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兆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76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童年的记忆19篇

已有 1892 次阅读2017-8-18 09:18 |个人分类:童年记忆|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童年的记忆19篇_图1-1

(网络图片)

童年的记忆(之一)啪唧  

    童年岁月里,一种叫做啪唧的玩具常常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那个时候,在农村是很难买到的,一听说哪家有人要进城,我和弟弟就央求妈妈委托他们给买一张啪唧回来,那个时候,一张啪唧需要5分钱,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能够买到一张啪唧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子来说可以说算上一件美事了,当我拿到这一张张印着各种人物形象的啪唧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和激动了,赶忙让妈妈给打一些糨糊,找一张硬一些的纸板,然后将啪唧小心翼翼地糊在硬纸板上,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干,为了显示自己的虔诚,有时候自己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眼看着糨糊变干。

    在自己的心急火燎似的等待中,糨糊终于晾干了。接下来就立即拿起剪刀,沿着啪唧的圆形外缘开始逐个剪切,有时候,手都能被剪刀磨得起了小水泡,也全然不在乎,只要有了啪唧,还管手起不起泡呢。得到啪唧之后,还要和同龄的伙伴切磋一番,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啪唧种类多,人物形象武功高强,数量多等等,总之,一切能想到的比较指标都想到了。

    从各种啪唧的图案中,我的童年记忆里留存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等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一点点文学知识。

    啪唧还有一种比较刺激的玩法。一般来说是两个人玩,甲乙两个人先来一个“石头剪子布”,例如,甲方输了,则甲方将自己的一个啪唧放在地面上,乙方拿出自己的啪唧向放在地面上的甲方那个啪唧打去,只要打下去之后,甲方的啪唧翻了个,则归乙方所有,甲方必须再放一个,乙方则继续进攻,如果乙方一下子没有将甲方的啪唧打翻个,则甲方变为攻方,拿起自己的啪唧来攻击乙方,就是在这样互相往来对战中,各自的啪唧数量也在变化着,其中输的一方可以提出退出比赛。这种游戏也可以三个人或更多的人来玩。

    每次啪唧大战之后,除了因为输赢带来快乐以外,还能累得一身汗,就是冬天也是如此,当寒暑假要结束的时候,就将这些啪唧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放好,等到再放寒暑假的时候继续拿起啪唧战斗......

童年的记忆(之二)野菜

    野菜在我的童年乃至现今都是一种非常难以忘怀的食品。我是一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那个时候,我们每日的食谱是非常单调的,每天的主食几乎清一色是高粱米饭,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只有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大米饭,至于菜肴更别提了。刚刚开春的时候,我们都吃土豆、白菜、萝卜,到了夏天,园子里种的蔬菜还没有长大,也是接着春天的吃,只有园子里的蔬菜长大以后,才陆续开始吃豆角、长豆、茄子、辣椒、韭菜、芹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一直持续到秋天来临,这一阶段是菜肴最为丰盛的时候,等到秋天,大白菜、大萝卜长成了,其他蔬菜也都陆续拔架了,我们就又开始吃白菜萝卜直到冬季。

    在这样极其单调的食谱中,野菜就成了我小时候食谱里非常重要的补充成分。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山野刚刚变绿,我和小伙伴们就开始在大人的带领下挂着篮子,拿着锄头来到田间地头,开始寻找一种叶子长得类似于蒜苗的野菜----“大头菜”,管它叫大头菜,因为它的根部长成了圆球形的样子,吃起来味道是很辣的,从根到叶都可以吃,在大人们的指导下,我们这些小孩子逐渐都认识了这种野菜,然后就开始来到山里用小锄头挖着,有时候挖着挖着肚子饿了,就干脆把挖到的野菜用手搓掉上面的泥土,开始大吃起来,也不管它有那么辣的味道,吃完了就接着挖,大头菜是我们开春以后第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野菜逐渐都开始迅速生长发育,紧接着,我们又能够采集到一种开着黄色花朵长着长叶子叫做“羊奶子”的野菜,这种野菜除了根部不能食用以外,其他部分都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吃起来还略带甜味呢,尤其是那黄色的花,拿起来直接就可以吃,那个时候吃起来就好像吃了蜂蜜一样。除了羊奶子以外,还有两种以苦味著称的野菜----起磨菜和苦碟子、两种以酸味著称的野菜----酸桨桨和歪脖菜、长在河边浅水里的水芹菜、开着黄色花朵的漫山遍野的黄花菜等等都相继成了我们采集的对象,这些野菜的采集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食谱,而且还不需要花钱,只要肯出力到山里去采就可以得到。那个时候,我们山里的野菜怎么挖也挖不完,甚至放学以后都可以到山里去挖上一阵子,然后带回家当作一道美餐来享用。

童年的记忆(之三)野果

    都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此言不虚。我的故乡将近四面环山,还有大清河从村东流过。到了秋天,山里的各种野果相继成熟了。小孩子们自然是闲不住的,平时的娱乐生活也是很单调的,于是山里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活动场所。

   每逢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小孩子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来到山里去采集已经成熟的各种野果,那个时候,小孩子们完全可以进山里玩的,大人们也不必要担心什么,到了山里,那就可以放浪形骸、无拘无束了,各种各样的野果相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也就成了我们采集的对象。当时我们可以在山里采集到以下几种野果,不妨介绍一下:

    野果之一:欧粒儿

    植株很小,果实成熟的时候是红色的,个头儿大约有大樱桃那么大,味道非常甜,而且汁水较多,采集起来最容易,只要弯下腰来就可以采到。

    野果之二:火盆儿

    属于小型木本,植株矮小,上面有刺,果实成熟的时候为鲜红色,小型粒状聚集在一起,应该属于浆果,吃起来酸中带甜,采集起来也是很容易,只是要防止植株上的刺。

    野果之三:黑甜甜

    植株个头较高,果实成熟的时候为黑色,吃起来味道微微有甜味,属于浆果,果实个头很小,采集起来比较容易。

    野果之四:山枣

    属于小型木本植物,果实呈正球形,个头比家枣要小一些,成熟的时候果实为红色,味道酸中带甜,比较容易采集,只是要防止山枣树上的刺。

    野果之五:山钉子

    属于较大型木本植物,果实的外观类似于山楂,但是体积要比山楂小,吃起来酸中带微甜。

    这些野果可以说是伴随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在当时农村的食谱十分简单的条件下,正是这些野果成了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打牙祭的美味佳肴之一。

童年的记忆(之四)折纸

    童年的时候,我们农村孩子的玩具几乎是没有的,不像现在玩具的种类那么丰富,再说了,那时候家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一分钱恨不得要摔成八瓣来花,大人们不可能给我们专门购买玩具。

    但是爱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开始从美术树上学习折纸,我们把家里的废旧书本拿出来,按照美术树上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地学习,不是夸口,我当时学习的进度还是挺快的,不用太多时候,就学会了用纸叠玩具手枪,制作玩具手枪的方法是很简单的,首先需要用一张纸卷成一个粗细大致均匀的筒子,不能太粗,用于制作枪管;然后用大小均匀的纸叠成三个小方块;第三步是将这三个小块按照上二下一的布局连接起来;第四步是将枪管放于小方块预先留出的套筒内,然后将枪管用剪刀剪至合适大小,最后还要用纸套进行加工,一把折纸手枪就完成了(在这里我就不画出制作示意图了)。

    除了学会用纸叠手枪,后来在大人的指导下,还相继学会了小船、宝塔、飞机、坦克等等,每次叠完之后,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就回来要,我就告诉他们给他们可以,最好他们再从家里拿出一些纸来,这样就能都叠出更多的玩具了。

    经过一番忙乱,差不多每个小伙伴手中都有了一把纸制的小手枪了,于是我们就走出屋去,到外面玩起“打坏蛋”的游戏,手中拿着小手枪,嘴里喊着“嗒嗒......”学着打枪的声音,经常是玩到天黑,方才收兵,各自回家。

    试问今天那些拿着可以以假乱真的漂亮的玩具手枪的小朋友们,你们可曾想象得到以前农村的小孩子居然是用纸来折叠成手枪尽情玩耍是什么样子吗? 

童年的记忆(之五)火盆 

    记得童年的时候,冬天特别寒冷,下了雪之后就不再融化,越积越厚,直到来年开春才开始大规模消融。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农村的取暖方式就多种多样了。一种是火炉取暖,在那个时候,炉子也不是哪一家都能烧得起的,因为农村想买煤是要跑很远的路程到县城里才能买得到,再者说,很少有富余的钱去买煤;第二种是靠劈材取暖。劈材的来源主要是上秋以后,到山上砍伐的一些灌木,晒干以后留着过冬的。还有一种就是比较高档的火盆取暖。

    说到火盆,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奢侈的取暖设备了,其实火盆的构造很简单,也就是一个直径约1米的铸铁盆,里面放上柴火,使用的时候并不是让其烧出火苗,而是不见火苗的慢火,一般来说,将火盆放在炕中间,盆底下垫上隔热的板子,以免烧坏了炕席,北方的农村到了冬天就喜欢猫冬,所以如果家里笼上一个火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取暖也是很惬意的。

    当时我家并没有火盆这种高级玩意,所以说每到冬天屋子里就显得冷一些,这个时候,我就会从家里拿一些小土豆到我的干奶(就是我父亲认的干妈)家里,我干奶家条件是比较好的,由于我的干叔叔、干姑姑都生活在鞍山、大庆等大城市,不时总往家里寄钱物,因此老人家的生活条件在全村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家中自然就有条件支一个火盆来过冬了。

    我拿小土豆(之所以拿小土豆,是因为大土豆留着做菜用和培育来年栽种时的芽子)到了离我家不远的干奶家,她老人家就将小土豆放在盆中的火里加以烘烤,然后就领着我围坐在火盆旁边天南海北地给我讲故事,不知不觉中,火盆中的小土豆飘出了烤熟的香味,于是,干奶就将小土豆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晾得稍微凉一些(也就是不烫手的程度)之后,一点一点剥去已经烤焦的土豆皮,然后将烤得香喷喷的小土豆递给我,我立即开始大吃起来,我到现在都能感觉到,当时干奶看着我吃着小土豆时的慈爱的笑容......

    我的爷爷奶奶在我父亲少年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爷爷奶奶对我来说并没有多么深的印象,但是我的干爷爷、干奶奶对我无私的关爱却让我从另一种角度感受到了有爷爷奶奶疼爱的那种幸福和甜蜜。 

童年的记忆(之六)冰车 

    冬天到了,随着一场接一场的雪纷纷降下,我家住的村子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大清河的河面和村东的水塘也结成了厚厚的冰,这个时候,我们农村孩子的又一项娱乐活动开始登场了,那就是滑冰。

    我们滑冰不像城里的孩子们那么阔绰,穿着各种样式精美的冰鞋穿行飞驰于冰面上,但是我们也照样可以进行滑冰这项体育锻炼兼娱乐活动,我们有我们农村自己的土办法:制作冰车。

    我用的冰车一般来说都是木板和铁条、角铁等制成,由爸爸来完成制作,先将木板锯成大约1米见方,作为冰车的平台,用于搭乘人员;然后用木条做成四方框固定于平台之下,作为冰车的底盘;最后找来一对长度相等的角铁或者厚实的铁板以平行的方式与平台垂直固定于四方框底下,这一对平行的金属板就是用于在冰面上滑动的部分。这样,一个简单的冰车就制作完成了。然后还要制作一幅冰扎,主要是用一对长度相等的结实的木棍,在底部分别固定一个大钉,冰扎就制作完成了。

    冰车的使用方法:人员必须跪坐在平台之上,双手各持一支冰扎,钉子的尖端向下,要想滑动冰车,就必须紧握冰扎的上半部,然后将冰扎的尖端刺于冰面之上发力,靠着这种反作用力,我们就可以坐在冰车上飞速向前了。

    我们平时还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玩,主要是星期天和寒假,是我们滑冰的最佳时期,那个时候,我们先将作业完成,然后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拿起冰车来到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的水塘,开始滑冰比赛,那个时候的冬季时非常寒冷的,但是我们跪坐在冰车上,随着冰车的向前飞驶,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寒意,有的时候,收兵回营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身上因为出汗在冒着热气呢。

童年的记忆(之七)昆虫

    每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也就到了各种昆虫生命最为旺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山野之中甚至于庭院里都会有昆虫的出现。童年的我是非常喜欢昆虫的,经常和小伙伴们上山去捕捉各种昆虫,并把这项活动当作乐趣儿。

    我接触过的昆虫里蝗虫本领是很高强的,飞得又快又远,但是这却激起了我们的捕捉欲望,因为蝗虫的翅膀色彩斑斓,非常漂亮,这也是我们喜欢捕捉它的原因。要想捕捉到大的蝗虫,就必须要快速奔跑,准确判断出蝗虫的落地点,还需要耐心。

    有一次,我们上山去玩,正走在草丛里,突然一声响,只见脚下飞起一个色彩丰富的家伙,我和小伙伴们立即断定这是一个大蝗虫,于是就开始对其进行围追,我们先是记住它的下一个落地点,然后从四面小心翼翼地围过去,声音要尽可能小,大气都不能出,蹑手蹑脚地靠近,眼睛则在草丛中四处搜索着,突然,这只蝗虫“扑”又飞了起来,而且飞了挺远的距离才停了下来,我们只好又奔向下一个落地点围捕,当我们气喘吁吁地到了下一个落地点周围的时候,仍然是小心翼翼,以免把它吓飞了,我正在猫着腰蹑手蹑脚四处搜寻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只见不远处的草棵里出现一只大大的蝗虫,此时的我,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赶忙准备好姿势慢慢地接近,一步,两步,三步......已经到了蝗虫的跟前了,这家伙居然还没发现我,机不可失,我立即用手做好姿势,迅速扑向这只大蝗虫,用手将其罩住.......

    有的昆虫是比较容易擒获的,例如扁担钩,这是一种行动比较迟缓的大昆虫,它的一双后腿一蹦一蹦的,特别好玩,在草棵里很容易见得到,只需轻轻靠近,轻轻掐住它的躯干部,擒获可以说十拿九稳。

    有的昆虫自身带有防卫性武器,例如螳螂、水牛子和天牛。螳螂的一对大钳子、水牛和天牛嘴上的一对大剪刀一样的东西攻击性是很强的,一不留神就会让其夹破皮肤,甚至出血,但是我们还是经常捕捉它们玩,也顾不得它们的防卫武器了。不过,当我们的小学老师告诉我们螳螂是益虫的时候,我就不再捕捉螳螂了。

    有的昆虫的叫声好听,例如蝈蝈。不过这家伙经常停在灌木丛里,抓起来实在太困难了,我们经常是费了好大劲才能抓住它,然后自己利用秸秆编一个蝈蝈笼,将其放进去,喂一点点茄子等,让大人们将蝈蝈笼子高高挂在自己家的晾衣绳上,听着蝈蝈的叫声,心里感到非常惬意。

    抓昆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还有吃昆虫也是挺过瘾的,例如我们把抓到的螳螂掐去头颈部,然后在颈口处塞进一个豆粒,放入火里慢慢烘烤,不多时候,螳螂就被烤得外焦里嫩,然后吹去上面的灰烬,放到嘴里就大吃起来,这件事情,在了解到螳螂是益虫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雨下过之后,一种叫做水牛的鞘翅目昆虫就会出现在山上,我们将其抓来之后,带回家里放到锅里炒着吃,味道是很香的,听说那家伙属于害虫,我们吃起来也就理所当然了。

童年的记忆(之八)泥巴 

    说到泥巴,我想谁都不会陌生,城里的孩子呢大多数都以为很脏,拒之千里,然而,泥巴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却是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东西,泥巴还可以当作农村孩子的“多功能”玩具呢。讲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表示怀疑,其实我小的时候就经常玩泥巴,而且泥巴的玩法还不只一种呢。不妨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我的童年是怎样玩泥巴的。

    摔泥娃娃。每当大雨过后,泥土经过雨水的浸润都变得很湿很粘,尤其是黄土,粘性更强。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开始行动起来了,先去抠一些黄土,或者用铁锹挖也可以,总之,第一步是取土。接下来就是将又粘又湿的黄土,找到一块稍微平整的石板上反复摔打,直到将其摔成大致成型为止。第三步就是将成型的土块制作成大致为圆柱形,掏空中间,这样就制成了所谓的“泥娃娃”。一般来说,三两个小孩子或者更多的人在一起玩这种游戏,等到大家都相继完成“泥娃娃”的制作以后,第四步就是开始比赛摔泥娃娃了,所谓摔泥娃娃就是用手托起泥娃娃的底部,掏空留下的口朝上,然后将其翻转,同时对准一块平整的石板开始摔去,只听得“砰”的一声,泥娃娃的底部被摔漏了,有时候用力过大,摔下来的小泥块甚至都能崩到身上,大家依次开始摔,看谁摔得响,谁就会成为赢家。有时候,一轮过后,还未分出胜负,就重新整理泥巴,再一次制作泥娃娃,重新比赛,直到把手中的湿泥巴玩得逐渐干燥为止。

    制作泥塑。说到制作泥塑,小孩子们自然不是用泥巴制作什么工艺品,而是随心所欲地用泥巴捏成各种形状,有时候,捏完之后,有时候连自己都说不出来捏的是什么,但是捏完之后,居然也能有一种成就感。等到学校发了美术书以后,我们逐渐学习用泥巴捏玩具手枪、小狗、小猪等等形状,对着同样一张图来捏,结果是各不一样,其实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普普通通的泥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童年的记忆(之九)弹球

    这里所说的弹球,是指童年时代玩的个头很小的玻璃球或者铁球的一种游戏。

    弹球的方法一学就会,关键是弹球的技巧有很多,在我的故乡,弹球游戏的玩法是:两人或者多人均可参加。首先在地面上用脚踩在放在地面上的玻璃球或者铁球,用力在地面上踩出一个小坑,然后,在离坑不远处大约3米处划出一条线。参加人员站在线外,将手中的小球向着线内扔去,接下来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谁首先发球,也就是首先用手把小球弹向对方的小球,接下来依次开始用自己的小球弹击对方的小球,直到有一方的小球被弹到事先踩出的小坑内,这一轮游戏就算结束。

    弹球游戏开始的时候,玩家们几乎都是猫着腰,目视地面小球滚动的轨迹,然后判断该使用多大的力量才能将对方的小球弹到坑里,一场游戏结束以后,经常累得满头大汗,由于总是弓着腰,还要频繁地变换位置,所以有时累得腿脚发麻。

    弹球游戏还有一种是专门以赢取对方的小球为目的的,那就是每一轮将对方的小球打进坑内之后就可以划归己有,一般情况下,小伙伴们是不采取这种以赢取对方小球为目的的游戏方式的,这是一种适合小男孩们玩的游戏。

童年的记忆(之十)铁环

    童年的时候,曾经玩一种叫作滚铁环的游戏,在闲暇之时,我们农村的孩子经常手持一个长柄的铁钩,推动着铁环在崎岖不平的土道上奔跑着,铁环滚动那种哗啦哗啦的声音顿时跟着响了一道。那时候我们也找不到什么高档的玩具,铁圈这种东西可以说是很容易找到又经济实惠的玩具,再制作一个铁钩就可以上阵了。

    当时,玩滚铁环的游戏在小伙伴中间可算得上是一件是很风光、很值得炫耀的事情。滚铁环同时也是个技术活儿,这项运动表面上看着挺简单,也无非就是用铁钩对着铁环施加外力,让其飞速向前,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技术,有时候就会遇到困难,例如,越过障碍、加速减速、拐弯等等,因为道路不可能都是笔直平坦的,所以这还是需要在滚铁环的实践中来摸索和总结的。

    每一次出去玩滚铁环,总是累得汗流浃背方才收兵,脸上的汗水加上在农村的土道上飞跑带起的尘土掺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间顺着脸颊向下流淌着,等到回家照镜子一看,整个小脸早已变成了京剧脸谱。当这个游戏逐渐淡出童年生活的时候,我也就不知不觉告别了童年......

童年的记忆(之十一)风筝 

    我的故乡经常管放风筝叫作“放燕”。我家的屋后有一大片菜园子,等到冬天的时候,菜园子里的各种蔬菜都已经拔架,篱笆也都相继拆毁,整个菜园子变成了一大片空地,正是这一大片空地,给我们的冬天带来了别样的乐趣。

    每到学校放寒假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完成假期作业以外,就是想方设法来寻找娱乐项目来消遣,风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登场了。因为这个时候,放风筝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放了寒假,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变得无拘无束起来。菜园子里放风筝的优点是很多的:空旷、风大、无障碍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点,我们放了寒假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央求大人们给买一个风筝,当时的风筝必须到盖州城里去买,有一天,爸爸从城里下班回家给我们兄弟三人每人买了一个带有孙悟空图案的风筝,我们高兴得几乎一宿没睡着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爸爸就给我们做好线轴,找来线绳,将线轴和风筝连好,一切准备就绪,然后我们就开始快步来到房后的菜园子里,这时候,已经有几个小伙伴儿早早将风筝放上天了,今天是北风向,风筝飞的方向是向南的,我们也先后拉开阵势,逆着风向,一边助跑,一边放线,不时回头看看风筝究竟飞起来没有,大约跑了20米远,我们兄弟三人的风筝先后飞了起来,这个时候,还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掌握放线的尺度,调整风筝的飞行姿态、方位,以免与别的风筝缠绕,这都是要注意的细节。

    待到我们的风筝飞行平稳以后,我们也陆续来到菜园子北部的一堵长长的矮墙根,坐了下来,由于坐在墙根,背对着北风吹来的方向,并不觉得寒冷,太阳晒到身上,感觉暖洋洋的,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望着天空中飞翔的风筝,那种惬意的感觉真是不言而喻的。

    小小的风筝就这样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每当寒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就将风筝精心地保管起来,然后整理一下学习用品,准备迎接新的学期......

童年的记忆(之十二)杀猪

    杀年猪是农村即将迎来春节的标志,每到腊月初八前后,农村就陆续开始杀年猪了。有一句俗语叫做“小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的就是农村的事儿,到了杀年猪那天,就像是过重大节日一样,全家动员,我家当年也是如此。

    首先要请下杀猪匠(屠夫),约定好日期,再请几个邻居来帮忙。到了杀猪那天,由于天亮得比较晚,所以我们全家5点钟就都起来了,早早收拾完毕,先用大锅烧上一锅开水,这个时候,杀猪匠和邻居如期而至,院子里架上大灯泡,整个院子里灯火通明,将一张大桌子放在院子里,准备好绳子,爸爸和几个邻居(都是成年人)开始到猪圈里去抓猪,毕竟猪的行动是比较笨拙的,再加上人多力量大,不消多时,几个大人就把一头猪捆得结结实实,然后拿着一根长一点儿的粗木棒从绳扣中间穿过,抬着这头猪来到院子里,将猪放在桌子上,头部探出桌子,在猪的脖子下面放上一个干净的大盆。

    在猪的垂死挣扎和嚎叫之中,只见屠夫拿出杀猪刀干净利索地向着猪的因喉要害部位捅了进去,只见一霎时血流如注,直接淌到了下面的盆子里,一边接着猪血,一边还要拿着工具在盆子里搅动,等到猪血慢慢地流干了,猪也就彻底走完了它的短暂一生。

    这个时候,先在猪的一条腿上用刀划开一道小口子,然后一位肺活量大对着小口给猪吹气,直到把一头猪吹得圆圆滚滚为止,吹完之后,找来绳子将小口扎紧,这个时候,血盆子已经撤走,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猪从桌子抬到锅台上,打开绳子,将猪放到已经烧得滚开的水中,不多时,将猪捞出来,找来风力的刮刀开始给猪刮毛,直到把猪的毛全部刮净。

    给猪刮毛的同时,这个时候需要把桌子收拾干净,等到把猪毛全部刮净冲洗干净以后,还要把猪抬回到桌子上,接下来的环节就是给猪开膛破肚了,这还是屠夫唱主角,只见他手持一把利刃,对准猪的腹部,一刀下去,猪的内脏器官就已经暴露在外了,这时候,屠夫用刀干净利落地先后取出猪的肠子、肚子(胃)、心、肝、肺等,然后将除了肠子以外的内脏器官放到一个大盆里可以直接保存起来,肠子呢,则需要对里面的食物残渣和粪便等进行反复清洗,清洗完的肠皮就是用来灌血肠的。

    杀猪时放出的血此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先切一些姜末等佐料放于血内,然后将其搅拌均匀,事先要准备好一个漏斗,将已经清洗好的小肠皮(大肠皮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其他烹饪方法食用)的一端用结实的线绳扎好,然后将小肠皮的另一端与漏斗口连接,接着就是用大小适中的勺子开始一勺一勺地向肠皮里面灌血了,这就是农村杀猪时的“灌血肠”,将灌好的血肠的另一端扎好之后,就等着下锅煮了。

    与此同时,屠夫还是挺累的,取出内脏完毕,再就是将猪头与猪身分离,砍下猪头之后,一般来说都是将其挂起来保存,因为那时是冬季,天气很冷,不会变质的。接着就是熟练地将猪的四肢卸下,然后将猪的躯干部分别切成放块状,俗称“肉方子”,肉切完之后,将猪的肋条股(排骨)和其它骨头分别拆卸下来。这样一系列过程结束之后,猪就已经杀完了。

    猪杀完以后,这个时候,刚才屠夫和那些忙里忙外的大人们就可以休息一下了,妈妈就开始上灶了,先煮上一大锅饭,待到饭熟了以后,将饭盛出,将已经腌制好的酸菜拿出两棵,在案板上细细地切成酸菜丝,然后取来刚刚杀完的新鲜猪肉,切成大小适中的肉片,再拿几块大骨头以及刚刚灌好不久的血肠一起下锅,加上水和佐料,加上柴火,就开始煮这每年一顿的杀猪菜了。

    等到日薄西山之时,一大锅杀猪菜也煮好了,打开锅,一阵肉香扑鼻而来,透过袅袅升起的白气,只见里面的酸菜、肉片、大骨头、血肠早已经煮熟,这个时候,还是妈妈唱主角,只见她先将桌子收拾干净放在炕上,然后将碗筷在桌上放好,来到厨房以后,先将煮得滚热的血肠挑出来,放到案板上凉一会儿,接着就用大碗将炖得喷香的酸菜猪肉盛出来,拿到屋里的桌子上摆好,然后将大骨肉也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晾着,约摸差不多了,先拿来一只大盘子,然后拿来血肠,用刀倾斜着按照一定的厚度开始将血肠切成段,在盘子里摆好,一般都摆成几层花瓣状,然后端上了桌子,接下来在那一只大盘子,将大骨头上瘦肉用刀剔下来,放在盘子里(现在饭店称这道菜叫“拆骨肉”),紧接着就快速将早已经剥好的大蒜拍成蒜泥,拿出一只碗,将蒜泥放于其中,倒上酱油,蒜酱上桌以后,一桌杀猪菜就已经齐了,这个时候,爸爸出去请来的邻居还有屠夫以及帮忙的都已经相继落坐,妈妈给他们把饭盛好,把酒烫好。这时,累了一天的人们就开始尽情地品尝着杀猪菜的美味,推杯换盏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了...... 

童年的记忆(之十三)图书

    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到寒暑假,经常到离我家4公里远的姥爷家串门,在那儿一住就是两个星期,其实在他们家,我也没有同龄人可以一块玩,表哥们都比我大出好几岁,但是他家还是有能够吸引我的东西----那就是连环画。

    连环画又叫做小人书,平时,小伙伴们是很喜欢看的,只是需要花钱购买,那个时候,爸爸的工资又不高,又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根本没有剩余的资金去考虑购买小人书。但是姥爷家却有许多小人书,还有成套的呢。于是,我一到姥爷家,除了每天要完成假期作业以外,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拿出小人书一本一本细细地翻阅着,有时候看得连吃饭都得大家叫我。

    我阅读的第一套连环画是《岳飞传》,记得一共有15本,从岳飞的童年看到岳飞的遇害,看完之后,不由得为岳飞的遭遇感到惋惜;阅读的第二套连环画是《三国演义》,这套比较长,足足用了两个假期才看完;阅读的第三套连环画是《杨家将》,第四套是《隋唐演义》,第五套是《水浒传》。后来又看了一些反映外国文化的小人书,例如《王子与贫儿》、《佐罗》;还有单本的连环画也看了不少,比如说《武林志》、《地道战》、《小兵张嘎》等等吧。

    后来,我家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有一天,爸爸从城里下班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来一套《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我如获至宝,立即开始看了起来,尽管当时还在读小学,有些成语还不能理解,但是我仍然从连环画中学到了诸如“相煎太急”、“无可厚非”、“自相矛盾”、“叹为观止”、“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回光返照”、“三顾茅庐”等成语。

    从一本本印刷精美的连环画中,我的幼小心田逐渐播进了文学知识的种子,现在,我已经30多岁了,每当回忆起童年,仍然对小时候看过的一本本的连环画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 

童年的记忆(之十四)清泉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四处玩耍,我的故乡几乎四面环山,大清河从村东流过,故乡的山和水是我十分难以忘怀的,尤其是那清澈的水更是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刚刚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除了大田以外,我家在村东边的山坳里还分得了几小块地,每到农忙季节,我们兄弟三人就跟着妈妈(爸爸从事地质工作,常年出门在外,几乎每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来到田地里劳动。毕竟我们是小孩儿,妈妈是舍不得我们下地劳动的,于是我们就和别人家的小伙伴开始漫山遍野地玩起来。

    置身于大自然,我们有着无尽的快乐,山谷里经常回荡着我们天真无邪的欢笑声,当我们玩得口渴的时候,山里的水就是我们解渴的最佳饮料。山里有一条小溪,也不知道从哪里汇集来的水形成的,潺潺的溪水从山上一路蜿蜒流下,流过山坡上的青草,流过卵圆形的山石,发出一种来自大自然的让人听起来就会感到一种清爽的声音。玩得口渴难忍的我们,来到小溪边,用双手捧起一捧那清澈见底的山泉,毫无顾忌开始喝起来,喝足之后,就继续着我们的游戏......

    那个时候,大清河的河面是比较宽,水也是清澈见底、可以直接饮用的,我们有时候来到大清河边玩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蹲在河边(大人们不让我们下水)观看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着大大小小的鱼儿,口渴的时候,我们就伸手从河里捧起河水喝个够。

    那个时候,山里的溪水和大清河的河水在童年成了我们玩耍时解决口渴难忍的最佳饮料,那清澈的水喝起来不仅没有什么可顾忌,而且细细品味起来还有一种甘甜清冽的感觉,我甚至认为,我们现在喝的瓶装纯净水都无法与那时的水相比。

童年的记忆(之十五)鞭炮 

    鞭炮是过年的时候最受小孩子们喜爱的一种玩具。我在农村的时候,一般在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前,爸爸就会进城给我们买回鞭炮,那个时候我年龄还小,爸爸买的也都是适合小孩子燃放的品种,例如谷草节(一种个头最小的鞭炮)、魔术弹(一种花炮),也买一些个头大一点儿、声音更响一些的鞭炮,例如二踢脚,但由于安全因素,那东西爸爸是不会让我们燃放的,留着由他自己在除夕之夜放的。

    那个时候,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家有电视机,我们这些小孩子主要还是进行室外的娱乐活动进行消遣,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后,放鞭炮就成了我们的重要活动,有时候感到百无聊赖的时候,我们就会从一整挂鞭炮上逐个拆下来,然后拿上几个,点上香头,到室外找一处没有柴火垛的地方,将鞭炮的引信整理好,然后将其放于石头等干燥的地方,用已经点着的香头向着引信的顶端小心翼翼地将其点燃,这个动作需要反应迅速,一旦引信开始“嗤嗤”冒火花,就证明鞭炮已经被点燃了,这时候就需要立即跑到安全的地方,以免被崩着。当我们将鞭炮点燃之后,就站在远远的安全的地方等待着那惊心动魄的“啪”的一声脆响,接下来又重复上面的步骤继续燃放着......

    没到过大年,鞭炮需要节约燃放,因为大人们不可能给我们买更多的鞭炮,毕竟资金有限,还需要购买其他的年货,因此,我们每天也就是燃放几个来解解馋而已。我总是将鞭炮按照过年的步骤进行分配,不如说,大年三十早晨开大门、三十晚上(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的早晨、大年初三的早晚、大年初五的早晚,还要留出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份儿,总之,放鞭炮是需要有计划性的。

    当手中的鞭炮按照计划燃放完毕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春节要谢幕、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刻,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就要准备好学习用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了。

童年的记忆(之十六)抓鱼 

    我的故乡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村东边大清河水奔流不息,村子里有一条小河沟,每逢夏季,一场大雨过后,从山上下来的水都汇集在小河沟里,形成一条奔腾汹涌的河流,这条只有雨季才有水的河一直通向大清河,成为了大清河的一条支流。有河就会有鱼。每到雨季,由于涨水,大清河里的雨便会逆流而上,游到了这条涨水形成的河沟里面,这样逆流而上的鱼一般来说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一指来长,看到河里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儿,对于我们当时的这些小孩儿而言,就产生了一种抓鱼的欲望。看着鱼就总想去抓来玩一会儿。

    于是,我们就开始想办法,回到家里,跟大人们要一块透水性很好的纱布,在拿上一个空罐头瓶,来到小河里,先将罐头瓶洗刷干净,然后装一些水放在岸边,接下来就开始下河抓鱼了,说是抓鱼,其实也就是捞鱼。这活儿一个人干不了,我们就两两一组,每个人用手分别兜住纱布的两个角,不能绷得太紧,以便形成一个网兜状,然后,迎着鱼儿游来的方向,其中的两个角用手压在水底,另两个角提出水面,开始迅速向前运动,待看到鱼儿已经进网,立即将整个纱布提出水面,这个时候,就会看到已经落网的鱼儿在纱布网上又蹦又跳,所以还不能松懈,需要立即将鱼儿放到已经准备好的灌了清水的罐头瓶子里才算结束。那个时候,每逢小河沟涨水,待到水势平稳适合下水的时候,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小孩子们在其中享受捞鱼的乐趣。

童年的记忆(之十七)叠坝

    记得小时候,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在夏天的时候常常到小河沟玩,夏天雨季来临以后,山上的涓涓细流就汇集到小河沟里,然后顺流而下注入大清河。在这个时候,水也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的好玩伴,我们经常玩一种叫做“叠坝”的游戏,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先找上几个小伙伴,选定一段水流较缓的地段,然后从河边采集粘性很高的泥土一团一团地沿着一条直线放到水里去,一直要垒到两三层,长度一直延伸到岸上,这个时候还要观察截流以后水的深度和坝体的变化,看看有没有渗水的地方,一旦发现立即封堵。由于人多力量大,再加上小河沟又不太宽,因此,不多时候,一座“大坝”就砌成了,然后在水中洗洗手,因为我们叠坝取土的时候都是直接用手抠的。

    这个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我们一边派人看守“大坝”,一边派人看看河的下游有没有其他的小孩在叠坝,如果有立即回来报告,这个时候,下游也有小孩在叠坝是很正常的,大家都爱玩嘛。我们先将“大坝”里面蓄满水,如果水量过大,再加固大坝,看看差不多了,就开始实行下一步计划----放水冲毁下游的水坝。

    我们先派人到下游观察,如果下游的水坝刚刚砌完,就回来报告,于是我们就一声号令“放”,大家将坝的中间扒开一道缺口,这个时候,坝里的大量蓄水便奔涌而下,直扑下游。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等到下游叠坝的人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只见巨大的水流呼的一下将他们刚刚砌好的水坝瞬间冲毁...... 

童年的记忆(之十八)小学   

    我就读的第一所学校名字叫腰岭小学,位于我的故乡----盖州市东城管理区腰岭村的北山脚下,学校的规模并不大,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道路两旁的郁郁葱葱的杨树,然后看到的是一幢中间有大门洞的瓦房,门洞两侧各有两大间,东侧的两间分别是教师办公室和广播室兼值班室,全校一共10名老师都在一大间屋子里办公备课,学校的最高的行政职务是教务主任,负责管理学校的所有教学和行政事务,再就是每班一名班主任,全校一共6个教学班和1个幼儿班,再加上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地理、历史、品德这几科的科任老师,其中有几位老师都是兼职的。值班室的职能是掌握全校的作息时间,有一名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手摇一个铜铃来传递上课、下课、间操、放学的教学指令,瓦房的房顶架着一个圆圆的扬声器直对着操场,用于播放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的音乐。门洞的西侧分别是幼儿班教室和仓库。

    在瓦房的西侧是公厕和一堵围墙,与东边的山坡和北边的教室以及南边的瓦房围起了一所较大的院落,这就是校园的全景了。操场的面积并不大,上体育课画的跑道周长只有100米,是全校师生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也就只有一对篮球架,再就是一个沙坑,在操场的北侧种着几棵枝繁叶茂的翠柳,在树的后边就是连续6间平房,分别作为一至六年的教室,进入教室,只见地面凹凸不平,和室外一样都是土地,根本就没有水泥地面,屋顶的椽子、檩子、房梁清晰可见,因为这里没有装修好的天棚,记得我刚刚入学的时候,使用的是两个人共用的长条木板制成的桌子和板凳,上课时间一长,坐起来就感觉不太舒服了,后来,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学校才逐渐将原有的两人共用课桌、板凳更换成了标准的独立的桌子和椅子。教室里的黑板也就是用水泥专门修筑,然后在上面涂上黑色的油料就算是黑板了。

    那个时候的冬天特别冷,学校取暖的工具就是炉子,每个班级一个炉子,由学校统一分配引炉柴和煤,每个班级由个子高一些的同学负责领取和早晨为全班同学生炉子,在白天上课的时候,陆续向炉子里添煤,放学的时候,将炉火熄灭。尽管教室里生了火炉,但是我们还是被冻得不时地搓手跺脚。

    夏天的日子还是比较容易过的,上课的时候,门窗大开,我们的读书声随着风飘向各个角落,学校的后面就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花草特有的清香随风一阵阵地飘到了教室里,使人心情舒畅,树上的鸟鸣、山上昆虫的叫声此起彼伏,和着我们的读书声谱写出了一幅悦耳动听的田园交响曲。

    当我读到六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全家从盖州迁往大石桥,从此也就告别了这所学校,后来听说这所学校被裁掉了,原来的教室被翻盖成了民房,操场变成了农家的大院,现在,这所学校留给我的也只有记忆。

童年的记忆(之十九)看戏  

    我的小学时代,每逢暑假来临,总喜欢到离家不远的姥爷家住上一段日子,姥姥家所在的暖泉乡每逢夏天的时候就邀请评剧团来乡演出。于是,“看戏”也就成了我在暑假里的一项活动。

    有一次,我刚刚放暑假,姥爷到我家来了,告诉我说他家那边要唱戏,闻听此消息,我立即开始收拾假期作业、文具盒,准备出发,顺便去姥爷家住上一段时间,姥爷一向十分疼爱我们这些晚辈,对我们的要求尽量去满足,老人家看透了我的心思,在我家住上两天后就带着我去他家了。

    到姥爷家的第二天,暖泉乡果然通知各家各户,邀请营口市评剧团在暖泉中学操场进行演出,希望乡亲们前去观看。到了那一天,姥爷带着我和舅舅全家一同来到大道边上的暖泉中学,只见操场上已经人头攒动,在操场的北侧搭起了高高的戏台,戏台中央上方拉着一条红色横幅,上书“营口市评剧团演出”几个醒目的大字,舞台的两侧分别是音响设备和乐手,这个时候,演出还没有开始,台下的观众们都在忙于找好自己的最佳位置,有的搬一块平一点儿的石头当坐席,有的从家里带来小凳子,有的从家里带来一块大帆布铺在地上,还有的小孩儿淘气一些,爬到了操场旁边的大树上......

    观众们就是这样五花八门地陆续坐好了,再往操场四周看去,做小买卖的早已经抢占好了地盘,有的搭起了棚子,支起炉灶,做起了烙饼生意,那一张张香喷喷的筋饼、馅饼很快出炉,香气四溢;有的摆起西瓜摊,那又大又甜的西瓜时时吸引着口渴的人们;还有陆续运来的香瓜、伏季苹果等其它水果也相继占领了“阵地”,流动的小买卖就是卖冰棍的,他们挎着一个上面写着“冰棍”小木箱穿梭于观众中间。

    这个时候,只听戏台上发出调试音响的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投到了戏台上,只见乐手已经就位,开始调试乐器,不多时,一切调试完毕,一位主持人出来宣布:营口市评剧团赴暖泉乡演出正式开始,今天为大家演出的剧目是:《秦香莲》。台下开始寂静下来,随着乐器的奏响,演员登场了......

    到了中午时分,上午的演出结束,大家陆续开始退场回家吃午饭,下午接着来欣赏新的剧目,舅舅他们也都回家去了,姥爷说:“我领你去台子边上吃馅饼,不回家了。”我一听,心花怒放,这可是“特殊待遇”呀。就这样,姥爷带着我来到操场边上一家烙馅饼的摊上,看着已经烙好的一摞摞馅饼,我早已馋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平时生活十分节俭的姥爷今天毫不吝惜地开始给我买了4个大馅饼,他自己也买了2个,我们两人俩就找了个座位,香甜地吃了戏台底下的一顿午餐。这样的戏每一次都能演上5天左右,吸引了四里八乡的百姓前来观看,同时,小商小贩也接踵而来,我的暑假生活也因此而平添了丰富的色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