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南来客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96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关

热度 2已有 2528 次阅读2017-9-2 22:16 |个人分类:讲那过去的事情|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西关是广州市一个传统区域,位于荔湾区,具体涵盖范围广州长大的南来客也一头雾水。为此上网查了一下。有的说“西关北至西村,东到人民路,西、南濒珠江边” (维基),有的更具体到龙津路、十三行,而互动百科干脆说“西关就是荔湾区”。不过,西关不能简单地按地理位置定义。西关一词的涵义与其地理位置定义不完全一致,比如,沙面属荔湾区,也位于广州城西部濒临珠江,却不纳入西关范围 - 所以才说说不清楚。

西关一词包含的不仅仅是区域,还有浓厚的岭南文化。“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如果东山像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公子哥,西关则是身着香云纱唐装脚踏木屐风情万种的靓女。读过欧阳山《三家巷》的不妨憧憬一下欧桃的模样。

西关风情首先体现在西关一带的建筑特点上:超薄唐楼、骑楼、青石巷、以及青砖趟栊大屋。唐楼多临街而建,高可达四五层,“厚度”只有数米。裁缝师傅洪伯住的就是典型的唐楼。楼高三层,厚不过三米,楼下是修鞋师傅的铺面,白天摆放着修鞋(兼修雨伞)架撑以及各式鞋伞,晚上搭起木板全家男女老少在此过夜(夏夜无雨随俗睡大街),只有墙上供的那尊关公用不着挪窝。边角有个水龙头,旁边一把竹梯直上直下通二楼,洪伯住三楼,每天攀梯至少两次。少年南来客见到竹梯和水龙头,始终担心两件事。一是洪伯老了怎么办?二是水龙头洗碗洗菜洗脸冲凉都在那,洪伯在楼上,鞋匠的女儿冲凉怎么办?母亲的观后感比较正能量,“找洪伯时正赶上鞋匠全家围着小圆桌吃晚饭,街上看着一个个像贴在墙上的小人似的。”

西关风情还体现在骑楼上。按说东山也有骑楼,然而心理上总觉得西关的比较正宗。广州太阳猛兼多雨,古人“因地制宜”,建骑楼遮阴避雨,惠及后人。南来客当年在一中就读,出西桥,过马路,顺六二三路西行,一路骑楼到黄沙。南来客欣赏骑楼还因为另一件事。青年南来客除夕从女友家回沙面,骑车至人民路赶上午夜时分,一时鞭炮声大作,赶快进入骑楼,方保无虞。现如今高楼林立,风风雨雨,却无数米公共地带大庇天下行人,骑楼一去不复返,雨淋日晒使人愁。

更能展现西关风情的是一条条青石地面的巷陌以及巷内一栋栋青砖趟栊民宅。南来客就读初小的无名小学所在地和息里,就是西关数以百计青石巷中的一条。校址位于和息里内一青砖趟栊民宅。趟栊门由十根八根圆横木和门框组成,有点像电影里金库的闸门,是为“栊”,栊左或右滑行,是为"趟”。南来客读书不求甚解,至今没去探讨趟栊开关闭锁的原理。和息里岁月不堪回首,较美好的回忆是“学校”对门老太太闷声发大财摆卖的咸酸,以及卖榄佬挑担穿街走巷叫卖的“飞机揽”。西关横街窄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识“行巷”还真不容易。

领略西关风情最佳时间是一大早和入夜时分。清晨,茶楼酒肆,食客满座,坐的坐蹲的蹲,乌烟瘴气,高声喧哗,一盅两件,“叹”到日上三杆。街上的大排档又是另一番景象。街边拐角附近,几张木桌,几把长凳,油炸鬼的青烟油气四处散发,粥粉面拉布肠云遮雾绕热气腾腾,食客自行车往边上一搁,掏钱买好早餐,找个地方坐下,匆匆食罢,匆匆离去。晚上九点多十点,街市静下来。商店都关门了,只有大排档还没收档。暗淡的灯光下,一辆掏粪“屎车”,零星几个路人,以及三五条青壮“友仔” - 练完拳脚,过来“煲夜粥”,里面没准就有南来客的身影。

说的是旧日风光。这巷陌街市、茶楼酒肆、各色人等,如果加上雨夜,加上卖花女卖花的叫声,夹杂着《雨打芭蕉》类的袅袅粤曲,就是西关风情绝好的写照了。

讲到西关,南来客情不自禁想到泮塘。

南来客在仁威庙任教,五年多风雨无阻骑自行车来往于沙面与泮塘之间,途径十三行、下九路、龙津路、逢源路,都是老西关主要地界。从泮塘马路边到仁威庙要经过一条青石巷,从巷口到拐角处,三五步一个地摊,摆卖的有一束束馥郁的姜花、一叶叶沁人心肺的白兰花,自家种的番石榴、黄皮等水果,以及自己捞回来的风鳝塘虱等,不少摊主是仁威庙的学生。到季节了,各家搬出大盆,坐在门前加工马蹄、慈姑、菱角类。从拐角处到仁威庙这一段是菜市场,以肉档开始,杂货店告终。青石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中,时见一个手持盲公竹的盲人戳戳点点,嘴里一边骂骂咧咧,“唔行开拌死你”;还有那个一副雷公相、四肢曲扭的“雀人”,光着上身在青石地上爬行或趴在仁威庙门槛观棋;再就是那两个倚门张望的失足女青年。

前年冬天,南来客专程去了趟泮塘。

青石巷没了,开通了一条新马路,通往中山八路。仁威庙修葺一新,附近还立了个牌坊,香火缭绕,气势大不一样。故地重游,人去楼空,一时勾起多少惆怅回想:地摊菜档肉铺此起彼落的吆喝,偷鱼被荔湾湖管理人员剃了眼眉的学生骝沙、前翻译官老何笑眯眯递过来一封信,“转移阵地啦?”、赵老师在隔壁大声领读,“ China is in yazhou" ...,当年的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南来客 2017-9-4 10:05
老师的老宅也拆了,修地铁。
回复 rosejyy2000 2017-9-4 09:03
南来客: 问候老乡。我的英文老师住厚生里,也是那类房子,有个后院,有井,养了很多金鱼。
以前我叔婆住在忘了什么里了,有天井,在客厅和书房都酸枝镶着彩色的玻璃的间隔,叔婆在七十年代初光荣了,听说她女儿没啥脑子,没给保护好,给拆建了,也许是大势所趋,不拆也得拆吧。
回复 南来客 2017-9-3 12:04
rosejyy2000: 问候老乡。我原来也住西关呢。以前有个亲戚,家里后院有水井,房子是彩色玻璃、酸枝屏风,不过只是小时候的回忆了。 ...
问候老乡。我的英文老师住厚生里,也是那类房子,有个后院,有井,养了很多金鱼。
回复 rosejyy2000 2017-9-3 08:49
问候老乡。我原来也住西关呢。以前有个亲戚,家里后院有水井,房子是彩色玻璃、酸枝屏风,不过只是小时候的回忆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