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前5: 1-14】【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在彼得前书第五章,也是最后一章中,使徒彼得劝勉教会里的长老和众信徒。彼得首先说:【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我这作长老”,彼得为了劝勉这些长老,他不提自己使徒的权柄(11),而把自己称为“我这作长老”,这是要借着共同的经验和责任,劝长老们接纳自己的劝勉。“长老”不是教会内德高望重的人的一项荣誉,也不是头衔,而是教会中的一种职分,负责牧养、、治理、教导信徒,又被称为“监督”(徒20:28)。“作基督受苦的见证”,是指彼得曾亲耳听过主耶稣受苦的教训,又曾亲眼见过祂受苦的经历,故此他配为主作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是指彼得确信主耶稣将来要在荣耀中显现,“同享”就是包括彼得和所有的信徒在内,都有分于主耶稣将来荣耀的显现。“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接下来就是彼得劝勉与他一同作长老的人,这同样适用于在教会中负有事奉职责的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牧养”的职责,就是用心喂养、关怀、带领、引导和保护信徒。“神的群羊”,是指众信徒和教会是属神的,神将他们暂时托付给长老牧养和照管,长老就要“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所以长老在教会中牧养“神的群羊”,决不可随人的私意,乃要照神真理的原则、圣灵的指教而引导“照管他们”。因此长老在事奉之先必须明白神的旨意,一个不能清楚明白神旨意的人,就不能“牧养”神的群羊。“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长老事奉的动机既不是由于外界的压力,也不是根据自己的热心、兴趣、才干,而是甘心乐意地回应神恩典的呼召(林后5:14)。因此长老的事奉是满足神、而不是讨好人,不要期望从事奉和人得满足,而要从神那里得喜乐。“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长老事奉的目标既不是为了钱财、名声、地位,也不是为了虚荣、权力、成就感,而是“出于乐意”的事奉神,因此长老的事奉要任劳任怨、不图回报。“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长老事奉的方式既不是靠规条权力“辖制”群羊,“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就是用生命的见证和爱心的榜样,使其他的信徒都愿学效。
【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牧长“是指主耶稣,祂为羊舍命,所以祂是好牧人(约10:11),又是我们的牧长。“显现的时候”,指主再来的时候(帖后1:7)。“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那永不衰残的”,指具有永存的价值。长老们今日任劳任怨,被信徒认为理所然,但神在观看,将来他们所要得的是“荣耀冠冕”,是永远常新,其荣耀不会日渐减少的。【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这“年幼的”,可以说是在教会中年纪较轻的,或者灵性比较幼小的人,也就是刚刚信主不久的人。“年长的”相对来说,年龄较大或者信主很久了在灵里比较成熟的人。这样“年幼的”,理应“顺服年长的”,因为他们灵性比较成熟,对神的话有更深入的认识。“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你们众人”指所有的信徒。“以谦卑束腰”,就是约束自己,在人面前显出谦卑。“彼此顺服”,此处的“顺服”,没有年纪大小的因素,不但年幼的对年长的应顺服,就是年长的对年幼的,也要用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因为”说明信徒须要谦卑彼此顺服的理由。“神阻挡骄傲的人”,指神与骄傲的人为敌。“赐恩给谦卑的人”引自箴3:34,谦卑乃是领受神恩典的首要条件。【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所以”是承接前面的话,信徒若要“以谦卑束腰”,首先要在神面前“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就是顺服神的权柄,甘心接受神手的安排。“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到了时候”,就是达到神在我们身上所定的目标之时,祂必会叫我们升高。唯有神知道在什么时候把我们升高,才是最安全、最适合而不至使我们自高自大。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忧虑”就是担忧或挂虑,“一切的忧虑”是指所有造成信徒心里担忧或挂虑的重担。“卸给神”,就是指将自己的忧虑如卸货一般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这解明我们应当将一切忧虑卸给神的理由,祂既是顾念我们的,则对于我们所“卸”给祂的一切“忧虑”,不会轻忽不顾。我们若不将一切忧虑卸给祂,乃是表示我们对祂的“顾念”有所怀疑。所以我们忧虑不但是不信的表现,且有轻视神的能力,认为祂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或是疑惑神的信实,否定神的爱,认为祂不会顾念我们,因此“忧虑”也是一种罪。而基督徒的特权,就是能够将我们的一切忧虑卸给神,深信祂必顾念。【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务要谨守”,就是保守心中的警备,“警醒”是指不沉睡。“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仇敌”是指撒但,“魔鬼”是撒但的别名。“如同吼叫的狮子”,是指魔鬼张牙舞爪,像饥饿的狮子,凶猛可怕。“遍地游行”,就是魔鬼到处巡行,多方寻找机会。这显示信徒是生活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有吼叫狮子游行的环境,这样我们就要谨守警醒以防备魔鬼的计谋。“寻找可吞吃的人”,表明魔鬼并不能吞吃所有信徒,牠吞吃的对象是那些不“谨守、警醒”,灵性昏睡、靠近试探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牠,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坚固的信心”,就是刚强的信心。我们只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牠”,【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4:7)“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这表明当时信徒正在经历苦难,所以彼得提醒他们,并非只有他们才遭受这样的苦难,其他的信徒也在遭受魔鬼的攻击,所以他们应当站立得稳、抵挡魔鬼。有些信徒常常以为自己所受的苦难是别人没有经历过的,别人都不理解我们的难处,所以感到孤单、自怜、灰心。实际上,我们“在世上的众弟兄”都要照神旨意为主受苦(4:19),没有什么苦难是特别的,也没有什么苦难是不能靠主胜过的。
【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那赐诸般恩典的神”,神既赐下诸般的恩典足以使我们能应付诸般的患难,使我们能在不同的试探中得胜(林前10:13)。“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可见神召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受苦,乃是要我们在基督里“得享祂永远的荣耀”。既然这样,祂就必赐下诸般的恩典,使我们不致因所遭受的苦难失败,反倒因所受的患难而得享祂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这“等”字表示,信徒要先“暂受苦难”,使我们在患难和各种试炼中,经历神所赐的“力量”,得着祂的“坚固”和“亲自成全”,然后与祂同享荣耀。所以苦难是“暂受”的,而得享祂荣耀乃是“永远”的。愿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这里彼得特别称颂神的“权能”,因为前面提到圣徒所遭受的苦难,是神借着祂权能的作为:赐恩典、成全、坚固、加力量等,故此彼得说:“愿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我略略地写了这信,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我略略地写了这信”,表示彼得认为他所写的信,并未将他所要讲的话完全讲完,只不过略略写了而已。但从本书信的内容中,我们不得不惊叹,他竟能用这么短的信写出极其宝贵丰富的信息,这实在是神默示的结果。“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这西拉就是使徒保罗的助手西拉。他曾在小亚细亚一带布道,后又与保罗在腓立比一同坐监(徒16:19),与提摩太同为保罗得力的助手。“看为忠心”,是指他确是一个忠诚可信的。“劝勉你们”,可见西拉不但负责为彼得带信,亦负责劝勉受书人。“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在患难中最容易疑惑神恩典的真实可靠,西拉负责向信徒证明神恩典的真实。“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在患难中得胜的秘诀,就是继续在神的恩典中站稳。
【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彼得在写本书信时正在罗马,所以“巴比伦”是指罗马城。在旧约时代,巴比伦是世界权势的中心,也是神的百姓仇敌的大本营。在新约时代,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政治枢纽,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和基督徒将罗马视为当代的巴比伦。“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马可”即巴拿巴的表弟马可(西4:10),是彼得属灵的“儿子”,正如提摩太与保罗的关系那样。《马可福音》是彼得口授,马可书写。马可曾经跟随使徒保罗和巴拿巴外出宣教(徒12:25),中途退出(徒13:13),后来又被保罗重用(提后4:11),他一直在罗马陪伴保罗、直到他去世(西4:10),此时正与彼得一起在罗马。“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亲嘴问安”,是当时中东人的惯用方式,有时会流于形式,所以彼得在此特意加上“爱心”,这和使徒保罗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帖前5:26)用意相近,是提醒圣徒行为和存心应当一致。彼得在《彼得前书》的结语祝福时说:“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而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中,他劝勉信徒既已拥有活泼的盼望,就要有受苦的心志,顺从神的旨意,一心为善,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好归荣耀给神。即或身处苦难,也当效法基督受苦的榜样,忍受冤屈,将自己交托给神。今日我们若与基督一同受苦,倒要欢喜快乐,因为主荣耀的显现即将来临,那时就要得享祂永远的荣耀。所以彼得一面鼓励信徒为主受苦、一面“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好让蒙神拣选的信徒能在恩典上“站立得住”。因为我们生命中所经历一切,即使是难处和试炼,也都是“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所量给我们的。因此本书信以“平安”(1:2)开始、“平安”结束,这平安已经归于“凡在基督里的人”。为此,愿我们都是在基督里的人,这样我们就能得着神所赐的平安!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