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网络图片)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25)魏豹:两降两叛终身死
魏豹其人,一生中经常与颠沛流离结缘。
先是自己所在的魏国被灭,兵败之后逃向楚国,赢得楚怀王信任之后带兵攻城掠地之后,追随项羽与汉王刘邦交战,随着楚汉相争的进程,魏豹开始在楚汉之间进行摇摆,先后背叛了项羽、投靠了刘邦、背叛了刘邦。
再后来,当楚国军队攻打魏豹驻守的荥阳时,被周苛称为“反国之王”而杀之。
纵观魏豹其人的人生轨迹,总是在过着见风使舵的日子,多次出现摇摆,导致最后不被任何一个集团信任,这也是魏豹身死的根本原因。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26)田横:有自知之明的贤士
我在阅读了《田儋传》之后,对书中所叙的田横的人品非常敬佩,纵观他的一生,我认为,田横其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有凝聚力,申明大义。
几件事情可以看出田横的品质。
一、面对汉高祖的赦免。
书中所言,汉王派使臣赦免田横的罪,并召见他。
田横婉言谢绝说“:臣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郦食其,听说他的弟弟郦商任汉将,而且很贤能,臣很惶恐,不敢奉诏。请允许我作为一个平民,留居海岛。”使臣归来据实报告高祖,高祖便下诏卫尉郦商说:“齐王横即将到来,谁敢动他的人马随从,谁就要招致灭族之罪。”高帝又派使臣持节告诉田横有关给郦商的诏命,并且说:“如果田横奉诏而来,田横本人可以被封为王,其随从可以被封为侯。否则,将派兵讨伐诛杀。”于是,田横和二个门客乘驿车往洛阳而来。
二、朝见皇帝之前选择自杀。
到传驿的地方,田横告诉使者说:“做臣子的人要见天子,应当沐浴净身。”于是停留下来。
他对门客说:“我田横当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王的人物,如今汉王已成为天子,而我却成了亡国的俘虏,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已是最为羞辱不过了。又因我烹煮了别人的兄弟,而要与他的弟弟并肩侍奉同一主人,纵然他怕天子的诏命而不敢动我,难道我内心就不惭愧吗?况且陛下想见我,只不过是想看看我的容貌而已。陛下在洛阳,现在斩下我的头,奔驰三十里,形体容貌还不致于腐败,还可以看看我是什么样子。”于是自杀了,其门客带着他的头,跟随使臣迅速朝见高帝。
高帝说:“唉,有志气!从平民起家,兄弟三人更替为王,怎能会不贤能呢!”高帝为田横的死而流涕,就拜他的一个门客为都尉,派兵二千,以侯王的礼仪安葬田横。
三、门客也为其无条件殉葬。
将田横安葬以后,两个门客在其墓旁挖了一个洞,自杀追随田横而去。
高帝听说这事大为惊异,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说:“我听说其余的门客还有五百人留在海中岛上。”于是派使者去召见他们。那些门客听到田横已死的消息,也都自杀了。由此可知,田横兄弟确实得到了贤士的拥戴。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27)韩王信:两次归汉 两次叛汉
韩王信的人生轨迹是围绕着“两次归汉,两次叛汉”书写的。
第一次归汉是在沛公引兵攻打阳城时,派张良以韩司徒的身份去攻略韩地,发现了韩王信,就以他为韩国将军,率领军队随汉王进入武关。沛公为汉王时,韩王信跟随汉王来到汉中。我认为,韩王信归顺汉王是出于自愿的。
第一次叛汉是在汉二年之后,汉王派韩王信同周苛等守卫荥阳,但被楚军攻克,韩王信投降了楚。应该说,这次叛汉是迫不得已的,韩王信用后来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归汉是在城池被楚军攻克后,韩王信不得已投降了楚,但是这次投降应该是事出无奈,因此,他后来又寻机逃出,重新归顺汉王。
第二次叛汉是在汉六年秋天,匈奴冒顿大规模入侵,并包围了韩王信所部。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向胡人请求和解。后来汉派援军解救了韩王信,但皇上怀疑韩王信多次私自派人向匈奴求和,是怀有二心。因此皇上给韩王信写信进行了指责。韩王信得到这封信后,害怕被高帝诛杀,便与匈奴相约共同攻击汉,以马邑投降胡人,并出兵攻击太原。我认为韩王信这次反叛并不完全出于本心,也许他向胡人请求和解是权宜之计,但是没有得到皇帝许可的情况下,作为边关守将居然与敌对方谈判和解,这的确是犯了兵家大忌,皇帝怀疑他也不是没有道理。
于是韩王信最终走上了叛汉的道路。
韩王信对于官场上的规则还是十分清楚的。在汉十一年春,韩王信又与胡人的骑兵与汉军交战时,汉军寄给他一封信对韩王信进行策反招安。韩王信对于这次招安之后的处境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拒绝了皇帝的招安终至最后战死。
韩王信给汉王的回信可以说是不但点破了古代官场上的潜规则,又直言不讳地阐述了他的内心世界。他说“:陛下把我从闾巷中提拔起来,直至南面称孤,这是我毕生的荣幸。但荥阳之战,我不能奋战至死,反被项籍俘获,此一罪;胡寇围攻马邑,我不能坚守,以整个城池向敌投降,此二罪;如今我反过来替胡寇率军与将军决战生死于一旦,此三罪。从前文仲、范蠡没有犯下任何罪过,竟不免一死一逃。而我犯有三大罪行,而想在汉朝求得生存,犹如当年伍子胥之所以死于吴国。现在我逃匿在荒山野谷间,日夜向蛮夷乞求。我的思归的意愿,犹如痿痹的人,不忘起行;盲人渴望复明。只是情势不容许我这么做罢了。”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28)韩信:错过鼎足 毁恨终生
韩信其人,军事才能超群,但是缺乏政治眼光。
我以前所了解的韩信,都是和军事指挥有关,对于韩信指挥的大战役深为敬佩,但是通过阅读《韩信传》之后,我认为韩信也只能配得上担任大将军,指挥军队东征西讨。
韩信之所以最后被吕后斩杀,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
虽然汉高祖刘邦非常赏识他的军事才能,对其委以重任,但是韩信在政治上的无能直接导致了他的覆灭。
韩信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当他打下齐国之后,自己的力量达到了巅峰,蒯通就劝他与刘邦、项羽形成鼎足之势,凭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再加之他已经拥有的地盘,是非常可行的,也许那样,立时就会因此而改写,但是韩信没有听从蒯通之言,还以为刘邦对其百分之百信任,继续为刘邦东挡西杀,不亦乐乎,殊不知,当项羽灭亡后,韩信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军权被刘邦剥夺,封地也发生变化,后来地位也逐渐降低,由齐王一直降为淮阴侯,这不能不说是韩信政治上的失败,当他有所顿悟之后,产生了谋反的心理,只可惜天不助他,弄了一个身死未央宫的下场。
因此说,军事上的巨人也可能是政治上的矮子,韩信就是一例,他曾经幼稚地认为,只要忠心耿耿于刘邦,就会得到好的下场,结果呢,事与愿违,堂堂大将韩信居然死在深宫的吕后手里,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