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国际护士网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282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儿科医生荒”蔓延全球

已有 663 次阅读2016-8-26 03:20 |个人分类:护士|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医患关系, 化验单, 压力大, 医学会, 日本 分享到微信

  最近,儿科医生辞职、医院关闭儿科门诊、儿科医生数量告急的新闻比比皆是。一方面,儿科医生吐槽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患者配合度低,家长不理解医生的辛苦,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家长吐槽儿科医生看病不仔细、几句话就把患者打发走,还过度医疗,给孩子开过多的化验单和药物。

  相比之下,在国外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医生面对病患时总是和蔼可亲,治疗认真及时。这导致很多人认为外国的医疗体系好,儿科医生的服务好、水平高,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月亮”是不是国外的更“圆”?

  日本: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儿科医生紧缺

  从2005年开始,日本的儿科医生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日本儿科医学会介绍,愿意当儿科医生的人太少了,主要原因是: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医生的收入少、诊治累。在日本,看儿科的孩子多是因为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发烧、拉肚子、皮肤长小痘等,不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儿科医生的诊疗费很低。但由于孩子很容易因为不舒服而哭闹,医生看病时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正是因为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日本的儿科医生越来越少。由于人手不够,日本很多医院的儿科都在超负荷运转。许多儿科医生白天看了普通门诊,晚上还要值班。有的儿科医生不堪重负,曾经发生过儿科医生因此跳楼的惨剧。日本的儿科医生曾在报纸上呼吁:请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发烧而在深夜赶到医院。

  美国:成为儿科医生的成本高,但收入相对低

  和中国儿童相比,美国儿童能享受到的儿科医生资源要多得多。美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有1.46位儿科医师,而中国是0.43位。但在美国,儿科医生依然属于紧缺资源,原因之一是医学院学习时间过久。在美国,如果要成为正式的儿科医生,首先要读完医学院,毕业之后要做若干年的住院医生,考核合格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儿科医生,这段时间大概在10年左右。与收入相比,这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显得成本太高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儿科医生的收入在各科医生排名中垫底。2014年4月,美国专业医学搜索引擎网站Medscape公布了美国临床医生的薪酬调查结果:儿科医生的平均年薪为18.1万美元,排名倒数第三;而收入最高的骨科医生平均年薪能达到41.3万美元。

  澳大利亚:儿科医生紧缺,但依然不降低录取要求

  在澳大利亚,儿科医生紧缺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是因为收入低,相反还高于眼科、放射科等医生的收入。澳大利亚儿科医生紧缺的一个原因是,医学院的儿科医生录取分数线高于其他学科的分数。另一个原因是,澳大利亚的分转诊制造成儿科医生接的病患不是疑难杂症就是急症,导致儿科医生工作压力非常大。

  德国:儿科医生的收入高,且得到优化配置

  在德国,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很高,儿科医生资源并不紧缺,首先是因为德国的医学教学体制比较好。德国医生的入行门槛非常高,德国没有高考,医学院根据高中成绩录取学生的时候,基本上选择的都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其次,德国懂得优化资源配置。在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化上,德国要求各个区域内的专科医疗资源要保持均衡,因此各大医院、专科医院、私人诊所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分布均匀。在儿科医生的资源优化上,德国除了儿童医院、医院儿科,还有很多专门的儿童诊所,因此儿科医生的数量比较多。德国儿童平常在家附近的儿童诊所就诊,有重大问题再转到专门的儿童医院或者儿科。

来源:国际护士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