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myh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45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之我精神导论——3

已有 2823 次阅读2018-5-27 21:33 分享到微信

            之我精神导论—— 3

之我精神导论——3_图1-1

追思篇 我之战争


人活着,人的一生就是灵魂之我成长、壮大、蹉跎、挣扎的历程,在个人生活、社会层面乃至世界舞台,不同程度地演绎着五彩缤纷和光怪陆离,这些现象的背后,表面看总导演是所谓的人,实则是人的灵魂之我。在这里,人是个抽象,抽象迷雾的背后是之我,人的主语也是之我,之我才是始作俑者。



德国之鉴


可以这样说,出身于特殊家庭背景的希特勒,利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环境,如同伟大的魔术师,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及超凡的“伟大的说谎”,用“我”的煽动,将德国民众催眠,大众之我被“我的元首”——希特勒迷醉倾倒,一个个小纳粹、小希特勒被“克隆”出来,于是世界的悲剧发生了。


《我的奋斗》是希特勒的灵魂注释,而希特勒的天才演讲更是将《我的奋斗》发挥到极致。且看,希特勒如下名言————

“如果有人说:你做梦吧!我只能回答他说:你这个笨蛋,如果我不是一个梦想者的话,我们今天会在哪里呢?我一直相信德国,你说我是一个做梦者;我一直坚信帝国的崛起,你说我是个傻子;我一直相信我能重新夺回权利,你说我疯了;我一直坚信贫穷会有尽头,你说那是乌托邦。谁是对的?你还是我?!我是对的,我一直会是!”


“一个民族正经历着动荡,我们,在被幸运之神垂青。”“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未来必将完全属于我们!”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我来完成耶稣基督未竟的事业。”“如果我的民族在这场实验中失败了,我将不会为之哭泣,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结局。” “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只有那些疯狂的大众才是驯服的。”“民众是盲目而愚蠢的” “我通过循循善诱得到了一切” “大众就像是个任我为所欲为的女人” “我们以前总是,将来也会继续对一切事冒险。” “我总想战斗。”“我宁愿在50岁而不是在55或60岁发动战争。” “伟大的说谎者同时也是伟大的魔术师。” “民众不思考就是政府的福气。” “我的意志决定一切。” “我们将要系统地,毫不留情地消灭敌人,连根带叶。” “如果他们背叛国家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强者的独裁便成为最强者。”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希特勒将德国人的“灵魂之王”拿下了,德国和德国人“被纳粹”原因就在于此!或者说,希特勒用太阳般“之我”,令全德国人之我“熔化”,德国人之我被“希特勒之我”麻醉,面对希特勒,全德国只知道“我的元首”、淡忘了自己的“我”, 在“希特勒之我”轰炸下,德国人之我与思维时时短路,唯希特勒意志是瞻,世界由此遭殃。歌德在谈起他的德国民族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想起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做为个人来说,个个可爱,做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



现实之患


冷战后,一提起“霸权”人们首先甚至惟一想到的就是美国。回顾历史,美国几十年来先后发动过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入侵阿富汗、入侵伊拉克等战争;曾狂轰滥炸南联盟、利比亚;动辄宣布朝鲜、古巴、伊朗等为“无赖国家”,并操纵联合国对其实施经济制裁;蓄意纵容日本霸占中国的钓鱼岛,纵容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小国霸占中国的南海诸岛;干涉中国内政,频频对台军售,支持分裂中国的台独、藏独、疆独等等,这些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路线真实写照。


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在《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中披露——2011年,美国从全球攫取的霸权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霸权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霸权红利损失的47.9%,是霸权红利损失最多的国家。该报告称,霸权红利是指霸权国家通过在全球建立的霸权体系,直接或间接获取的超额垄断利润,其本质上具有掠夺性、寄生性、腐朽性等特征。中科院最新出炉的这份国家健康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


那么,美国这个自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在世界各处一边穷兵黩武、恣意妄为、巧夺豪抢,一边道貌岸然、评头论足、既当警察又做裁判;对此,地球人都不禁要问:美国人民究竟是一张怎样的嘴脸啊?


中国学者王缉思指出: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其国内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简单地说,将美国人凝聚在一起的传统核心观念是“自由”,是一种个人权利观。所有美国政治派别,都以“自由”为自己的旗帜,无一例外……这套以“自由”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美国的立国之本,通过《独立宣言》、《美国宪法》、《权利法案》(宪法前十条修正案)、《联邦党人文集》等经典著作化为文本……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一立国之本,就没有美国,更没有当今美国赖以称霸世界的实力地位。


加拿大学者沙卡文·伯科维奇评论——美国人生活在一个自己制造出来的神话当中,它“是一个由一致的意识形态联结在一起的、多元的、讲究实际的民族……,(它有)数以百计的派别,虽然彼此之间毫不相同,却都在执行着同一使命。”美国人眼中的世界一直就是两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世界”和以美国的敌人为代表的“邪恶”世界。从美国国内的思想论争来看,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当通过美国人的意识形态透镜来观察外部世界时,视角又不可谓不简单。美国的使命就是“捍卫自由世界”和“消灭邪恶势力”,灰色地带是不存在的……这就给美国领导集团和政治精英授予了一把“可怕而貌似正义的”软刀子,让他们能够以表面上十分理性而实质上常常是非理性的方式,通过国内民主使国家的“软实力”在国内实现最大化,使美国在国际上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意志。


之我论看来,在所谓自由理念、理想以及所谓美式的民主国家机器面前,美国国民的之我已经迷醉其中、融化其中了——在国内,美国国民可以充分方式、方法、空间让之我闪烁;对国外,在美国民主与价值夹持之下,面对美式国家机器的操作方式、形式、内容,国民之我暗淡并又麻木。由此造成所谓矛盾景象——美国人在对别国人权、自由、民主等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关怀异常的同时;而面对美国大兵在他国肆意践踏、狂轰滥炸、生灵涂炭,却是麻木不仁、幸灾乐祸、习以为常、以为当然。也可以说,美国的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将美国国民催眠或说洗脑了,国民之我被所谓美国精英挟持绑架了——在形式上,只要符合本国所谓民主治理模式与规则,之我或心安理得地安逸,或麻醉麻木,甚至有时之我关闭与思维的通道,之我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被催眠或洗脑的“美国利益”恣意妄为,哪管他国他人血肉模糊、尸横遍野。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强国的国民说不准就是最犯浑的人,而最犯浑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是所谓聪明人。捍卫自由世界,成了美国霸道横行的挡箭牌,让其民众之我在肯定上顺利过关。



沉默之石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歙县牌坊则是徽州文化的精神化石。据统计,歙县自唐至清建有牌坊140余座。其中,节孝坊35座,忠义坊30座。这些牌坊雕刻装饰是从中国文化出发的,在徽派雕刻装饰艺术中,潜藏着封建伦理道德的灵魂,其审美特征归结为一个“儒”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这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等封建社会的宗教伦理观念都从中得到充分印证。岳母刺字,表现“忠”;卧冰求鲤,表现“孝”;苏武牧羊,表现“节”;孔融让梨,表现“义”。


棠樾是歙县的一个村庄。牌坊共七座,每座高11米,宽9米左右,为明清时代徽商大贾鲍氏家族所建。它以“义”为中心,按忠、孝、节、义顺序展开,均为皇帝御表,一律青石结构,自东至西耸立在村口宽阔的青石板甬道上,极目望去,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本节选自安徽日报)


吴氏节孝坊,始建于清乾隆52年冬,上面嵌有乾隆皇帝御表的“节尽三冬”、“脉存一线”等字样。吴氏二十九岁丧夫,从此不嫁,一生守节达六十年,直至病故,令人心酸。另一座表彰汪氏,25岁丧夫守节,将孤儿抚养成人后,终于在45岁时病逝。《民国歙志》记载,棠樾家族入志的有59位烈女。每一位烈女身后,都有一个说不完的凄凉哀伤的故事。


有人感叹:我的故乡歙县简直是个“牌坊森林”,县城街道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各式各样的牌坊鳞次栉比,一眼望不见尽头!特别是那牌坊的名称,功德坊、忠正坊、名门坊、孝子坊、贞节坊、仁义坊、百岁坊、学宫书院坊、文庙武庙坊、衙署府第坊、会馆商肆坊、陵墓祠庙坊等等,数不胜数!老人们说:歙县牌坊是一部史书,它记录了整个徽州的历史;男人们说,歙县牌坊是一枚枚勋章,它记录了古代徽州历史上所有的荣誉和辉煌;女人们则告诉我,歙县牌坊是一卷女人书,它记录了整个徽州女人的笑、整个徽州女人的泪、整个徽州女人的温柔与善良、整个徽州女人的血泪和悲伤!(本节选自浙江在线)


牌坊定义是这样表述的——为宣扬礼教、标榜功德、荣宗耀祖、旌表贞烈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还置于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


其实,牌坊的最大功能在于“压抑”,即以统治者的意志及纲常,尽可能或最大限度地压抑住大众灵魂里“之我”,在牌坊标榜“精神”照射之下,大众“之我”日渐陶醉,由此灵魂被“精神”改写,大众“之我”俯首称臣。另一方面,这些牌坊更是无言的“暗示”,牌坊成了催眠棒,人们思想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所谓暗示,沉默的石头替代了说教,大众“之我”迷醉在催眠棒下无所作为,进而思维认知与价值判断在不声不响中被牌坊所倡导的精神淋漓征服了。



胡夫之恋


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金字塔这一类型的建筑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因为它的外形像中国的汉字“金”, 所以就叫它金字塔。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里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其中,最壮观的胡夫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现高136.5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有学者估计,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


话说,古代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


胡夫金字塔里刻有这样一段咒语:“不论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据悉,虽然胡夫金字塔被广泛认同其是法老的陵墓,但至今也没有在里面找到胡夫法老的遗体。一般说来,当国王活着的时候,他是地上的天神荷拉斯神,只有死后才称为拉。胡夫的金字塔名为阿赫特——胡夫,意为“胡夫的地平线”,表明他与太阳神等同,像太阳一样死后落于地平线之下。他的儿子捷德夫拉和哈夫拉是拥有“太阳神拉之子”这一称号的最早的国王,这暗示着胡夫已成为拉。


众所周知,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谜题此起彼伏,但法老修建金字塔目的究竟何在,才应该是今人探解的实在话题。其实,埃及谚语已经告诉了我们——人类惧怕时间,可金字塔不怕!胡夫咒语,实质在于提醒后人王的威严犹存;而金字塔本身则向世界、向众生宣示胡夫“我”之存在过。不仅如此,尽管肢体死了,但“之我”还在延续——“我”没有死,恰如太阳有升有落、周而复始。鸟瞰震撼且奥妙的金字塔,每块石上都似乎写着同一个大字:我!我!我!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我”是由十几万人十几年写就的,所以法老们初衷与目的从效果上看也已经达到了。而那些引人入胜的难解之谜,从另个角度岂不反衬法老迷恋金字塔,实际上是迷恋“我”,不甘心也不情愿丢失“我”吗?“我”——可以穿透时空飞翔。事实证明,法老们做到了,而且随时间发挥得越来越到位,以致远远超出了他们当初想象的想象,尽管斯芬克斯被炮火打残了一块,但法老“之我”让后人感觉越加强烈。一如诗人臧克家所云: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情迷水晶


水晶棺有天然水晶的和人造K9水晶两种,表面可雕龙画凤,体表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是贵人的像征!水晶棺看起来结构简单,实际工艺相当复杂,涉及技术领域众多。资料显示,制作毛泽东水晶棺动用人员规模浩大,相关专业顶级科学家均参与其中,技术与材料实行全国行政调配。据悉,棺材由选矿工人从近300吨水晶矿中选取特级优质水晶32吨,分4次送到北京。第一次用飞机,三次用火车,从东海直接运到北京的水晶22吨,另外,还有运到上海、锦州的水晶矿石各5吨。(毛主席水晶棺是由北京605厂、上海新沪玻璃厂、锦州155厂共同熔制而成)。为毛最终完成的水晶棺板材,石英粉纯度达到了“六个九”——99.9999%——至今全世界也再没有人生产出来。历史也许在开玩笑,享用水晶棺、挑战难题的主人大凡都来自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这些唯物主义的崇拜者,在追求遗体不朽的同时,情迷水晶棺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祈求?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意要保存列宁遗体。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布哈林认为,把列宁遗体制成干尸是对他形象的侮辱,这与列宁的世界观完全背道而驰……他们对科学马克思主义一窍不通。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声明反对:“我对你们有一个恳求,不要把对他的哀悼变成对他个人形式上的尊敬,不要修建他的纪念碑和以他命名的宫殿,不要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他在世时对这些都不屑一顾,并把它们看作难以承受的负担。”但政治局最后决定,保存列宁遗体。据说,这是世界上官方长期完整保存人的遗体的首例。


斯大林1953年逝世后,其遗体经防腐处理身穿大元帅军服躺在水晶棺里,与列宁水晶棺并排安放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中,供人民瞻仰。1961年,斯大林的遗体从水晶棺移出,衣服上的金纽扣换成黄铜的,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1961年苏共22大通过决议:“鉴于斯大林严重违背了列宁的遗嘱,滥用权力,对忠诚正直的苏联公民进行广泛镇压,再将斯大林的遗体保留在列宁墓里是不合适的。斯大林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大规模违反法制和其他许多行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宁陵墓中成为不可能。”……他的遗体从列宁墓的水晶棺中被抬出,移入另一木棺中;然后放进红场克里姆林宫墙外已挖好的墓坑里,上面竖起一块白色大理石板,只简单地写道:“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879-1953”。


金日成(1912-1994)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人民共和国主席, 1994年7月8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终年82岁。金日成的遗体防腐处理也是苏联协助完成的,此时苏联已解体。而由堪称具有尸体保存最高技术的俄罗斯生物结构研究中心负责,他们也曾负责过列宁遗体的永久保存工作。据悉,金日成遗体需要耗资巨额的保护费,每年约80万美元。


胡志明(1890-1969)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越南政府总理,建国领袖、国父。胡志明去世后,苏联专家携带医疗设备到越南为他进行遗体防腐。此时越南战争硝烟弥漫,美国飞机经常对河内进行狂轰乱炸。水晶棺在山洞里秘密保存了5年多,直到越南战争结束。1975年8月29日,胡志明陵墓落成,水晶棺正式移入陵墓。据悉,越南在胡志明去世两年前就开始秘密进行工作,1967年越南就秘密派专家赴苏学习遗体防腐技术,此次行动未告诉胡志明。专家从苏联回来后就开始进行遗体保存试验,并施工建设保存胡志明遗体的建筑,这项绝密工程代号为75A工程。在设计水晶棺时,还设计了一个放凉鞋的小玻璃箱。


综上,借助水晶棺保存遗体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党、组织、阶层其实在企图用“水晶棺”来招魂故去领导者或统治者“之我”,让“大众之我”依然持续地被“阴魂之我”统摄,因为这比现任统治者的说教更容易、更简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更节约些。在朝鲜,金日成去世近一年后的1995年6月,金正日决定将金日成的办公楼锦绣山议事堂改建为“锦绣山纪念宫”,并将金日成的遗体和生前所使用过的遗物陈列其中,以供瞻仰。在越南,胡志明死后人们未遵从他要求火葬的遗嘱,而为他建造了陵墓。瞻仰室外间墙壁上题有胡志明的名言:“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的”。瞻仰室中安放着水晶棺,胡志明仍穿着人们熟悉的衣着:褪色的咔叽布上衣,双手垂放于腹前,一双用橡胶轮胎制作的凉鞋(抗战鞋)放在脚旁。在这里,人虽然死了,但“之我”却被后人复活着,用“木乃伊”延续“之我”咏叹,令大众“之我”依旧沉浸在昔日王者的雷霆闪电之中。实际情况显示,在用水晶棺保存遗体过程中,技术难度、安全保护、开支费用、世事变化等均属难题中难题;因此,死后享用水晶棺至今让世界顶级富豪都不敢奢望!



巨人之战


官方资料指出,“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第二阶段:从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开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第三阶段: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


事实上,文革的发动及过程是一部繁杂的中国现代历史,其中的隐秘之处至今难以真实表述。既然是历史,就有其必然与客观,文革之所以能够铸就确实值得一问。文革中铁打事实是,有两个大人物被彻底打垮。一个叫刘少奇,一个叫林彪。官方认为,刘少奇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准确、科学的定义。1944年5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定由刘少奇在七大上作组织及修改党章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的总的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或者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他指出,新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工作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用以解放自己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与政策”。“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


林彪是公认的战神和吹鼓手。庐山会议后,林彪接任国防部长,并成为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副主席。1959年9月,林彪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接着,林彪发明了“三八作风”、“四个第一”、“活学活用”,并让人编辑了《毛主席语录》。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林彪发表了一篇有名讲话。他在其中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毛主席活到哪一天,90岁,100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在他身后,如果有谁作赫鲁晓夫那样的秘密报告,一定是野心家,一定是大坏蛋,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1966年8月,林彪就任党的第二把手,当即宣布了其“三罢”政策:第一条,高不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罢官。第二条,搞不搞政治思想工作。同政治思想工作捣乱,同文化大革命捣乱的,罢官。第三条,有没有革命干劲。完全没有干劲的,罢官。


毋庸置疑,刘少奇、林彪都曾是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鼓吹者、捍卫者,他们是毛泽东灵魂或毛泽东思想铸就的绝对有功之臣。在毛泽东灵魂“之我”万丈光芒面前,十亿中国人“之我”可谓暗淡失色。撇开政治及权力欲望,从历史的实情分析,无论刘少奇还是林彪,先前对毛泽东思想都是十分赞同并崇拜的,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等发展变化,两人对毛的做法和思路均产生了怀疑甚至反感,由此在不同阶段对毛以不同形式予以否定,并且由“灵魂”进而上升至“之我”层面,于是毛反击不可避免。政治家把“之我”当作生命,刘林二人的命运由此而历史性注定。在此,还需要补充一点。自从前苏联出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之后,对毛的震动极大,毛担心身后会在中国也出现类似情况,而熟读史著又之我感强烈的毛,对于接班人甄别和选择出现了紊乱式翻覆,以致政治恶斗残酷而无情地不断上演,事实上都是毛在为将来的之我在打保卫战。


用“之我”来分析,文革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生,以及在今天看来种种的不可思议现象,均是因为当时中国大众灵魂被吹嘘和神话的毛泽东思想同化并征服了,而群体“之我”在“早请示晚汇报”的狂轰滥炸中迷醉黯淡。“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绝对服从毛主席指示、绝对执行毛主席指示、放开手脚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对象进行坚决斗争……此刻,大众之我匍匐着仰慕大放异彩的领袖之我。于是,数亿人“之我”在毛泽东思想引导下,以对毛主席忠诚和效忠的各种各样形式、方式和内容而熊熊点燃,由此汇聚成红色的历史海洋,演绎出千姿百态的文革闹剧。


文革期间,数百首歌颂毛的歌曲通过电波整日整年地传唱于城市与僻壤——听毛主席的话、万岁毛主席、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战士最爱毛主席语录歌、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草原、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毛主席是世界人民的北斗星、毛主席著作闪金光、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等等,《东方红》作为一首老歌在文革中最为流行,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更是在文革后期弥漫于街头巷尾、村村寨寨。彼时彼刻,大众之我陶醉其中,哼上几句之我便可激情四溢。(参见后篇<乐的随想>)


沉浸在颂扬和崇拜之余,人们又搞起了诸如忠字舞、批斗会、大鸣大放大字报、早请示晚汇报等等花样百出,如同催眠的诸多把戏,群体之我在其中忘我陶醉,大众的主体思维逐渐丧失,文革把中国人彻底洗了次大脑。据对一些在文革期间精神失常者观察,他们直至现在依然能够背诵整段的毛主席著作或语录,并能记得文革与己相关的许多轶事。可以这样说,文革是领袖导师与鼓吹者、捍卫者、迫害者与被迫害者共同参与并自导自演的历史悲情闹剧,而探究“之我”在其中的角色及作用或具有借鉴价值。置身于文革的海洋,就如同置身于巨大的红色催眠缸里,畸形的思维思想也铸造了畸形的之我,而这样的之我一旦适应了如此环境,便会反作用于思维思想——文革运动越演越烈、之我兴奋越加陶醉。


至此,题外再说点别的。春节是中国及世界华人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如歌所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就像图腾式战鼓号角或心理符号,无论远隔千山万水,人们总要在春节临近之时汇聚到亲人身边或家乡故里。接着,置办年货、张罗吃喝、挂灯笼、贴春联等等,在声声炮竹响起的时候,家家户户便入席就餐算是开始过年了。在这里,春节这个文化符号、灯笼、春联、炮竹、酒席等习俗民风,就好比是给整个民族催眠的道具和流程,只要是中国人都必须、也都不由自主地过中国式传统大年,尽管年的风俗和习惯在细枝末叶上不同区域存在细微差异,但年人人都必须好好过,好好过年在中国人思维里是定格成型的,大众之我沉浸在节的氛围里,人的活动都在按照节的既定规矩和节奏运转,此时的之我是沉醉的,只要年过得顺畅、符合惯例,之我便安逸舒适。话说,中国人过年如此,其它国家民族年节风俗其之我演绎也都大同小异。文革是一场十年的梦魇,即便如此,该怎样过年还是怎样过,没谁说把年也当破四旧破了。哈哈。



人之大欲


孔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云:“食色,性也。”性交或做爱,属于人与动物的共同本能,其明确结果为繁育后代。可是,就人来说,性交欲望之烈、密度之大、花样之多、要求之高等等,动物界可谓望尘莫及!除繁衍后代,人通过性交一次又一次地平衡着“之我”。在正常生活概念中,性交具有专属性、排他性。比如,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发生肉体关系后,男的说:你是我的人了;女的则说我是你的人了。通过性交,男女都在宣示彼此“之我”。可是,在性交高潮时刻,男女双方均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性交前后及过程,男女“之我”若明若暗,肉体与灵魂彼此交融、和谐感应,由此人乐此不疲、百食不厌。


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赢得芳心的一个显著事件就是彼此性交。在此期间,男人会说:把你给我吧!女人则常常会说:不,我现在还不能够给你。其实,给我给你的并不完全是肉体,这点似乎双方都明白,那个需要彼此认可的“之我”则隐藏在默契之中。我终于得到你了——“之我”彰显得越充分,灵魂则越满足愉快。


从生物学角度上解释,性交的目的是生殖繁衍。从普通概念上看,性交是指男性把阴茎插入女性的阴道,由于兴奋产生射精,以输送精子的行为。性交时,男性的阴茎要勃起,女性由于兴奋阴道润滑,使阴茎容易插入阴道。性交也称做爱,性行为,从广义上说,是指雌雄异体动物种异性之间的交配行为。区别于其它非性交行为的特征是,性交需要生殖器官的参与、刺激和兴奋。


从现象着眼,性交就是男性阴茎插入女性阴道,但人通过文学、艺术、宗教、风俗将性交赋予的话题神秘而缤纷、迷人而永恒。究其原由,性交是人彰显、调节“之我”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通过性交,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向外界彰显了“之我”的存在,而性交的最迷人之处在于,宣示“之我”的同时又可以将“之我”阶段性熄灭——进入性高潮“忘我”而销魂,“之我”的阴阳交错让“灵魂”获得飘然,进而令身心愉悦。


所以,性交是一门公认的艺术,但为人所忽略的,性交更是一门驾驭“之我”的艺术。资料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2000万遭受性压抑的农村留守妇女。为了养家糊口,她们的丈夫背井离乡去远方打工,她们不得不扮演者当代守活寡角色,忍受着难以启齿的性压抑。消息披露,南方某市医院医生在该院急诊部遭遇了执业以来最尴尬的一幕:一名衣不蔽体的妇女和一只宠物犬下体相连着被送到了面前。于此,该妇女企图利用性交的高潮陶醉“之我”,而“之我”彰显却非常勉强,因为狗不是人,“之我”灯盏终究难以充分启亮。


社会学者李银河透露,根据社会学统计,在所有的性交易活动中,男性性工作只占到1/10的市场份额。作为古老行业的性交易,实际上是在扮演“之我”的调剂功能——通过金钱,买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肉体征服(证明“之我”存在),在其间并获得短暂的销魂般高潮快乐(陶醉“之我”),而生理性的排泄与释放,则刺激神经松弛轻快,进而让之我陶醉。不过,自慰式的手淫与妇女媾狗效果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因为,彰显“之我”更需要同类感应或认可。在这里,性交易所带来的“之我”宣泄,则无法与饱含爱情与情爱的性交所放飞的“之我”相比拟,前者昙花、后者绵长,因为之我还需要爱作摇篮。



困兽烦恼


事实上,人实现“之我”彰显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多种多样,而人生活与欲望的多样性,决定了人在点亮“之我”的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于是烦恼随之产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一部不朽作品,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又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小说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倾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阵阵“少年维特热”。那么,人们也许要问:烦恼为什么成了流行色?


烦恼是一个名词,指令人不顺心或不畅快的人或事。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指不顺心不畅快,烦闷苦恼。共识认为,要说明白烦恼究竟是怎么回事,却非常困难,即使是语言修养很高的烦恼者也都说不清楚。从精神病理学上讲,烦恼是一开始并不太困难就忍受下来却一直拖延着的挫折感和轻微心理冲突的产物。就任何一个短的时间而言,烦恼并不构成什么精神疾苦。


正因为如此,有人总结烦恼在下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就隐退了——1、体育活动相当剧烈时,如体育锻炼,体育劳动; 2、强烈情感体验时,不论是喜是悲,也不论是怒是惧,只要足够强烈,烦恼就烟消云散; 3、身体急性疼痛时,如沸油烫疼了手,或者患急性病身体不舒服时,例如一天跑20次厕所,一个劲地拉稀; 4、生理困乏时,比如饥饿,寒冷,困倦等; 5、聚精会神时; 6、实际事物忙得叫人不可开交时。


至于烦恼是怎样产生的,有以下观点——说法一:烦恼起于执著——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说法二:烦恼缘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理,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就是贪嗔痴慢疑;说法三:烦恼由于看不开——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谓“杞人忧天”,乃至担心“世界末日”等,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说法四:烦恼出于太自私——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部分内容选自百度注释)


对此,叔本华认为“把人引向艺术和科学最强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苦闷。”据说,爱因斯坦和罗素也讲过同样的话。从实际经验出发,人的烦恼相伴人的始终,犹如灵魂中的“困兽”。话说,在实现世俗的种种目标、愿望或欲望之后,人的之我并不会丝毫歇息,它需要间歇式的跳跃闪烁,大人物、小人物如此,即便皇帝也不能免俗。


史载,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在匠活之中,“木匠皇帝”凭借非凡的刀锯斧凿油漆技艺,点着了一根根“之我”蜡烛;与其同时,在匠活中皇帝又忘却了“之我”,“之我”在叹服中摇摆闪烁,皇帝则陶醉其中。


再比如,麻将算是中国人烦恼的克星之一。在当今中国,某种程度上任何一种娱乐方式都不能与玩麻将相提并论,麻将也可以称作一场运动。麻将在我国城乡十分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活动。有人认为,麻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价值堪称国之瑰宝;也有人深恶痛绝,认为麻将是赌博之首,其罪恶程度几与吸毒无异。


那么,麻将的魅力究竟在哪?其实,麻将也是一种精神“鸦片”,是“之我”彰显与“之我”陶醉的大众游戏,即便看客也能达到同样效果的体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麻将实则起到安慰国人灵魂的功效,所以被一些人也称作“国粹”。改革开放之初,民间曾流行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调侃“赌风”盛行的堂皇理由是消遣加点小刺激,其背后则是大众“之我”的苍白,需要点刺激来激发“之我”活跃起来、亮堂起来,而在此起彼伏的输赢中让“之我”薪火摇曳,以期达到“之我”阴阳起伏之平衡。现今,网络游戏成了大产业,正在分担麻将功能,而且大有压倒之势呢。



管窥抑郁


抑郁症,是之我昏暗的一个突出例子。报载,66岁的章做了一辈子教师,前几年退休后,章越来越觉得生活无聊。章老伴前几年过世了,空落落的房子里只有她一个人居住,儿子在外地工作。“一整天只和自己说话,就是觉得无聊。在房间里走路,都能够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从窗子往外看,看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夜里经常因无名恐惧醒来,只得翻翻旧书、上上网,否则连喘气都困难”……章如此哀叹。于此,老伴过世让章的爱之摇篮打翻了,之我的动荡和灰暗可想而知。


与章不同的是,曾经做过领导的刘退休后则喜欢易怒。刘曾经是一名国企领导,习惯了“呼风唤雨”,处处显示强势。退休后,刘觉得一切都变了。在家里,儿子媳妇没有了当初的小心翼翼,对他说话也随便起来,连老伴也对他说“家里活多,你以后就负责买菜吧。”刘“再也没有我是一家之主感觉了”,于是挑剔多疑时常发生,在没有什么征兆情况下,砸了家宴上的碗碟还觉得委屈。于此,刘之我阴暗,又找不到点燃的材料,发火砸碗是扭曲的之我意志使然,通过非正常的发作,情绪释放后的安静则给之我暂时改善了一下氛围。事实上,章和刘的状况只能算是抑郁的萌芽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资料显示,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同时,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对患者及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却往往为其它事物掩盖。


实际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抑郁过,并且间歇依然在抑郁着,只是没有明显影响生活而已。从“之我”的实现看,抑郁症患者大都是“之我”彰显困难一族,也就是“我”没有了,这个“没有”是指“我”得不到体认、体现。人在没有生活或事业目标,或目标根本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便会产生绝望,进而对“我”的彰显失去信心,或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信心;终于,灰暗到极致的之我出现瘫痪式游离,外界事物与思维精神的沟通也发生了障碍,于是便出现抑郁症的种种症状。在此,可参阅前篇<短路的之我>所云——之我不能正常启动或濒临熄火。


讽刺意味浓厚,外表光鲜的成功人士患抑郁症并不在少数。在这里,目标选择的偏执便是“之我”瘫痪式游离的罪魁。例如,2003年4月1日愚人节晚,香港发生了一个惊人悲剧,艺人张国荣从24楼纵身跳下自杀了。人们感慨:如此追求完美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方式来结束生命?张国荣离奇死亡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就“哥哥”身患抑郁症具体原因,张国荣生前挚友陈透露: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很多积累下来的东西。最大的原因就是演唱会带给他的伤害,他的演唱会用心做得那么好,然而却受到了那么大的打击。他最惨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心疼。他发作起来时所有的筋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痛得很厉害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把他折腾得非常的惨,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而且他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他每一件工作都不敢去答应,他很想去做,但是没有办法去答应人家去做。因为一答应了,要是他病发没有办法完成工作怎么办?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


在《阿飞正传》里,张国荣所饰旭仔有这样一段独白:我听人说有一种鸟没有脚,它只能一直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在它死的时候。本来,张国荣祈望借助《热情世界巡回演唱会》,让自己的抑郁症“不药自愈”,但香港媒体吹灭了他试图划亮“之我”的最后一根火柴之梦想。张国荣事业的起点与顶点均源于香港,可最终竟然被香港一再无情鞭挞!他给了香港无尽欢乐,香港却没有伸手救他一把!相反,在他身上又踢上了几脚。


张国荣骨灰如何安葬,挚友陈一番话令人惊奇。友人披露: 因为哥哥生前不要安葬在有宗教信仰的地方,你知道没有宗教信仰的地方很难找。香港差不多全都是寺院,他不要,所以这个地方就更难找了。众所周知,有宗教信仰的地方就是人常去的地方,张国荣的夙愿看来是想往葬在一个静谧角落。也就是说,既然大家不鼓励张去点燃“之我”,那就让张的“之我”如“颜色不一样的烟火”随风去罢。张国荣虽有私交朋友,但只有在观众面前他才能燃亮那个专属于他张国荣的“之我”。


张国荣在“一直飞”,可依然寻不到、望不见他的“之我”,直至灵魂同“之我”决然断裂,不得已只好模仿无脚鸟落地一次了。落地之后,张国荣将“之我”最后一次点燃,张国荣如愿了,留给世人的则是巨大遗憾,而这个遗憾则是张国荣所期待——谁叫你们不拿我当回事?天国里似乎飘来如是话语。对自己灵与肉的失望,之我活的意志极力想摆脱它们,绞杀它们也是之我活的意志,但世俗社会并不提倡。于此,肉体可以粉碎,灵魂也可以瓦解,但之我却因“落地”迸发出礼花——让大家唏嘘张国荣去吧!


于此,走‘功夫皇帝慈善路’的李连杰,对于‘众星’不啻是一个很好的示范——2004年,李连杰号召成立“壹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008年,李连杰奔波在汶川地震第一线;2010年,李连杰带队到云南、广西慰问干旱灾民,免费出演公益性电影《海洋天堂》,组织“壹基金”救援队向舟曲运送救灾物资……由功夫巨星到慈善家脱变,李连杰将“之我”巧妙点燃,一个个“抑郁”苗头或许就这样被瓦解了。至于普通人,打扑克、打麻将、打游戏、下棋看书、工作创作、喝酒聊天等等,其实也在无意间成了化解抑郁的小良药。



性学专家


有些人看起来特立独行,其实是在反抗忧郁。当今网络上一大串信口雌黄、哗众取宠等喜欢卖弄之流,如果月下伫立窗前,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在暗地里落泪——之我的灰暗世上又有几人知晓,张狂不过是假面具和小把戏而已。


李银河是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其实,李银河母亲也非常不凡。其母李克林(1916-2003),原名李振瀛,也曾用李荧这个名字,河南省邓州市人,1916年9月生于邓州市岗岔楼村一个地主家庭。曾任人民日报农村部主任,是参加了人民日报创建的为数不多的女编辑之一。


众所周知,李银河是一个争议人物,她的观点争议更大。对此,她如是回答:当你传播正确的观点时,总有一些错误的观点、看法如影随形,尤其是在传统力量占上风的领域。不过,还好现在是21世纪,如果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我可能就没办法活了。社会进步了,言论也自由了,那些漫骂、侮辱影响不了我的生活。我会不断地拨乱反正,不断地辩论下去。骂我的人对我而言,其实就是一个辩论对手,仅此而已。


瞧,李银河在抛售自己观点同时,也是在“不断地拨乱反正,不断地辩论下去”,而所谓“骂我的人对我而言,其实就是一个辩论对手”,实则正是李银河期望得到的效果,因为在辩论中李银河点亮了“之我”。谈到丈夫王小波,李银河一段表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特别包容的人。我曾经做虐恋方面的研究,他很感兴趣,和我一起探讨,并写进他的小说里。我的许多研究,包括同性恋等,他都和我一起做。由于他的包容,所以他作品里表现出来的性都特别温和。用小波的话来说:倾心之谈。两个人在一起,沟通最重要,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爱情走到最后,就变成亲情了,如果两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那么不用担心你们的爱情会变质。


李银河喜欢抛出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以及种种不可思议。例如:支持都市白领族“闪婚”,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为一夜情正名憧憬“多边恋”,刑法中“聚众淫乱罪”已严重过时,为“教授换妻案”辩解,提出“自愿,隐私,成人”等等。事实上,李银河的非凡之举,是在把大众当做“小波”进行“倾心之谈”。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温馨,但在喧闹和讥嚷里,李银河在大家没注意的时候把“之我”巧妙地拨亮了。


报载,李银河网上向李亚鹏喊话:“李亚鹏你关注我,我们可能是亲戚!”据悉,李银河在王菲的微博里留言:“李亚鹏,你好。你的父亲是不是河南南阳人(邓县)?如果是,我们可能是亲戚,估计没出五服。我姓的是母亲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可见,不甘寂寞的李银河与其说在向李亚鹏喊话,不如说是在向大众喊话,其目的是让大众的回音弹响她之我的吉他——也许在辈分上我是你的姑姑或奶奶呢。谁知李银河,哪天又要祭出怎样的“稀奇古怪”,而众人的大惊小怪正是李银河之我所需的“药引子”。设想,即便沉默的日子,李银河也会在偷着乐——咱玩的可是外人至今还被蒙在鼓里的游戏呢。后来,李果然大跌眼镜,竟然搞了所谓“出柜”闹剧,这是后话了。



换妻密码


有个报道说,在洪都拉斯西北部的一些村镇,男人可以将自己的老婆“休掉”,并拉到集市上拍卖,或者拿去跟别人的妻子交换,被买来的老婆可以再度拿去拍卖。据讲,这个有些吓人的民俗也是玛雅遗风。当年玛雅人将抓获的男俘虏全部杀掉祭神,而女人则可被充当为妻子,或拿去交换。在当地,以前只要男人们对妻子不满意有了“换妻”的想法,那么他们就可以随时将妻子拿去卖了,相互买卖妻子的男人比比皆是,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妇女被买来买去。对于这种根深蒂固的习俗,当地政府虽然有“痛改”之心但也依旧无可奈何。由此,洪都拉斯男人们都太爱换妻了,于是当地政府毅然颁布了一条法令,强行规定“换妻”不能私下交易,只能在“人集”进行。现如今,根据这项法律的逐渐实施及生效,这种“换妻”交易开始在规定的“人集”举办,而且每3个月才能开一次集。


于此,所谓换妻游戏,也就是交换各自的对象来满足性欲。其实换妻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他们或合法,或隐秘,例如美国、韩国,在意大利每年有大概200万对夫妇参与换妻。参加活动的夫妇来自各阶层,有会计师、医生、甚至足球明星及政客。由此可见,换妻在国外已经是一种常见现象,其牵扯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由于传统文化的原因,换妻游戏有违社会道德伦理,以前在中国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近年换妻游戏也开始在社会蔓延。对待换妻,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道德伦理,另一个是婚姻家庭。而作为局内人,参与者的感受则更值得玩味。


男人的想法及感受:

●夫妻相处久了,难免厌倦对方,为避免发生婚外情,不如在彼此谅解的情况下,透过换妻方式“疏解”一下。坚信人性软弱,与其逃避现实、苦苦压抑,不如和其他想法一样的夫妇进行交换计划。由于并未妨碍到别人,因此外界没有理由干涉其自由。


● 对于夫妻生活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某男士面对“互换配偶”行为会不会带来对家庭生活的不良影响时非常肯定地回答,这只是夫妻婚姻生活的调剂,事实证明我们的夫妻生活在交换后确实得到新鲜刺激,质量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巩固。


●在有了孩子三四年之后,夫妻之间产生的审美疲劳导致了他们的情感生活缺乏激情,让他们开始认真地考虑这个大胆的想法的。我想让妻子体会另一种快乐,双方是绝对不能谈论感情的,事实上有感情问题的夫妻别人也是不愿意和他们交换的。


● 这无非是一个身体游戏,没有那么复杂。


●有人认为换妻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有新鲜感、刺激感,而彼此之间又不需付费。如果各找情人的话,情感上更难以掌控,所以几对夫妻进行交换,情感和生理上满足了陌生化的刺激需求,同时又可以达到同进同退的目的。


●无关道德。我不愿意接受带有道德目光的注视,我有享受自己身体的权利。


女人的想法及感受:


●参加性游戏只是想寻求刺激,谈不上热衷。


●男人其实差别不大,偶尔换来玩玩,并非出于对丈夫不满意。有时夫妻生活需要调剂。


●说是玩换妻游戏,但从第一次起,进房间后的感觉并不淫荡。


●游戏夫妻坚守家庭底线。圈子里的人,大都由欧美留学归来,对换妻游戏不陌生,也不抗拒,关键是夫妻有共识。我与丈夫十分恩爱,彼此引为人生知己,我们都认为婚姻家庭是最重要的,是底线,其它都无所谓。”


●我不担心丈夫玩这个游戏会移情别恋,因为我没有那个心思。此外大家都是同事,出来玩是寻放松的,相处有分寸,有顾忌。这个圈子还没有人离婚,或发生吃醋骂人打架的。


●有的女人发现自己不仅没有从换妻游戏中找到快乐,反而有种被强暴的耻辱感,那个男人强行和她发生关系后,她跑到浴室里拼命地洗着自己的身体,之后夺门而逃,独自坐在海边啜泣到晨曦微露,才明白自己对换妻游戏的心理承受能力太有限,一时的迷失和一夜的放纵已经给信奉传统道德观的她带来了永久的伤害,她无法原谅自己。她已经明白,和谐的婚姻不仅仅是需要激情和浪漫,还包含着理性的平淡和从容,只有做到彼此尊重、心心相印,才能实现真正的灵肉交融!


●丈夫的刻意欺骗,她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所谓的“换妻俱乐部”,在激情、等待、亢奋和不安中无法自拔。


●性爱分离。性是比较外在的体验,但爱情是内心的震动,如果按照性爱不能分离的观点,是不是没有爱情了,就不应该有性?这是不是违背人性的说法?


●他对我是第二个男人,说真的,我觉得很温柔,也很刺激……虽然这样的话说出来很无耻,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注:以上部分内容选自SOSO百科)


综上分析,换妻游戏中男人基本处于主动、主导地位,否则就称作“换夫”了,而女人的迎合也至关重要。从表面看,换妻是夫妻间性生活的无聊无趣使然,夫妻双方为寻求新刺激而达成了共识和妥协。实际上,在换妻行为中,灵与肉并没分离且是一体的,因为在做爱过程中灵与肉很难也不可能分离。所谓“我不担心丈夫玩这个游戏会移情别恋,因为我没有那个心思”,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套话罢了。而这个女人就说了真话:我觉得很温柔,也很刺激……虽然这样的话说出来很无耻,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其实,换妻式的做爱,其目的和效果就是追求此所谓——很温柔、很刺激、很无耻!当然,能否如愿要看运气。


也有人指出,换妻属于不正常心理,属于一种性混乱行为。说句通俗点,换妻者就是有心理障碍,他们想通过换的方式找新鲜感和快感,生理和心理的快感是很诱惑人的,有着正常生理的人谁都梦想有快感。但是心理正常的人要考虑到社会伦理、道德法制、家庭责任、子女亲情,所以还是要理智克服。只有心理不正常的人才会不计后果,只图暂时的欢愉。换妻者没有爱情观念。如果一个人深深地爱着另一个人,他就会把全部的心放在对方身上,以至于不愿意让其他人分享。因为爱情是自私的。即使面对诱惑,也会保持爱情的忠贞。对爱情忠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依旧还是一种美德。


话说,换妻所涉及的心理及人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是超越所谓伦理、道德或美德的,一些现成的理论或说教也难以解释得通的。之我论以为,换妻实质上是人为寻找之我而耍的一个游戏。由于对之我迷茫,一些人试图通过短暂的“失去”——打翻之我的摇篮,然后再迎回自己的“新娘”,让之我重新回到摇篮的怀抱,并在不经意间触摸到了之我。通过整个游戏过程,人在冥冥之中,对之我的困惑和迷茫得到了一定程度释放,从而完成或体验了一次对之我的“探险之旅”;同时,这个“探险”让之我始终处于刺激和兴奋中,所以令之我迷醉并闪烁。而在表面上,婚姻的所谓索然乏味也得到了缓解和舒展。一句话,换妻是人找借口寻找和感受之我的游戏,这也是换妻的最真实密电码。游戏完成之后,也许要感慨:我的我又回来了。就如卖淫的人想的那样——卖淫的是我的身体,但那不是我或我的我。甚至可云:身体也好、肉体也罢,与我何干?



梵高之谜


众所周知,梵高是死后才真正出名且不断被推崇的,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就世俗而言,生前梵高简直就是可怜虫一个。那么,人们为何要如此神话这个活着时候生命与生活都可谓失败的人呢?尤其是百余年以来,人们都在不厌其烦地解读他的作品?梵高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其中弟弟提奥是梵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


就梵高家族来看,算得上一个艺术之家,几个伯伯和叔叔在当时都是“很有脸面”的人:海因伯伯在鹿特丹开画廊,后来迁到布鲁塞尔;约翰伯伯是一位海军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梵高曾在这位叔叔家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科尔叔叔是一位画商;梵森特伯伯(与梵高同名)也是位大画商,最初在海牙卖绘画材料,几年间他的画廊就成为全欧洲著名画廊,后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古比尔公司订立了合股合同,梵高与弟弟提奥最初都曾在这位叔叔的店里工作过。


尽管有着书香门第的背景,但青年梵高并没有接受系统教育。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在伦敦工作期间,梵高对房东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外表丑陋的梵高认为尤金妮亚是一位绝代佳人,为之而神魂颠倒。在梵高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她坚决地予以了拒绝。直到有一天,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依偎在别的男人怀里热烈接吻,他的梦想才彻底坍塌。


随后,痛苦不堪的梵高离开伦敦去了巴黎。直至27岁时,梵高还一事无成,靠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接济倾心于绘画。此前,梵高曾当过助理牧师,参加过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学习,但未能取得牧师资格任命。1879年,据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梵高被教会断然解雇,由此对生活和上帝近乎绝望。梵高选择绘画作为生命归宿,固然与他早期的职业生活有关,但他选择绘画也与情感和精神世界关联。


1881年,回家探亲的梵高见到了刚成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大方美丽,几乎让梵高沉醉。当梵高向凯表姐表白爱意时,竟遭到对方愤恨式的拒绝!1884年,梵高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而告终。随后,梵高与身为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同居了一段时间。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克里斯蒂娜与他也彻底断绝了往来。


从1880年梵高沉迷学画并开始创作,到梵高1890年正式售出唯一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及开枪自杀,这整整十年间,梵高不论在绘画技巧还是思想精神,都经历了极其痛苦的炼狱式洗礼,而体面家族的光环则令梵高相形猥琐。梵高的这十年可谓是自己与自己挣扎的十年——没有家、没有生计、没有事业,除弟弟提奥外同父亲及家庭关系紧张。绘画虽能让梵高暂时发泄痛苦,但现实的残酷最终还是把梵高过早吞没了。就梵高创作的评价及认可来说,社会算是比较公正客观且及时的,在梵高死前不久他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了评论界赞扬。


遗憾的在于,梵高在与时间赛跑中提前退场了!庆幸的在于,梵高拯救了许多观赏其作品的芸芸众生。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其实,这正是梵高被推崇和伟大的所在。梵高谈到创作感情这样总结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梵高绘画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梵高要表现的是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在此,梵高深知仅用线条难以表达内心要表达的东西,而只有重用色彩才能够表达出这件东西——“我”或“之我”,因为色彩是无形的但却又是实在的存在!在梵高代表作《夜晚的咖啡馆》、《星夜》、《乌鸦群飞的麦田》、《十四朵向日葵》等作品里,我们与其说用眼睛不如讲用大脑读出了“之我”游荡的、孤独的、挣扎的影子。由此引发观赏者之我共鸣,而这也是此前无人能令人信服解读的原因所在。


梵高作品其实给人大多数以暗示,于是产生灵魂上的共鸣——梵高的痛苦也就是人类的共同困惑,梵高将生活与生命的压抑通过色彩抽象成不可言传的“我”的造型,而这个“我”不正是能让人喜怒哀乐、也能让人超然物外的“之我”?据历史资料,梵高1889年5月自愿来到圣保罗精神病院进行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在这样情形下,梵高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


其实,正如梵高所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事实是,梵高是拿自己的精神体验与感悟在绘画,而且梵高潜游进灵魂深处在探险,并把从“海底”拾到的绚丽的贝壳呈现给世人。梵高在间接告诉世人,痛苦虽不一样,但痛苦的根源是一样的,读梵高的画便会对此有所感悟或启发。梵高自杀,看起来是抑郁的结果;实则是梵高在“抽象”地宣泄、张扬“之我”——梵高用枪燃着了自己的“之我”,给自己视为高于生命的艺术画上了句号加感叹号;而死了的梵高却最终靠他的画,在不经意里撩动了别人的“之我”。


梵高画所折射的之我,于人们心灵深处擦出了共鸣的火花,因此大受欣赏。要说梵高所谓“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不如说梵高为了它,是用自己的生命进行了牺牲式的之我演绎实践!值得一提,梵高家庭是牧师世家,梵高曾做过助理牧师,投考过神学院,从事过一段时间非正式传教,梵高对人精神世界的洞察绝非寻常,因此梵高的“诞生”有其历史与客观之必然!



妓女日记


报载,卑微的人也同样有着高贵的灵魂。在兰州火车站附近,一名卖淫女不幸被嫖客勒死,警方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这名卖淫女写的日记。日记里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死者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她渴望经过努力打拼能拥有漂亮房子、可爱小孩的幸福憧憬。在一个偌大的信封里,装着一千多颗纸叠的心,每一个上面都写着丈夫的名字以及自己的愿望。随侦破结束,记载其隐私的60多篇思夫日记被公开,报道还称,死者的丈夫知晓妻子卖淫,但迫于生计无奈无法阻止。


卖淫女生前爱情日记选登————:


5月4日 星期三 阴

今天是我来收容收(所)的第17天。老公,当我听到你的声音时,我特别高兴,听见你说再(在)跑摩托车,我真的好感动,心里好舒服。只要你时刻都在想我,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老公,我每天都在盼望早日回到你的身边,让你抱着我。我真的好想你……听到你说的话,我高兴极了,同时也很放心,我真为我有你这样一位老公而感到自豪。


5月21日 星期六 多云

老公,今天终于给你打电话了。当我打通电话后,我也不知为什么没说几句话就流泪了。挂了电话后,我回到号室里就放声哭,真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眼泪。其实当我听到你说的那句话“等你出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做那些歪门斜(邪)倒(道)的事了”我好感动。老公,只要你能说出这句话,我已经知足了,感觉进到这里也值了。老公,你放心。我会相信你的。


6月18日 星期六 阴间多云

老公,今天中午刚开始给你打电话没通。后来,我没吃中午饭,继续给你打,终于打通了。我很高兴,可是由于多次给你打电话都不通,我就给你发火。正在这时,你又说你把摩托车丢了。我一下就来气,就糊里糊涂骂了你一通。最后总算听明白是被市容的那些人给扣掉了。但我还是很生气,跟你说话语气不好。老公,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不该冲着你发脾气。老公,原谅我吧。明天是你的生日,不该让你带着心情过生日,应该很高兴的度过,所以今天我想再给你打电话,也不知能不能打上……


6月22日 星期三 晴

老公,是不是你最近没钱了。要不然怎么老是停机。唉,其实我知道你在外面也不容易。我想好了,以后你还是少来几次吧。还有我的事情,就别再花钱了。已经两个月了,还有四个月就出去了,很快的。只要你天天想我就行。老公,我们不是命不好。我们俩应该很幸运、很幸福。因为你找到你所爱的人,我找到了我所爱的人。我们夫妻俩其实很幸福。大不了就是现在没钱吗?不要紧,我们还年轻,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不过就六个月没在一起吗?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等我出去了,我们再好好挣钱,过日子吧!


6月25日 星期六 多云转晴

老公,今天我给你打电话了。你怎么还没交费?是没钱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心里很着急。你还在跑摩托车吗?一定很辛苦,要自己照顾自己,别累坏了身体。我好想好想飞到你的身边。让你抱着我睡觉。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7月11日 星期一 晴

老公,真是心有灵心(犀)一点通啊!我今天预感你会来看我,没想到你还真得(的)来看我了。见到你的确很高兴。可是当我看到你瘦了,憔悴了,还有你说爸爸有病了,我就心里特别难受,想哭。但你面前,我还是没哭出来。你可知道,当我回到号室,看你给我写的信时,我就哭成了泪人。她们问我话,我一句也说不来了。我真的好伤心,好伤心,怎么会是这样?老天,怎么会这样对我们?我们倒(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公,我也发愁,我也烦。


7月25日 星期一 晴

老公,我预感你今天会来的,没想到你真的来了。听到你说的话,我好难受,好伤心。老公你再别这样,我既然已经嫁给你了,我这辈子都会跟定你。不管你穷还是富,我为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钱。只要你对我真心,我跟着你一辈子受苦我都愿意。老公,千万别胡思乱想。我从选择你后,我的人,我的心全给你了……


人们感慨——爱一个人会爱成什么样? 这就是传说中的爱情吧?现实社会中还会有这种爱情吗?没了,都被一个买淫女带入了天堂。有心理研究者发现,在卖淫女性身上存在着身体的性行为与感情因素之间的一种完全的分裂。该群体在性生活时,有很大比例的女性存在着心理与躯体的分离,虽然其躯体是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其心灵却在整个事件之外, 这时的她们很少或几乎没有性活动的兴趣可言。


越南电影《忘返天堂》里有这样一段对白:你真的爱我吗?嗯,很爱!那你怎么还能继续和你那些客人在一起?因为我的职业就是鸭子。你知道这意味什么吗?你必须把自己身体和情感分开,身体是赚钱的工具。那些客人只能付钱,从我的肉体上得到满足,但他们永远不能触及我的内心,我的内心里只有你。用不了多久,你就会习惯的……


之我论认为,对于职业卖淫者来说,在实施卖淫过程中,嫖客与卖淫者身体在做交易和游戏,卖淫者之我则高悬梁上作旁观者居。这也是,卖淫者能经受社会道德、规范及伦常等心灵拷问的奥秘所在!间或,也会产生身体肮脏、心灵纯洁的妓女爱情,以及相类似的所谓不可思议的另类怪诞。从某种角度说,妓女是之我论的默默实践者,她们将之我成功地从“完人”里剥离出来,为她们从人类社会的种种桎梏、压抑、谴责中解脱并打开了一扇暗门。同时,由于之我的剥离,之我处于时常的“游走”状态,以致不少卖淫者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心理行为情绪化特别明显,报复或惩罚自己、他人及社会欲望十分强烈。


在此,举一个例子关于常艳和衣俊卿,以此来警示人们——失足者的报复是超乎想象的疯狂。在常艳那部十二万字《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衣俊卿小n》香艳实录里,女主人公不仅列出了十七次爱爱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还写明了自己和衣老师(女主人公对衣俊卿的称呼)的生日,由此将衣俊卿活生生扳倒。通读实录,给人的感觉是常艳与失足女没什么两样。卖淫多种多样,有一种失身心理,既没有痛苦,也没有性满足,她们不是以肉欲为目的,而是为了达到性以外的某个目的,主动献出肉体,属于目的型失身。比如为了招工、提拔或获得更多物质利益等等,不惜出卖贞操,一旦达到目的,便会主动离开对方,实际上是一种"等价交换",它虽然形式不同于卖淫,但本质属于卖淫,也如同猴群里的“性流通”。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常艳没有猎取到原来所期望的职位和事业方面的索求,而以所谓——想得到而不可能得到衣俊卿为幌子,拿到一百万又怕被控敲诈而胆怯,最终选择了对衣俊卿实施鱼死网破的自杀式报复!在整个色诱过程中,常艳是丢人又丢钱,最后连当妓女的所谓最起码成交都没有能够成功,常艳的沮丧可想而知。


在香艳实录里,常艳对自己内心有所解剖,但涉及之我的时候就着意粉饰或回避了。其实,常艳与妓女一样,无师自通地学会并实施了对之我的剥离,以致她能够完成这部香艳实录。于此,如同系着缆绳的小船,稍不留意小船就会被浪打翻或脱缰而去,常艳其之我的“游走”状态终于也达到了极限,如若不写、不公布香艳实录,常艳只有一条路可走——自杀!事实上,香艳实录的面世,以之我论来看,常艳已经实施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迂回式自杀。由于之我活的意志使然,常艳绕过对肉体直接摧毁,迂回完成了自杀的终极目标。


如前所述,在自杀者看来,其杀的并不是我或之我,而是失败的、非抛弃不可的夹带着思维与感觉的身体,再实质性地讲,自杀者要杀的是与其相关并从属的思维、感觉等精神性东西!扼杀摧毁肉体,事实上仅仅是自杀者实现自杀终极目标的途径。在这里,常艳通过香艳实录“消灭了”衣俊卿,也就等于替代消灭了她自己并不成熟乃至错误的思维、思想或想法,成功实施了所谓自杀和自杀式报复。



偏狂之我


由于人生境遇不同,以及认识水平与知识存在差异,人拨亮之我的手段、方式及内容会有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从以下几个偏执的例子,也许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些许启示。


偏狂之一:朋友说,他爸爸越老越糊涂,前几天竟出手打了一位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同单位退休老者,最后还是他出面给摆平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朋友爸爸原先是单位领导,现在也退休了,退休前好几年便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了,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情纠葛闹起了桃色新闻。为此,朋友爸爸这些年来在外面也一直很不体面,退休后性情脾气更是大变,发起火来时常掀桌子、砸茶碗。近日,朋友爸爸遇见被打老者,老者见面就咒骂,原因是原属同单位的老者独子几年前在工作地因意外死亡了,老者认为朋友爸爸当时作为领导没有处理好善后。被骂后,朋友爸爸当胸给了老者几拳。朋友知悉后,赶紧把老者送到医院,经检查幸好没事,朋友随后又提了些营养品代父登门道歉,这事才算告一段落。据说,老者当年曾要求单位认定其儿子为工伤殉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从条件和政策看都是不可能的,可老者为何要将这件“不可能”集结在心里这些年呢?朋友爸爸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记忆中的温文而雅为何又变得这般鲁莽?


从老者看,晚年丧子令其精神世界极其悲惨,这点可以理解,但问题是老者一直都没有从丧子阴影中解脱出来,在人生夕阳的寂寞里,他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丧子悲凉,与天伦之乐似乎隔绝,把所有不如意统统与失去儿子挂钩,因为越不可能越能够成为“烦恼理由”。与此,也陷入了之我肯定受阻的转嫁式漩涡——即认为别人应该那样做,但却没有去做,从而把别人之我肯定的想象中受阻,引入到自己的之我层面上,导致自己的之我纠结。当年身为领导的朋友父亲沉溺于风花雪月,也许无暇从感情着眼把安抚工作做到位,因而让老者耿耿于怀,以致老者一见朋友爸爸就开骂。那么,为什么非要骂呢?因为在骂的瞬间,老者擦亮并唤醒了之我 ,开骂情不由己。就朋友爸爸来说,对老者咒骂还以老拳,看似有些过分且丧失理智,其实也是朋友爸爸燃亮灰色之我的必然选择,因为朋友爸爸也就盼着有什么机会能够提醒提醒——“我”在这呢!可谓殊途同归、同病相怜,彼此以开骂与开打方式都暂时解脱了些。


再仔细回想,两个当事者其实都很抑郁,这也是分析中往往或略的地方。在<短路的之我>看来,因生活事业或生理等问题而长期情绪低迷,身处环境压抑或恶劣而遭受精神压迫打击,这些都可能造成之我自身内部短路,其结果是之我或濒临坍塌、或疯癫游离及至拼死挣扎,对外则表现为抑郁症常见现象,但一些反社会、反人类、反常规的举止则常被另类解读,实则是之我活的意志畸形化反抗的结果。


偏狂之二:尽管时间过去很久了,提及马加爵人们还是不寒而栗。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2004年6月17,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据传,马加爵在忏悔里有这样几段:


1、人云:凡事都是有原因的,又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现在每天我都努力思索,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求原因,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此刻我亦很糊涂,只能说当初很偶然!

点评:殊不知,原因在于——为显示“之我”而疯狂纵己,表面现象是糊涂和偶然。)


2、我是在农村上的六年小学,有一位老师特别严厉,自备了一小木条来惩罚学生。在众多学生当中我是最顽皮的了,但大概是四年级吧,这位老师开始对我疼爱有加了,尽管我仍然是那么顽皮,因为他发现我有小聪明。所以说,我对学习感兴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是拜这位严厉而又负责任的老师所赐。

点评:“对我疼爱有加”点亮“之我”,小聪明盖过顽皮,在此潜伏启亮“之我”方式手段的畸形怪胎。)


3、唉,往事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的甜蜜。我高中时的那位班主任是一位仁慈有爱心而又负责任的人。我再也找不到什么华丽的词语来刻画他了——要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清晰全面地表述完全是很难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我们班主任几乎每天早晨六点整都来到我们宿舍来催我们起床做早操,因为好几个人很不自觉,常赖床不起。有一个学期我对班主任说我不想做早操,想多睡点儿好养足精力学习,老师也马上答应了。那么多的学生当中就仅我有这个特权。

点评:仅我有这个特权,即是“之我”的彰显,但也给今后丢下祸患,以致可怕地把杀人也当做特权。)


据传,马加爵临刑前在信里写道:

1、大学很多男生都在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很多男生都谈恋爱了。我在这种氛围下加上几个同学的怂恿,也大胆的写了一封情书,交给了我暗恋许久的一个女孩子,由于我的模样不好看,加上又没钱,人显得很土气内向,那女生毫不留情地当着许多人的面,把我那封用真心诚挚锩刻成的信撕个粉碎,我只是内心痛苦了下,我也并没有怨恨谁,我只觉得自己确实条件不行配不上她。


点评:爱情是擦亮“之我”的火石,如果受挫则痛苦非凡。马加爵自负又自卑,自以为在恶劣环境下很压抑,不想单相思更击痛了灵魂深处,隐晦的之我被巨石无情覆盖了,于是自己解嘲——条件不行配不上她。其实,正是这个女孩撕裂了马加爵之我,也为马加爵犯罪播下了可怕的种子。)


2、因为整个寒假我一个人多么孤寂,我不怕吃苦,但是人是很怕寂寞的。当我看到同学们时我很热情,他们为了打发时间约我打牌,我很乐意的接受了,其实我们原来也经常玩牌的,其实无须掩饰,我智商真的比较高,所以打牌经常赢,几个同学都怀疑我作弊,我坚持说没有,谁知道那三个我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我的同学,以为一直平等对我的同学,竟然恶语伤我,蹂躏我的人格,还揭露了我以前的许多伤疤,包括那女生撕毁我情书的事情,什么苦楚什么贫苦什么艰辛的生活,我可以忍受,其他人歧视蔑视我,我也可以忍受,可是我这几个平时稍微好点的同学竟然这样残酷无情的践踏、蹂躏我的人格尊严……我的心很痛,我的泪悄悄的落下了,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曾被艰辛贫苦生活打败,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时候,当我的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滴血了,践踏我竟然还是平时关系稍微好点的同学以及老乡!


点评:其实,据了解被害者也都是些贫困学生,可悲的是这几个被害者肆意撕开了马加爵情爱伤疤。马加爵情感遭受挫折,“之我”长期寂寞压抑,而来自所谓平时亲近同学的羞辱,则令“之我”压抑得更加沉重,因而它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更强大甚至可怕。回望,中学成长期的马加爵就是个“之我炫耀”“嗜好者”,当爱情通道受堵,这几个被害者顺理成章充当了宣泄对象,也为马加爵杀人理由编好了注脚——蹂躏我的人格尊严。由此,应了中国古话:士可杀不可辱!而作为‘平时关系稍微好点的同学以及老乡’,其羞辱比一般人羞辱更叫马加爵不能够接受,尤其是在马加爵根本实现不了的爱之梦上,因为情书当面被撕令马加爵“之我”灰暗直至极限,谁碰这道红线,马加爵“之我”便会拿谁来燃烧。杀人,成了马加爵之我的捍卫战!否则,马加爵就会疯癫;其实,马加爵已经疯狂。通过毁灭身体与生命,马加爵彻底消灭了对方的之我,这是马加爵之我的意志!人们啊,千万不要去碰另个之我的容忍底线——如马加爵所云: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曾被艰辛贫苦生活打败,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时候,当我的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滴血了……在此,<之我之歌>提醒——‘之我唯一’如果动摇了,或者过分‘唯一’之我——唯我独尊,人的精神便会出现障碍和麻烦,严重的以致切断之我与思维联系,任由疯癫或逆施行为发生,在道德层面表现为决绝、绝情、残酷、变态及六亲不认等。这些叛逆,实则也是之我活的意志使然,是之我回应‘唯一动摇’的挣扎。)


3、我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是他们残忍的对我,是他们不给我活路,他们没有给我留后路,他们淋漓尽致地侮辱完我后,居然还那样嚣张与快乐,因为他们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他们还有资本去玩女孩子,我伤痛的心找不到归处!

点评:马加爵认为——是他们残忍的对我,是他们不给我活路,他们没有给我留后路……那么,只有杀了这些人才能够有条活路、后路——哪怕用血光点燃“之我”,成全“让我伤痛的心找到归处”。其实,马加爵实现“之我”的闪烁有多条另类活路——沉溺于网络、阅读或专注于学业,在其中忘却“之我”进而再发现“之我”(小成就、小收获),最差的充其量沦为偷窥者、嫖客或强奸犯。可是,马加爵就是马加爵,不狭隘就不是马加爵。当面撕情书女生彻底掐灭了马加爵启亮“之我”的萤光,可谓是毁了马加爵的罪魁导索。老话说: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站起。对马加爵来讲,面对撕情书女生他永难再站起来了,而撕咬他创口的人却撞向了他早设埋伏的坚定枪口,他们的生命成了马加爵点燃其之我的祭品。另外,从之我看马加爵并不拒绝爱,但恨却把之我彻底凝固凝结了,其之我已经发疯式扭曲,以致能持续地同思维短路,任由冷血杀戮进行到底。参见<恨——我之本能>)另外,马加爵之所以能持续杀人,是因为他用种种理由为其杀人,在之我的肯定上完成了自我解读和背书,由此铸造了马加爵杀人的心理和手段坚决而残酷。


偏狂之三:2010年6月10日和11日连续发生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两起医务人员被刺杀事件为同一人所为,凶手系因宿怨杀人。据介绍,犯罪嫌疑人周某是一名45岁的男子,为济南市历下区居民。其父于13年前因患原发性肝癌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不久后去世。周某将其父去世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据悉,周某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是家中最小也最受宠爱的孩子。由于常年沉浸在对父亲死亡真相的叩问中,周某一直无心工作、无心恋爱。2007年,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周某被一次性买断工龄,失去工作的周某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为父亲出气。母亲劝他出去找工作,他不出去,居委会也多次为他介绍工作,都被他拒绝了,父亲大幅遗像被周某固执地悬挂至事发,家里始终回荡着阴森气息。平时,周某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生活仅靠母亲退休金及她捡废品维持。


2008年,周某偶然一次上街,竟然遇见高中时候同学,聊起同学们现时的生活,有的做生意发了财,换了房买了车;有的步入仕途,在权力部门担任要职;结婚早的孩子都快上大学了。忽然之间,周某变得更加失落——工作没有,家庭没有,身份地位更无从谈起。回到家后,眼瞅着父亲遗像,周某怨气横生,心想父亲若在世自己怎么也不会这般境况,对当年医患里的医生护士仇恨又加深一层。从2009年开始,周某开始着手对两被害者跟踪观察,2010年6月周某按捺不住实施犯罪行为,不幸酿成一死一重伤惨祸。


于此,暂时撇开医患的是是非非。作为家中幼子,周某在工作及生活上能力特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周某高中毕业后,没考取大学即靠父亲关系找工作就业了,其后周某自身在素质与技能上没任何长进,父亲一死他所期望倚仗的靠山垮塌了,因此整日与父亲遗像相伴,由此周某抑郁且萎靡,一直将父亲之死当做“沉沦”的借口!


可是,打破这种借口的是与高中同学的邂逅——大家都生活得很好,自己当下的境遇是自己造成的这一事实终于被浮上水面!那么,为了否定这个既成事实,周某又陷入又一轮痛苦的自恼——与昔日同伴相比较,自己卑微得如同瓦砾。在此状态的精神挣扎中,周某想方设法企望撩亮自己阴沉的“之我”,但周某失败了——一方面受制于能力和家庭等,一方面固执地纠缠虚拟而放大的医患“牛角尖”,之我肯定掉进转嫁式纠结。于是,在沉默了十余年后,这个“牛角尖”竟然以用锋利刀刃之形式,令周某在血色中划亮了自己卑微阴湿的“之我”,极端事件横空爆发。


事实上,周某不是不知晓自己行为的可怕后果,但用刀光来祭亮“之我”,却不幸地成了周某极端的狭隘选项。试想,周某的哥哥姐姐如果多关心一下周某,帮助他走出压抑的家门,找个新工作或玩玩牌、打打麻将、串串门、吃吃饭,也许周某“之我”宣泄的渠道和内容不会是那样糟糕的绝路。另外,需要反思的是当初医生和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哪怕态度和蔼一点、将心比心一些,对于危重患者家属来说都应该是莫大的安慰,遗憾在于让狭隘的周某抓住了些许尾巴,而且偏执地一抓就是十几年,以至酿成无可挽回的人间悲剧。


需要指出,从周某的平常举止看,他已经是一个深度抑郁症患者。前篇<短路的之我>指出:之我自身短路在抑郁患者身上较为突出,但却很难引起重视,甚至拿所谓脾气性格来搪塞。抑郁让之我昏暗,及至穷途末路,此刻的之我濒临或短路、或坍陷、或疯癫,患者痛不欲生,甚至还爆发意外事端,而一些暴力事件就有‘之我压迫’的因素,这是所谓‘之我压迫症患者’为反抗压迫而由之我兴风作浪造成的,某种程度来说,是之我活的意志使然,事端的爆发点则听任思维判断选择。显见,抑郁症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并不局限于其本人。


总之,犯罪或冲动之举,往往都是思维瞬间与之我发生“短路”或“跳闸”之后发生的,这个犯罪或冲动思维大多是长期酝酿的,少数则因某诱因而即刻出现的,可是一旦与之我发生跳闸短路,犯罪或冲动即可能难以避免,以致当事人事后会感慨:这是我做的吗,我怎么会干这事呢,我自己都想不通等等后悔不叠。显见,之我的跳闸式“休眠”其后果常常是十分可怕的。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做梦。人做梦有可能在做坏事或犯罪,最后吓醒了,并庆幸自己是在做梦、不是真的。由于做坏事,其可怕后果思维猛然领会,于是人的心理生理即刻发生巨大波澜,直接刺激之我身处环境,之我的挣扎又返回来刺激人的思维及精神器官,让人从睡眠中醒来。难怪,罪犯或逃犯就常常被恶梦惊醒,经典表情是大汗淋漓、不可终日。


手淫变种


所谓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在思想、情感和性爱行为方面持续表现性爱倾向,而对异性缺乏性爱倾向或十分淡漠的现象。


人类有同性恋现象,动物也不例外。比如,美国研究人员曾发现,大约8%的公羊具有同性恋倾向。美国俄勒冈保健科学大学医学院、俄勒冈州立大学及美国农业部“绵羊试验站”共同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绵羊中的同性恋现象。研究指出,公羊和母羊的大脑中控制性行为的部分区域中,某些特定大脑神经细胞簇存在显著差异。与异性恋公羊相比,同性恋公羊的这个细胞簇相对较小。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个特定区域就是绵羊大脑中的下丘脑区域,下丘脑负责控制分泌性激素、调节血压、体温、水平衡及食物的摄取,同时也参与控制性行为等一些复杂行为。而此前对人类同性恋的研究表明,同性恋男性和异性恋男性的脑部解剖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这次对同性恋公羊的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也倾向于支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特殊的研究,以及此前(有关动物同性恋)的研究,都强有力地表明,动物的性取向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人类很可能也是这样。


尽管如此,以上生理因素并没能信服或科学地解释同性恋成因,有些解释也只是猜测臆造。相关研究估算大约8%的人群是同性恋者,科学家认为,一定存在一个理由,从而能够解释为什么同性恋不会随着世代的延续而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中科院动物专家则指出:在动物界中,从鸟类到哺乳类都有同性恋行为的发现,一般称之为“同性接触”或者是“同性爬跨”。 有研究人员利用斑鸠做过这样的实验,雄斑鸠到了发情季节,就会对笼子里的雌斑鸠表现出发情行为,如果你把雌斑鸠移走,放进一只母鸡,很快它就会对母鸡表现出求偶行为。如果连母鸡也没有,它甚至会对一堆抹布求偶。由此可以看出,雄斑鸠在没有求偶对象时,对另一只雄斑鸠求偶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研究人员也提到了,动物园中人工饲养的鸵鸟,到了繁殖期,对身边的鸵鸟不理不睬,反而把饲养员当做求爱对象。这都说明动物的性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动物同性恋行为不仅仅是天生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据专家观察,动物的同性恋选择大部分是临时的,当身边有异性个体出现时,它们会立刻扔下同性去追逐异性。但是也有一些动物形成同性恋伴侣后,即使异性出现了也不会改变初衷。


另外,还有的同性性行为是为了缓解社群压力,相互之间表示友好。社群动物中的个体常常发生对抗性冲突,尤其是同性动物之间,例如倭黑猩猩就是一种容易激动的动物,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争斗,可是它们争斗平息的速度似乎比发生的还快,其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性行为。两只同性间互相摩擦生殖器,而异性间则发生真正的交配行为,它们以这种行为来示好、平息争斗,以减少家族和自己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性行为有着维持动物种群稳定的作用。(注:部分内容来自《北京科技报》)参照动物“同性恋”足迹,探究人类的同性恋,之我论以为,其根本成因恐怕源于人的自慰——异样手淫所致,而同性恋对象则相互充当手淫之“手”。


百度百科解释,手淫正确称呼应该是自慰,俗称撸管,是指在非性交的情况下,用手或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官,以取得性欲满足的行为。因为自慰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并不一定用手。自慰多发生于青春期青少年中,而且相当普遍。有人曾作过这方面调查,发现20岁以上的男子中有90%的人有过自慰。1986年,有人曾对上海市区几所大学男生进行调查,在接受调查的353名学生中有310人曾有自慰现象,占85.3%。还有人对美国某大学女生2200人进行调查,发现有自慰行为者达50%以上。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自慰是伴随正常的性发育而产生的性活动。自慰可以说是性生活的实习,对男女掌握性技巧,提高性爱满意度都是有好处的。


言归正传。同性恋者所追寻的爱,实际上是一种自己营造的自爱——我爱我(之我),或称之我之爱,而这个所谓之我之爱的化身,或者说是“落脚点”,在现实世界里就是同性恋对象,并仰仗其去实施所谓的之我之爱。为更方便、更顺畅地实现或实施这种自爱,由同性充当“角色”成为必然或最恰当选择。由于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实施另类性生活,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实质上就是传统意义解释的所谓“手淫”,而且是相互间的手淫。手淫的结果是让之我迷醉舒逸,从而相互间增进了情感,这便是所谓的“恋”,由此迷惑了世人对“同性恋”的客观理解,事实上这个所谓的恋是自恋,或说是之我之恋。


表面上看,同性恋是手淫合作伙伴;实质上,则是通过双方配合在实践“我爱我”,在构建各自——之我之爱的摇篮。同性恋者所谓爱情,其实是一种封闭的爱——自爱,在外则表现为手淫的另类变种。从某种角度讲,同性恋是之我游离者的爱情梦游,或说是之我游离者相互编导的一个自爱游戏。同性恋者彼此将对方当做世俗的我,并拿或凭借这个我去爱自己的那个之我!因此,也可称同性恋为之我自恋症患者,至于成因恐怕来自两个方面——遗传与后天,遗传元素是主因,后天元素是引子。


需要指出的是,大凡人在痛苦委屈的时候,往往也会自慰之我。如果这个自慰跨越出去,在各种条件撮合下也可能成就同性恋,比如在监狱或严酷的环境里面。也就是说,成为同性恋,所谓正常人并不是绝对没这个可能的。是否为同性恋,是之我的意志,之我的需要,并不是我们所谓理性能决定的呀!



酒蹩子传


提起五伯父,我依旧十分的怀念,也有些许的遗憾。五伯晚年光景,我也才参加工作不久,经济上比较紧张,没给他老人家孝敬过什么。对五伯来说,酒是一顿也不能少的,听讲在三年灾害的年月,五伯不知想什么办法都没有断过酒,更别说戒了。


五伯家就在街边上,出了院子大门小跑一分来钟就能到达打酒的商店,当时人喝酒基本上是散酒,有山芋干酒、粮食酒,就是没有假酒,拿小酒瓶打酒则是小堂哥日常差事。早上,五伯喝酒是就着油条或包子的,小号盐水瓶,满满一酒瓶子,中午和晚上也同样是一瓶子酒下肚。五伯饭量不大,菜吃得也比较细作。他说,他这辈子喝的酒要用好几辆大车拉( ⊙ o ⊙ )啊!肚子里有酒蹩子,不喝不行。记得,中午喝过酒之后,五伯就呼呼大睡了,鼾声如雷是我印象最深切的。


大概在七八年前,写过一篇杂文,里面有一段也叫“酒蹩子”,其中有这样一节内容:前段日子电视爆光,一个市的乡镇企业局统计科女科长拒绝做假受打击上访,局长名义上受处分却换了个美差,一时间舆论界也纷纷声援表达不满。没出一月上面通知,由局牵头直接对各乡镇进行统计大检查,全局除留两个打字员看电话倾巢出动,我和老桂带七个乡镇的企办主任检查另外七个乡镇。第一天,我们约好上午9点之前在旺安镇会合,没想到在地理上住得七零八乱的都准时来了,很多人我都没见过,大家分外亲热。看一位长辈拿着白水在喝,我过去要给他放茶叶泡水,大家一见都笑了,说他喝的是酒不信就闻一闻。走近他跟前,那浓烈的气味谁都信。


老头将近六十岁,是东河乡企办主任老邵,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倒满满一茶杯酒分三五口喝下,什么下酒的东西都不要,晚饭和睡觉前都同样要喝上一杯,天天如此,一天雷打不动一斤半酒……这次安排是,检查组到哪个乡镇吃喝住行就由哪个乡镇负责。头天晚上,大家住下后就开始打牌,我无此爱好挺寂寞的,老邵刚刚又喝了杯酒上床了,问老头这样吵能不能睡着,老头说我眼睁着是睡 眼闭着也是睡。我问老邵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老头讲年轻时生了场大病后就开始了,不喝难受,人家说我肚子里有酒蹩子。


第二天一大早,书记镇长都来陪我们吃早饭,镇长讲我们条件有限,招待不周你们多多包涵。临上车时会计塞给每人一条香烟,还给老邵两瓶酒,说路上喝不能在他们地盘上把老邵的规矩破了。镇里也真会出我们丑,把租的车子披彩挂绿,车头和车身裹着些着字的大条幅,就缺车屁股没包了,下一站是沙河镇。刚下车,老邵就站在镇政府大门口咕噜咕噜喝起来了,检查就这样一天天进行着…… 掐指算来,时下与老邵邂逅已经过去十好几个年头了,老邵如果还活着那真就是奇迹了!记得,老邵讲起话来很斯文,光听声音别人根本不会把他与嗜酒者联系到一块。


我对老邵不太了解,对五伯还是清楚的。五伯是百货公司会计,有五个儿女,五妈是家庭妇女。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五伯嗜酒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了。在我的记忆里,五伯喝酒的姿势和神情很美,直到五伯患重病生命最后的很短暂光阴里,五伯才放下那盛满酒香的小酒瓶子。


现在看,五伯喝酒是讲究境界的,与其说喝不如讲品。对五伯来说,一大口酒下肚,酒精通过味蕾将刺激信号传输给“之我”,让之我获取短暂的兴奋而闪烁,而一点点下酒菜又中和了刺激与兴奋,之我在平衡中享受到安逸。现在想来,五伯喝酒姿势神情很美大概便缘于此吧。几个伯父包括我父亲脾气都不怎样,唯有五伯性情算比较温和,我在想这是否与“酒蹩子”有关呢。一般说,人不喜欢喝闷酒,也就是老一个人喝酒,可无论是老邵还是五伯都一直几乎是一个人在喝,而且喝得自得其乐,并延续至生命的末梢。再者,喝酒的过程,在酒精帮助下人可以很快进入想象或幻想当中,这有助于之我的安逸;而酒后的酣睡,则使之我的生物环境得到了改善,就如同之我又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一样。总之,酒精可以令人上瘾,之我沉浸在酒精所营造的生物环境或生物场里,才能够安稳安逸而不至于扭曲变形。

之我精神导论——3_图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