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北京老百姓 //www.sinovision.net/?544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来自中国的真实声音--欢迎转载,无版权限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细数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为何是在胡说八道

已有 1450 次阅读2012-2-5 01:22 |个人分类:中国改革|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2010年7月,《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一篇记者采访报道,题目是《通往寂静之路——“市场传教士”张维迎的信仰逻辑》,内容是介绍张维迎出版的新书《市场的逻辑》。报道说,1982年,22岁的张维迎第一次读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开始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念。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对市场的理解和信仰越来越深,就像一个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从一个懵懂的状态,到理性上越来越相信。”他还说:“我是一个由逻辑驱动的人,好证理论道,但现实常常是不讲究逻辑的……我坚信,逻辑最终会成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文对《市场的逻辑》作几点评析,供读者参考。(引文来自《市场的逻辑》,不再加注。)

  一、什么是市场?

  老百姓都知道,市场是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所,如商品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
  张维迎喜欢标新立异,给市场下了一个新定义,他说:“什么叫市场?一句话,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这个定义符合逻辑吗?
  逻辑学告诉我们,市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什么是市场?就是要给市场下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思维形式。“市场”和市场的“好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市场”和“市场好坏由谁说了算”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张维迎的定义模糊不清,犯了“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背了同一律,造成思维混乱。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有利就有弊,有好就有坏,市场也不例外。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判断一个市场秩序好不好,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以利润为标准。以商品市场为例,货真价实,买卖公平,服务周到,顾客满意,就是好。反之,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就是坏。例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危盐耸听”,就是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必须依法查处,决不姑息。
  自由主义者鼓吹“市场万能”,依靠一只“看不见的手”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这只能欺骗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张维迎说:“正因为我们都是很无知的,所以,我们只能更信任那只‘看不见的手’,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又说:“我相信知识的力量。人们的决策受两个导向,一个是知识,一个是利益。利益的东西,你有时候不好管,但知识,可以教育人。”张维迎是大学教授,这不是无知,而是偏见。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二、市场的逻辑是什么?

  市场的逻辑是什么?应该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起。《国富论》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他认为,“经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自发地追求个人利益,并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但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下,就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斯密的观点暗含一个前提,“经济人”又是“道德人”。他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同情是人的天性。在人的天性中总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看是如何自私,他总是会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这是斯密的思维逻辑。
  张维迎搬来了亚当·斯密的学说,改换了名词概念。他说:“市场的逻辑是你如果要想幸福,首先要使别人感到幸福。如果别人不幸福,你不可能幸福。市场的这一逻辑把个人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些话说得好听,但是言忤其实,文过饰非,令人难以置信。事实告诉人们,市场竞争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
  张维迎没有给幸福下定义,他说:“人类其实有史以来都在追求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有钱幸福,有的人觉得有权幸福,有的人觉得自得其乐就是幸福。”上述三种人,生活都幸福吗?市场都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吗?在此稍加评析。
  “有钱幸福”——钱(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工具,具有两面性:可以用来改善穷人的生活,也可以使富人腐化堕落。民间流传两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反映了金钱的腐蚀性,说明有钱不等于幸福。
  “有权幸福”——权力带来的是责任,责任带来的是压力。有人说“当官难”,“当清官更难”,难在廉洁奉公,认真负责,不谋私利。以权谋利,争权夺利,违法乱纪,带来的是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后悔莫及。
  “自得其乐就是幸福”——谁能自得其乐?退休老人,与世无争,安度晚年,自得其乐。年轻人忙于学习、工作,参与市场竞争,生活压力很大,很难自得其乐。特别是农民工,到处流动,寻找工作,干的是苦力活,拿的是血汗钱,生活条件很艰苦,夫妻常年两地分居,更难自得其乐。一曲《春天里》,唱出了农民工的心声,苦中作乐,催人泪下。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张维迎说的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经营方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唯利是图。利润从何而来?来源于自然资源和人的劳动。资本雇用劳动,才能获得利润。“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残酷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这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是马克思引用过的话,也是一种市场的逻辑。血汗工厂、夺命煤矿、黑砖窑等等,就是例证。试问那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私营企业老板,给雇用工人带来了什么幸福?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它有利于强者,不利于弱者。强者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弱者生活陷入贫困化,需要政府救济。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必然导致两级分化,这也是一种市场的逻辑。以股票市场为例,股份公司上市圈钱,造就多少亿万富翁;公司老总掌握大权,“天价年薪”引起民愤;中小股民投资炒股,大多数人亏损惨重,有人甚至跳楼自杀。媒体经常提醒股民:“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风险从何而来?来源于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国内市场,内幕交易;庄家操盘,掠夺股民;违法案件,不断发生。中国股市20年,成就很大,问题很多,有多少上市公司已经崩盘,多少公司老总进入监狱,多少股民心有余悸、“谈股色变”,生活并不幸福。事实已经证明,幸福要靠劳动,劳动创造财富。虚拟经济不会创造财富,天上不会掉馅饼。
  张维迎说:“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戏规则。”这是脱离实际的神话,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辩证法。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同时,市场竞争规律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不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既然市场经济是“最好的游戏规则”,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反复证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已经破产了。现代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张维迎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宏观调控,还要《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三、科学的逻辑是什么?

  张维迎说: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式大致来讲有两类,一是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获得幸福,这包括偷盗、抢劫,计划经济也属于此!,不过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战争,使民众不幸福而让自己幸福。另外一种方式,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别人幸福而使自己获得幸福:你要先为别人创造价值,然后你才可以获得成功。前面一个是科学的逻辑,后面这个可以叫做市场的逻辑。市场的逻辑和科学的逻辑应该是完全对立的。”这些话只能说明,经济学不是科学,市场的逻辑是反科学的,实属荒唐。
  科学是分门别类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等)。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科学发现促进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大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追求的是真理,不是金钱、权力,更不是“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获得幸福”。
  为了证明“科学的逻辑”是“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获得幸福”,张维迎举了几个例子,令人难以理解,在此稍加评析。
  ——偷盗、抢劫。这是犯罪行为,最终要受到法律制裁。犯罪分子的思维逻辑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令智昏、铤而走险。他们相信有钱就是幸福。他们偷盗、抢劫钱财,是为了自己吃、喝、玩、乐、吸毒、赌博等等。但是,犯罪分子心理阴暗,没有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生活不会幸福。一旦被捕入狱,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那些打着“改革”的旗号,官商勾结,瓜分国有资产的犯罪分子是窃国大盗,必须依法制裁。张维迎说,国有资产是冰棍,不卖也会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腐败是“次优选择”,云云。这些完全是胡说八道。
  ——计划经济。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私有制的矛盾。资本积累规律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要实行计划经济。张维迎贬低计划经济,又说计划经济是“科学的逻辑”,这是“歪打正着”。计划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没有剥削现象,谁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福之上?计划经济时代也有商品市场,还有对外贸易,为何只字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计划: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为何视而不见?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事实证明,只有把计划指导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否则必然发生经济危机。把计划和市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违反辩证法。
  ——战争。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上的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给本国人民带来灾难。中国人民被迫起来反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才能以少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大多数人的自由解放。
  ——政府税收。张维迎说:“在现代社会当中,只有一个机构,它不需要别人幸福,自己仍然可以幸福,这就是政府。为什么呢?因为政府获取收益的办法是税收,那是强制性的,就是我提供的服务你满意不满意都要给我交钱,交完钱以后我是不是提供服务你也不知道,提供什么服务也是我说了算。所以政府不需要别人幸福他就可以幸福。”这是奇谈怪论!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不是一个人,谈不上政府幸福。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收税,没有哪一位经济学家反对。中国政府如果不收税,国家各项事业经费从何而来?北京大学教育经费从何而来?张维迎教授的工资、年薪从何而来?国家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接受人民监督。中央政府财政收支每年都向全国人大报告,经过人大代表审议,向社会公布。人大代表提了不少意见,如“三公消费”开支过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等,大家都知道。张维迎不是人大代表,没有资格参加审议,但是可以研究政府财政收支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不应该把政府和人民对立起来,一方面指责政府收税使人民不幸福,另一方面又为私营企业偷税、逃税辩护,要求赦免“原罪”。张维迎不仅反对政府税收政策,还在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坏政策泛滥缘于官员的无知和自私”,显示自己知识渊博、大公无私,比政府决策者高明。有人批评他是“政治幼稚病”。

  四、经济学的科学性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揭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内容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对实践有指导意义;二是形式符合逻辑,经得起理论批评,在理论上有创新。否则,内容脱离实际,形式不合逻辑,必然引起批评。学术批评的目的是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维护经济学的科学性。
  1983年8月,23岁的张维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为钱正名》,刊载于《中国青年报》。他提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钱是社会的一个奖章,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做贡献,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作坏东西。文章发表后,受到严厉批评,被陕西省某位领导点了名。张维迎不得已写了检讨。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金钱就是货币,货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等,不需要张维迎正名。人的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但贡献大小不能用赚钱来衡量。赚钱多不等于贡献大,赚钱少不等于贡献小,没赚钱不等于没贡献。只有拜金主义才用赚钱来衡量人的价值。张维迎并没有从《为钱正名》受批评中吸取教训,反而认为批评可以使人出名,因此他不怕批评。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几年名列全国第一,受到的批评也名列第一。他对记者说:“我不觉得孤独,最大的孤独是没人理你。人家批评你那怎么叫孤独啊?因为受到批评,你再写东西,看的人就会多。这就是回报。”“我现在一点都不孤独,因为还有这么多人在反对你。”我看了张维迎发表的许多文章、讲话,内容大同小异,形式杂乱无章,概括起来就是几句话:“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产生“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精英分子”,他们创造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是福利最大化。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给大家带来幸福,不会产生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政府干预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矛盾。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是负有责任的。政府官员在公共场合说的话,都是假话,建议大家不要相信,云云。“如果所有的决策者都接受我(张维迎)在这本书里的观点,那对社会挺有利。”这就是张维迎的信仰逻辑,信不信由你。
  2007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风暴,世界各国在劫难逃。中国受到很大冲击,经济陷入困境之中。中央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投资4万亿元,扩大国内需求,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又面临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中央政府决定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理论学术界纷纷发表文章,研究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揭示自由市场的弊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引起了张维迎的不满。他说现在好多人都在“卖拐”。这个“拐”是什么?就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就是主张调控市场的言论。他认为大量所谓市场经济的矛盾,都是被卖拐的人卖出来的。这实属荒唐!应该指出,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不是“反市场”,而是反映市场上的坑蒙拐骗现象,提醒广大消费者,防止受骗上当。
  张维迎从《为钱正名》开始出名、留学英国“西天取经”到《市场的逻辑》出版发行,已经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生活应该感到幸福。但他不甘寂寞,不满现状。他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假如说有人要给我10亿,让我写一本反市场的书,我不知道能不能经受这个诱惑。但目前我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我能经受,也许我经受不了,我不知道。”张维迎指责别人发表“反市场”言论是“卖拐”,自己也卖起来了。出卖一本书报价10亿,梦想创造世界奇迹,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可惜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已经换人,张维迎不再担任院长,头上少了一道光环,身价已经下降,恐怕没有人买账了。

《中华魂》2011年第11期(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