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北京老百姓 //www.sinovision.net/?544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来自中国的真实声音--欢迎转载,无版权限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陆左派:九问温总理

已有 1269 次阅读2011-5-19 00:22 |个人分类:中国改革|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九问温总理

原文: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3/222116.html

孑  人

 

两会之前,主流媒体开辟了“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很是火暴。大家都认为,有问题问总理,应该成为常态。现在,两会刚过,人们对两会的议论还在继续;两会结束,温总理的答记者问也不乏精彩之处。但是,给我的总的印象是,答问中包含的问题,比提问的更多,更带有根本性。在此,本人不揣冒昧,捡几个重要的向温总理请教。

 

第一个问题:“腐败的土壤”在哪里?

温总理在回答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记者的问题时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要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对于腐败是当前最大的危险,大多数人不会有异议;腐败越来越猖獗,也是有目共睹。而对于“腐败的土壤”在哪里?答问中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理解,“腐败的土壤”即腐败的原因。要消除腐败,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其原因,铲除其根源。只有找出腐败的原因,才能真正消除腐败。不明原因,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们认为,腐败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是官僚特权阶层的存在;腐败分子只是官僚特权阶层最恶劣、最坏的一部分。但答问中并没有给出正面的、恰当的说明。虽然没有对腐败的原因作出直接的说明,但答问指出了消除腐败的土壤的办法,即“改革制度和体制”。或许这里就包含了对腐败原因的回答,即“制度和体制”。不过,这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腐败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制度和体制呢,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和体制呢?

 

第二个问题:改革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

实际上,上面已经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把“改革制度和体制”与“消除腐败的土壤”联系在一起,就包含了对腐败原因的回答,即“制度和体制”。那么,是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呢?谈到制度,一般是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温总理不会糊涂到说要改革这一基本制度。至于体制,当前的腐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产物,总不能赖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体制的头上吧。在“要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的前提下,合乎逻辑的结论只能是,腐败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建立起来的体制。要消除腐败,只能从改革这一体制入手。答问所说“改革制度和体制”,是要改革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呢?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妨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答问十分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多次提到要坚持公平正义,提出“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甚至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这些话中人们可以看出,答问承认我们的社会不仅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而且承认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公。客观的说,不是一般的收入分配不公,而是贫富差距极大,实质上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妨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换句话说,是什么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只有找出了妨害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原因之所在,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产品分配是被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是实际上存在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丧失所造成的。是否正视妨害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原因,是真想还是假想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试金石。而关于这一点,答问并没有讲。我们期望,温总理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一问题给出正确的回答。

 

第四个问题:“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了吗?

答问说:“我们的方针是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就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几乎全部被摧毁,城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通过包、卖、改,也所剩无几。而非公经济,实质上是私有制经济,则通过两个国36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变成了一个毫不动摇。答问实际上也只讲了第二个毫不动摇。温总理,在您剩下的两年任期之内,能不能也在第一个毫不动摇方面,做出点成绩来让老百姓看看?

 

第五个问题:不存在“民进国退”吗?

答问认为目前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到底存在不存在“民进国退”,事实是最好的裁判。答问承认,“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从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实际上,所谓的民企实质上是私有制企业,再加上外资企业,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已经占到了70%以上,即占了大多数。国有经济所占不到30%。“民进国退”不是事实存在吗?说国有经济“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也不全是事实。例如,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不被国有经济所掌握;城市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现在也不被国有经济所掌握;公路运输也不被国有经济所掌握,等等。

 

第六个问题:高房价责任在谁?

中国的房价,实在是太高,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高。房价高的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调控房价,但结果是越控越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提问时说:“从去年开始,国务院就出台了不少关于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也就是说,前些年虽然房价一直在快速增长,但国务院并没有采取“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实际上,从去年开始的“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并没有阻挡住房价的上涨。记者提问的最后说:“现在社会上有担心,就是这些政策措施能不能落实到位?会不会半途而废?”答问并没有对此作出回答。不过,在谈到保障性住房建设时,它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中国房地产建设的一大机会,如果丢掉了,十分可惜。”这作何理解呢?

 

第七个问题: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在我国,农民仍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情况,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已经成为弱势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低。那么,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是多少呢?答问说,去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是5919元。按照我国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农民去年的收入,为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即2900元。按照国际贫困线标准,刚刚超过了绝对贫困线——一天1美圆,但仍在相对贫困线——一天2美圆——以下。答问列举了农民增收有三个来源: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际上,有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农民主要靠的还是农业收入。而多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速度,比农产品价格提高要快得多。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怎么能增加呢?答问说:“我们取消了对农民进城的歧视政策。”好像这届政府之前的历届政府都执行了对农民的歧视政策。

 

第八个问题:发展方式迟迟不能转变责任在谁?

答问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的时候说,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首先难在“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问题在于,从远处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并没有采用GDP的观念,是谁在我国倡导了这一观念?从近处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提出来了,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眼下唯GDP的观念为什么仍在盛行?提出来十几年了,发展方式为什么迟迟不能转变,责任在哪里?

 

第九个问题:“改革制度和体制”,目的是什么?

答问强调并阐述了“改革制度和体制”的必要性:“我认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有理,实则荒谬。任何具体的改革,都有一定的目的;达到了目的,改革就会结束。不论什么样的社会改革,总不能不停地改下去,使社会永远处于动荡之中。进一步讲,任何事物都是绝对变动和相对稳定的统一。如果只有变动,没有相对稳定,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了。我们的党和国家的改革也是这样,目的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答问所说的“不断的改革”,目的是什么呢?

 

以上这些问题,希望得到明确的回答。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