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网络图片)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1)刘邦的志向与成功
刘邦之所以能创建汉朝,最关键一条是,当他看到秦始皇的威仪之后,心生羡慕,说道:“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君临天下的大志。这一点是可敬可佩的。
刘邦的立志,并非意气用事,一时冲动,从他后来的奋斗历程就可以证明。
刘邦善于抓住机会,从不错过,并且,刘邦在奋斗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外力帮助,这也是他最终实现志向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2)刘邦成功的秘诀
以前,在学习企业文化的时候,单位聘请的教授不时以刘邦的成功作为例子,阐述人才运用的重要性,这次读了《高帝纪》之后,我感到豁然开朗,对书中的阐述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书中对刘邦成功的秘诀做了如下阐述:
刘邦致祝酒词说:“通侯诸将,不必对我有所隐晦,都请畅所欲言。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何失掉天下?”
高起、王陵答道:“陛下平日似乎并不大尊重他人,项羽似乎能关心与尊重他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取得的战果,都给予有功之人,这是与大家同甘共苦的表现。而项羽妒贤嫉能,对有功之人进行打击,对贤才之士不愿重用,打了胜仗攘人之功以为己有,得了土地不愿意分赏功臣,这就是他众叛亲离而失败的症结。”
高祖说“: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及萧何;指挥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我不及韩信。这三位都是旷世俊杰。而我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本有一贤才范增,但不能重用,所以他才败在我的手下。”群臣都心悦诚服。
刘邦这段话不仅说出了自己成功所在,还点出了项羽失败的缘由。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3)设置太上皇尊号
以前,在读古书的时候,也曾遇到“太上皇”一词,例如唐朝、清朝都出现过太上皇,居然以为“太上皇”这个尊号来自唐朝,今天读过《高帝纪》,方知“太上皇”尊号的真正由来。
书中对此作了如下阐述:
宴会之后,群臣都很高兴,他们说“:雍齿尚且能封侯,我们还担忧什么!”皇上驾还栎阳,每五日朝见太公一次。
太公的家臣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皇帝虽是您的儿子,却是天子;您虽是皇帝的父亲,却是人臣。怎能叫人主拜人臣!长此下去,皇帝的威权就难以树立。”以后高祖来朝,太公亲自打扫台阶以示敬,并当着门后退。
皇上大惊,下辇扶太公。太公说:“皇帝,万民之主,不要因为我而乱君臣之法!”于是皇上认为太公的这位家臣善于处理父子君臣的关系,就赏赐黄金五百斤。
夏五月二十三日,下诏说:“人间至亲,莫亲于父子,所以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其尊荣归之于父。这是人伦的普遍道理。昔日天下大乱,战祸四起,万民苦殃,朕亲自身披甲胄,手持兵器,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平定暴乱,建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这都归功于太公的教诲有方。各王、通侯、将军、郡卿、大夫都已经尊朕为皇帝,而太公尚未有号。今日上尊太公为太上皇。”
设立“太上皇”尊号,也显示出了刘邦在处理父子君臣方面的智慧。
【初读《二十五史》之《汉书》】(4)汉惠帝倡导“高薪养廉”
《惠帝纪》中写道,惠帝即位后,曾有如下做法:皇帝还在令中指出:“官吏的职责就是为百姓办事,能努力把事办好就会得到百姓的信赖,之所以提高他们的爵禄,就是要求他们把百姓的事情办得更好。”
我认为,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出了官员的职责,并提出了官员履职的要求。二是指出了提高官员俸禄的目的和原因。两层含义合起来就是“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也是惠帝时期吏治的主要特征吧。那么,汉惠帝倡导的“高薪养廉”在当时又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