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兆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76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影视作品观后感15篇

已有 2456 次阅读2017-8-19 23:07 |个人分类:影视作品观后感|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影视作品观后感15篇_图1-1

(网络图片)

观看影片《人类消失后的地球》之感悟(1)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  

      前不久,我观看了一部名叫《人类消失后的地球》的影片,对于片中的情节感到惊讶和震撼,后来,又通过互联网多次观看了这部影片,每次观看都会感到心潮起伏,我们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影响力到底能够持续多久,我们人类到底能不能征服大自然,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不由得使我心生感慨。

      影片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人类消失后的地球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推测,正如片中讲述的那样: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几乎所有人类留下的文明遗迹都将在2万年中消失殆尽,5万年后,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遗迹都将成为难以追寻的考古性线索,因为玻璃和塑料将全部消解。只有放射性物质和很少几种人造化学污染物会存在得更久——它们是人类看不见的遗产。不过,人造化学污染物也将在20万年内土崩瓦解,从而使得地球上再也找不到可以考察到的“人类产品”。虽然核废料等放射性物质的寿命可以延续200万年,但在一片苍茫的大地上,没人会将它们和人类联系到一起。事实上,如果人类从地球上消失20万年后,将很难找到人类曾生活过的证据。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的感受之一就是大自然具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无论人类存在的时候对它施加了多么大的影响,当人类的控制一旦消失后,大自然就会按照它固有的规则和步骤逐渐进行自我修复,直到将人类的印记彻底抹去。即使没有观看这部影片,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体会一下大自然的力量。例如当一条路长时间没有人行走的时候,小草就会逐渐将其覆盖,甚至灌木也逐渐开始生长,最后这条道路就会彻底消失。一条小路是这样,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呢,如果有一天人类消失,失去了对地球的控制,随后发生的事情不就像这部影片描述的一样吗?

      因此说,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大到足以对自己进行自我修复。

观看影片《人类消失后的地球》之感悟(2)人类能否征服大自然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领略了大自然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也在想:我们人类到底能否征服大自然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征服”的含义:人类用暴力、武力、强力或劳动手段制服对象,使其接受、服从、顺从。依照这层含义,今天的人们一般会认为,我们在不断征服大自然,因为,我们通过各种手段从大自然中攫取了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资源,我们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地球的资源一旦枯竭,我们人类又何去何从呢?人类通过与大自然进行较量,不断取得了进步,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但是这能说明人类征服了大自然吗?我认为,不能。有时候,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是要低头的,别的不说,“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现象说明什么?它说明了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犯了错误,这种错误是需要改正的,否则就将面临洪水的袭击,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痛定思痛,于是我们采取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措施来弥补与大自然较量中的缺点错误,也就是说,如果人类的行为一旦违反了自然法则,一定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个时候,我们人类只能向大自然低头认错,别无选择。

      我们有时候抱怨说水火无情,这两种自然现象的确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自然灾害。就拿洪水来说吧,一条大河有枯水期和丰水期,这两个阶段河道的宽度是不同的,我们如果想与河流和谐相处,只能将丰水期的河道留出来,预备行洪。但是实际上呢?有人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为了实现某种利益不惜侵占河道,结果呢?洪水袭来,房屋被冲得无影无踪,这能仅仅说是大自然的无情吗?

      种种现象表明:我们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只能说不断取得进步,还要时刻面临大自然超强的反抗和报复,因此说,目前人类并不是彻底将大自然征服。

观看影片《人类消失后的地球》之感悟(3)人类只是地球村里的一个过客

      根据这部影片的推算,当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之后,只需几万年的时间,人类的产品就会被大自然几乎彻底地抹掉,就算留下来的一些点点滴滴也不会使后来的文明创造者将其与人类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啊。左图为一条街道在人类消失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从钢筋混凝土到回归大自然,在地球浩瀚的发展变迁史上也不过就一眨眼的功夫。

      如果将地球村比作一座旅馆的话,每一个时代的主宰者也不过是旅馆的过客而已,并不是旅馆的拥有者,例如,中生代,恐龙主宰世界,后来恐龙灭绝;直到人类出现,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又有多少过客光顾了地球村这座旅馆啊。

      人类也不能永远地存在于地球,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创造出再发达的文明,再自诩为“万物之灵”,当人类一旦从地球上消失,从而也成为了地球的过客。

      以前有一部电视喜剧《小房东》,其中的片尾主题曲的歌词中就有“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世界才是大房东”的说法。我们如果能将目光放远到地球的演变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长河中的浪花一朵呢?

      既然我们都是地球的一个过客,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一条精彩的、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呢?我想,这或许也是《人类消失后的地球》这部影片所要引领我们思考的所在吧。

动画片《老狼请客》中的血腥镜头

      经典动画片《老狼请客》是一部我小时候看过而且留下很深印象的动画片,现在能和妻儿共同观看这部片子,感觉也是很惬意的。这次观看,我又详细地观看了每一个镜头,其中有几个比较血腥的镜头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深思,就是老狼拿刀杀鸡那一段,很具有视觉冲击力,我觉得这些镜头给成年人看还可以,但是让小孩子经常看一定会引起心理的不适,《老狼请客》其实应该是一部以成年人为主要观众群的片子,不宜让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观看。

小议有关包公的电视剧

      包公是一个很著名的历史人物,史称“包青天”。有关于包公的电视剧也有很多,饰演过包公的演员也比较多,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播出的那部电视连续剧《包公》,当时剧中包公的饰演者是著名演员白志迪。

      我觉得那个版本的包公拍得比较贴近历史,人物的刻画上也很自然,剧情也很丰满。而后来的有关包公的电视剧,在包公的人物形象刻画上,越来越脸谱化,尤其是在包公的额头上方居然模仿京剧脸谱刻上一个月牙图案,看着就不舒服,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如果这样演下去,会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最后是不是弄假成真,真的认为包公的额头上天生一个月牙呢?

      不仅如此,有关包公的其他版本电视剧在剧情上也越来越离谱,居然将包公塑造成一个大侦探的形象,要知道,包公是以公正断案而闻名天下,他毕竟是朝廷命官,怎么可能向大侦探那样天马行空呢?近期,还有少年包青天方面的剧本,我认为那就更加离谱了,包公做官的时候已是中年,做官之后才去断案,少年时期的包公怎么就干起成年做官以后的事儿呢?难道是穿越吗?

      这样的影视作品看过之后,到底让观众们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呢?

电视连续剧《情义无价》观后感(1)没有永远的仇恨

      怀旧剧场频道刚刚重播了一遍在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老电视剧《情义无价》,自从开始重播那天,我就与家人一起观看,直到全剧结束。这部剧虽然播放完了,但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当年这部剧播出的时候,我正在读高中,因为学业紧张,根本没有时间观看这部剧,只是记住了该剧的两首主题歌《情义无价》、《像风一样》,而且从高中时代就学会了这两首歌,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但那时只是学会了唱主题歌,并不知道这两首主题歌的真正含义,今天,当我完整地观看了这部剧之后,不由得深深地被剧情所打动,也对主题歌的每一句歌词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诠释。

      没有永远的仇恨。

      这一点最主要的是体现在韦康和何雨晴身上。在剧的一开始,就表明了他们有着杀父之仇,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但是后来他们慢慢地开始理解对方,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们彼此痛失了最爱的亲人之后还要这么残忍地伤害对方,如果我们能够不再怨恨对方,甚至彼此信任,共同来解决这个悲剧的谜底,或许我们能够都能减轻两家人的痛苦。作为受害人韦子杰之子韦康能在杀父仇人之女何雨晴面前说出这段话,着实令人感动。而何雨晴后来逐渐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渐渐地理解了韦康,并在最后和韦康走到了一起。从这里我想到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还有一句话就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其含义的确值得人们去深思啊。

电视连续剧《情义无价》观后感(2)亲情无价更可贵

      电视剧《情义无价》之所以令人感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剧自始至终都在阐释了人类的第一情感----亲情。 

      亲情,特指亲人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二是立体的,甚至朋友之情,都是可以是亲情。 “亲情”重在“情”字。不是亲人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

      这部电视剧是围绕几个家庭之间的恩怨来一步步展开的剧情,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的亲情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几家的年轻一代分别是指韦家(韦康、韦芸)、何家(何雨晴、何雨豪)以及钟家(钟凯强、钟凯悦);还有长辈晚辈之间的亲情,主要有韦家(韦母与子女)、钟家(钟老夫人与晚辈)以及董彬、柳心荷与何雨晴之间的亲情等等。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能够唤起观众对亲情的重视和珍惜。

      在这部剧中,亲人之间的付出真的是从来不讲价钱,而且亲人之间还能够处处体谅,如钟凯强对韦康说的,你时时刻刻都在拼力保护韦芸,难道我就不在时时刻刻保护着凯悦吗?在亲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何友顺去世后,何雨晴与弟弟何雨豪相依为命,作为姐姐,她宁愿自己忍受着痛苦,也立志帮助弟弟成长,即使后来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发现雨豪并非自己的亲弟弟,仍然没有改变初衷。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更加懂得了亲情的宝贵,更加理解了亲情的深刻内涵。

电视连续剧《情义无价》观后感(3)敢付出不讲代价  

      我在观看电视剧《情义无价》的时候,总是在剖析该剧主题歌的歌词,每一句都要想一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含义。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能够付出不怕代价。当我把这部剧完整地看过之后,对这首主题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谁知道情义无价,能够付出不拍代价。在剧中,这句歌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何友顺为了保守好友董彬的秘密,开枪杀死了调查董彬的警探韦子杰,后来因为在警局发病而去世。

      韦康在父亲去世后,为了担起养家的重担,不惜改行当私人保镖,可谓出生如此。

      何雨晴为了让弟弟何雨豪长大成人,不惜隐瞒真相,自己到舞厅当伴舞小姐,赚钱养家。

      更为感人的是,一心深爱着韦康的钟凯悦得知何雨晴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姐姐而且也在深深爱着韦康之后,毅然选择退出,当她得知韦康即将面临张幻加害的凶险之后,毅然代替韦康出面,香消玉殒在张幻的枪口之下。

      剧中的这些情节很令人感慨,虽然这仅仅是一部电视剧,但是它所阐释的正是人与人之间具有的宝贵情义。

电视剧《好大一个家》观后感  

      通过互联网观看了陈佩斯执导的38集电视剧《好大一个家》,感触颇多。

      喜欢陈佩斯式的轻喜剧风格。作为喜剧电视剧,剧中搞笑元素比较多,搞笑的情节也较为丰富,但是无论怎么追求搞笑,该剧都没有“三俗”现象,在视听上感觉很舒服。

      亲情味儿比较浓厚。众所周知,亲情是人类的第一情感。在剧中,反映亲情的故事情节很多,看着也很自然,例如唐一品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唐豆豆高兴,陪着她吃冷饮,甚至于自己的肚子都感觉不舒服仍然坚持,尤优父亲尤曙光充分理解,并支持父亲。王大冲和儿子王浩通过嬉笑怒骂表现出来的父子之情等等,我认为,剧中表现得都非常真实。

      百姓对付拆迁的情节也比较真实。例如剧中尤家为了在拆迁之后改善住房条件,不惜采用上中下三种策略,可谓费尽心机,假离婚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措,弄不好就会假戏真做,但是八方街的市民宁可冒这个风险,也要铤而走险,笑过之后,我的心里颇感不是滋味儿。

      以喜剧收尾是我非常乐于接受的。该剧的大结局是由一个个喜剧的叠加而成的。尤曙光和李婉华终成眷属;赵迎春苏醒之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王大冲;尤优战胜了自己的心里障碍与同学王浩喜结连理;商人唐一品虽然复婚未成,却找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唐豆豆;八方街的老坐地户成功回迁,在新楼团聚,我感觉这个大结局充满着温馨。

      喜欢剧中的演员,例如陈佩斯、杨立新、刘蓓、李文玲等老牌演员,演得非常真实、投入,年轻演员例如尤优、唐豆豆的扮演者也出演得很成功。

      近几年,《好大一个家》是我完整地观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视剧之一。

大型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观后感

      近日,我又开始观看大型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这是一部在21年前热播的电视剧,今天又重新观看,真是感慨颇多呀。

      记得当年这部剧首播的时候,我正在读大学,那时,周末回家的时候才能看电视,学校里不允许看电视,因此,只是看了该剧的一部分,后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有时间较为系统地观看了全剧。

      这部剧通过每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对“家”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诠释。该剧充满着“家”的亲情,每次看到该剧,都会有一种亲切感。

      “家”是我们生活的避风港,有了家才能体会到温暖和幸福。剧的名字《我爱我家》能够唤起我们对“家”的热爱,对亲情的珍稀,立意浅显,却又发人深省。

      什么是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幸福港湾。结婚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结了婚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小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家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充实。

      和孩子一起观看这部电视剧,我认为对孩子也能起到教育作用,尤其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应该注重亲情的培养,更应该培养其爱家的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体贴、理解,摆脱独生子女容易滋生的自私、狭隘。

      观看《我爱我家》,对于搞好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和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21年后,重新观看《我爱我家》既能唤起对昔日的回忆,更重要的是能够再一次吸取它的精神营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阳光。

    《我爱我家》这部电视剧让我入迷的原因之一是塑造了和谐幽默却又真实的家庭氛围。

      家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家庭氛围如何也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家庭氛围呢?电视剧《我爱我家》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自古道: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无论是人员结构多么复杂,只要每个成员之间能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家庭氛围就会很和谐。

      诚然,每个家庭都会有喜怒哀乐,过日子嘛,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说,越是这样,就越需要家庭的团结与和谐,大家、小家皆如此。

      通过观看电视剧《我爱我家》,对于我在家庭建设过程中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我逐渐体会到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电视剧《我爱我家》 描写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这是我喜欢该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这一辈子,与生俱来的第一种情感就是亲情。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亲情的氛围也就更加浓厚。

      在一个家庭,除了有长辈之外,还要有兄弟姐妹,长辈的呵护加上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帮互助,那才是完美的亲情。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除了长辈的呵护与娇生惯养之外,还有什么呢?产生自私的心理就是必然的了,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让孩子形成兄弟姐妹的概念只能是从书本上,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虽然歌曲中经常出现“兄弟姐妹”的字眼,但是对独生子女而言,恐怕也是天方夜谭吧。

      就说过年吧,如果是大家口,父母、兄弟姐妹都聚在一起那是何其快乐,如果是一个孩子,那么过年的气氛就不必要用太多笔墨来描写了吧。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每次看到关于亲情方面的文艺作品,我都非常用心,因为,亲情才是第一情感。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电视剧《我爱我家》就通过一个家庭中不同成员选择的生活轨迹而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这部剧中,贾家的几位成员对生活轨迹的选择就各不相同。

      贾俊贤(傅明)老人离休之后,仍然喜欢管事,也许是革命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吧,而且还喜欢较真,坚持原则,不过他对新生事物因为年纪的原因,接收的比较慢,但是还是能够接受。

      贾志国、和平夫妇安于在各自的单位(机关和剧团)工作,挣一份固定的工资来养家糊口,虽然他们也曾受到下海走穴思潮的影响,也曾动过在工作之外挣外快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回归原位。

      贾志新虽然文化底子不深,但是也不安于现状,尤其受到当时社会上下海开公司、到南方创业等思潮的影响,不断探索,终于带领保姆小张到海南闯天下去了。

      贾小凡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也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脑子里都是新思维,想尽各种办法说服了家人,尤其是父亲,到大洋彼岸留学深造去了。

      保姆薛小桂属于安分守己型思维,只要好好干工作,挣点儿钱就满足了。

      贾圆圆作为家庭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她的成长受到了各种思维的影响。

      因此说,电视剧《我爱我家》也从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面貌

电影《虎口脱险》观后感

      我在网上重新观看了一部经典电影----《虎口脱险》。这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战争电影,战争的元素贯穿着片子的始终,虽然如此,这部片子却没有战争的血腥味道,在充满惊险的情节中又融进了大量的轻喜剧元素,可以说是战争电影里的一次创新。

      也许有人会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战争的时候加入了轻喜剧元素,也可以让观众在感觉战争充满惊险的同时身心得到一丝放松,何况这部影片中加入的轻喜剧元素并没有失去战争的逻辑,也没有诸如“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那样的神话情节,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认为,该片在情节上符合战争的逻辑。

      这部影片的笑点安排得比较分散,例如英国大胡子飞行员、法国音乐指挥、法国油漆匠、德军少校和斗鸡眼机枪兵等;搞笑的情节也并不太集中,主要集中在土耳其浴室中对暗号、旅馆中找错房间、斗鸡眼士兵击落了自己的飞机等几处。因此,我认为,这部电影属于轻喜剧。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又是惊险的,对于这一点,该片也作了很好的把握。例如,德军追捕英军飞行员一直贯穿着片子的始终,而且使用了千方百计;指挥和油漆匠来到环球旅馆误入德军生日聚会,旅馆的老板娘和木偶剧团的姑娘主动将他俩认作丈夫,从而避免了两人被德军俘获;修道院的嬷嬷为了掩护大家逃离德军防区,驾驶马车向一处有滑翔机的地方飞奔,这不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惊险和残酷吗。

      电影《虎口脱险》拍摄于1966年,与当时我们经常看到的以残酷为主要特征的战争电影形成了鲜明对比,看过之后也令观众耳目一新,我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是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邻居家黑白电视看的,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看过之后总是在想,战争片居然还能有引人发笑的地方。

电影《举起手来》观后感

      第一次看《举起手来》这部电影,是在2005年赴西柏坡参观的大巴上,当时看了之后感到十分好笑,在车上本来哈欠连天,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睡意全无,车上的人都不时发出笑声。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当时这部片子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拍摄的,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再回过头来看了一遍《举起手来》,感觉其中的笑料经过十年的岁月洗礼已经变得苍白了许多。

      纵然是喜剧战争电影,或者说往战争电影之中注入喜剧元素,以增加票房收入,也不能随意塑造敌我双方的人物形象,片中将敌人塑造的几乎是伤残智障人士,而我方则是聪明过人、身手不凡,这就造成了人物塑造上的不对称,从而让片子失去了后续的观赏性,也就是说,看过一遍,仅此而已。

      也有人将这部片子与外国的《虎口脱险》作比较,我认为,两者虽然都是战争喜剧电影,但是后者的成功之处更多一些,看过之后感觉那还是真实可信的,而反观电影《举起手来》,在喜剧的包袱上设计得比较丰富,安排得也比较合理,这也是能把观众逗笑的原因所在,但是在敌我双方人物的塑造上真的不敢恭维。

      大家都知道,为了打赢抗日战争,我国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因此这部电影在反映战争的惨烈方面做得很不够,喜剧元素充斥了整部电影,哪里还有什么战争的残酷呢?要说这部电影算是“神剧”,我认为还谈不上,但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也不是那么高,教育意义更无从谈起。

      按说,这种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看过之后能发人深省,影片才达到了目的,而这部电影,因为人物塑造的不现实以及喜剧元素比重太大,从而造成了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大量缺失。

大型电视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观后感  

      电视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已经看过多遍,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该剧虽然是一部情景喜剧,却属于主旋律方面的作品,只不过是把诙谐的喜剧元素融进了紧张的敌我斗争当中,这是该剧最突出的特点。

      该剧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敌我分明,也就是说好坏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观众不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煞费苦心。例如蔡水根、石青山、冯老板、小石头等,这都是我方人员;贾贵、黄金彪、黑藤、野尻等都是敌方人员,形象上看真是泾渭分明。

      该剧的语言方面虽然有些不雅现象,例如贾贵、黄金彪经常说一些脏字,我认为,这正是符合人物的特点,不必要在这方面吹毛求疵。至于黑藤和野尻两人不合经常造成惨重损失,我觉得有失偏颇,

      该剧笑点最多的人物是反面人物贾贵,其次是黄金彪、黑藤、野尻等,白翻译的角色也很不错。

      总的说来,我认为,将喜剧元素用于反应战争年代的电视剧,而且拍成了情景剧,是一种创新,但是人物塑造仍然没有摆脱脸谱化这一定律。

1986版电视连续剧《包公》观后感  

      再一次开始观看1986版电视连续剧《包公》 ,尽管时间已经略显久远,图像也不是很清晰,但是我仍然和家人认认真真地观看了几集。

      该剧的第十四集到第十六集。主要讲述的是包公怒铡贪赃枉法的亲侄儿包勉和依仗权势欺压黎民百姓的张国舅。

      尤其是包公为了以正国法而决定处死自己的亲侄儿包勉那一段,剧情丝丝入扣,加上配乐,禁不住使我眼眶湿润,从这部分故事情节中也可以看出,包公在公正执法、铁面无私的背后,也有讲究亲情的一面。

      片段一:包公讲贪赃枉法的侄儿包勉下狱后,包勉设法从庐州请来自己的母亲救自己一命,当包勉的母亲也就是包公的嫂子,更是包公的救命恩人来到包府时,包公虽然身穿官服,但依然站立路旁,向自己的嫂子施礼,不明就里的嫂子对包公的施礼置之不理,在包夫人的陪同下径直走进屋内,包公进屋后依然毕恭毕敬地站着,丝毫没有官架。

      片段二:当嫂子讲起包公的身世,包公双目含泪,耐心地向嫂子讲述包勉的案情,尽管嫂子爱子心切,片言不进,但是包公依然没有怨言,任凭嫂子发怨气,指责自己。

      片段三:当包公的嫂子和包公一同来到城外,看到包勉的罪证后,顿时明白了包勉的所作所为,也开始逐渐理解了包公的做法,和包公一同来到狱中探监,包勉仍然不服罪,这时包公的嫂子深明大义,一边哭一边怒斥儿子贪赃枉法的罪行,包公依然苦口婆心地坚持让包勉认罪。

      片段四:当别有用心的张尧佐唆使张贵妃建议皇帝赦免包勉的圣旨降下后,包公依然坚持原来的判决,并向家人认真讲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家人,决定对包勉执行死刑。

      片段五:在包勉临刑前一夜,包公身着便服提着酒菜来到牢房门外,颤抖地将饭菜交给狱卒,然后倚在墙上失声痛哭,并且自责没有教育好侄儿。

      片段六:包勉临刑当天,包公用颤抖的手拿起蘸满朱砂的毛笔,缓缓地落向判决书中“包勉”二字时,已是,全场的人员都流下了眼泪,包括公孙策、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当“包勉”二字被涂上红色之后,包公已经不能自已,轻声说,请公孙策大人监斩,自己身体不适。

      这些故事情节,让包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刚直不阿的同时也有着浓浓的亲情味儿,这也是1986版电视连续剧《包公》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小品《拼助里》究竟折射出什么

      春节期间,东方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拼助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春节过后,在网上又看了好多遍,感觉这个小品很有深意,从这部小品里能折射出很多很多的东西。

      一、自吹自擂。一些号称“小鲜肉”的那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进行自我吹捧,“火”是自己吹出来的吗?那不是被广大观众认可之后才能火吗?

      二、不顾伦理。那些“鲜肉”为了自己的面子,先不谈演技如何,大讲排场,摆架子,每次出场都要前呼后拥。为了这种虚荣,连自己的父亲母亲都不肯承认,在公共场合居然与自己的长辈称兄道弟,是不是亘古未有呢?

      三、缺乏自理。一个演员配备多个助理,助理用来干什么呢?从这个小品来看,能够解读出助理的一些功能。端茶倒水、充当戏托、饭桌挡酒、鞍前马后,看眼色行事,在以前,充其量就是个打杂而已。这种演员的自理能力到底有多少呢?

      四、苦乐参半。鄂博出场那段情节就足以反映出这一点。演员在舞台上可谓光鲜亮丽,有台下观众的掌声、闪光灯、鲜花等等,那么他们表演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一个有演技的演员,应该遵循着“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规律。台上光鲜的背后就是台下的辛苦。鄂博在表演各种动作十分流畅,她在动作间歇时的皱眉则映射出真正的演技是靠辛苦换来的这个道理。现在“鲜肉”流行的时代,又能找出多少真正有演技的演员呢?

      五、虚荣至上。两位演员一见面,交谈之后有喝水这一段,一个拿着罐头瓶泡的茶水,另一个则是拿着高脚杯喝红酒,为了旗鼓相当,带着茶水的不得不用蘸料醋暂时代替红酒进行干杯,喝酒与喝醋,哪一种滋味儿好受呢?这段情节不正折射出虚荣心至上这一现象吗?也应了那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六、借名包装。小品中两位演员分别引用了电视剧《老九门》和电影《灌篮高手》,这两部文艺作品都是颇有名气的,用与自己根本不沾边影响力较大的文艺作品通过所谓变通(例如《老九门》被忽悠成《老九窜门》,《灌篮高手》被忽悠成《灌肠高手》)硬往自己身上贴金,说小点儿是冒充大牌,说大了就是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这段情节折射出的是一些艺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样子。

      七、缺乏敬业。演员对台词本来属于一项必修课,没有台词如何表演。如果这项必修课都不去做,甚至连十一个字的台词都需要半年才能记住,有的演员竟然让那些所谓助理去对台词,还算是真正的演员吗?还能算是具有敬业精神的演员吗?小品中一段情节将演艺圈中的存在的这种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颠倒错位。一部剧的排练,起决定的作用的应该是导演,由导演来指挥演员排练,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由于一些演员妄自尊大,乱耍大牌,使剧组里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竟然出现了由演员来指挥导演的怪现象。试问这样的剧组能拍出什么艺术精品呢?

      九、依赖后期。拍了影视剧不注重同期声效果,一些演员演戏的时候只是做了口型,至于应该说什么台词、作品上演的时候效果如何,他们根本就不管,在他们眼中,片酬拿到手才是第一位。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演员和剧组都存在过分依赖后期配音段的心理。后期配音本来无可厚非,它是一种对影视剧作品的补充手段,主要的部分还是靠拍摄现场的同期声来实现,如果过分依赖或者完全依赖后期配音,可想而知那将是一部怎样的影视剧作品啊!

      十、缺乏精品。从这个小品的一句台词中,不难找出精品影视剧缺失的原因。小品中有段对话:修睿对那位导演说:“《老九窜门》《灌肠高手》这都是什么玩意?”那位导演答道:“这些剧都是我拍的。”没有用心去拍的文艺作品能有资格被称为精品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