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目光聚焦在南海戰爭危險性的同時,還應該對南海相關各國對主權非爭議與爭議海域石油主權宣示性搶先強行開採,可能帶來的環境災難有足夠的重視。墨西哥灣和渤海漏油事件之殷鑒不遠,南海目前存在的環境隱患,可能比戰爭給南海各國人民造成的影響更深遠、更切近。
2011年海洋能源開發災難年2011年,可以說是海洋能源開發的災難年。4月20日,美國墨西哥灣英國石油公司石油鑽井平臺起火爆炸 致7人重傷11人死亡。鑽井平臺每天漏油5000桶,水下機器人啟動止漏未能成功,美國救災部門“燒油”無效後,美國宣布把漏油危機列為國家級災害,美軍參與救災。整個救災過程持續了一兩個月。英石油公司損失數十億美元。美國採取“懲罰性賠償機制”,迫使責任方英國石油向美國受影響居民提供200億美元的賠償。
2011年6月期間中國大陸渤海灣一中海油與美國康菲公司的合作項目發生漏油事故。油田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裏,繼之已使周圍海域840平方公裏的1類水質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類。賠款盡管”北京不可能像發生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美國一樣採取200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機制”, 金錢的損失還是要以數十億計,而對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法具體估量的。
南海無序開發更具環境危險性南海石油蘊藏量十分豐富,地質、洋流和氣候條件也更復雜。近幾年,南海有主權爭議的海域,一些國家抱著先佔先得,先得為贏的心理,不斷引入外國公司,到南海勘探和開採石油,一方面是為了商業利益,另一方面也更有主權宣示的意圖。正是夾雜著主權宣示的政治和外交目的在,在審驗進駐南海勘探和開採石油的公司的資質方面,就難免會放寬標準,忽視石油勘探和開發的安全性。
據相關報道和資料顯示,10月25日,正與越南合作在南海開發油氣資源的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宣布,在位于越南中部海岸外的南海海域119區發現石油和天然氣。該公司一位發言人說,這將有助于越南扭轉化石燃料生產和出口下滑的局面。美國從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的角度,正在考慮積極介入南海石油開採。
越南最早在1978年就和日本達成協議,就開發南海海底石油進行合作。自此之後,越南與50多個外國石油公司,簽訂石油勘探和開發合同大約有30多個,越南還在西沙和南沙海域非法石油招標120多個。周邊國家和國外石油公司,一共合作開採大約有1200多口油井,但是就是沒有中國大陸及台灣的一口油井。
目前南海進行離岸較遠進行石油勘探和開採的一些公司,在技術和責任承擔能力方面,與墨西哥灣的英國公司不可相提並論,而南海相關各國包括北京在內,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對石油公司的強勢,又無法和美國相比,一旦發生墨西哥灣這樣的漏油事件,災難也許會更大,而對環境恢復和賠償的力度卻可能是很小。尤其是,隨著南海近幾年地震和極端氣候天氣增多,南海石油勘探和開採,即便排除技術和人員疏忽的因素,出現漏油等災難性事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而南海相關國家的軍事衝突,則是會導致石油泄漏等環境災難增多的另外因素。
南海環境安全重于一切要想避免南海的生態環境災難,必須從多個層面進行把關監控和自律。首先,聯合國要對海上石油開採的技術和環境維護能力的進行更嚴格的認定。沒有過硬資質,不允許進行深海石油勘探開採,要將海上環境救災當成一個國際課題;其次,南海各國要制定公約,不能因為搶奪爭議海域的主權,勉強進行石油勘探開採,對無論是否在爭議海域開採石油,應該聯合審核其對環境維護的技術和資金能力,不具備這種能力,強行開採應該受到譴責和打擊。最後,南海爭議各國,應該達成共識,如果一方不能在勘探時進行阻止,一旦生產石油之後,海上油氣田不得成為自我破壞會被攻擊的目標等等。另外,北京應該在這一區域發揮和其大國相稱的作用,對不計後果強行開採油田的,要將之遏制在勘探階段。加強研發和制造海上防止漏油災難的設備等。
畢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