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女皇大帝 -- 叶卡捷琳娜二世 】
文/雷鸣苍穹
2017年10月26日 游记
1776年7月16日,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尽管第一次战争俄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平息普加乔夫起义后,开始继续推行“南进政策”。
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克里米亚划为俄罗斯边区,正式置于俄国政府管制下。
1785年,俄国在黑海拥有了舰队并设置军事要塞。对土耳其来说,第一次战争的失败使帝国蒙受耻辱,俄国的行动又对土耳其造成了威胁,因此土耳其再次对俄国宣战。这一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拉拢奥地利签定了俄奥联盟;英国刚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败;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的动荡时期,因此国际形势有利于俄国。
首战金布恩,俄军“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国集结主力发动战略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年,奥地利对土耳其宣战。俄奥联军在巴尔干半岛分散了土耳其的兵力,使俄军顺利攻取了战略要地奥恰科夫。正当俄军节节胜利之际,土耳其盟国瑞典对俄宣战,俄国腹背受敌。叶卡捷琳娜二世拉拢丹麦参战,威胁瑞典。
1789年,经过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会战,俄军彻底打乱了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攻克宾拉杰,夺取阿克尔曼,控制了整个摩尔多瓦。就在俄国面临瑞典和普鲁士的双重压力时,法国爆发大革命,转移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瑞典也退出战争。
1790年,俄军攻克了伊兹梅尔要塞,黑海舰队也在黑海重创土耳其舰队,掌握了制海权。至此,第二次俄土战争全面结束。
1792年1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雅西条约》。根据和约,俄国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范围,为深入巴尔干打下了基础。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
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
1774年,俄罗斯强迫土耳其签订了[4] 凯纳尔基条约,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实际是承认了克里米亚接受俄罗斯的实际控制,此外土耳其还向俄罗斯支付4500万卢布的军费赔款,割让黑海北部沿岸的大片土地,并承认俄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在获得了这一辉煌胜利后,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前往克里木度假,以示俄罗斯帝国的强盛。
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签署宣言,宣布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罗斯版图。也就在这一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签订条约,信仰东正教的格鲁吉亚接受俄罗斯的保护,以此抵御有可能来自伊斯兰的伊朗和土耳其的威胁。
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三宪法》无效,并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
1793年,波兰的最后一次议会上,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过了这个被宰割的协约。叶卡捷琳娜本来可能想为她的情夫保留一个傀儡王国。
1794年,波兰救亡起义风起云涌,在联合普奥两国镇压了波兰起义后,为免夜长梦多,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三次瓜分波兰,贪婪的北极熊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彼得大帝在位时期没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土耳其始终是沙俄的头号假想敌。
克里米亚半岛、黑海沿岸领土和北高加索地区,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期间,成为俄罗斯外交和军事行动的重点方向。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初,上述三个地区位于土耳其统治和藩属之下,而占领克里米亚、夺取黑海沿岸土地的战略意义和彼得大帝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略意义几乎不相上下。
俄罗斯在欧洲事务上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是在1778—1779年奥普战争之后,战后双方请俄罗斯做和解调停人,而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利用这次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公开提出了和解条件,并附加上俄罗斯的要求而且得到了冲突各方的认可。自此俄罗斯频频以冲突调停人的身份插手欧洲事务。
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请看
【(8 结尾篇)女皇大帝 -- 叶卡捷琳娜 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