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立体数阵助天文学开拓星轨三维运动轨迹研究领域
地心说被否后,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每个人和我一样,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种知识的真实性。在天文望远镜非常发达的现代,天文学是否已经以太阳为参照物画出地球运动的准确轨迹?
问题一:在地球上看到太阳的大小是否与距离有关?
为什么每天早晨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和西边落下时,太阳都是最大的,但温度却比不上其他时段。按照常理来说,物像越大距离越近,那么是否早上和傍晚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对于一天这中的其它时间更近呢?
问题二: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物像大小与太阳的光线和温度成反比?
如果早上和傍晚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对于一天这中的其它时间更近,那么,为什么在地球上感觉到的太阳光线和温度都比其它时间的少呢——即距离与光线和温度成反比——这个问题天文学如何解释呢?
问题三:如何解释一天之中地球与太阳的角度变化呢(以地球上某一固定的地点为参照物)?
从地球上两极地区外的任一点观察太阳(以晴天为例),每天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与地平线的夹角都是从锐角开始——即以太阳(A)为顶点连接地球上固定点(B)成AB线段(即眼睛连结太阳的视线),与点B延伸平衡地心水平线的切线至O点,并使A、B、O同在一个平面上构成直角三角形AOB(角AOB=90°,AO⊥BO),则∠ABO和∠OAB均为锐角——示图P1(图中方位 左东,右西,南上,北下):
Am1:日出图(某一日出时间点的)
上图PA1为日出时段内某一个时间点形成的 AOB的示意图。因为,日心学说认为太阳是太阳系众星的中心恒星,并认为其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根据这一学说,即 AOB的三个顶点只有顶点A是不变的,而其它的两个顶点B、O是变的。这样一来,我们每天感觉到的太阳位置的变化其实就是地球位置的变化——我们感觉到太阳是从东方开始逐步向西方移动的,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如果太阳真的不动的话,那么即可确定其实是地球在做从西方向东方的移动,而要表示这种运动,最形象的方法就是用 AOB的AB边的改变来表示——AB的改变带动BO的改变(BO只是为了用三角形平面说明一天之中在地球观看太阳的角度与距离改变所做的延伸线——即为虚线)。每天日出前∠ABO≤0°,当∠ABO=0°即AB与OB重叠,这时在B点还看不到太阳,但可以看到朝霞;只有当∠ABO>0°时才能在B点看到太阳——即为日出。而从看到太阳开始,∠ABO即从0°开始逐步增大,中午时太阳升到头顶,即为AB⊥OB,则∠ABO=90°。而当∠ABO在0°——90°的范围内逐步增大时,在B点看到的太阳是逐步变小的,但在B点感受到的阳光和温度却逐步增强。示图:
Am2:∠ABO在0°——90°的范围内逐步增大,光线和温度逐步增强(上午)
N:∠ABO=90°,即AB⊥OB,光线和温度增至最强(中午)
中午后,∠ABO在90°——180°的范围内继续逐步增大(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是可以用视线连结到任一时间点的AB线的,即∠ABO开始变成钝角。示图:
Pm: ∠ABO在90°——180°的范围内逐步增大,太阳物像又逐渐变大。
第二天早晨,太阳又从东方升起,如此周而复始。
以上只是用三角平面形象地表现AB线段的移动与长度的变化,但 AOB三角平面随AB线段改变而改变时,还在发生平面角度差的移动(基平面与早上日出时的第一个 AOB三角平面为参照——研究地球自转应该应用立体空间概念,而非应用线段或平面的概念——即必须描绘每个时间点形成的 AOB三角平面构成的立体空间位移图——即为日心说的地球某一天日照时间线段内的立体运动轨迹——而这种移动即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这正是天文学所没有完整地揭示的,天文学至今连地球自转的宇宙立体方位都没弄清楚,并仍无法给出太阳系准确的结构与运动模型,所以,人类现有的天文知识是非常局限的——即对宇宙立体方位缺乏整体性和基础性的研究。直觉告诉我——天文学必须升级为立体数阵时代,用立体数阵来解决三维空间星球运动轨迹表示的问题,首先弄清楚地球与太阳和月亮的三维立体方位关系,进而弄清楚太阳系与银河系的三维立体方位关系,才能弄清楚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方位关系。
特别说明,太阳晨出西落是自然规律,此文并无暗喻,请任何人别牵强附会歪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