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衰老是人类生命进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当面部皮肤松弛下垂、当皱纹爬上脸庞时,我们往往会采用医美的手段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那么面部年轻化除皱手术有什么常见的并发症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的、专业的科普一下:
血肿
血肿是除皱术后最常见的并发,除皱术的过程中的发生率约为4%。血肿又可分为需行手术处理的血肿以及无需手术处理的血肿。施行面部除皱术后需行手术处理的血肿女性的发生率为1.3%,男性为4.4%。而无需手术处理的血肿,女性发生率为4.4%,男性为67%。
血肿形成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如术中止血不彻底,局部存在活跃的出血,单纯靠加压包扎的方法可不可靠的。因此,在剥离完皮瓣后一定要对皮瓣的内侧面积创击部进行精确的止血,至达到无明显出血点为止。
术前,患者应该主动向医生讲明自己的出血史、医生要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及非体抗炎药物。应检查血小板在内地的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APTT)。
术中应抬高床头以避免静脉压升高,并采用静脉镇静,减少吸入性全身麻醉的应用。总的来说,使用静脉镇静的患者术后过程较吸入性全身麻醉平稳,减少了因拔管导致的咳嗽、呕吐等。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进行彻底的止血。
术后预防血肿形成的方法主要在于保持正常血压,避免不必要的血压骤升,避免术后过度疼痛、紧张及恶心。
大多数血肿发生在术后12小时内,相当少数血肿发生在两天以后。术后膨胀性血肿的唯一体征是术后短期内的疼痛,尤其是单侧性的疼痛。无并发的面部除皱术术后疼痛是相当普遍的,但是难以缓解的疼痛则应引起注意。颊粘膜於斑是腮腺咬肌筋膜内及脂肪垫内血肿的表现之一。
如果怀疑有大的血肿形成的可能,则应马上去除伤口的敷料进行血肿清除。
如果存在血肿较大,则可在面部皮瓣的深处发现张力性的肿胀。
如果影响到了皮瓣的血供或是气道的通畅,则应拆除伤口缝线,以减轻张力。
如果任影响气道的通畅,则应立即引流血肿,可立即做好送患者回手术室的准备。此时应选择全麻,必要时也可行局麻加静脉镇静。
含血量在2~20ml的小血肿往往是在术后3~5天在耳后区出现。这可在病房于局麻下清除,并可放置小引流管1~2天以避免血清肿的形成。十分小的血肿通常在术后第7~14天等其发生液化后用大孔针管将其吸出来。在连续的2~4天内,可重复抽吸,以尽可能完地抽出积血。
皮肤坏死
除皱术造成局部皮肤部分或全层坏死时有发生,原因包括移位时皮瓣承受过大的压力、剥离时过度削薄皮瓣、未引流的张力性血肿、链球菌感染等。主要还是来自于医生技术问题!
切口张力过大切口周围张力过大,强行缝合后局部缺血时间过长且未能恢复,造成切口边缘部分坏死影响愈合,即使愈合后局部也会遗留较宽大明显的瘢痕。
皮瓣剥离过薄剥离的皮瓣过薄,且范围过大,术后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最终导致部分皮肤全层坏死。此种现象多发生在耳后皮瓣远端,面部皮瓣耳前部分偶尔发生在额部切口边缘。
术后皮下血肿由于止血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造成耳后颞部或面颊部术后形成游积性血肿,致使剥离后皮瓣与基底重建血运。而且血肿块融合液化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与局皮瓣也可造成直接的侵害。
感染发生率较低,首要原因是局部皮瓣血运不良、血肿形成以及愈合不佳。感染后皮下组织坏死液化,局部形成微血栓,血供阻断造成灶性坏死。
操作不当包括手术中的操作粗暴、牵拉持续时间过长、止血电凝烧灼范围过大等对皮肤组织保护不利的因素。
包扎不当尤其是颈部、颧骨颧弓部以及下颌缘颏部等深部为骨性组织的部位,过紧包扎造成局部压迫性血运阻断,持续4小时以上即可造成压力最大的中心部位缺血坏死。
另外,包扎是衬垫不均匀导压力分布不均也可造成压迫性缺血。有的医师为减少术后血肿的形成往往采用弹性绷带包扎,但弹性绷带缠绕太多、过紧会对受力较大的部位产生一种持续性的压力,导致局部缺血,引起皮肤坏死。吸烟也可大大增加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所以,术后皮肤坏死是面部除皱术后处理起来较棘手的并发症,有学者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86%。面部皮肤的坏死,无论其发生部位及程度,都应保守治疗而非手术治疗。坏死区可强烈收缩,即便耳前区也不例外。虽然看着坏死最终消退是十分困难的事,但此后形成的瘢痕却尚能满意。对于后遗瘢痕的处理应根据残余瘢痕的大小,所导致的瘢痕位于耳后区,通过合适的发型即可掩饰,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些。但有时坏死可延伸到耳垂下,故在愈合后往往在极度影响美观时才予除痂。
感染
面部年轻化手术需住院治疗的感染仅占很少的部分(<0.1%的病例)。面部与头发并非无菌,且无法被现有的化学试剂“消毒”,但由于头颈部的血供相当丰富,故该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相当低。如果发生蜂窝织炎或局限性的小脓肿,则会对其进行清除、敞开引流以及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有两种少见的感染应当引起注意:
一是B群链球菌感染,它是一种速发型的蜂窝织炎,如果不立即静脉使用抗生素并在有指征的情况下进行清创,就会导致面部皮瓣的坏死。
另一少见但具有同样破坏后果的感染是发生在耳甲软骨的假单胞菌软骨炎。铜绿假单胞菌是耳道内正常的非致病菌。软骨炎的发生常常与耳后区深部的缝合有关。在术中于外耳置一聚烯吡酮点浸润的棉条,以及对耳甲软骨进行固定时轻柔操作,对避免软骨炎十分有帮助。
感觉神经损伤
除皱术后最容易损伤的神经并非运动神经,而是感觉神经——耳大神经。许多患者常常主诉耳前区尤其是在侧颊部耳垂的正前方,出现短暂的麻木,只是因为该区域是感觉神经支配的交界带,也是在颈面部除皱术后神经支配恢复最晚的地方。延迟的神经支配恢复不应与耳大神经混淆。如耳大神经发生损伤,则在耳的下部可产生永久性的感觉丧失和感觉异常。该神经的损伤往往是与沿该神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走行路线剥离过深有关。如在术中发现损伤了该神经,则应立即采用显微神经血管外科技术加以修复。
提眉术后感觉丧失的发生率因术式而不同,开放手术的发生率为0.1%,内镜手术的发生率约为0.6%。采用开放术式,在其缝合线以上部位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感觉丧失,尤其是颞顶区的头皮。
运动神经损伤
面神经损伤是除皱术最可怕的并发症。幸运的是,他也是发生率最低的并发症。行除皱术时术中运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4%,其中0.3%为“表情改变”,0.1%为永久性的面神经损伤。颞支的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其次为下颌缘支的损伤,其发生率几乎接近前者。大部分的颞支发生的损伤多可以在3~5个月后缓解。事实上,颧支、颊支及颈支的损伤多可以在3~6个月后缓解。但是颞支发生的额损伤引起永久损伤的可能性最大。颞支及以下颌缘支损伤引起的最重要问题是明显的畸形。额支的损伤可导致同侧额及瘫痪,并且无法扬眉,其结果是眉毛下垂。
在对面部进行浸润麻醉后,部分或全部面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可能会暂时麻痹。在4~8小时后,当麻醉药品被新陈代谢并且对神经支的消退后,肌肉功能方可恢复正常。有时,患者的局部麻痹可延续到术后次日上午。如果发生无力,只要不是完全性的麻痹,无需过于紧张,其会在数天到数周内完全恢复功能。
如果术后发现神经完全被切断,则应立即用显微神经血管外科技术将断端吻合,可取得最好的功能恢复。
脱发
在毛发分布区的任何切口或是外科剥离都会发生脱发。导致局部脱发的原因有皮瓣张力过大、皮瓣血运不佳以及皮瓣远端血运不良等。术后脱发多发生于头发稀薄且有秃发倾向的患者。除皱术后脱发的发生率小于0.1%;但是在提眉术后,开放手术术后的发生率4.0%,内镜手术术后的发生率为2.9%。暂时性脱发比永久性脱发更为常见。
瘢痕
影响美容的瘢痕往往会破坏一台原来效果很好的手术。最明显和棘手的是在耳前区及耳垂区及耳垂区发生的瘢痕。除皱术后明显的瘢痕多由切口缝合处张力过大或是皮瓣血供受到影响而引起的。皮瓣的对合必须是放松的,切口缝合是不可有过大的张力,否则术后瘢痕会迁移扩大。如果发生了这样的瘢痕,则可在数月后通过将生发毛囊拉近来修复这些缺陷。如果过多的张力被施加在耳垂部,则最终会使之下垂并导致“耳垂畸形。这一畸形可在一年的愈合期后再次施行耳后“修复”加以矫正,或最终行二次除皱术方可完全矫正。总的来说,瘢痕的形成与消退始终是生物学上的矛盾事物。如果发生增生性瘢痕,多于术后2~4个月内出现在耳后区。
色素沉着
色素沉重多发生在术后皮肤血运障碍、表皮有水泡发生或者皮下积血较多且未及时清除的患者。
早期色素过分沉着可能来源于为引流的小血肿以及术后出现广泛於斑区域的含铁血黄素沉积,此种色素沉着会随着血肿的吸收而逐渐消退,一般需要3~4周时间方能完全消退。术前有淤伤史的患者在术后更有发生色素过分沉着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