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毛驴老虎狭相逢,
奋蹄一嗥山林动。
惊魂大猫忙逃遁,
长脸全靠嗓门功。
世间处处多凶险,
生死就在转瞬中。
黔驴逃计用的妙,
更添骡子新物种。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比较清廉的官员不知什么原因就得罪了当朝权贵。没过多久,这官员便被莫名其妙的贬到一处最最贫穷落后而又交通闭塞、形势险恶的黔州某县任县令。
因为常听传言,说黔州那儿历来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穷山恶水所在。因此,这官员便把家里的一头毛驴也随船运了过来,准备作为以后出门的代步工具。
到的此地,官员才发现这里的状况比想像的都还要恶劣闭塞,只见处处山高水深、荆棘遍布,许多崎岖的羊肠小道逶迤盘旋在凶险陡峭的崇山峻岭之上,丝毫不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这官员自言自语道:“看来,即便我这头毛驴,若让它负重而穿行在如此‘天路’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这官员觉得千山万水大老远把毛驴弄来了,若因为无用而把它杀掉,心下到底有些不忍,于是就把它放在了野外,意思是让其自生自灭去吧。
话说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老虎们也是孤陋寡闻、少见世面。某天,一只缺少生活经验的老虎恰巧和那只被官员遗弃的毛驴不期而遇,老虎突然看到毛驴如此大家伙,乃平生未见之最庞然之物,当时便感到两眼发愣、脑袋有些发懵,尤其毛驴的两只大耳朵和那极富个性特色的大长脸,乍看之下还似乎真有几分恶煞威严的气势呢,老虎便怀着敬畏的心情战战兢兢远远的注视起来。
这毛驴亦从没见过老虎,不过它在主人家曾领教过猫咪那尖爪子的厉害,并亲眼见识过猫抓老鼠的雄威,今日一见如此之巨大身形的“猫咪”正趴在一边端详着自己,不禁大惊失色,吓得一身冷汗,心里只打锣鼓,激凌凌连打好几个冷颤,心中暗暗叫苦:不料今生运气如此之糟,前头才被主人无缘无故赶出家门,今日竟又和如此之超级巨猫狭路相逢,看的出目前定是凶多吉少,若稍有差错,我之老命休矣。
毛驴急忙稳了稳神,脑子飞快的转起来,暗自思忖:看来要想活命,只有趁大猫还没反映过来,如此这般、这般,冒险孤注一掷也许能逃过这场劫难,否则,明年今日便是周年矣。
但只见,毛驴深深吸了几口气,冷不丁四腿用力一伸脖子:咧开大长嘴“哇呀呀”震天般一声大嗥,哎哟,我的天,这嗓子比后来喝断当阳桥的那一声有过之而无不及之。
且说老虎,此时正在哪儿全神贯注思考问题呢,毛驴这一大嗓子真喊的太突然,差一点没把它的魂给吓掉,老虎出于本能下意识的“刺溜”一下磨头就跑,只恨老妈当初没给它生出八条腿来。
这里毛驴见状长舒一口气暗喜,它也没料到刚才自己策划的拙劣计谋能如此侥幸得逞,叫一声惭愧,此时还不赶快逃命更待何时,于是一尥蹶子飞奔而去......
后来,兵圣孙武子在他所著举世闻名的兵法三十六计中便记载了毛驴的这一计策,取名为“黔驴逃”计。只是成书以后,觉得“黔驴逃”似含有讽刺挪愉的味道,于是就更改成“逃为上”计。不久,他认为“逃为上”还是有些贬义成分,最后,几经修改才变为流传至今的“走为上”计。
到了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老先生把这“黔驴逃”编写成脍炙人口的故事,并进行了打量的文学艺术加工。他当时也许是为了隐晦或暗喻什么,便把这毛驴写成让老虎吃掉了。
其实,毛驴显然并没有被老虎吃掉,不只没被吃掉。时至今日,毛驴这一物种似乎愈发强大,而且还为地球上的生物界衍生了一个新物种——“骡子”呢!
——原意解释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正解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附:相关故事——黔(黔中道的简称,今属于贵州地区)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一只)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做神物,(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过了一会儿)(老虎才)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翼翼的(观察它),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便)逃到远处,认为(它)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可是(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老虎)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老虎又)渐渐靠近(驴),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不断)碰撞、挨近、冲撞、冒犯驴,驴非常愤怒,(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