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读者对于勃罗德彭特教授的了解,可能始于1991年出版的《建筑理论译丛》中由他参于编辑的理论文集《符号、象征与建筑》(乐民成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91年)。实际上,勃罗德彭特是一位在英语世界有著广泛影响力的作者和评论家,特别是在当代建筑的主义与流派研究方面,是和查尔斯•詹克斯齐名的重要学者之一,贡献卓著。
杰弗里•海格•勃罗德彭特(Geoffrey Haigh Broadbent),建筑教育家、理论家,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他1929年生于英国约克郡的哈德斯菲尔德(Huddersfield),1955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获学士学位),经过一段时期作为建筑师的实践经历之后,1959年他回到母校,开始漫长的教学生涯,历任曼彻斯特大学、约克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朴茨茅斯大学的讲师、教授职位,其中1967-1988年间长期担任朴茨茅斯大学建筑系主任。他一生著述丰富,主要专著和编著包括:《建筑设计的方法》(1973,1988再版)、《建筑中的设计:建筑与人文科学》(1978)、《符号、象征与建筑》(1980)、《建成环境中的意义与行为》(1980)、《城市空间设计概念史》(1990)、《解构:一本给学生们的指南》(1991,1997)、《托马斯•塔维拉(Tomas Taveira)专辑》(1991)、《米格尔•安赫尔•罗加(Miguel Angel Roca)作品专辑》(1994)、《托马斯•塔维拉专辑II》(1994)等。
我们此次翻译的《城市空间设计概念史》一书,初版于1990年,后经多次重印(1990,1995,2001,2005),并且已经被翻译成三种文字出版(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可谓影响深远。本次翻译的底本选择的是1995年由Taylor & Francis出版社出版的重印版本。本书是勃罗德彭特学术生涯后期的作品,内容涉猎相当广泛而又不拘泥于细节,语言风格学术而不失流畅,尤见功力。特别有特点的是,行文分段较短,节奏感和口语感强,读上去像在听一位正在课堂上讲课的老教授在向你娓娓讲述。我们在翻译中试图尽量保持这些特征。
值得加以说明的是,原书的标题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pace Design中的“Emerging Concepts”指的是当时正方兴未艾的“新”思想“新”概念,由于本书初版至今已逾廿载,当年也许正在涌现的新概念今天来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因此再译为新观念或者新概念已有不妥。因此,兼顾到此书内容涉及的长历史跨度和标题的字面意思,经译者反复斟酌,最终译为“概念史”。
书中所涉及多种语言的专用名词和人名、地名,除少量建筑学领域广泛接受的约定俗成的译法之外,人名依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修订第二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年),地名依据《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1993年),书后附有索引,以便读者检索。对一些读者可能不太熟悉的人名,我们尽量以译者注的形式在脚注中解释说明。
全书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二部分由王凯负责,第三、四部分由刘刊负责,最后由郑时龄教授通校全书。刘刊还负责了书后索引部分的翻译。
感谢中国建工出版社的董苏华、张建两位编辑的辛勤工作,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翻译永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译者时间水平有限,译文中不足、不当甚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译者日后修正译文。
译者
2016年8月
本书的出版受下列研究课题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课题编号:514783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课题编号:16YJCZH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