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我出生于重庆南部一个极为边远、落后的小山村——綦江县丁山镇狸狮村(市级贫困村)。我2007年大学毕业后回綦江参加教师上岗考试,因无金钱和人际关系,以一分之差落榜。在另谋出路的同时,我的一位导师建议我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因此,我先后在广州、深圳、苏州、无锡等地做了三年农民工。这次春节回家,对重庆的变化感触颇深。
薄熙来上任后,提出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让重庆成为一座站着的城市,同时也让重庆披上了新装。
1、宜居重庆: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这几年重庆改造城市危旧房和棚户区1500多万平方米,原住民住上了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但在以前,重庆农村的很多百姓想新建住房,就是批不了手续,大多不敢新建。即便有的百姓建了,政府也会以各种理由收取一些费用,连住在危房里的百姓,建房也必须得交一些并非合法的费才能批下相关手续,只是稍微少交一点而已。
这次我回家过春节,特意在市区住了两天,然后从主城区坐车出发,一直到村里,看见到处都新建了住房。我们村也有几户人刚修建竣工。我感到奇怪了,于是就问了几个村里乡亲:村里新修建的几栋新房,是不是我们村也在搞新农村建设了?他们告诉我,市政府提供补贴2—4万给每一个新修建住房的家庭。对于那些搬迁到城镇的老百姓,市政府也会给些补贴。重庆城区在大量建设公租房这大家都知道。总之,这些措施都让重庆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对于宜居重庆的建设,虽然速度还远远赶不上沿海发达地区,但是重庆更关注底层人,也开始踏上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新征程。
2、畅通重庆: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渝新欧铁路全线贯通,江北机场成为内陆最大的复合型枢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2500万人次;农村公路乡镇100%通畅,行政村100%通达,在“山高沟深”中实现了四通八达。就我们村而言,三年前就建成了油路,现在村民们出行乘车比以前方便多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下雨天车子都不能开进村来。
3、森林重庆: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
截止2011年底,重庆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33%提高到去年的39%,人工林业面积、森林覆盖率增速居全国第一,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绿色重庆一点不假。
4、平安重庆: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
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常常有一些人向我们“推销”保险,每学期或每年交二三百元的保护费,保证你在县城不出事,否则,你随时面临财物乃至生命的威胁。(记得当时我们同一届的一个男生在毕业前就被砍了两刀,幸好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性命。)
我在重庆市区上大学期间,据我了解,我们学校至少有30%至50%的学生在公交车上被小偷盗走了手机。最严重的一次是,有四个女生在大白天就被几名歹徒所劫,抢走了手机、现金以及银行卡,共计6000余元。那时候的重庆,白天出去到处都会遇到以找工作、推销商品为由强行把你带到一个黑暗的角落的可能。如果运气好,你乖乖地交出身上的所有财物,就能走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是在晚上出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上各种麻烦。这类情况在五年前的重庆是司空见惯的。
由此可见,那时候重庆的治安是多么的糟糕。
薄熙来主政重庆后,把王立军调到重庆工作,随后在全市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打黑除恶”活动。以文强为首的黑社会势力被一网打尽,还市民一个平安的重庆。
“平安重庆”建设,历经3年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攀升,社会治安大幅度得到改善,大量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净化。重庆市民“出门不担心”的愿望早已实现。
如今重庆的治安是全国罕见的。我在广州打工时,半年内被偷2俩自行车。我的一位朋友一家人在一个晚上就被偷了3部手机。在外面的这几年,听说哪个人被杀了、哪个人被抢了、哪家人又被偷了……根本不觉得这是一条新闻。以前我在重庆上学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我这次回去没有听到类似的新闻,我的朋友们也没有听说过。
5、健康重庆:让孩子长得壮,老人寿命更长,全民生活得更健康
主城还新建60个广场,老百姓有了更多散步、遛弯儿的空间。老百姓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76.58岁,重庆医疗卫生群众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谈到健康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我到外面打工的这三年多时间,随时都有一种恐惧的心里。这种恐惧主要源于生命、财物得不到安全的保障。比如2009年春节期间,我在广州一家邮政储蓄的自动取款机里竟然取到了400元假币,那段时间取到假币的人也不少。这样的事情,以前重庆也发生过,受害者大多为老年人。近几年来,在重庆没有听到这样的消息了。
重庆取得的辉煌成就,成绩归功于薄熙来和王立军以及全市三千多万人民
如今,重庆被评为亚洲十大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还获得了全国目前唯一的省级“生态中国城市奖”和第一个“森林之都”商标注册申报权。
近年来重庆所取得的这些辉煌业绩,自然凝聚着薄熙来、王立军的大量心血和汗水。薄熙来和王立军是重庆人民的好公仆,这是广大重庆人民的心声。
最近,王立军御任重庆市公安局长以副市长身份分管科教领域,然后走进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这无疑是一个不解之谜。全国上下都在以种种可能对其猜测,也有一些媒体传言王立军实名举报薄熙来等等。王立军去成都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谁也无法知道。就这件事而言,王立军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像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洒清辉,谁是谁非?我们不作判断,有待于中央的调查披露真相。但是,我认为公民应该有功德、人应该有良心,我们看待一个人首先应该看他对老百姓做了些什么。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在我们就来说说重庆人眼中的薄熙来和王立军吧。
周先生(重庆某大学副教授):薄熙来主政重庆后,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赞赏王立军配合薄熙来开展的“打黑除恶”活动,让市民能够安居乐业。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分管学生工作的高校干部,我感受到,通过“打黑除恶”,学生的安全工作得以保障,给我们省了很多心。
李女士(重庆主城区某小学教师):我相信近日来网络上流传的都是海外媒体造的谣。我们相信薄熙来和王立军永远都是重庆人民的好公仆!
黄先生(重庆某中学退休干部):薄熙来是当今干部队伍中的一位好榜样,善于选拔优秀人才,将王立军调到重庆任公安局长开展“打黑除恶”,造福市民,有利用重庆更好更快发展。
小李(重庆某大学在校学生):以前听别人说重庆的小偷特别多,骗子也很多,但是我来重庆学习已经两年了,不但我和班上的同学没有遇到,两年来听都没有听说过发生类似的事情。这说明以薄熙来、王立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确实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张女士(重庆城区市民):以前孩子上学需要雇一个保姆专门接送,开展打黑除恶以后,社会治安好了,就不用雇保姆接送了。这不仅节约了一笔开支,而且也让孩子学会了独立。
刘先生(农民):我们这地方山高皇帝远,以前办点小事情(比如打个结婚证明、迁移户口、为小孩上户口等)不但要花钱而且还要跑不少冤枉路。现在可好了,每个月村干部要走访到户,办事情也方便了。
杨女士(农民):以前因洪水,我家的屋子变成了危房,一直打算新修建住房,可是村上的干部和镇上的干部都不批手续。现在可好了,家里不但把新房修好了,而且市政府还补助了两万多元。薄熙来确实为咱农民办了许多好事。
小陈(农民工):我从小就喜欢唱红歌,上学以后很多人都嘲笑我。薄熙来到重庆后,提倡“唱红打黑”。我很支持。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该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还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
这一句句的赞叹、这一句句的祝福,我想薄熙来和王立军早就听到了百姓的真切声音。所以才给了他们巨大的勇气和动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心。当然,也有不喜欢他俩的,据说主要是那些中层以上的干部。
我眼中的重庆
薄熙来到重庆以后,以“唱红打黑”、“民心工程”打造出被外界称作的“重庆模式”。
如今,有人为薄熙来和王立军担忧,有人漠不关心,说是狗咬狗,还有的人捕风捉影传谣言。我觉得对于王立军事件,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的。对于网络上的传言,我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谣言止于智者。
据我所了解,重庆百姓普遍对薄熙来是表示支持的,他们一致认为“打黑除恶”最让人满意。但也有小道消息说,不少党政干部表面支持薄熙来,暗地里特别反对他。
有人说重庆在搞社会主义,也有人说薄熙来是马列毛主义者,还有人说现在的重庆没有贪污腐败现象了……我觉得这些人是故意吹捧、故意夸张。
1、薄熙来提出共同富裕就能说明重庆是社会主义吗?目前重庆依旧在大量招商引资,着力于经济建设,那么,这些商人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和百姓分配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吗?如今,还有一部分人整天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发愁,温饱问题是他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2、薄熙来在各种场所讲话时确实会借用毛主席的一些讲话,但是我们不能就此便说薄熙来必定是一个忠实的马列毛主义者。他能在马列毛主义的指引下,切实为重庆老百姓办点实事,我认为他能做到这个地步,无疑是当今政坛的一位好干部。
3、对于社会腐败这个问题,民间常常这样讥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2007年大学毕业时回县里参加教师上岗考试,至少得花两三万才能“考上”,主城区则更多。然而现在,也并不是说你有个文凭、有水平就一定能“考上”某个工作岗位,你有组织管理能力就一定能晋升为某个领导职务,还是有潜规则的。其次,每年民政局拨到基层的扶贫款,该享受的人未必能享受到,村干部、镇干部吃回扣的现象依旧存在。只是这一切都略有好转,没有以前那么严重罢了。
我想,薄熙来和王立军既然为重庆人民办了一些好事,大家就应该站在重庆人民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公平、公正的看待重庆。因为我坚信:群众的眼睛永远都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