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xmwrk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12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数学命题证明为什么这么困难

热度 1已有 129 次阅读2024-9-14 20:18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摘要:数学思维必须符合逻辑,演绎证明某事肯定是,归纳说明某事在实际上是有效的,溯因仅仅表明某事可能是,所以溯因是推理中较弱的一种形式。溯因整理成为一个命题叫做猜想。我们证明一个数学命题就是一种整体上溯因推理,每一个局部需要演绎推理,于是困难就出现了,一个事实可能有多种原因,我们要找到那个必然的原因,并且用演绎推理证明就是它。就是说,证明数学命题是一种较弱的溯因方法,具体工具需要强势的演绎逻辑方法。好比逆水行舟,需要强大的逻辑理由。


数学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概念,比概念大一些的思维单位是模型,我们用概念为事物分类,建立对象。模型可以是命题和公式,它包含了多个概念,我们用模型建立概念间的关系,把握概念的关系。


理性,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概念和关系。概念和关系组成命题,具有判断功能,就是词项和连接词,用词项把握对象。用连接词把握对象之间的关系。


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就是理性。第一推动力从何而来?就是差异!


(一),我们建立对象关系把握关系为了什么?


是为了有效的判断。命题就是带有判断功能的语句。概念的本质是事物的差异,就是不同事物的否定(概念无限否定性,例如梨子不是馒头,不是....。),多个概念在连接词的作用下形成判断语句。


(二),为什么数学需要逻辑呢?


因为数学是研究数量-空间结构-数量和空间结构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常常需要从一个时空到另外一个时空,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判断中得到另外一个判断。


我们从已知命题推断出未知命题的行为的推理,已知命题叫前提,未知命题叫结论。我们证明一个结论的系统化行为,叫做论证。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的规则。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论和论证规则与标准的学科。


(三),逻辑为有效性推理提供了合法性,逻辑的合法性即逻辑起作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内涵是:通过老概念理解新概念,通过已知命题来推断未知命题。从老范畴中得到新范畴。


逻辑本质是处置我们心智中的问题,都是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


这种扩大有三种有效路径:


1,演绎推理,就是从大范畴中找到小范畴的推理;


2,归纳推理,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的推理;


3,类比推理,在相似的范畴之间找到共性的东西和不同的东西。


以上都是我们从老命题拽向新的-从已知拽向未知的。


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


而归纳和类比推理不是,逻辑上也不会有有效性与否来评价这两类推理,只会说归纳强度和类比的可接受性。所以也叫或然性推理。


(四),溯因推理是形成一个说明假说过程。它是唯一的引导新思想产生的逻辑操作,归纳只能进行评价,演绎只能从假说中推断出必然的推论。


演绎证明某事肯定是,归纳说明某事实际是有效的,溯因仅仅表明某事可能是,溯因整理成为一个命题叫做猜想。


对猜想的唯一辩护是从它的建议中能够演绎出一个预言(假说,数学中叫猜想),这个预言(猜想)能够被归纳检验(例如哥德巴赫猜想:3+3=6,3+5=8,....。)。如果我们要完全认识和理解这个现象,必须通过溯因才能达到(证明)。


逻辑的本质就是必然得出。


五,所以,逻辑的合法性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性,而形式的合理性来自于实践的有效性。溯因达到严格的推理-论证才能叫做定理。


在这里必须是没有任何模糊性,一切推理井井有条,一切细节环环相扣。


(一),溯因的逻辑规则是广义的论证规则,符合逻辑规则的我们就接受,不符合我们就拒绝。


逻辑凭什么有这样的心理机制,支撑这种有效性,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其理由产生的强制力,心理强制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够左右我们的判断,一个人为什么会被说服,被说服是一种什么样的服?


(二),什么是理性,理性这个不存在的东西,它哪里来的力量?


我们死死看着论证,论证如何在我们语言世界中运行,我们的心智如何参与其中的。


论证的定义:一种推理形式,它是通过某一种真实的判断,来判断某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过程。我们知道判断,是我们心智对外部世界的肯定,或者否定思维过程。


(三)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语言或者作为理由的语言,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


这一切和我们人类理性中那个“溯因”机制有关系。


六,判断基本形式,肯定和否定,是一个结果,导致这个结果的理性活动,那个思维基本形式叫做试推。也被译作溯因。


试推是我们思维的基本形式。应该判断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试推完成的一个结果。


试推的基本形式是在(现实世界)观察到一个事实b。,这个理所当然的b,


b是由命题a带来的,所以有理由相信a是真的。我们心智暂时无法理解的事件,我们也能(在心理世界)进行判断。我们居然能够对事物进行肯定或者否定。


这个事实让你不那么惊讶,而且变得理所当然了,而且没有更好的说法,你就有理由相信我,这个就是溯因逻辑。


七,溯因是一个结果,判断没有什么了不起,动物也会判断。


但是,溯因,在语言中溯因。然后形成判断,指导判断。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判断落实到语言中,就有了语言断言(语言世界),断言就是具有判断功能的命题,命题是什么,命题蕴含了概念和概念的关系,它是词项和连接词组成的事物。表征了外部世间事件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知识。


我们发现,只要符合某些规则,就可以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断言推出另外一个断言。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推理。


我们又把那个大规模的推理-那个更加系统的推理叫做论证。


于是,我们的语言和知识的范畴不断扩大,结下了一张命题的网络——断言之网。我们通过断言之网理解我们的世界。


从事态的判断,从判断再到断言,我们的某些规则就是指这些语言和语言联系的规则,它是语言之间的:断言到断言的那个推出关系。


逻辑最终目标就是确立一套语言说的规范,从而确保我们思维的有效性。然后最终确保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正确性。


我们讲的溯因逻辑,和我们说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有什么关系?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是从很多特殊到某一个一般。但是,溯因逻辑很奇怪,它是从一个现象或者一个结果,反推出可能存在的原因。我们理解世界生产知识一个三角关系。




一个结果或者一个理由,会有很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暂时理由否定。


一个命题必须在其它命题限制之下才能成立,必须在无限延迟的否定中介之下,所有的能够否定的都被否定了,剩下的就是暂时的真理。


因为人是理性动物,人永远需要理由。


理性为什么有力量?


人为什么永远需要理由,解释永远需要解释来解释。数学家用公理把数学推理的无穷退后阻断,防止无休止的循环论证。诡异的地方就在于,公理让数学有了合法性。


当有了足够的溯因推理,有了足够的最佳解释,我们就可以结出一张巨大的理由之网,也是巨大的循环论证之网,来间接认识这个世界,尽管你建立了复杂的重言式,但你仍然被限制在如果(if-也即溯因假设)的条件范围内。由于有了最先的公理,我们不能再让循环论证出现。


解释就是建构一个重言式,并且最大可能地确保其中连接的有效性,即使是不言自明的,这一重言式永远不会令人完全满意,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它颠倒了我们对人类理性的理解,它揭示了我们以语言符合为运思材料的理性思维内在悖论。也是辩证逻辑的根本基础。


八,数学命题证明的限制


由于数学定理必须是全称判断,即一切A是B,所以主项的A只能是普遍概念或者单独概念。


全世界的数学定理的主项都是普遍概念或者单独概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定理的主项是集合概念。


概念的種類:


(1),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


a,單獨概念,反映獨一無二的概念,單獨概念的外延只有一個。例如,上海,孫中山,,,。數學中的單獨概念有“e”“Π”。“e是超越數”就是一個單獨概念的命題。


b,普遍概念,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一個對象以上的概念,反映的是一個“類”,這個詞項的內涵由為了包含在詞項外延所必須具有的事物的性質組成。


就是说,普遍概念的每一个个体必然具有这个概念的基本属性。例如:工人,無論“石油工人”,“鋼鐵工人”,還是“中國工人”,“德國工人”,它們必然地具有“工人”的基本屬性。數學中的普遍概念有例如“素數”,“合數”,等。“素數無窮多”就是一個普遍概念的命題。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a,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體,這個詞項的外延由詞項所應用的事物集合組成,例如“中國工人階級”,集合體的每一個個體不是必然具備集合體的基本屬性,例如某一個“中國工人”,不是必然具有“中國工人階級”的基本屬性。集合概念的命題是不需要證明的,也是無法證明的,只能是歸納總結。


b,非集合概念(省略)。


(3),一个结果有多种原因的二阶逻辑数学命题溯因无法用逻辑语言一次性断定


集合概念的主项无法一次性断定,因为集合概念外延的内涵不一定是一致的。逻辑语言无法有效地统一这个判断。当一个结果有多种原因,对结果的溯因无法针对多个原因定位。例如费马大定理和黎曼猜想等。这是变化率的变化率,人类不能突破二阶逻辑的制约,强行一次性断言一个有无穷多个变化率的变化率的命题违反人的认识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