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早在孔子之前,我国文化中就有了“以人为本”的说法,这句话出自《管子》,这是记载齐国宰相管仲思想的一部书,这部书中明言:“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也是中国文化中发现人的价值的一道灵光。可惜的是,这种人本主义思想没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发扬光大。
管子之后近百年,孔子出世。孔子从事教育事业,却没有发现“人”,没有继承、阐发以人为本所兆示的人本思想。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中这则故事说明,孔子所从事的教育,旨在培养统治者,而不是培养“人”。
春秋时代的孔子思维没有达到“人”的高度。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中的这段话表明,即便是培养统治者,也需要建立起人的概念来。独立思考,是人的天性,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概莫能外。没有独立思考,只有鹦鹉学舌,岂不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道此时子贡的身旁樊迟在否?樊迟若在,肯定在嘀咕:先生怎么说我是小人呢?学稼学圃,就能知道天何言哉。
到了战国时代,孟子发现了心的价值,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他指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发现了人吗?没有。因为孟子的思想并没有逾越儒家的藩篱。古文《尚书·大禹谟》中记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十六字心传”。孟子所谓心,乃人心惟危之心,人心只是道心的附庸。到了宋朝,永康有一个陈亮,他直言:人生只是要做个人。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虽然让儒学别开生面,也不过是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在心灵深处不会超越人心惟危的围栏。
发现人,这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可谓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一部史诗。早在古希腊就有“认识你自己”的格言;文艺复兴之后,就有“我思故我在”的呐喊;直至十八世纪,费希特在康德探索的基础上把理性发挥到极致,让自我彻底解放了;在近现代,成为你自己的人本主义思想才兴盛起来。可以说,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爱因斯坦等文化巨匠的杰出贡献就是人的解放结出的硕果,是人之为人的骄傲。
今天,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已经逐步融入世界。我们站在世界格局下重新审视管仲以人为本的思想,不难发现,管仲是一位朴素的人本主义者,他的思想已经在世界文明中得到拓展和延续。