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必须教育创新
一、胜任竞争就是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家长和社会各界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教育创新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表现为社会各界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关注和需求迫切。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应该是人才最多的国家。在校生是人才的后备军。我国高校在校生有2700万人,每年录取本专科学生700多万人,这些数字都是全球第一。但是,从后备军到主力军我国高校任重道远,我国高校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教育创新。因为只有教育创新了,才能推动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说到创新人才,大家都习惯于以论文为尺度。以自然科学研究为例,据《自然》杂志引用的数据,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在2005年占全球总量的13%,在2015年增加到20%,仅次于美国。虽然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科学研究突出成果仍不够高、不够多。当然,创新人才不能仅仅以论文为尺度,在各行各业中的具体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创新,也存在大量的创新。企业有了创新才会有竞争力,劳动者有了创新才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赖学校,具体的工作岗位都可以培养人才。我们只有将人才的培养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培养创新人才要呵护想象力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它的长处(这个我不太清楚,教育界的人很清楚)。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短处就是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我想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问题的标准答案过于正确,让我们无法找到更正确的答案。所以,我国的教育体制更利于生产标准件。
我们现在的知识大多不是为了帮助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告诉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让我们难以再找到适合我们解决的问题。当我们的脑海里充满大量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的那些我们曾经感兴趣的问题变得难以找到。其实,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不管是人脑还是电脑,内存都是有限的。如果内存已经被大量已有的东西占据得差不多了,那么,不管是人脑还是电脑,其运转速度都会严重降低。电脑的内存容易清理,但是人脑的内存却不容易清理。所以,不管是理论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如果我们人脑的负担太重,那么,我们人脑的运转速度就无法得到保障,创新就会显得动力不足。
不管是人脑还是电脑,要想顺利地进行信息处理,内存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存储,存储空间必须足够大。内存的存储空间足够大,并不是一定要去占满它。作为微型电脑的智能手机,我几乎两三天就要帮它清理一下内存,清理的是那些用不上的东西。内存是分层次的,手机的内存分为系统内存、手机的存储内存和内存卡内存。我是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它们中间任何一个内存占用超过80%,尽量控制在50%之内。
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是那种能够被我们消化的知识那绝对是越多越好。那么,什么是能够被我们消化的知识呢?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已经做到了不需要我们的有意识去排除和约束其他事情的干扰来满足这件事情的顺利进行,那么,做这件事情所需要的知识就是被我们消化的知识。有意识其实是一种规范约束力,如果我们的有意识付出的规范约束力越多越大,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所以,被我们消化的知识是我们已经在潜意识中掌握的知识。
想象力属于潜意识的范畴。潜意识属于弱者,有意识属于强者。如果大量的不被我们消化的知识仅仅存在于有意识的层面,那么,我们对它们的运用会让我们付出更多代价。更让人遗憾的是有意识的层面属于强者拥有的层面,这些不被我们消化的知识会作为强者去压制作为弱者的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弱势的潜在创造力,当潜意识中的想象力成功地进入到有意识的层面,那它就会成为真正的创造力。
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支撑,没有知识,何以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创造?我们学知识到底是谁在学知识?有的人只是他的有意识在学知识。我们的有意识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如果某种知识仅仅是存在于我们的有意识之中,并且长时间不运用,那么,这种知识就会被我们的有意识删除。因为我们的有意识的存储空间也是有限的。当然,也有些不应该称作知识的东西,也许可以称作噪音,我们不会有意识地存储噪音的信息,但是,噪音的信息会因为长期刺激我们的潜意识而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有段时间,电视里狂轰滥炸地出现这样的噪音(广告):“今年六一不跳舞,跳舞只跳广场舞”。这个噪音我们不想听也得听,不只是大人在无意识中记住了这句话,而且连小朋友都能够经常从嘴里蹦出这句话,甚至有很多小朋友还喜欢上了广场舞,这要是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被小朋友这样记住了那该多好呀!这种非知识的东西是先到我们的潜意识的层面再到有意识的层面的,而我们的教育是让知识先到我们有意识的层面再到潜意识的层面,能够到达潜意识的层面的知识其实并不多,很多只是停留在有意识的层面。我觉得,教育就应该是让知识首先进入受教育者的潜意识,然后再进入受教育者的有意识。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从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开始。兴趣是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的东西,潜意识中的东西进入有意识中是一种发展趋势,无须给予其压力、只需为其消除阻力就可以实现。
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地引导。我们不应该让小朋友对中老年朋友喜欢的广场舞感兴趣,当然,已经感兴趣了也没多少坏处,只是挤占了小朋友更应该感兴趣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感情。其实不止广场舞会挤占我们的兴趣、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空间,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大量的我们可能用不上的知识会压制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挥,会让我们表现为想象力的匮乏。当然,有很多人他们的大脑不仅可以装进大量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不会明显地拖慢他们对信息的处理速度。我用的是几百元的智能手机,你用的是几千元的智能手机,如果我的手机装它个二十几G的东西,那么,我的手机的反应速度就会很慢;如果你的手机装它个三十几G的东西,那么,你的手机的反应速度依旧很快。所以,有的人学了很多的知识,大脑装了很多的东西,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依旧很丰富,创造力依旧很给力。所以,拖慢人脑反应速度的不是人脑装进的知识的多少,而是装进的知识占其内存容量的比例。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手机反应速度变慢而不装东西,如果不装东西,那我们的手机能够干什么呢?我们的手机需要装的东西还是要装进去,只是我们要经常清理垃圾。所以,知识我们是一定要学的,教育是一定要接受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回答怎样教育创新。
算了,就说到这里吧,本文又不是长篇大论,留点东西等有时间了,我再把本文涉及到的问题写一篇长篇大论。
~~~~~~~~~~~~~~~~
本文是参考光明日报王庆环的文章《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而写的。我是研究基础哲学的,需要涉及到所有的问题,所以,我的思维难以停留在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上面。按照本文的这种方法写文章,可以帮助我集中注意力。如果本文没什么问题,那么,我以后偶尔还会这样写文章。
普进峰 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