾老百姓内心的苦涩与徬徨。

国际情势显示,两岸在经过了三十年深化交流后,越来越清楚武统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係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日前预测,二零二一年之前,台湾问题不会解决,台海也没有战争危险。他说,蔡英文按规定执政到二零二一年初,从目前看,她不太会搞宣布“台湾独立”的活动。

蔡英文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与媒体年终茶叙,提到她相信习近平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对台动武应该不在其考量内。但在她讲这句话之前,解放军早已频繁绕台,构成“新常态”。北京一月四日无预警地迳行宣布啟用近海峡中线的M五零三等航线,试图以国际民航合法权利强势压缩台湾的防卫空间,让两岸已然严峻的情势更形激化。

很多台商认为,两岸应大胆走第三条路,随着两岸经贸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以及国际间区域整合的大势,两岸实有必要建立经济共治机制,创造双赢。

当然两岸经济共治会被认为陈义过高,非一蹴可及,双方政府也未必接受,但台湾过去三十年已经虚耗殆尽,若再任由蓝绿继续恶斗下去,台湾还有另一个失落的三十年吗?

很多人都同意,面对大陆崛起,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台湾不应再退缩,而要掌握自身优势,结合大陆改革势力,共存共荣,找到两岸合理的未来。

首位当选大陆全国政协委员的台商、恒丰集团主席黄紫玉在大陆生活了几十年,回望自己三岁就住在这个美丽的宝岛,仍无限怀念。她表示,台湾经过近七十年来的发展,社会风气开放、重视家庭伦理、多党竞争与政党轮替、城乡均衡发展、国民教育普及、人民有礼有节、社会凝聚力量强大,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且是保留中华文化最完整的华人地区。“这些都是事实,也是台湾的优势”。

但两岸要走第三条路,先决条件可能还是要在一个中国人的观点之下,才有与大陆改革派合作机会。上海台商叶天说,一旦台湾有相当比例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他相信大陆愿意给台湾任何好处。

“因为台湾客观上是中国人,主观上已经没有中国人了!”张安乐认为这是很可悲的现象。早年台湾的主流认同是“中国人”,从李登辉以降,力推本土化,台湾民众的身份与国家认同问题逐渐发生变化,李登辉喊出“新台湾人”,陈水扁自诩是“台湾之子”,中国人逐渐被污名化,尤其只要大陆外交打压,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就很明显上升,中国人遂成了负面标签。

绿营始终相信一旦台海开战,美日会派兵驰援,一如九六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派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但这种想法可能流于一厢情愿。前陆委会主委苏起表示,台海的美中军力平衡早已改变。论能力,中共已能摧毁美国在琉球的空军基地,并阻绝航母舰队于二千公里以外的海域。论意志,美中也强弱立判。这意味未来美国驰援台湾的可能性极低。

去年十二月中旬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国防授权法”(NDAA),其中美台军舰互停等被列入非强制的“国会意见”,以及台驻日代表谢长廷以“堆积木”方式建构全面性台日关系等。表面上台湾周旋在美日之间,但专家忧心,“两大之间,难为小”,万一操作不当,沦为美日棋子,极可能引来战端。

中国大陆主导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日本原先都因政治因素拒绝加入,现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了缓和日中关系,态度已经松动。显示日本有其国家利益,不可能为了台湾,跟大陆交恶。

但绿营还在做“日本梦”,而且做得过火。新竹市政府所在地的“新竹州厅”是日本殖民台湾期间的代表建筑之一,去年刚好建厅启用90周年,市府大肆庆祝,相继推出充满浓厚日本殖民时期风味的纪念品,包括接近殖民台湾政权军国主义象征符号的旭日旗农民历,以及穿着和服的日本人以及日本警察的月历封面等,引起国民党议员强烈批评。

民众对蓝绿恶斗深恶痛绝。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朝野政党都无好感,绿营折旧得更快。蔡英文上台后,施政破败,内忧外患,外有大陆“穷台湾”掣肘,经济崩坏;内政烽火四起,年金改革造成军公教大反弹;“一例一休”逼得劳工卧轨抗议;国防猎雷舰弊案重创形象。新台湾国策智库一月十一日公布最新民调,有百分之五十一点一民众对蔡英文就任至今的表现感到不满意,满意的只有百分之三十点七,与去年九月相比,满意度下降三点九个百分点,不满意度则上升二点四个百分点。

亚洲週刊在这次赴大陆采访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台商几乎都对台湾蓝绿恶斗忧心忡忡。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指出,从岛内政局看,台湾选举政治中长期存在的蓝绿恶斗和选举操作,对台企的发展造成间接伤害。例如蓝绿恶斗的激烈化,使台企除了面对反覆无常的岛内政策外,还要在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方面处处受制。“服贸协议”(ECFA)受阻阻碍台企商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台湾不断内耗,投资环境恶化,越来越多人选择用脚投票,人才空洞化危机越来越严重。台湾邻近地区的香港、新加坡等看准台湾低薪,都来抢才。大陆银弹充足,抢才动作最不手软,“台才陆用”在陆资企业司空见惯,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蔡崇信,这位台湾人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背后的最重要男人,也是阿里巴巴逐渐壮大的推手。

台湾各行各业成了“薪贫”阶级,甚至社会地位高的大学教授薪资也不敢报出口,其钟点费已经三十年没调整,教授薪资不但比不上欧美,甚至远不及香港、新加坡。不久前过世的诗人余光中曾说,他在台月薪十万,在香港任教时也是十万,只是台湾领新台币,香港是港币,两地约差四倍。

大陆推“双一流”高教工程,直接就从台湾取才,其中福建手笔最大,祭出年薪五十万人民币挖角千名台师,并且预计分三年聘三千位台湾博士,掏空台湾人才意图甚明。香港和新加坡也向台湾学界与各个专业人才招手,让台湾人才空洞化,而关键就是台湾的低薪环境,就像黑暗的隧道,看不到尽头。大陆经济迅猛成长所形成的磁吸效应,像魔法一般,把台湾人才吸过去,从早期的工程师、机师、教师,到近年的影视、科技等,层次越来越高,领域越来越广泛。

有一次吴家莹到深圳参观华为公司,一万名研发人员中有好几百个是台湾人。他问他们为什么愿意来大陆?“因为辛苦工作,可以拿到应有的红利,而且受到尊重”。

“新竹科学园区”成立了三十七年,为台湾创造经济奇迹,曾几何时,奇迹“推手”纷纷出走。对岸新一波挖角风从面板吹到半导体,再吹到手机。开第一枪的是紫光集团,挖走华亚科董事长暨南亚科总经理高启全,及联电前执行长孙世伟。更令人震撼的是,小米传出以年薪超过新台币一亿元天价,延揽前联发科共同营运长朱尚祖担任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

对于高端人才出走,联华电子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并不意外。多年前由曹一手创立的员工分红配股制度一直是台湾的科技产业得以茁壮发展的关键。“以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为什么回来?(联发科共同执行长)蔡力行为什么回来?因为有分红配股”。他说,金管会二零一五年把这项制度取消后,人才只好外流了。他对台湾自己有“法宝”不用,感慨万千。

三十岁的赵祥亨原先是令人称羡的台湾长荣航空飞行学员(cadet pilot),但他一想到将来当机师得绑约十五年,飞行的乐趣顿减。半年前,百度刚好有个面试机会,他毅然决定辞职来北京发展,来到对岸,让他眼界打开,发现大陆有更多机会,“譬如市场和资金,这是台湾先天无法媲美的”。他更了解大陆这边创新的生态,才知道行业内的细节,要是没有来这一趟,可能不会这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还缺少什么,这个市场还有哪些空间。

赵祥亨认为,对台湾人来说,不要担心自己的发展,而是要思考自己要的是什么。“想留在台湾,那么就代表了自己的一种生活哲学,没有对错。”要是离开台湾,那么要清楚知道自己将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要有充足准备,然后努力。

他同时指出,台湾也有很多价值,譬如是华人世界第一个民主化政体,有浓浓的人情味,人们工作敬业,物价也相对稳定。“所以别老是内耗,要努力争取最佳的差异化策略”。

两岸破冰三十年后,改变了两岸。未来三十年,两岸也将改变了中国。台湾不应以在这小岛的小确幸为满足,要有找回台湾的气魄,努力把台湾曾引以为傲的美好价值,推向神州大地,让十三亿人共同分享,共同建立中华民族美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