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旅冰山 //www.sinovision.net/?54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要想做一个诚实善良正直的人,就要准备走一条坎坷泥泞弯曲的路!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转)《华尔街日报》:中国报人心中永远的痛

已有 2224 次阅读2010-3-4 04:08 |个人分类:我见我闻|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转)《华尔街日报》:中国报人心中永远的痛_图1-1   

包月阳:办一份我们中国的华尔街日报

2009-06-18 20:12:39  作者:综合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这条旧闻,因为包月阳是我在舞阳一高的学长,说来我的大哥还是他的亲姨夫,记得那时,每到星期天他都要去县医院我大哥那里洗衣服,我则是去县搬运队我姨夫那里去蹭饭,一转眼已经过去了30多年,现在我回老家还时不时听哥嫂提起月阳,特转载这篇文章并遥向月阳问好!看来月阳的胸怀确实不小啊,竟然想打造中国的《华尔街日报》,我不是怀疑他到底有没有这个“种”,而是怀疑我们有没合适的“土壤、空气、水分、阳光……”,说真的,你一个“国报”若赶不上人家一个“街报”,自己拍良心说这个人是不是丢大了,若是当真拼了老命也打造不出来,岂不成了报人心中永远的痛?)

    新闻背景:6月12日下午,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包月阳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银河网络广播专访,主持人刘洋无疑是一位勤奋的、机智老到的访问者,在他的提问下,包月阳透露了很多连中国经济时报老员工都不知道的个人信息。
 
    这里有一个资深新闻人在成长、放弃和追求新闻理想的过程,也有一张报纸十几年在坚持自己采编思想和定位方面走过的路,更渗透了包月阳个人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相信对很多关心中国经济时报的朋友、有志于新闻事业的年轻人、包括媒体同行都会有一定的益处。
 
    本文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因为时间关系,未经本人审阅。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感谢中国广播网的支持!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银河网络广播,我是主持人刘洋,您正在收听的节目是波司登特约之刘洋对话先进工作者,今天当选我们先进工作者的是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月阳先生。包社长好。
 
    包月阳: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先和我们银河台的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吧?
 
    包月阳:各位听众朋友好!
 
    主持人: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节目正在中国经济新闻网进行同步直播。

    包月阳:对。
 
    清水斋:喜欢水的品格,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主持人: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包社长也是我们的网络中人。对不对?
 
    包月阳:对。
 
    主持人:已经开博多年了。好像还不只一个博客。
 
    包月阳:2005年开博,有四五个博客。
 
    主持人:有四五个博客,现在只剩下一个了吗?
 
    包月阳:重点经营的就是一个。
 
    主持人:重点经营,分主分次。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包老师的博客是几经易名的,但是每次换名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清水,清清的清,水资源的水,我想问一下,包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两个字情有独钟?
 
    包月阳:我非常赞赏水的品格,老子的道德经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离万物而不争,水这种东西,不去有力地争什么自己的利益,还总是到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所以它这种品性接近于道。当然,我个人离道的境界还非常远,但是心向往之,所以,一直非常喜欢清水这两个字。
 
    主持人:所以您的博客几经易名都没有离开清水这两个字,对吧。
 
    包月阳:对的。
 
    主持人:那么包社长的博客点击率是如何的?
 
    包月阳:搜狐有30多万。
 
    主持人:在这里,透露给大家,您的搜狐博客的名字叫什么?
 
    包月阳:叫清水斋。
 
    主持人:清水斋,听众朋友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点击一下。那么,我想问包老师的就是,您想通过这个博客告诉别人的是什么?
 
    包月阳:最初的时候,没有什么想法,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比较零碎的思想,能够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初开博时候的想法,后来,就有了一些明确的想法,一方面向网友们介绍我的一些评论性的作品,像在报纸上写的一些财经评论,另一方面,也是我更重要的想法,向大家介绍我的生活态度,我对生活的一些理解,我有一个专栏的名字叫有关生活态度,就是想通过这个专栏,记录我平时对生活的一些感悟。
 
    包月阳:一个近乎文盲的长辈起的名字。
 
    主持人:说到您的博客的名字叫清水,我们一位听众朋友的问题马上就来了,他说:“社长,您本人的名字也很特别,叫包月阳,是兼容并包太阳的光芒和月亮的柔光的意思吗?这个很有诗情画意。
 
    包月阳:这个名字我自己确实也非常喜欢,给我起名的人是我的一个长辈,他对这些文化性的东西没有很深的修养,他甚至算是一个文盲,但是起这个名字,四十多年我一直非常喜欢,我为这个名字感到自豪,也是我追求的一个境界,因为这三个字,月在中国的文化里面代表阴,阳是代表阳,这是中国的阴阳,阴阳两个东西把它兼容并包起来,是道的境界,我非常追求道的境界,应该说,是我自己人生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包社长在来到《中国经济时报》工作之前,是一直在新华社工作的,并且在那里工作了十一年。
 
    包月阳:对
 
    主持人:当时是《经济参考》报记者部的主任了。(其实那是,包月阳已经是《经济参考》报的编委了。编者注)
 
    包月阳:对。
 
    主持人:那时候您还不到32岁。
 
    包月阳:31岁多点。
 
    主持人:31岁多一点,就被评为我们新华社首届的十佳记者。
 
    包月阳:对。

    主持人:所以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自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毅然放弃自己已经打下的事业基础,选择来到《中国经济时报》呢?
 
    包月阳:当时就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是这样,在新华社,我当时在《经济参考》报,在新华社十一年的经历,应该说,我收获很多,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但是我当时有一个苦恼,就是我觉得我个人对业务的理解,并不能够影响报纸的一个方向,我有很多个人的想法,并不能够很容易地实现。所以,当我有这样一个机会,直接来操办一份报纸、把握一份报纸的方向的时候,我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来做,所以我就选择了离开。去年创办一份新的报纸。
 
    主持人:当时您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
 
    包月阳:是一个朋友,他要和另外一个朋友共同办这份报纸。
 
    主持人:嗯。
 
    包月阳:这个朋友跟我很熟,我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对他们的一些活动做一些报道,他对我比较赞赏,所以就拉我一起入伙,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办这份报纸。
 
    主持人:那么,现在您回想这十一年在新华社的工作经历,您感觉给您的人生的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包月阳:新华社给我了最基本的,也是非常严格的新闻工作的训练。应该说到现在我还在受益。
 
    主持人:新闻工作的训练?
 
    包月阳:对。从新华社出来的人,都带着新华社的一些烙印,对做新闻的要求是很严谨,很严格的。这种训练对于后来我办《中国经济时报》是非常有益处的。而且,《经济参考报》具体是做经济报道,与我后来办《中国经济时报》在专业上是非常对口的,我的很多积累都发挥了作用。我觉得最大的受益就是新华社那种严格的训练。
 
    主持人:噢。
 
    包月阳:还有他那种氛围,有很多名记者给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包老师能给我们举个小例子吗?比如说哪篇报道您被您的老师批评了,或者经过老师的指点。
 
    包月阳:应该说主要不是这种具体稿子的指点,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原来的总编辑南振中。
 
    主持人:南振中?
 
    包月阳:对。南振中。我刚进新华社的时候,先分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去实习,做半年的见习记者。当时南振中是新华社山东分社的社长,我印象中,他那时候41岁,是新华社系统当时最年轻的分社社长,是很有水平的一个人,我们有三个同年毕业的学生,到新华社总社之后,一起分到山东分社实习,我们到了之后,南振中社长就请我们到他家去,请我们吃顿饭,和我们讲了很长时间,那次谈话,我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很受益,我记得当时谈得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做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要能吃苦。
 
    主持人:能吃苦?
 
    包月阳:对,要能吃苦。个人在学校学的多少东西当然是重要的,个人的智商也是重要的,但更最重要的,作一个好记者要能吃苦。这是他当时给我们讲的最重要的一条。我后来一直是这么做的,我认为我在做新闻的时候是能吃苦的,如果有点什么成绩的话,还是得益于这一条。我后来也跟很多年轻人在讲时候,也在讲这一条。
    记得南振中家中的书房,书柜是顶到天花板的,打了一面墙的书柜,里面全是书,而且书柜旁边放了五六个大樟木箱子,里面全是他的采访笔记,他每到一地,都用活页本写采访笔记,回来之后把活页纸装订起来,上面加个封面,几月几日至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采访,南振中的特点就是有文必录,他会速记,可以把你的讲话内容全部记下来。后来他用这个采访笔记写了一本书,叫《我怎么学习当记者》,里面说的全是怎样做好记者,很重要的一个思想还是要能吃苦。
 
    主持人:而且也很认真。
 
    包月阳:非常认真,他刚毕业,在分社的时候,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中午都不去食堂吃饭,就是吃冷馒头就开水——这是分社的老同志告诉我的,他应该是很典型的能吃苦的一个人。
 
    主持人:在新闻战线上工作的老前辈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包月阳:是的。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其实不光对我们新闻,媒体这个行业,对各个行业都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包月阳:对。
 
    主持人:刚刚我们谈到,您离开了新华社,参与创办《中国经济时报》,当时,您想把它办成一份什么样的报纸呢?
 
    包月阳:中国的《华尔街日报》。
 
    主持人:哇,中国的《华尔待日报》,这也是你们的目标,是吗?
 
    包月阳:是,到现在还是我的目标。
 
    主持人:到现在还是您的目标?
 
    包月阳:是的。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把它变成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呢?
 
    包月阳:当时我看到一些对《华尔街日报》的介绍——胡舒力,现在是财经杂志的主编,她当时在工商时报,对美国的报业考察了半年,回来写了一本书,介绍美国的报业,其中介绍到《华尔街日报》,我看了她的介绍,也看了其他介绍《华尔街日报》的一些东西,对《华尔街日报》非常赞赏。希望在中国能有一份这样的报纸,希望在我的手上能办起来。
 
    主持人:能问一下包老师,当年的这些理想您都实现了吗?
 
    包月阳:还没有实现。
 
    主持人:还没有实现?
 
    包月阳:还在努力,在中国办一份像《华尔街日报》那样规模,那样影响的报纸还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资金,你要有充足的资金。还有要很多其他方面的条件。
 
    主持人:比如?
 
    包月阳:我们一直没有具备这么多的条件。
 
    主持人:除了资金?
 
    包月阳:最主要的是资金。资金、人才,包括办报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那么包老师是如何评价经济类报纸成功与否的?
 
    包月阳:发行量,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还有你的经营成果,都是评价的指标。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一张报纸,是不是能够为读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包括经济信息和经济报道,和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影响力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赚钱应该是第二位的。
 
    主持人:以您的这些标准,我们来说说《中国经济时报》,您感觉它是否是成功的呢?或者比较成功的?
 
    包月阳:初步成功吧。
 
    主持人:初步成功?
 
    包月阳:它现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在读者中有比较好的影响,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力,当然,它的规模还不大,经营规模就更小一些,所以它是初步的成功。
 
    主持人:初的步成功。
 
    包月阳:对。
 
    主持人:包社长,读者一般都会认为像我们《中国经济时报》这样的财经类的报纸学术性会更强,所以我要向您咨询一下,在生活中的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经济类的报纸呢?
 
    包月阳:其实,现在财经类的报纸,不管哪种风格,普通读者都会从中得到很多对生活有用的资讯,而且大家越来越重视这些专业财经类的报道。在几年前还没有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还不是很普遍,但是最近的这两年,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这种专业财经的信息,包括离大家生活很远的宏观信息,忽然间都成了大家非常关注的东西。哪怕是很艰深的,听起来很枯燥的,都能够从中得到对他的经济生活非常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宏观报道,宏观经济报道过去在大家的印象里,它离我们非常远。
 
    主持人:离我们非常远?
 
    包月阳:对,离普通人非常远,跟决策层有关系。
 
    主持人: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感觉。
 
    包月阳:对,但现在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最近这两天国家统计局在发布头五个月的物价的情况,CPI,PPI——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PPI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过去,这两个数字只有做研究的人,或制定政策的人才会关心,现在老百姓都非常关心。而且它直接影响股市,股市的涨跌跟这些数据都直接相关。像头五个月CPI下降1.4%,PPI下降7.2%,这两个数据,经济类报纸都做了很多解读,这种解读对老百姓,不仅对炒股的人,包括日常生活,在采购,生活用品都有用,像消费资料价格指数,消费物价下降1.4%,老百姓就知道现在买东西应该是便宜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7.2%,所有做企业投资的人,都知道成本会降低,包括进口的大宗原材料,成本都是降低的,另外一方面,他对企业的经营又不是很有利,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迹象,你的产品卖价卖不了很高,这样对利润有负面影响。像这类的信息,老百姓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做投资,是投资于企业,还是投资于证券市场都需要了解,获取这些宏观的经济。所以财经类报纸这种信息,不管宏观的,还是中观的,中观的是产业还有地区,还是微观的,就是具体的某个商品的价格,老百姓都应该是需要的,都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的。
 
    主持人:一些启示的。
 
    包月阳:是,得到直接的启示。
 
    主持人:目前经济类的媒体也是特别多的。
 
    包月阳:对。
 
    主持人:那么,包社长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时报》的这些竞争对手呢?
 
    包月阳:从广意上说,所有的财经类的报纸,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全国性的——我们是全国性的经济报纸,像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都是竞争对手。当然还有经济日报,经济日报是党报。
 
    主持人:包社长如数家珍,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包月阳:但是应该说,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差异化竞争。
 
    主持人:差异化?
 
    包月阳:不是顶头对着竞争的,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我们的特点跟他们有所不同。这种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主持人:是良性的竞争。
 
    包月阳:是有补充性的。互相补充的这种感觉。
 
    主持人:补充性的竞争,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包月阳:我刚刚说的那几家报纸,像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他们的长处或者特点更多集中于企业报道。
 
    主持人:企业报道?
 
    包月阳:对,我们的特点或长处更多在于宏观报道和地区性的报道。当然,我是不是没有企业报道,我们也有;他们不是没有宏观报道,也有,但是相对来说,大家的特点不太一样。所擅长的领域不太一样。

    主持人:那您觉得我们《中国经济时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包月阳:刚才我说的宏观经济信息的报道,宏观政策信息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再有一个是我们这种思想性比较强,往往能引领舆论——一些新思想能引领舆论,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调查性报道是我们的一个长处,我们之前做了很多非常有影响性的调查性报道。到现在我们还在坚持。
 
    主持人:调查性报道,是那种专题性报道吗?
 
    包月阳:举个例子。比如,在2002年年底,我们曾经做过《北京出租车垄断黑幕》的报道,我印象中用了四五个版,对北京出租车行业存在的这些公司和司机之间存在的纠葛、矛盾做了非常充分的、扎实的调查,影响非常大。后来上级领导做了批示,对于推动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还有,在2001年,我们做过《兰州证券黑市》的报道:诱导居民在那开户,实际开户的资金根本没到交易市场,在交易公司内部循环的,是欺骗性的,把大家的钱都卷过去,他们就卷款逃跑,当时做了两个版的报道,高层领导批示,案子侦破,抓了100多人。
 
    最近的报道,在山东和江西分别做了一个大型的有关中国农机购置补贴的报道,调查性的,就是农机购置补贴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商家有欺骗农民的现象,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也存在一些失职的地方,我们做了两组这样的报道,份量很重,后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对于推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解决一些问题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一直在坚持做这类的调查性的报道。
 
    主持人:包社长,我们这些新闻线索是哪里来的?
 
    包月阳:有些是读者提供的。
 
    主持人:群众举报?
 
    包月阳:对,有群众举报,有些是我们在在日常工作中,与采访对象交流,偶然听到的。
 
    主持人:我们这有一位听众问您,包社长,如果我要举报,到哪里去年举报呢?
 
    包月阳:我们报纸上登有编辑部电话,也留有邮箱。
 
    主持人:也可以发到我们邮箱里,还可以登录中国经济新闻网。
 
    包月阳:对,中国经济新闻网上也有电话和邮箱。
 
    主持人:登录中国经济新闻网,我们可以点击,也可以在这里诉说你的冤情。

    包月阳:欢迎大家提供这种线索,当然我们要甄别,选择一些我们认为确实有意义的,典型意义这样的题目。
 
    主持人:包社长,我们为了突显您刚才说的《中国经济时报》的这些核心竞争力,在稿件方面,您对记者都进行过什么样的管理或培训。

    包月阳:我们对记者是有培训的,入社时就有入社培训。我们有一个文本的《编采指南》,《编采指南》就是告诉记者应该怎样做记者,在《中国经济时报》怎么做采访,采访什么样的稿子才是有用的,你在做这些稿子的时候,如何去采访,包括如何写作,写多长,都有很多指导。我们几个大的新闻部门每周都有选题会,原则上选题会定下来,题目才能进入实施,当然记者有机动性、有自由,但重要的选题都要“过会”之后才执行。重要报道都是提前策划的,我们为了贯彻编辑方针,为了突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拳头产品,在奖励政策上有所倾斜。

    主持人:有奖惩制度。
 
    包月阳:对。每周都会评好稿,每月还评月度好稿,是分等的,年底要评年度好稿。这些好稿的指标都是向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倾斜的。
 
    主持人:那包老师刚刚提到了一个内部的资料。
 
    包月阳:是,叫《编采指南》。
 
    主持人:给我们透露一点小窍门吧。
 
    包月阳:《编采指南》在创刊初期就制定了。在1994年,当时的蓝本是世界几大通讯社的几个指南,包括新华社,路透社,美联社。大通社对记者的一些指导,选取一些比较适合我们报社具体情况的内容,加上我们自己的。
 
    主持人:那您能提两点吗?
 
    包月阳:比如,第一是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报道,像刚才说的,我们要办一份类似于《华尔街日报》的报纸,当然我们不是这么表述的,其中有一句话是,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这在《编采指南》里有的,就是我们在做这种报道的时候应该有这种意识,这种概念。
 
    主持人:那更详细方面的呢?比如说写稿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什么?
 
    包月阳:客观性,客观性是我们非常强调的,我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很多媒体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我们自己也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报道、新闻应该是客观的,我们要求记者在写新闻,写消息不能带自己的感情色彩,不能有先入为主的东西。比方说:有时记者写稿时就会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事情对某个地方有什么影响,第二句话就是评价性的,这就是主观的,也是我们不允许有的,不允许加的,消息里面加一些评价性的语言不对。如果你对这件事情有你的看法,可以以评论员的身份发表评论,这是另外的稿子,跟新闻不能混在一起。
 
    主持人:和新闻事实报道的本身是必须分开。
 
    包月阳:必须分开,综合、评论必须分开,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主持人:在我们《中国经济时报》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包月阳:我们一直这么要求,再一个,我们要求与所有的在稿子中介绍的细节都要有出处,有来源。比如,张三拿枪对某人开了一枪,这个话不能直接这么写,你必须交代清楚:谁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是谁?是怎样的?没有证据你是不能这样写的。还有就是,类似这样的攻击性很强的语言,比如我刚刚举的例子,这种很严重的事件,你不能轻易用,即使有谁告诉你,如果不权威,你不能轻易地用。什么样的人是权威的呢?是指官方。
 
    主持人:公安机关?
 
    包月阳:当事人。专家。
 
    主持人:当事人?
 
    包月阳: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事人,当事人如果能证明,比如说他目击,他看到了某某在现场,谁对谁开了一枪,这样你可以引用,但是必须是现场的目击证人,他要对他的话负责任,还应该要录音,记录。如果没有录音的话,应该用笔记记录,让他签字,要负法律责任的,如果没有这样很扎实的证据,这种攻击性很强的语言我们是不允许用的。
 
    主持人:我们看了您的经历,知道您做过主编,也当过记者,还当过言论作者,如果让您在这些角色中选择一个您最感兴趣的,您会选择哪一个?
 
    包月阳:人的选择有时候,往往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从纯粹的个人的喜欢好出发来讲,自己写评论是最好的,最轻松的。
 
    主持人:您是最愿意自己写评论?
 
    包月阳:不用负太多责任。但是,做新闻,它是团体作业的一个事情,所以为什么我当时离开《经济参考报》,来到《中国经济时报》创业,就是想实现我对整个报纸的一个想法,所以我的第一选择肯定是要当总编,而不是单纯当一个评论员。当然了,我退休后非常愿意当一个评论员。那是个人喜好,但个人喜好和自己应该负的责任比起来,还是要把责任放到第一位,所以我还是要做总编,我希望这份报纸能够在我的编辑的思想影响下能够逐步地成长,逐步在成熟,变成一份很好的报纸。
 
    主持人:变成中国的《华尔街日报》。
 
    包月阳: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刚刚我们送出的这首歌曲叫做《人间情多》,在我们第一时段送出的歌曲是来自于零点乐队的《木歌》,这两首歌曲都是在我们包社长的博客下面链接到的。是吧?
 
    包月阳:是。
 
    主持人:包老师比较喜欢这两首歌吗?
 
    包月阳:是,比较喜欢。
 
    主持人:正在放的这首《人间情多》,是电视连续剧的插曲。
 
    包月阳:是《神医喜来乐》的插曲。
 
    主持人:包老师平时喜欢看电视连续剧吗?
 
    包月阳:有空的时候看。但确实看的时间并不多
 
    主持人:包老师平时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包月阳:其实我最喜欢的爱好就是下围棋,但是我现在没有时间下。
 
    主持人:下围棋,听说下围棋的人思维是非常缜密的。
 
    包月阳:对。应该是比较严谨的。
 
    主持人:比较严谨是吧?
 
    主持人:对,要算得很清楚,更重要的是中国古典哲学里的很多东西要能够理解,下一盘围棋就像经历一个人生一样,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常是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水平差不多,如果有空了,坐那儿摆一盘棋,泡一壶好茶,两个人摆盘棋,面对空空当当的棋盘,好像两个人要经历一个新的人生一样,里面有很多道理。比如说,做人应该比较厚,不要太薄了,厚重一些,再一个该忍让的的时候忍让一些,围棋讲究你自己的地是你的,不要把别人的地也当成你的,不要所有的地你都占了,那是不行的,那样的话,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本来有优势的局,很可能就会翻盘了。不要过份,围棋讲究不要过份,但是你要在逆境时候,要敢于拼搏,在胜境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过份。
 
    主持人:不要得理不让人。
 
    包月阳:对。是这样的,不能得理不让人。应该温和一些。赢1/4子也是赢,赢10个子也是赢,赢1/4子够了,不用赢太多。
 
    主持人:看来围棋当中有这很多生活的哲理。
 
    包月阳:非常深的哲理。
 
    主持人:小的时候我爸爸教我下过围棋,但是多觉得太麻烦了,我就没有跟他学。
 
    包月阳:其实不麻烦。
 
    主持人:有机会向包老师请教一下。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一位我们听众朋友的问题。他说,包社长,您是武汉大学经济系的大三届的毕业生吧。
 
    包月阳:对
 
    主持人:他说,我也是武大的学生,我查了,您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而且这些年一直从事和财经方面有关的工作,我认为,在我的心里,你就是经济学家了,我正在美丽的武大校园里学习,所以想请问一下包社长,武大的学习经历对您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帮助?
 
    包月阳:有非常大的影响,对这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武大读了四年书,武大确实是一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在那学习是很幸福的,吃过晚饭之后,拿本英语书,边散步边背单词,非常地享受。秋天的时候,躺在宿舍后面的草地上,那时的草都黄了,干了,躺在草地上晒着太阳读鲁迅全集。
 
    主持人:我们有一位听众朋友叫“小海豚”,他向您提问了。他说,包老师有没有过浪漫的邂逅。
 
    包月阳:非常遗憾,这是我最遗憾的一点。在学校时候,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哪位女同学看上我,这方面是空白,应该说是很遗憾,因为武大的风景真的非常非常地美。
 
    主持人:现在在武大上的学同学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包月阳:应该抓住青春。
 
    主持人:睁开你的眼睛,仔细寻找。
 
    包月阳:好好享受武大的美景,在这么美的环境里,充分享受,学习要抓紧。
 
    主持人:这就是武大的学习经历。
 
    包月阳:当然这种风景是外在的,武大对我影响很深的实际上是武大的校风。校风是很严谨,很扎实的。虽然这四年所学的东西肯定是有限的,甚至当时我学的课本,因为改革开放初期,课本的内容是陈旧的,跟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太大的联系了。但是学到了一些方法,一些经济学的方法,毕业后参加新闻工作,学经济做新闻应该说不是很对口,但是在几年之后,两三年之后学经济的优势就开始显现出来,因为大量的报道是经济类报道,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报纸,财经类的报纸,就是综合性的报纸80%也都是经济新闻,所以学经济的肯定占便宜。
 
    主持人:上手比较慢。
 
    包月阳:前半年,学新闻的上手快,学经济的上手慢。半年后,上路后观察经济问题,受的专业训练就发挥作用,能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别的人,学其他专业的可能看不到。这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当然这是专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武大的学风,非常严谨,受了很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武大思想很活跃的,那时是刘道育做校长,是高校改革的旗帜,对我们那一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思想很开放,开放式的,不是埋头只读书的。
 
    主持人:我们另外一个听众朋友提问了,我在网上查阅您的资料时,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我们《中国经济时报》在去年的冻灾和地震中都有过很多善举。
 
    包月阳:有过一些善举,我们力所能及的,当然最直接的是捐款,捐衣物,这是我们能做的,但是很有限的。
 
    主持人:您认为媒体在慈善事业当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包月阳:能发挥的它能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
 
    主持人:宣传。
 
    包月阳:对,通过自己的报道,一是直接的行善,二是更多的劝善,直接的行善,比如说捐钱、捐物,哪个地方的人遇困通报一下,报个信息,让别的人知道,能帮助他们。另外,就是劝善,通过各种各样的报道,正面的、负面的,去促成或引导这个社会成员能够增强慈善意识,社会形成慈善文化,使大家都能够力所能及从事和慈善有的事情,劝善是最重要的,媒体有这样的特点,有这样的长处,义不容辞地应该承担劝善的角色。在中国尽快形成一个非常浓厚的慈善文化的氛围,现在我们还没有。总的说,5·12大地震大大击发了中国人的慈善意识,但是,一年过去后,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淡化的感觉?媒体应该不断地提醒大家,作为社会成员,有能力的时候,应该行善,尽可能地行善,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哪是怕端一杯清水也是行善,在人家需要的时候,搀扶人家一下,端一碗水,给一个非常小的帮助,也是行善,不一定非要拿出几百万、几千万才是行善,只要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那就是行善。
 
    主持人:包老师,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公益事业也有成本,社会舆论误解太多。我不太明白。您能解释一下吗?
 
    包月阳:这句话是媒体说得太简单了,它有前后语境,当时我在搜狐主持慈善论坛,在场的都是慈善机构的负责人,他们谈到,现在社会舆论声讨慈善机构的比较多,很多支出都让自己花掉了,募捐来的收入都花掉了。当然,这个问题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对于慈善机构的运行不透明,有很大意见,提出很多质疑,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慈善机构和事业单位和企业一样,都有运行的成本,比如人员工资等等,比如做一件事情,一个工程,做一个慈善项目,都需要很多各种各样的开支,不能想像没有任何开支,不可能把几百万全用到捐助对象身上,是不可能的。个人捐100万,直接捐给需要的人,那可以做得到,做为一个机构,要保持运行,这个机构要吃饭,要穿衣,要保证日常的生活,不可能不发工资,当然有的慈善机构是国家发工资的,还有很多非公募的资金是要自己承担的,还有很多做慈善事业的很小的机构,包括志愿者,都是靠自己,有的是非常艰难,状态是非常艰难的,在非常艰难的情况情况下在做慈善,应该理解,不能过于苛刻,恨不得每一分钱都必须拿出来给那些需要救助的对象,那慈善事业就不可持续了,那就运行不下去了,我是这样一个意思。
 
    主持人:我们的节目就是带领我们的听众朋友搜索先进工作者,点击智慧人生。最后一个问题请问包社长,什么样的人才算先进工作者?
 
    包月阳:这人要非常敬业,对工作充满热情,当然,客观上要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果。我非常荣幸,今天能作为先进工作者栏目的嘉宾来谈这个事情。在做记者时,我确实是先进工作者,我是非常敬业的,在新华社的时候,很年轻,家里居住条件很差,年轻人,资历不够,分房是不可能分好的。
 
    主持人:现在年轻人都不分房。
 
    包月阳:那时分的房很狭窄,好多稿件是在厨房里写的,一两平方米的面积,放了许多东西…稿子都是在椅子上写的。当时觉得我非常充实,我很愿意那么做,我喜欢那份工作,新闻工作者要非常敬业,当然,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一生最幸福的事情是你做的工作是你喜欢的。
 
    主持人:与爱好所吻合。
 
    包月阳:对。同时这个工作又是能养家糊口的。有两条就很幸福了。不要再有太多的奢望了,
 
    主持人:我现在感觉很幸福。包社长呢?
 
    包月阳:祝贺你。我也很幸福。
 
    主持人:再次感谢包社长做客我们的节目。今天通过包社长的介绍,让我们发现了和了解了一份好报纸,就是《中国经济时报》,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中国经济时报》看到更多的消息,获得更多的启示。
 
    包月阳:谢谢刘洋,谢谢网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