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早点
蓟燕春秋
中共十九大10月下旬闭幕后,中国先后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举办中共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举办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颇为亮眼。
上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元首不仅联手制造出轻松和谐的政治气氛,双方更签下2535亿美元的贸易大单,在中美关系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美两国来说,这次访问都算一次双赢。
本月初举行的中共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吸引了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领导人参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王沪宁晋升中共政治局常委后首次在外交场合亮相,平素较少参加外事活动的中宣部、中纪委、中组部多名高官也现身与各国政党领导人研讨互动,对话会可说是中共历史上少见的一次成功的国际公关活动。
就在中国高层在外交上频频发力并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国内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表现却明显有些不给力。
其中,北京市为消除火灾隐患、整治城市面貌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手段,被舆论贴上“驱赶低端人口”“简单粗暴”“一刀切”等等标签;有关部门在华北地区强力推行“煤改气”“煤改电”措施,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一些地方供暖迟到,河北省曲阳县有多所乡村小学被迫让学生“跑步取暖”。
一时间,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批评官方罔顾民生,甚至有一些官媒也加入批评者行列,让官方突然遭遇十九大后首场舆情危机。
北京市显然处在舆论漩涡的中心。十九大后,一些地方领导人突破高层对习近平“核心”“领袖”的定位,将习近平称为“伟大领袖”“英明领袖”,甚至在会场上高挂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北京市领导也数次提到“英明领袖”。不过,这些带有个人崇拜色彩的颂词被高层及时止住,没有继续蔓延。
11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一场大火夺走19条生命,北京市随即在全市范围展开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活动。活动原本要整治违法出租场所,消除火灾隐患,但在“层层传导压力”的思路下,一些乡镇不顾众多外来人口的实际困难,以“三天内搬迁”等粗暴手段将租户赶出住所,造成一些人在北京无处安身,被迫返乡,被舆论指为“清理低端人口”。
“清理低端人口”引发的舆论风暴还在发酵,北京市又展开了一场“打造美丽天际线”攻坚战。根据上月发布的新版《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北京市开始对全市建筑物的牌匾标识进行大规模清理,目的是净化城市空间。这些天,不仅许多高楼大厦上的醒目牌匾标识被拆除,甚至像街边一层楼高的“庆丰包子铺”招牌也被摘下。
这一来,北京的城市空间虽然有所净化,街道的生机却也跟着减少了许多。“打造美丽天际线”与民众的便利和感受显然产生了矛盾,舆论自然又是一片哗然。包括人民网、《环球时报》等官媒也对此提出批评。
应该说,北京市近期消除火灾隐患,整治非法出租场所,净化城市空间等行动都有其必要性,而不是要和舆论对着干。与往届相比,新一届北京市领导层在上述行动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执行力,这原本也不是坏事,但为什么北京市突然就陷入舆论的口水之中?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方与民众之间缺乏沟通。几年前,官方在推行与民众利益相关的政策时,还尝试过进行民意调查、召开听证会等手段,争取舆论和民意支持。但在北京市系列整治以及“煤改电”“煤改气”等行动中,这些官民沟通手段似乎被遗忘了,只剩下官方的“坚决”和“大力”。
这场舆论危机暴露出有关方面仍缺乏沟通民意、应对舆情的能力。它再次说明,即使出于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状况的良好愿望,官方也不能单靠权力的强势去夺取立竿见影的效果。权力如果急功近利,它的反效果往往也会突如其来,让权力陷入尴尬甚至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