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兆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76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泪洒《红楼梦》1-9篇

已有 1774 次阅读2017-8-21 05:09 |个人分类:《红楼梦》读书感悟|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泪洒《红楼梦》1-9篇_图1-1

(网络图片)

泪洒《红楼梦》(1)黛玉进贾府  

      再读《红楼梦》,发现书中描写“泪”的场景很多,最近,又重看了一遍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非常感慨,决定以“泪”为主题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书中第一次出现大场景流泪描写的是“黛玉进贾府”。在这段情节中,描写了很多人的流泪。如果细细品味,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的人流泪的不同含义。

      真挚的泪。黛玉见到自己的外祖母----贾母之后,连行礼都不顾,抱头痛哭,令书的读者和电视剧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我每次看到这段情节的时候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这是亲情的真实表露。

      怜悯的泪。邢夫人、王夫人作为林黛玉的舅母,看到贾母如此伤感,不能不为之动容,对黛玉因为母亲的离世而产生了怜悯之心,也许有人会说,两位舅母与黛玉并无血缘关系,不会是装作流泪吧,我认为不是,毕竟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她们的小姑子、贾府的千金啊,贾赦、贾政是黛玉的亲舅舅。

      共鸣的泪。李纨早年丧偶,与幼子贾兰相依为命,看到失去母亲的黛玉不由得触发了自己心灵的痛处,不由得下泪。

泪洒《红楼梦》(2)探望秦可卿

      《红楼梦》第十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贾宝玉看到秦可卿对自己病情的悲观,不觉十分感伤落泪,从书中第五回的表述看,是因为贾宝玉在梦中遇见了秦可卿,并在秦可卿的带领下神游了“太虚幻境”而初懂人事。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贾宝玉当时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心灵纯真,看到自家的人生病,再加之生病之人又是自己在梦中难舍难分的人,百感交集,从而流泪。

泪洒《红楼梦》(3)众人哭可卿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第十四回中,当闻知秦可卿去世,贾府上下为之震惊,为之流泪者更是不在少数。我大略归纳一下,为秦可卿流泪的人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贾府众人。如书中所述:“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这说明秦可卿生前在贾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反映出了秦可卿的优秀品格。

      二是贾珍。如书中所述: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贾珍作为秦可卿的公公,是哭得最为悲切的人,个中缘由虽然在书中没有明写,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却已有表述,这个原因才是贾珍哭得悲切的原因,我认为,这个原因应该占据贾珍哭得死去活来的原因的九成以上。

      三是宝珠。如书中所述: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对宝珠哭灵这一段也有介绍,我想,既然宝珠认为,她已然知晓秦可卿死去的原因,又惧怕于贾珍的淫威,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认秦可卿为义母,为秦可卿哭灵,进女儿之孝,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因为在庭院深深的贾府里,一个弱小的丫鬟是无法对自己命运进行主宰的,事实证明,宝珠的这一举动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贾珍还将其身份和地位加以提升,实为明智之举。

      四是凤姐。如书中所述: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我认为,凤姐痛哭秦可卿,是完全出于真心,因为秦可卿生前与凤姐十分交好,虽然有辈分之别,但是二人的友情却似姐妹,再加之秦可卿死前曾托梦于凤姐,对贾府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描画,更加令凤姐敬佩,秦可卿的死,让凤姐在贾府之中失去了一个难得的知音,因此,凤姐的流泪是真挚的泪、复杂的泪。王熙凤进屋的时候嘻嘻哈哈,大声小气,见到黛玉之后又是夸奖,又是感伤,也用手帕拭泪。我觉得,王熙凤的眼泪虽然原因复杂,但是真实的程度很大,虽然也有应景之嫌,复杂之中饱含着真情。

泪洒《红楼梦》(4)省亲的眼泪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奉旨省亲,可谓风光无限,但是这一部分内容里却饱含有几段流泪的情节。在外人看来,省亲本来是件大喜事,但是贾元春与亲人见面之后却泪水涟涟。我有时在想,这泪水是不是元春最终命运的一个注解呢?

      第一段流泪的情节: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这段一共213字,却相继出现了“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垂泪无言”、“忍悲强笑”、“哭起来”、“哽咽”和“哭泣”这几个词,屈指一算,这一段中与“哭”有关的竟然有7个词、23字,可见这省亲见面之后是何等气氛。

      第二段流泪的情节: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贾政亦含泪启道......这一段父女对话的描写,也是以流泪开始的。

      第三段流泪的情节: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这一段写的是元妃见到了自己的弟弟贾宝玉之后,泪如雨下。

      在元春省亲的过程中,这三段“流泪”的描写占据着重要篇幅,每当我看到电视剧《红楼梦》元春省亲那一集时,也不由自主地被剧中的这几段情节所感染而潸然泪下。元春省亲多次流泪,究其根源是自己深陷宫闱而不能自主,宫廷的锦衣玉食却难掩失去亲情的悲伤与无奈。元春的流泪实际上反映了她对深宫的厌恶与无奈以及对亲情的向往与渴望。

泪洒《红楼梦》(5)黛玉思乡泪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的末尾写道:林黛玉...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这一段描写了林黛玉因为两种缘故而落泪。前者,因为自己想到处于寄人篱下的境地,事事不能做主,再听了晴雯那句无心的话,更加触发了自己那种低落的心情,故而落泪;后者,又想起了早起时与贾宝玉斗嘴闹点儿小矛盾,心中越发不快,也构成了落泪的理由。

      在我看来,黛玉此次落泪,前者的成分更多一些,虽然她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出身官宦人家,但是由于自己的父母已经辞世,自己又未成年,只得在外祖母家生活,虽然是在亲戚家,无论是人家如何好生对待,总是处于寄人篱下的境地,这一点,林黛玉是最清楚不过的,因此,我认为,林黛玉在贾府生活以后,她的最大痛处就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黛玉这次落泪是因寄人篱下而感伤,是因思乡而悲切。

泪洒《红楼梦》(6)黛玉葬花吟  

      黛玉葬花一段是最容易让人流泪的,尤其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那段情节,更是让人泪湿衣襟。以前我曾经结合现实剖析过《葬花吟》的内涵,在此文中,不妨换个角度再次剖析一下这首《葬花吟》。

      黛玉葬花,实际上是当时那个社会在埋葬黛玉,埋葬黛玉与宝玉之间的爱情。黛玉寓情于花,埋葬残花,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勾画出了黛玉的生活境遇。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道出了黛玉对人生的憧憬。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明了黛玉的人品与态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说明了黛玉对爱情的疑问与无奈。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黛玉命运的最终结局。

      因此说,黛玉葬花,实际上埋葬的就是自己,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洒泪。

泪洒《红楼梦》(7)贾母的泪痕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有这样一段: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贾母作为贾家地位最高的人,在书中描写她流泪的情节并不多。在这一段中,写到了贾母流泪。虽然只是用了“满脸泪痕”四个字。字数很少,但是对于刻画贾母的人物形象,却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贾母的几句话,更能反映出她的精神世界。首先反映出她对已经辞世的老伴(荣国公)的思念;其次道出了贾母非常疼爱孙子贾宝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像他爷爷)。

泪洒《红楼梦》(8)洒泪为知己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写道: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怞身回去了。

      黛玉是书中流泪最多的人,她的眼泪充分体现了她的情感世界。在这一段中,黛玉的流泪悲从喜来,悲喜交集。为什么呢?

      黛玉的“喜”,来自于听到了宝玉说的“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那句话,证明自己的眼光不错,“悲”的是自己的病症已渐成气候,恐怕日后不能与宝玉相伴相依。尤其是对于寄人篱下、婚姻无人做主的林黛玉而言,这种情感对她来说将会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是她的人生悲剧的诱因。

      黛玉的这次流泪虽然是悲喜交集,相对而言,喜的成分要大于悲的成分,毕竟自己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宿。

泪洒《红楼梦》(9)宝玉遭拷打

      宝玉挨打这一段,哭的人是比较多的,单说第三十三回中,就提到了这些为此落泪的人。

      王夫人的哭可以说是入情入理,尤其是当她看见宝玉被打得气息微弱之后的三段话。第一段话,搬出老太太这根救命稻草,劝贾政消气;第二段话,以自己的后半生为砝码央求贾政;第三段话,为英年早逝的长子贾珠哭泣,让贾政的心理产生共鸣。正是王夫人的三段话,最终让态度强硬的贾政也泪如雨下。

      贾政的哭可以理解为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恨铁不成钢的一种表现。

      贾母的哭反映的事隔辈人的溺爱心理。在这一回种,贾母共有六处语言描写,这六处语言描写表现了从对贾政的严厉斥责到逐渐理解的一种转变,在这六处语言描写中,一直贯穿着溺爱宝玉的心态。

      李纨的哭是由王夫人哭贾珠引起,属于触景生情。

      这一段故事情节写得非常现实,而且距离读者也并不远,是对于家教的真实体现。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