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2年的大選,因為和立委合並選舉,不但備受外界關註,也因關系到更多人個人的政治利益,所以顯得特別熱鬧。藍營選舉民調盡管暫時擺脫了綠影的貼身緊逼。但由於各種變數足以抵消這不大的優勢。選舉的過程肯定是扣人心弦,而2012年,是藍天還是綠地得結果更是會影響臺灣未來數十年的發展。
2012年,如果藍營能夠再爭取到一個寶貴的四年,那麼,以臺灣自身和兩岸經濟和政治發展的勢頭看,臺灣會爭取到一個必須的長期穩定發展期。馬英九政府上任以來,民間質疑其競選口號“馬上就好”,與實際感覺有一定的落差,競選承諾也有些沒有兌現。盡管馬政府自身不方便用接手的是被結構性破壞的爛攤子以及世界金融、經濟危機做搪塞。但任何理性的人們,若以公平持證而論。馬英九政府在抵禦經濟危機,重建和恢復政治、經濟秩序方面,已經做到了臺灣所有政黨和政治人物那種環境下,所能做得比較好的程度。
再給藍營一個四年,兩岸民間深度交流更加普遍和深入,大陸對兩岸統一的焦慮感和急迫性也會因而降低,數十年的和平架構才有達成的可能。兩岸關系的穩定依靠心懷鬼胎,時時將臺灣當做棋子或搖錢樹的美、日,無疑是坐在火藥桶上玩火。臺灣的安全必須靠臺灣自身,靠兩岸人民之間徹底放棄敵意以及從兩岸共同的角度考量,沒有動武的理由和可能。按照臺灣目前的政治生態,也只有再給藍營多一個四年,才能夠穩定和加深這樣的基礎。而兩岸的和平更是臺灣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前提條件。兩岸沒有一個可預期、預測到的穩定關系,臺灣就不可能爭取到更多的長期投資。給藍營一個四年,期間可以註定不會發生兩岸統一的的結局,恰恰相反,自身強大的臺灣經濟和更加廣泛的兩岸民間交流,可以讓兩岸維持現狀得更久一些。
再給藍營一個四年,也許不能徹底消除包括李登輝執政後期以來,對臺灣各種制度的結構性破壞的影響。但是按照馬政府現在的執政的方向和努力,會讓腐敗和對制度的無視的程度減輕的希望會更大。馬英九所在的陣營和執政團隊也許不是臺灣最好的,但是在穩步推進以及清廉和遵紀守法方面的示範意義,不是其他陣營和黨派能夠替代的。
如果給綠營一個四年,人們當然可以期待蔡英文有比陳水扁更強的能力去操控派系林立的綠營。但一個閃爍、不可告人的兩岸關系的立場,將會將臺灣帶入一個不可預知的境地。不要說蔡英文團隊不一定有比馬英九團隊有更多的經濟振興能力和手段,即便有也會在兩岸動蕩不安的環境下,無所逞其技。2012選舉中,蔡英文也許會推出不那麼刺耳的兩岸政策,但按照蔡英文的講話經常被其黨團或其自己否認、修正的歷史看,沒有經過綠營高層和民間廣泛討論的兩岸政策,只能是蔡英文獲取選票的一家之言。最終成為政策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2012就給綠營一個執政的四年,藍營對長效經濟的建樹可能沒有開花結果前,就會被砍掉重植。因為臺灣的政治生態,在關鍵性的問題上,往往是以敵我、“賣臺”來指責攻訐的。所以政策的延續性就會受到很大的挑戰。ECFA就是一例。
更加不容忽視的是,陳水扁時代對貪汙腐敗,結構性放水甚至陷入之中的,扁朝大將都被蔡英文陣營全面網絡、重用。有人說一個公司老板不良,才導致眾多手下失行敗德;如果換了蔡英文這樣的好老板,那些人只有更發揮其能力,而不會讓惡行復燃。老板失德固然有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危險。但在民主政治下,一些人心目中沒有人民,甘願做他人的家臣,為其貪汙把風放水,換個老板,就換了品行和腦袋這樣的想法也過於冒險了。所以,綠營政治人物如能再在野四年,放下對權力的焦渴,才會更多地檢視自身,才能夠讓政黨不是以意識形態和族群分裂來贏得選票,而是真正關心臺灣的發展和未來。一旦這部分政黨和政客完成真正的轉型,臺灣才有可能步入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政治,才會為華人社會樹立真正的典範。
2012臺灣民眾會給藍綠怎樣的一個四年,是他們的自由和選擇。這不但是考量民眾的政治智慧,也在檢視臺灣民主政治的成熟程度。其選擇的結果將對臺灣甚至是周邊有數十年的影響。從大陸統一的角度考慮,如果有和平統一(時間即便會過很久)的希望,自然希望藍營能夠拿到再多一個四年;如果和平統一無望,則更希望綠營執政,這不僅僅是多一些動武的藉口,更因為這樣台灣才會更加混亂,武力統一的成本反而更低。
畢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