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收藏推荐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349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龚心甫画竹子、兰花、金鱼、荷花。《云石斋画谱》介绍

已有 999 次阅读2018-6-8 21:18 |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龚心甫,字甫之,号云石,心溥,1939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六十年代曾受傅抱石先生亲授,作品入编《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  1998年作品入选“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等。金鱼作品,形神兼备,古朴淡雅,天然纯真,章法考究,清逸简洁,目前画一条金鱼简练到十一笔至十五笔就能画完成,作品贯穿古今,别开生面,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树立了另一个典范。

       曾有多幅艺术佳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作品以凝练灵动的笔墨,描述出博大精深的内涵,   凸现了他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的把握。个性鲜明,神采飞扬,用笔简洁流畅、章法考究规范、意蕴深远隽永。无论是谋篇造势还是笔墨渲染,都显示出其娴熟的艺术功力,创造性地实现了艺术境界与表达手法、历史人文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无一不是激情与灵感的自然流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在创作实践与丰富新理论方面,兼容并蓄,大胆创新,精心创作多幅具有较高艺术研究价值的上佳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艺术收藏界引起广泛关注,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宝贵的艺术实践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传统艺术提供难得的借鉴依据,对我国相关艺术领域的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出版有《云石斋画谱》上下卷,《龚心甫作品集-金鱼画法研究》  ,《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龚心甫作品集》  ,中国画艺术经典丛书《金鱼画法解析》《荷花画法解析》《芙蓉画法解析》《梅花画法解析》《兰花画法解析》《竹子画法解析》《菊花画法解析》图书及《中国经典艺术作品展播-龚心甫》DVD光盘等。



《云石斋画谱》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中国画艺术教学、学习研究的参考书籍。作者多年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在实践与丰富新理论方面,兼容并蓄,大胆创新,对中国绘画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本书分上下卷,上卷四篇,分别为梅、兰、竹、菊。下卷五篇,分别为荷花、金鱼、芙蓉、菊花、附录。每篇又由步骤图讲解、局部图分析、整幅作品展示,以及理论文章说明构成。

(上下卷每本408页)


香远溢清图52x235cm  装裱后宽近三米  

书中展示龚老的兰竹作品及画法

        龚老画的水墨兰竹,是纯粹从自然中而来,他能借古开今,熟练掌握古法笔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突破古人,又一次变革。仔细观察龚老画的竹叶,每片竹叶都有阴阳开合之理法,既形似又神似,画的风竹、雨竹,合自然之态。特别是风竹,竹叶的简洁已达极至,表现风竹的自然意态,达到绝妙的境界。中国写意画,高层次笔墨是很难模仿的。龚老的兰竹,就是如此。可以说,他是继郑板桥之后,又一位画兰竹高手。

——引自《云石斋画谱》序言


       中国画是在继承变革中不断发展,而且一直在变革发展。

       早在三百年前,清代,王概等人撰著的《芥子园画谱》是中国绘画的经典著作,被后人所推崇,一直不衰,是学画必修教材。

《云石斋画谱》,龚老经过几十年的思考策划,又经过近三年的辛苦撰著,终于出版发行。《云石斋画谱》不仅介绍中国画用笔,写形和构图技法,更重要的是说明中国画的精髓是什么,如何修炼笔墨,师意自然,画出至真、至善、至美的画幅。 


       龚老说:“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书道与画道相结合。”他又说:“这就是中国画的精髓。据历史考证,书道有五千年的文化史,画道亦有五千年的艺术史。”这些话,既说明了中国画精髓的本源,又说明了攀登中国画高峰之路,具有时代意义。龚老谈到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追求,最难达到的,说了八个字,“气韵生动,简洁清逸”。这精辟论述,是他长期淡泊情怀,多读书所得。

       龚老在画谱里发表的画学理论,对学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画精髓,能起指引作用 。他说:“我谈的画学理论,是我长期读书的体会。”


香远溢清图(局部)

奉献人间图 53x235cm

       中国画水墨兰竹是花鸟画中最高层次的题材,艺术欣赏价值也是最高的。查阅中国绘画史,中国画水墨兰竹略分四个阶段,其重点人物即宋,文同;元,李衎、高克恭;明,夏昶;清,郑板桥。这些画家画的水墨兰竹,理法深邃,但在表现手法上各不相同,元李衎《墨竹谱》曰:“须一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


碧玉迎风图49x179cm

碧玉迎风图(局部)

碧玉迎风图(局部)

        龚老说:“我不知道竹子怎么会画出来的。”这说明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

        欣赏龚老梅、兰、竹、菊作品,有一种清逸之感;观赏他的荷花作品,笔墨简洁,泼墨大胆,细心收拾,给人“贞节”之感;再细看他的金鱼画作,寥寥数笔,画岀小动物的神态,具有清雅生动之感。

        龚心甫说:“画中国画不能自已说好,要别人看后,说好,为社会所肯定,被历史所承认,自已说好是没有用的。”这朴实语言,对品读中国画来讲,阐明了最终标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以上文章引自《云石斋画谱》序言


兰石图(局部)

 画竹叶基本画法

       画竹,画叶最难。古人言:“竹之法度,全在乎叶。”所以须笔笔有法度。画竹唯有循序渐进,由浅而深,下足功夫,方能有所成效。

画竹叶浅说三则


       画竹,画竹叶最难。

       一、首先要掌握传统一笔至五笔的组合章法,即:起手笔、起手第二笔、三笔个字、四笔介字、五笔分字,五种笔法。然后更重要的是到自然中去,写生各式竹叶形态,师意自然,长期积累,仔细研究,一则也。

       二、画竹叶全靠书法功底,古人云:“叶为真。”书法功底到位了,才能画好竹叶。画叶中锋行笔为主。实按虚起, 一笔成形(符合竹叶自然之理)。画叶忌似桃叶、柳叶,二则也。

       三、要观察竹子四季之形态,以及竹叶在风、晴、雨、露、雪中的自然微妙变化。这样才可能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三则也。



亭亭玉立图97x179cm 装裱后宽近2.5米

亭亭玉立图(局部)  

翠竹伴石间图98x180cm

翠竹伴石间图(局部)

墨竹图(局部)

扇面21x60 cm

       《云石斋画谱》,从画学理论,画学介绍来看,在某些方面弥补了《芥子园画谱》(由于历史缘故)即后人所谈的“未写出如何运用写生作画”之不足。可以说,《云石斋画谱》是近代美术史具有实用价值、研究价值的重要著作。

——引自《云石斋画谱》序言

书中展示荷花、金鱼作品 


莲塘风荷图  138x68cm

和睦图  66x95cm

晨光清荷图138x68cm

和谐图136x68cm


和谐图66x95cm

学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画精髓

龚心甫                            

        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书道与画道相结合,这就是中国画的精髓,中国画的造型是以高度艺术的书法线条造型的,与西方造型线条不同,中国画书法线条之美,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象之大美,其艺术本源,即是“书道”。据历史考证书道有五千年的文化史,画道亦有五千年的艺术史。

       南朝谢赫“六法”论中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骨法用笔”,即是书法用笔,所以,要学好中国画,必须修炼中国书法,首先要学习正楷书法。

       柳公权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说明修炼书法,是修养品尚,培养高尙情操,增加学养知识,学好书法,是和人品、学养、天赋紧密相连的。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亦是楷书的用笔法则,故学习楷书,练好腕力功夫,才能画好中国画,欲攀登中国画艺术之高峰,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修炼高难度楷书中锋用笔,因为中锋用笔历来被书家奉为用笔的根本大法。古人言:“学书之序,必先楷法”,“妙理,苦功相加,画乃大成”。

       屋漏痕、折叉股、印印泥,锥画沙,四种书法用笔之法,是用笔的最高境界,只有楷书用笔到一定的高度,腕力功夫到一定的高度,方能攀缘书法线条美的四种境界,这种境界即为中锋顿挫行笔,凝重而自然,用笔达到绝妙的意境。

       追溯中国画艺术史,凡是传世珍宝之作、凡是有成就的画家,在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从他们书法文字中、从写形书法线条中,可察觉其楷书的功底是多么深邃,因为从画幅的文字和线条中,就能看出楷书的功底。它是一面镜子,能看得很清楚。古人言:“学之不深,行之不远。”故尔,中国画历史进程中,成千上万的学画者,只有很少人能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经过严谨甄别,为历史所承认,他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即为笔墨艺术价值高,因笔墨是中国画的命脉,笔墨即是书法线条和用笔。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正本清源,中国画艺术是高难度艺术,是高尚之艺术,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想突变,走容易之道,不经过严格的笔墨训练,丢弃传统,丢弃笔墨精华,是画不好中国画的,因为达不到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若要做到气韵生动,简洁清逸,必须学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画中国画,首先要修炼笔墨功夫,练好楷书中锋运笔,弘扬中国画精髓。

——引自《云石斋画谱》下卷

书中展示菊花、梅花、芙蓉、山水作品


凌寒吐艳图138x68cm

凌寒吐艳图(局部)

墨梅图(局部)

凌寒飘香图136x68cm




玄武湖70x73cm 

中山陵颂81x68cm 

中山陵颂(局部)

武夷山风光图69x77cm

浅说中国画理念

龚心甫

       理念一词,词典中解释为:信念,思想观念,确定追求的目标、原则、方法。

       那么,中国画的中心思想以及原则究竟是什么呢?现大概简述如下。

       首先要理解中国画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顶峰艺术,当然,难度也是达到顶端,其美学欣赏价值也是最高层次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画具有特殊的民族性、独立性。中国画艺术美学境界是“大气”“和谐”“气魄雄浑”,给人醇和之美,清新俊逸之美,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美的享受。

       宋郭熙 、郭思《林泉高致》:世人只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又云:人之学画,……必兼收并揽,广议博考。

       说得很清楚,学习中国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必须兼收并揽,广议博考。

       中国画基本构成框架是什么?是由书法线条构成的,书法线条之美,乃是源于自然界之大美,并具有独立的欣赏性。中国书法线条之美的艺术本源,即是“书道”。据考证书道有近五千年的文化史。这是中国画艺术美学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所以,学习中国画(并具有扎实的艺术造型基础、白描基础),首先要学好中国书法,学习研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

       学习书法,可分基础学习期,专研学习期。在基础学习期,可全面学习、了解书法知识,要临碑、临帖不辍。学习研究古代文字学,学习研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宾主关系,宾,是全面学习书法技法;主,是集中精力,学习研究楷书。为何?看看古人总结的剀切语言即会了解。学习书法是从艺者一辈子的事,特别是学习楷书。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柳公权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明丰坊《学书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又云: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

        在全面学习书法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楷书。因为要写好行,草,隶、篆是离不开楷书修炼的。特别要长期修炼正楷的中锋笔法。中锋笔法历来被奉为用笔之根本大法,或者说用笔以“中锋为纲”。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是阐述楷书笔势的方法,后人又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说明楷书用笔法则的重要性。要掌握中国书法用笔法则,必修练楷书,理解宾主关系,全面学习,楷书为主。

       清松年《颐园论画》:正似书家人手先作精楷大字,以充腕力,然后再作小楷,楷书既工,渐渐作行楷,由行楷又渐渐作草书,日久熟练,则书大草。要知古人作草书亦当笔笔送到,以缓为佳。信笔胡涂,油滑甜熟,则为字病。

说得很明确,练好楷书,以充腕力。腕力功夫是从艺者一辈子要修炼的,笔墨功夫的深浅是靠腕力功夫的,先辈指出:书法功力深浅,会最终影响画家的成就。又指出:楷书既熟,才有可能写好行、草书。原来如此!修炼楷书,即是修炼用笔法度,修炼腕力功夫。草书笔笔送到,以缓为佳,一笔之中见开合起伏,才是了解“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语)的道理。所以,学习研究书法是从艺者终身的追求。

       学识丰腴,再进入专研期,研究一些课题。比如研究金石篆刻,从锯石、磨石开始,研究汉印,研究古文字,研究篆法、刀法。甘于寂寞,系统地研究。读书,会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研究古文字,书法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能为以后画幅带来新的韵味和书卷气。

       中国书法用笔,最难的有两种笔法:一是中锋笔法“悬针垂露”;二是捺笔,即磔笔,捺画分斜捺和平捺。从西安碑林到泰山顶上的碑刻,古人是怎样写这两种笔画的?其会令人肃然起敬,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时而感到愧疚,感到自己太差了,感悟到:学无止境,方知真难也。悬针垂露笔法是最难写的,捺画往往是收尾笔,如“天”字捺画,只要有丝毫不到位,就失去法度,失去中心,成为败笔,即一笔不妥是画之累。看看西安碑林,再看看泰山顶上碑刻的“天”字,谁能赶上呢?未见之。

       要学习理解前人所提出的中国绘画基本思想三大要素:人品、学养、天赋。这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要认真学习研究。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

       清张式《画谭》: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说明:学艺须清净心境,淡泊情怀,善于读书,修身养性,端正风气。

       中国画风格的形成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酝酿出来的,是慢慢悟出来的,是渐变,并非突变。选择研究画的品种,也是一变、二变、三变……的过程,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要理解中国画创新是在掌握传统知识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创新,笔墨功夫是创新的基础,古人云:“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有腕力功夫,才有笔力。必须要深入自然,在自然中揽精粹,悟新法。

       清张式《画谭》:渐近自然,才知画之妙理乃尓。

       明李开先《中麓画品》:物无巨细,各具妙理,是皆出乎元化之自然,而非由矫揉造作焉者。

       深入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各种物态,各具有精微的道理,皆出于自然之造化。画幅的神采往往来自于对自然微妙变化观察。

       中国画追求“清新俊逸”“简洁而有意境”。这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境界水平的提高,唯有多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明董其昌《画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苟仅师庸流笔法,笔下定是庸俗,终不能超迈矣。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画法可学而得之,画意非学而有之者。惟多书卷以发之,广闻见以廓之。

       多读书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认识,画作水平就会提高,庸俗习气就会减少。其实,学习中国画,既是一件艰辛之事,也是一件陶冶情操之事。人能平淡,心境平静,读书学习,这也是一种境界。

——此文引自《云石斋画谱》上卷 略有删改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