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1982年宪法中,即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不过,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一些关于方言电视节目的限制性规定,让不少人觉得,方言受到了刻意打压。
实际上,为了方便沟通,便利施政和经济交流,我国历代政府都有一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的举措。到了近代,共同语更是被赋予了构建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重任,当时欧洲新建立的民族国家都曾强力推行标准化的民族语言。直到1925年,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还宣称,“为了法国的统一,布列塔尼语言(法国边远地区的语言)必须消失”。
我国虽对方言使用的场合有所限制,但从未打算消灭方言。对电视节目有所限制,是因为电视节目是很多人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唯一手段。即便如此,因为收视率高,很多地方电视电台也都保留了自己的方言类节目。很多人也能熟练使用“双语”,在正式场合用普通话,和老乡用方言交流。
近年来,我国还加强了对方言的保护。在2013年1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明确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加强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语言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早在2008年,各地就已开始建立方言和民族语言的数据库。
对不少方言爱好者来说,方言存放在数据库里,并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觉得,方言必须用起来,现在的方言已不再纯正,使用者渐少,“推广普通话”要为此负全责。
不可否认,一些方言确实在向普通话靠拢,特点也有所淡化。不过,在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钱曾怡看来,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方言一直在不断演变,如方言文白异读有很长的历史,并不是推广普通话以后才有的现象。方言的发展,肯定要受到共同语、其他方言乃至外语的影响,这对完善方言的交际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
方言使用者渐少,也很正常。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大量迁移,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用普通话是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的最有效手段。即使没有政府的推广,人们也会主动学习、使用普通话。因此,通常越是大城市,当地方言消亡得越快。2010年,北京联合大学的学者房艳红曾对北京方言的使用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54.5%的北京人认为北京话的北京味儿越来越淡了;49%的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更向往普通话;85%的新移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说普通话。她悲哀地发现,“一线(二线)城市的方言已经基本沦陷,比如青岛、杭州、福州等地的方言。吴语保存下来的希望在上海,原因在于上海文化的排外性。”
实际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世界的方言(弱势语言)都在迅速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96%的语言目前只被4%的人使用,有近3000多种语言属于濒危语言,有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上50%到90%的语言将会消亡——濒危语言消亡的速度比濒危动物消亡的速度还要快。
方言(弱势语言)的大量消失,让很多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方言是地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保护方言,真的如此重要吗?恐怕不一定。一些国外学者指出,试图保护所有的语言是非理性的,很多方言没有书面语,实用性太差,这些语言待在博物馆很合适。语言只是人类的工具,如果一种语言没有竞争力,迟早会消亡。文化有很多载体,如饮食、风俗、艺术等,认为“语言的消亡意味着文化的消亡”,颠倒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麦克沃特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使保护方言真有支持者所说的种种好处,但过多的语言必然阻碍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和用一种通用语带来的巨大便利相比,哪个更有价值?这个问题,恐怕没人敢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
回到现实,人类有自我保护和排他的天性,而语言则是识别异己的最清晰的标记,以此构建起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歧视,极难改变。上文已经提到,欧洲的民族国家都曾强力推行标准化民族语言,以此构建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从这个角度看,在一国之内,一些方言消失,并不全是坏事。(币拍网海外支付宝充值http://www.cny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