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目前还不知道世行有哪些人参与,林毅夫在里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这次不像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发布的报告,那时候世行组织了很多学者到中国,从政府到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最后形成一个报告,对中国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的这份报告可能是以国内学者为主的,所谓的世行的看法,事实上是国内一些人的看法。
报告中提到要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讨论这一问题的大背景就是,这些年,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国有部门得到更多的金融资源,垄断了更多的市场,大家都在的担心“国进民退”是不是成了一种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国有经济收缩战线,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现在出现“国进民退”的一些个案,大家对这一问题产生分歧,这很正常。关键是看这是经济发展阶段中的过渡现象,还是经济发展必然结果;到底是政府干预经济、取代市场造成的,还是市场本身造成的结果。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牵涉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到底是推动更加自由化的改革,还是其他。
至于银行该不该私有化,我想,首先要深入研究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归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模糊,这是个很抽象的问题,非黑即白的思维是很危险的。
现在很多人主张说,只有银行私有化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这过于简单化了。就像当年讨论国企改革一样,不能笼统地就说私有化。中国的银行与十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它们经过股份制改革,已经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有很多私人甚至国外金融机构股东。对中国的银行来讲,治理结构改革比“私有”、“公有”更重要。
早期世界银行根据“华盛顿共识”,在中东、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并不成功。事实证明,简单的私有化是个灾难。中国的道路表明,还可以用更加战略性的眼光和措施去推动银行改革,中国的这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总结的。私有化有很多方式,单走世行的私有化道路,一卖了之,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中国的金融体制是银行主导的,不能完全依靠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包括PE、VC等这些直接融资渠道。甚至民间借贷也应该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因为再小的银行,也宁愿贷给一家100万规模的企业,不会贷给10家10万规模的企业,这是银行的本性决定的。寄希望于私有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人们对垄断性行业的批评,无非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国家资源,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利益没有与公众分享。解决垄断性行业的问题,关键点应该是政府通过制度上的改革,利用好的机制和渠道,包括资源税改革,调整好利益分配。这才是关键,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而不是一味地说私有化。
作者为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